见朱廷没有言语,朱元璋自己拍板:
“看看这猴崽子,还知道以退为进,精得不知道跟谁学的。
刚好两个孙儿到了束发志学的年纪,咱给你俩封个王,然后你们就好好给咱读书去,詹爱卿,有没有合适点的经筳讲官?”
吏部尚书詹徽往前走了一步:
“启禀陛下,翰林院编修黄子澄,乃是洪武十八年会试第一,殿试第三,其人博闻广治,尤善《大学》,可担经筳讲官。”
大明的第一场在洪武三年,不知是兵荒马乱太久,还是权益交换结果,导致那年招的人才都是些歪瓜裂枣,以至于朱元璋不再信任科举。
时隔十五年,人才库不够用,朱元璋不得不再开天子之门。
全国学子苦苦等待,终于迎来洪武十八年的第二场科举,这玩意就好像新婚洞房后分离的小夫妻,再次见面,质量岂能不高。
由此可见黄子澄的学术水平之高。
朱元璋稍加思索:“是那个只知道自己几岁,但不知道哪年生的黄子澄?”
“正是他。”
其实黄子澄原先殿试也是第一名,本应拿到连中三元的头彩,可因为太紧张没能答上朱元璋问的生辰问题,从状元划成探花,属实是遗憾至极。
转念一想,连自己生辰都不知道,这人多少有几分愚直。
“黄爱卿,你对那位本家人怎么看?”
黄桥修作为国子监祭酒,参与这些话题也是情理之中。
“臣只会教书育人,不懂人才纳用,詹大人说是,那就肯定是了。”
朱元璋对他的回答很满意,点点头:
“那明日就让黄子澄去大本堂报到,让他好好教一教咱这两个宝贝孙子。
允熥今日表现着实让咱欣慰,封吴王,授金册,冠玉龙冕...人呢,不来领赏?”
原先有些沮丧的朱允熥听到吴王两个字,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脸上止不住笑意,跑到朱元璋面前磕起头。
蓝玉沈溍也是,阴沉的脸放晴起来。
吴王听起来平平,历史上没出过正统皇帝,出名点的也就是勾践卧薪尝胆里的夫差,还有那个在合肥十万对阵八百险些被俘的孙权孙十万,都是大怨种。
可要知道,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称王,名号正是吴王。
朱元璋那么多个儿子,秦晋燕周楚齐赵,好名字都给封走,却没有一个被封吴王。
周王以前被封过,不知道什么原因,又把他的吴王给改成周王了。
而今把吴王封给朱允熥,就变得耐人寻味起来。
做爷爷的吴王最后当了大明皇帝,做孙子的吴王岂能不随。
朱廷不解其中奥妙,从蓝玉他们的脸上来看,事请正朝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孙儿谢谢皇爷爷隆赐!”朱允熥几乎是喊出来的。
朱元璋把目光投向朱廷。
此时朱廷恨不得开口对朱元璋说,老朱,我想封做皇帝,你封我做皇帝吧。
皇帝是当不得的,朱元璋宠溺低头看着朱廷:
“允炆今天说的这番话,堪比百万雄师,大明有如此之宝,当属太...”
这个‘太’字刚说出口,在场所有人的脸色顿时变换。
那些原本看起来萎靡不振的大臣瞬间身子紧绷,无数道精光从他们双目中射出,毫无原先那副虚疲苍老之态。
朱廷也在这一刻知道,这殿里的人各个都是演戏高手。
朱元璋停顿这一秒时间里,几乎把所有人的表情都记在心中,改口道:
“瞧咱这脑子,看着两个孙儿就想到当初太子束发情景,晃一下都二十多年了。
允炆聪慧孝顺,当属宝王,同授金册,冠玉龙冕。”
宝王二字,可见朱元璋对朱廷的态度。
黄桥修等人高悬的心一下又落到深渊里,这宝王怎能和吴王相提并论啊。
蓝玉等人松了口大气,差点以为朱元璋‘太’字后面跟着一个‘孙’字。
刚才朱廷那番治水言论,可真真吓到了众人,朱允熥说的那些疏啊堵啊,在朱允炆提出的方略对比下,一文不值,全是废话。
不怎么花银子,成效快,坚持地久,真不知道朱允炆看了什么天书,能想出那神工鬼斧的法子。
可再聪明又如何,拿个宝王抱着回家,允熥才是正统吴王。
朱廷学着朱允熥跪拜谢恩,心想将来娶个老婆叫黛王,如此一来倒也算借了曹公遗风。
朱元璋笑呵呵看着两个孙子,从他俩稚嫩的脸上看到一丝朱标少年时模样,后世有出息,老一辈总是开心的。
站在一侧的张百全率先带头跪了下来,尖声刺破文华殿穹顶:
“恭贺宝王、吴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宝王千岁千岁千千岁,吴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聚在殿里的大臣少说也有三十余人,齐刷刷跪倒在地,声音回响,余音绕梁,气势如虹。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宝王千岁千岁千千岁,吴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宝王千岁千岁千千岁,吴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廷从未同时见过这么多人跪,就算是前世爷爷去世那晚,也才十余名至亲。
跪拜意味臣服。
意味这一刻将生命交托给对方,任由对方处置。
做皇帝,无需手起刀落,只要一句话,一众大臣就会人头滚滚。
操控他人生命的权力在手,谁不爱呢。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要拿那无上尊位,就要为之付出等量代价。
勤奋的帝王牺牲身体,懒惰的帝王牺牲权力,懦弱的帝王牺牲生命。
朱廷知道自己现在势力薄弱,远不及朱允熥十之一二。
但是,不争不抢,人头落地。
这个皇帝,我当定了!
一顿礼毕,一个拿竹编篮子的老头出现在内殿门口。
老头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着装跟大臣太监都不同,戴的不是乌纱帽,而像道士那种包巾,衣袍颜色用的白色和青色,看起来十分清爽简洁。
“禀陛下,太子殿下醒了。”
朱元璋同时牵起朱廷和朱允熥的手:
“温太医辛苦,诸位爱卿都散了吧,有事明日再议。
允炆允熥,去见过你们父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