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练兵大师卢象升
朱由检通过看天启年间的记载,算是对辽东关宁军的腐败、战斗力有了深刻的认识。
对这个在崇祯十一年,全家殉城的重臣,本来寄以厚望的孙承宗,此时的朱由检也感觉到了无尽的失望。
孙承宗带着全家殉城,他的爱大明之心无可挑剔。
但是,四年时间!每年五百多万两!就训练出这么个关宁军!
说好的十几万人,柳河一战后,清点下来竟然只有十来万了。
现在辽东到底有多少军队,还是个未知数!
这几万人的缺口,是哗变了?那就是练了个寂寞!
是本来就没有,被吃空饷了?那就是贪腐!
还是拿着农民嘴里的最后一口粮食贪腐,那可是两千万两白银!
这个钱粮要是不浪费,大明至于这么多农民起义吗?
而且柳河一战,近两千关宁军打三百建奴,一触而溃。
耗费巨资练出来的军队,战斗力竟是如此之低下。
朱由检被孙承宗的无能给惊到了!
有一瞬间,朱由检都想直接下圣旨,诛杀孙承宗全家了。
这孙承宗,简直就是天启年间的五年平辽的翻版!
对于王化贞,只能说,世上竟有如此蠢笨之人。
对于孙承宗,朱由检只想说,世上竟有如此无能之人!
突然间,朱由检理解了天启帝!
王化贞、孙承宗的愚蠢和无能,是压倒东林党的最后一根稻草。
或者说,整个东林党,包括后来的史可法,都是天下少有的愚蠢!
如此愚蠢的东林党,纵然是他朱由校登基称帝的恩人,那也必须弄下去,不然这皇帝之位,做不安稳!
至于这愚蠢的根源,恐怕还在帅将的文武隔离上。
文臣不理解武将,也不在战斗的第一线,也不知道战争是怎么一回事;武将因为每人自带自己家的家丁,一千号人,从而彻底失去大局观。
整个大明,竟没有会打仗的人了。
反观王在晋,他的战略,他至少认识到了大明军队的无能,但也不能说,是个多么出色的人才。
至少是个实事求是的人。
这孙承宗也就是深得天启帝信任,不然以朱由检的性子,柳河一败,还能让他安然而退?
朱由检双眼露出狠厉之色,这大明,果然都是该杀之臣。
但是屎里淘金,也要淘一点出来用,不然就真是孤家寡人了。
“王承恩,传王在晋、杨嗣昌十日后觐见!”
说完,朱由检就往东直门外教场而去,那是卢象升现在的练兵场。
朱由检站在高台上拿着望远镜,观察着卢象升练的兵。
只见旗帜招展,行进间自有法度。
动作间,自带生气。
没等朱由检久看,卢象升就走了过来。
朱由检收起望远镜,对卢象升笑道:“卢爱卿,练的好兵啊,你替朕练的这一万腾骧四卫营,应该是大明最强的一支军队了。卢爱卿,真乃天下少有的良臣,大明一柱啊。”
卢象升,黑了,也瘦了,面对皇帝的夸奖,他轻抚胡须笑着回道:
“皇上过誉了,这大明一柱,臣实不敢当。”
朱由检看着这个魁梧的文臣,点了点头,心道总算有个靠谱的了。
“卢爱卿,你给朕说说,你是怎么练兵的?”
对于练兵,朱由检这个皇帝只知道军训是怎样的,踢正步、齐步走、队列、开枪是怎样的。
要说怎么让士卒心服口服,如臂指使,拥有一定的战斗意志,这个朱由检还真不知道。
卢象升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本书。
朱由检接过这还带着温热的书,只见上面写着纪效新书几个字。
再一翻开,这本书的边边角角,密密麻麻的写满了笔记。
“臣起初也只是读过孙子兵法一类的兵书,于练兵一道,也是不知。后来皇上让臣练兵,臣也是惶恐的很,臣想,我大明强军,首推戚家军,故而就苦学了这纪效新书。”
朱由检随手一边翻阅着纪效新书,一边问道:“卢爱卿以为,练兵一道,该以何为先?”
“当以军纪为先,戚家军军纪之严,举世罕见,临阵诈称疾病者,斩首;临阵抛弃军器者,斩首;不服上官,令不行,禁不止,杀平民冒功、奸淫妇女斩首……”
卢象升一口气说了十来个杀。
朱由检闻言,想了想,或许真的就是慈不掌兵吧。
“卢爱卿,这么杀,还不够吧?”
“自然不够,戚家军还有一点,那就是士卒的钱粮要充足,不能短了,不然光是杀,士卒也会不服。”
朱由检听到卢象升这么说,也是点了点头。
“这样就够了吗?”
“臣以为,这样还不够,只有和那些士卒同吃同住,与他们交心,知道他们所想,解决他们所忧虑的事,才能让他们真心实意的拥戴。”
听到这话,朱由检眼皮一跳,你要士卒拥戴干什么,造反吗?
历史上卢象升的天雄军,正是一支天下强军,卢象升本人,也是深得士卒拥戴。
最后天雄军,也是被建奴大军包围,力战被奸,非常壮烈。
下一瞬间,朱由检笑了,自己是皇帝病犯了,卢象升断不至于。
“给足士兵军饷,这一万人,朕能做到,但是整个大明,朝廷还亏钱了几百万两的军饷呢。”
“皇上不是打算征辽吗?征完辽东,就不需要这么多钱了。”
朱由检在有意识的把话题往练兵上引。
“是啊,卢爱卿,征辽,可是,朕找不到人来练兵啊。”
说完,朱由检叹了口气道:“朕在西城外训练了近十万人跑步,而今已经跑的差不多了,这些人身体上已经符合一个士兵的素质了。”
卢象升这时也听出来了。
“皇上,这是想要臣去将这十万练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