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新军团队准备
听闻朱由检问出这句话,刘兴祚又想起了在辽东的家人。
“皇上,臣有一事相求。”
对于这个诈死也要回归大明的忠臣,朱由检还是比较信任的。
“刘将军,你说,能答应的,朕尽量答应。”
“皇上,臣自辽东而来,除了带上了几位兄弟,就只带了几个能战的家丁了。臣的母亲、妻儿还在建奴处……”
朱由检眉头一皱,这刘兴祚此时才想到这些,未免有些太晚了。
若是皇太极发现刘兴祚归明,他说的那些人还在不在都两说了。
难道……赏赐他几个兄弟一人几个宫女?
朱由检一脸困惑道:“刘将军,你的意思是?”
还没说话,刘兴祚略一沉吟道:
“臣的意思是,皇太极此时还不知道臣等已经归明,还以为臣等已死。还望皇上帮臣等保密。”
说完,刘兴祚张了张嘴,似乎还要说什么,终是没有说出口。
朱由检沉思了一会,如果刘兴祚没撒谎的话,那至少能说明毛文龙没有通敌,毛文龙处也没有建奴的间谍。
如果刘兴祚母亲等人已被下狱或者处死,那可能毛文龙处也不太可靠了。
因为刘兴祚,正是从毛文龙处过来的。
“刘爱卿,放心,此等大事,朕一定替你保密,不会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的。”
朱由检略一沉吟,接着道:“若是有可能,等到朕亲征时,分出一些人让将军先救出家人,爱卿就先不要用刘兴祚这个名字领军了。”
刘兴祚闻言,猛然下跪道:“臣谢皇上隆恩!”
朱由检点了点头,亲手将他扶了起来,说道:“刘将军,朕向你承诺,卿不负我,我不负卿!”
千金买马的道理,朱由检还是懂的,以后大明的忠臣,朱由检的忠臣会越来越多。
刘兴祚听到皇帝亲口承诺,一时间心潮澎湃,只感觉这归明是无比正确的。
见皇帝如此在乎他的家人,刘兴祚收拾了情绪,感觉和皇帝的关系有近了一层,接着,他鼓起勇气问道:
“皇上打算什么时候征辽?”
朱由检略一思索,现在已是二月初了。
新军选人才初见成效,但大军还需要训练,就算是最快,也还要五个月,那应该就是六月开拔,争取年底搞定。
“今年八九月吧,不一定。”
刘兴祚扭捏了下道:“皇上,有句话,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由检还是第一次见到刘兴祚这个样子,拍了拍他厚实的肩膀道:
“刘爱卿,你是朕信任之人,凡事无不可对朕言。”
“皇上,臣不知这新军最后会变成什么样,但是以臣多年在建奴的经验,这新军还欠缺一些东西,需要现在马上就办。”
刘兴祚见朱由检鼓励的点了点头,咬了咬牙继续道:
“就臣与大明交战的经验来看,大明是文官练兵,文官实际上不知道战场战斗的实际情况,也练不出什么好兵来。武将领兵,武将勇则勇也,于兵法一道,实在是有些欠缺;
文官指挥调遣,在大后方制定战略后,文官又不能亲临前线,相机而动。武将指挥作战,大多数也是按照朝廷给出的阵法排兵布阵,一溃则全溃;
武将防守边疆,幕僚全是文官,实际上大多数文官从没有上过战场,就连去都没去过;
将帅领兵在外,却问朝廷攻守之法,朝廷远在京师,那就更不知道战场的实际情况了。”
朱由检想了想刘兴祚的话,这时才发现问题所在。
大明的这番操作,简直太秀了。
他不由得想起了前世看到的宋朝打仗时的场景,据传是大军开拔,都要大宋朝廷授予武将阵图,武将打仗,只能按照阵图摆开大军,什么兵,多少人,在什么位置都有详细规定。
这个阵图甚至都不带换的,就是“军事天才”、“高梁河车神”、大宋太宗皇帝赵光义发明的。
大辽,西夏和大宋打仗,老早就知道了大宋的大军是什么阵势,大宋不输就有鬼了。
而同样是以文制武,这大明,果然也是有自己的天秀。
虽比大宋强一点,但也强不了太多。
朱由检略一皱眉,又想了想,这些话,拐了几个弯,实际上还是在说朱由检不能亲征。
甚至就连皇帝亲自练兵也给否认了。
不过也不得不说这刘兴祚说的很对,连战场都没上过,却练兵,调遣。
大明如此设计的本意是以文制武。
然而,现在却变成了手脑分离。
武将如手,文官如脑。
不过这个脑,不知道手的实际情况,就对手一通瞎指挥。
反观建奴,则是一个整体,如臂指使。
如果将建奴和大明比喻成两个人的话,大明则是大大的占了劣势。
朱由检也不是听不得人谏言的人。
“刘爱卿,如你所说,应该如何?”
“以臣之见,若是皇上定要亲征,不如将兵交给那些武将,同时就在山海关亲督大军。”
朱由检闻言,点了点头。
这刘兴祚,言下之意,是将整个过程都交给武将,让武将灵活机变。
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亲征的本意就是获取声望。
如果不随着大军运动,如何能获取声望呢?
功劳可以让,指挥权可以让,但朱由检本人是必须赖在军营的,这声望是必须拿的。
大不了找一个好的保镖团队。
因为,这关系到朱由检的后续操作,没有声望,就不能改革。
“刘爱卿,这大军,从组建,到上战场,都需要些什么人辅助?”
刘兴祚见皇帝竟问出如此小白的话,在心里叹了口气,看来是没说动这位年轻的皇帝,也只能希望他不要折在建奴手里了。
“皇上,依臣所见,开拔之前就要有训练、钱粮、兵马、军器、火药等专人管理;等到开拔后,行军路上还须有扎营、伙食、向导官;作战时,还须有幕僚、督军等。”
朱由检听了这些,想了一下这打仗的过程,确实如此,就这,已经是最简配置了。
这是需要一个大团队啊。
如果这些人从头自己培养,那说不好要到什么时候去了。
为今之计,只能是各处调配,再结合选拔了。
又交代了刘兴祚几句,朱由检又埋头看起了以前的战报。
现在,当务之急,就是组建一个新军团队。
这,将是大明最强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