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青苗

第58章 就任群牧司

青苗 闲散匠人 2471 2024-11-15 08:52

  虽然没藏讹庞如愿得到了“曲野河西地”,但在宋朝的怂恿下,西夏内部反对他的声浪却一浪高过一浪,局势逐渐不稳。没藏太后的存在让他的内心充满矛盾,因为没藏太后是她的亲妹妹,他才是当朝国舅大权独揽。但没藏太后和他的关系越来越微妙,如今他们孤儿寡母不再需要他的庇护,甚至惧怕他把李谅祚作为傀儡,随时有死于非命的危险。

  没藏太后和李守贵的私情,没藏讹庞早有所知,可这次被没藏讹庞看到在太后床上的并不是李守贵,竟然是先王李元昊的侍卫官宝保吃多已!看来没藏太后的美貌可以征服各类有着优良特征的男人。没藏讹庞一阵心理斗争之后,立刻派人向李守贵通报,就说没藏太后有事请他进屋商量。原本李守贵以为太后有请是让他去抚慰太后寂寞的春心,正要推门而入的李守贵目睹了屋里发生的一切,但他不敢冲进去,太后在床上对他身体的夸奖根本不足以能够对抗李元昊的侍卫官。他一个面首能做的就是天天看着太后和宝保吃多已“芙蓉帐暖度春宵”。他也没能意识到这又是没藏讹庞的毒计。福圣承道四年(1056),没藏太后和宝保吃多已去贺兰山围猎,李守贵将他对太后的深深痴情化成了悲愤的怒火。夜色中的怒火将没藏太后和宝保吃多已化成了灰烬。李守贵当然知道等待他的是灭族,但他并不后悔和这个美丽的女人同归于尽。没藏讹庞的毒计再次得逞。

  世间没有了太后妹妹,没藏讹庞感到势力单薄,强行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年仅九岁的李谅祚,继续做他的国舅、国丈、国相。看来没藏讹庞低估了他的这位外甥,李谅祚继承了他英武父亲和美貌母亲的最“优良”的特征。十三岁的李谅祚就和没藏讹庞的儿媳梁氏有了私情,这让没藏讹庞父子知道后动了杀机。但梁氏及时的通风报信,将事态完全反转,李谅祚先下手将没藏讹庞家族一网打尽,除了没藏讹庞的儿媳梁氏,没有留下一个活口。李谅祚和梁氏之间是不折不扣的患难真情!李谅祚也无所顾忌,直接把自己的嫂子梁氏立为了皇后。没有礼教约束的爱情表达自由而奔放,真正在践行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难怪古诗有云:“圣贤礼让风,何不遍西夏?”

  这天欧阳修在家中读着学生曾巩的来信,这总是欧阳修最惬意的事。不仅因为曾巩是欧阳修最偏爱的学生,其文风纯正,更因为他的来信总会介绍一个“刺头”好友王安石,还总会附一些王安石的诗文。每当读到王安石的诗文,欧阳修也会暗自称奇,他体会不出这是何等才学与胸怀才能著就的文章。这次欧阳修读到了曾巩的《唐论》,洋洋洒洒的论证了先王之政与“贞观之治”的成败得失,欧阳修颇为赞赏。当他读到了附上的王安石的诗《鄞县西亭》,他笑了。他想看看这个王安石究竟是一块什么样的犟石头。

  鄞县西亭

  收功无路去无田,

  窃食穷城度两年。

  更作世间儿女态,

  乱栽花竹养风烟。

  这天他把正在开封街头散步的王安石请到家里做客。二人第一次相见,文学大家的气质让共同话题越来越多。二人共同回忆了刚刚过世的晏殊晏相,那是一个和蔼可爱的老头。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王安石说:“开封街头更流行的是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个人都开怀的笑了。

  欧阳修拿出了几篇文章,让王安石看。当读到“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

  王安石道:“文辞纵横捭阖,才气横溢。”但突然话锋一转,道:“文章靠文辞造势,没有透彻的思辨,是先秦纵横家的套路,不值得提倡。这是谁的文章?”

  欧阳修微微点头道:“张方平推荐的眉州苏轼,明年苏轼、苏辙兄弟将参加科举。”

  也不知何故,王安石的评价最终还是传到了苏洵父子的耳朵里。这让苏洵父子这辈子都没有放过王安石。

  欧阳修说道:“如果文彦博文相在,一定要和你好好谈谈。馆职之事怎么一直在犹豫呢?”

  王安石还是摇头说:“实在是京城的生活成本太高了,房价也承受不起。家中还有……”

  欧阳修知道他又要把他的七大姑、八大姨需要照顾,父亲还没钱安葬等等,都拿出来说道一遍,立刻打断了他:“足下的《乌江亭》视角是另辟蹊径啊!足下莫不是怕‘中原一败势难回’?”

  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二人都笑了。王安石这才知道欧阳修请自己来的真正意图。其实王安石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欧阳修是想看看这个宁可在开封城里转悠,也不肯登门来拜的传奇才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要知道这当朝翰林学士家可是门庭若市,这王安石是呆若木鸡吗?

  欧阳修道:“足下须即刻到任群牧司判官,这个职务的俸禄够养家!”

  王安石还要说,欧阳修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再说了。看来说服王安石还需要欧阳修这样的翰林学士、文坛领袖才能做得到。王安石和朝廷吏部的僵持,以王安石就任群牧司判官了结了。可见这王安石和吏部的官员都是杠精。

  虽然王安石对升官满不在乎,但不是朝中的每个人都是这般气度、这般人生气量。朝廷上为争夺每一个差遣,都打得乌烟瘴气,更何况群牧司判官这样的顶级要职。馆阁校勘沈康就受不了了,再次拜见宰相陈执中。

  沈康说:“陈相公,下官多次求请群牧司判官,不得。王安石又不愿进馆阁,资历也不如我,他自己又不愿意干,能否还是让我干?”

  陈执中说:“人家王安石屡辞召试和朝廷的优厚差遣,他哪里是斤斤计较的人,你还要和王安石去计较资历,不丢人吗?”

  多少读书人做梦都在苦苦追求的官职,王安石竟然是这样勉为其难的接受的。王安石从此开始了他的第一任京官生涯。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