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回到大宋当天王

第2章 林夏火很大

  位卑不敢忘忧国,林夏当然不是说说而已。

  高考文综接近满分的他,很清楚再过二十多年这中原大地将发生何等惨剧。

  所以他前几个月在梁山养伤的时候,心中已经有了个大体计划。

  他既不愿考功名入朝堂和那群既得利益者进行无休止、无意义的撕逼,也不愿贸然造反白白牺牲。

  他想要利用自己前世的才艺和脑子里的十几套经典文学著作,从说评书开始在民间大搞娱乐业。

  毕竟,端王轻佻,方便他走捷径。

  而且,北宋此时的社会风气相当开放,没多少人会歧视民间艺人……

  林夏摆完POSS,转身看到了满脸知性矜持,正与人说话地纪蓉,不禁又想起了昨晚听到她喊便宜师父爹爹的声音,心中一阵躁动:

  娘的,像蓉蓉这种人前端庄,床上放……得开的反差极品真的是可遇不可求!

  对了,她长的还蛮像98水浒里的金莲姐姐。

  和人说话的纪蓉感觉到有人在盯着自己,便猛地转头,却正与林夏直勾勾的眼神对上。

  亲切、爱慕、思念,还有一点点想占有的欲……

  纪蓉从林夏眼神中读出了丰富的内容,面上一红,心道:这孩子又作怪!

  她这几天明显感觉到了林夏与之前的不同,不再是那个只会读圣贤书和喜欢夸夸奇谈国家大事的少年书生,而是变成了一个风趣幽默、很会体贴人的少年郎。

  而且,纪蓉还发现林夏这几天经常会偷看她,这都是以前从没有过的。

  夏儿十八了,是该懂些男女之事了。改日与官人说说,看是否帮他和玲儿撮合撮合。纪蓉想着。

  林夏不知道纪蓉的心思,见她终于看到了自己,忙笑着走上前去,叫道:“师娘。”

  “嗯。”纪蓉只轻轻答应了一声。

  她看着林夏英俊的面容,再想起他刚刚做的诗,莫名感觉心绪有些乱,下意识往后退了一小步。

  “呼,”纪蓉轻吐口气,驱走心中杂念,对林夏道:“不曾想你的诗才竟变得如此之好!位卑未敢忘忧国,怕你师父一辈子也写不出这样的诗句。”

  “师娘过奖。我只是有感而发而已,全仰赖师父的教导。”林夏表现得极为谦虚。

  “呵,你这小孩儿是越来越会说话了。”纪蓉笑道。

  “师娘,我不小了……”林夏撒娇似的争辩道。

  只是他拖长的尾音让这句话多了点歧义,纪蓉下意识往他腰部以下看了一眼。

  啊呸!我却看得哪里?已是老司机的纪蓉在心中暗骂自己。

  为了不让自己再失态,她连忙找了个借口离开了。

  林夏看着纪蓉的背影,在心里大呼遗憾。

  他刚刚出于礼貌,和纪蓉说话时一直看着她的脸,对她的微表情看得真切,尤其是她眼神下瞟的时候。

  苍天啊!大地啊!

  老子来到这个时代几个月,好不容易遇到个能看得上眼的,偏就是前身恩师的老婆。

  我的命好苦啊!

  林夏在心中哀嚎。

  前世的他是因患胰腺癌去世。那病把他折磨得不轻,从发病到现在,他已快两年没尝过肉味。

  此刻的他只感觉体内、心中有股邪火,不发出来就浑身难受。

  玛德,这里要是能有家会所就好了!林夏忽然一拍脑门:哈,这里是没会所,但是这里有青楼啊!

  对,中午就去!这火是不放不行了,我脸上都开始起痘痘了。

  拿定主意,林夏马上激情满满地投入到今天上午的工作中。

  “繁华消歇似轻云,不朽还须建大勋。

  壮略欲扶天日坠,雄心岂入驽骀群。

  时危俊杰姑埋迹,运启英雄早致君。

  怪是史书收不尽,故将彩笔谱奇文。”

  戏台上的林夏念完定场诗,台下观众马上发出此起彼伏的叫好声。

  其实他们大多不识字,听不懂定场诗说的啥意思,可还是不耽误他们不明觉厉。

  林夏等台下的叫好声止住,云淡风轻地笑笑,继续开讲:

  “从来极富、极贵、极畅之田地,说来也使人心快,听来也使人耳快,看来也使人眼快。

  只是一场冷落败坏根基,都藏在里边,不做千古骂名,定是一番笑话。

  那吴王夫差为西施修的馆娃宫,曹操建的铜雀台,惹了多少词人墨客嗟呀嘲诮……”

  林夏现在讲的书是他改编过的《隋唐演义》。

  之所以他要选这套书先讲,而没有直接放大招开讲三国、西游,主要是因为他的前身就比较喜欢读隋唐的历史,他先拿这套书出来,不至于太惹人怀疑。

  而他的改编则是在褚人获原著的基础上,借鉴了他记忆中单田芳先生评书版隋唐的内容,尤其增加了齐州历城人秦琼秦叔宝的戏份。

  由于林夏小时候跟着身为民间艺人的爷爷奶奶练过说评书快板之类的曲艺活,所以他的技术不错。

  林夏的声音抑扬顿挫,活泼生动,又不时配合上肢体动作,让台下观众不知不觉就被代入故事之中。

  他为了迎合普通百姓的欣赏水平,把隋唐演义原著的前三章做了大幅删减,其中的诗词、古文几乎全部去掉,特别突出了隋文帝后宫那点事。

  众所周知,搞黄色才是第一生产力。

  林夏时而娇滴滴地学着尉迟氏,时而涩咪咪地扮演着隋文帝,直把台下精力旺盛的青年男女看得火大,恨不得马上找个无人的地方开搞。

  “此时是仁寿元年七月了,太子闻得李渊解任,对宇文述道:“张麻子这计极妙,只是枉害了李浑,反替这厮保全身家回去……两人定下计策要害李渊。不知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林夏演出结束,戏台下的观众们虽然觉得有些意犹未尽,却还远没到上瘾的地步,也不要求他加更,而是乐呵呵地掏钱打赏。

  在观众席端着小陶盆替林夏收打赏钱的,是他新招的助理杨虎,刚十一周岁,长得虎头虎脑,非常精神。

  这孩子的姐姐杨玲,和林夏的前身算是对儿从小一起长大的欢喜冤家。

  林夏因为初来乍到无人可用,又不放心把收钱这种事交给外人来做,便根据前身的记忆把杨虎叫来给自己当助理,专门负责收钱。

  “夏哥,这是今天的打赏钱。”

  杨虎端着一个盛满铜钱的小陶盆来到林夏面前,身边还跟着他的好基友,魏大爷的一个族孙魏明。

  魏明十二周岁,看起来蔫蔫的,其实精明的很。

  林夏因为着急去青楼,也就没耐心再数钱,反正他估计也就200文左右的样子。

  他点了20文给杨虎,把剩下的钱抓进腰间挂着的荷包里,然后饭都没吃便直奔齐州城的官办青楼泺源楼。

  玛德,老子现在有一两银子加200文钱!老子要去挥霍、去享受!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