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抽丝剥茧,红丸案的真相
原来如此,所有的疑点和证据都一一对应上了。
原来这就是东林党人的全盘谋划。
他们所做的一切,不管是保住先帝的太子之位,还是谋害先帝,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保住东林的利益,掌控朝政。
如此一来,虽然还不能下定论,但东林党作案的可能性无疑是最大的。
今日听魏兴一言,让魏忠贤如同拨云见日一般。
终于基本确定了红丸案的背后真凶。
这个让天子寝食难安的悬案,让陛下不得不以木匠活为掩护的离奇案件,今日总算有了决定性的进展。
若是东林真的做过此等谋逆之举,那就说明,在他们眼里,什么君臣父子,什么天下苍生都是狗屁。
他们眼中只有东林利益。
他们会谋划一次红丸案,很可能就会有第二次。
如今看来陛下以木匠活为掩护的明智的,而且最好办法就是继续伪装下去,直到彻底扳倒东林的那一天。
这是今后陛下和自己的大战略、大方针。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儿子精准分析基础上的。
念及此处,魏忠贤看魏兴的眼神都变了,满是惊叹与震撼。
儿子太牛了!
简直是千古奇才!
要知道,他原本对魏兴的分析是不抱什么希望的。
毕竟,儿子未曾受过名师教导,更是从未涉足官场,对宫廷间的权力斗争根本就没有经验。
而自己愿意听他分析,完全是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聆听儿子的说话而已。
但是,万万没想到,儿子居然能够分析得如此鞭辟入里、一阵见血。
这是何等的远见卓识,这是何等恐怖的政治天赋!
儿子简直就是传说中的天才。
天选之子!
不愧是他魏忠贤的儿子。
魏忠贤沉浸在震撼与惊喜中无法自拔,直到魏兴轻叩桌面将其惊醒。
“小哥的分析实在是高屋建瓴、精彩纷呈,让我不知不觉陷入其中,见笑,见笑。”
魏兴嘿嘿一笑,心道,我这都是从后世史书中总结出来的,比你多了几百年的经验能不高屋建瓴么。
旋即想到,自己说到一半就被对方抢了话头,然后涛涛不绝一通分析,得出的结论竟然与自己的观点不谋而合。
这老哥也不简单啊!
“老哥过奖了,我只是随便说说罢了。”
“倒是老哥你,有如此真知灼见,不去当官真是太可惜了。”
魏忠贤打了个哈哈道:“小哥谬赞了。”
“若真如你所分析的那样,东林党如此心狠手辣、不择手段。”
“我去做官岂不是被他们吃得连渣都不剩?还是老老实实做个商人好啊。”
魏兴感概道:“老哥说的不错,如今官场万马齐喑、蛇鼠一窝。”
“东林党行事歹毒、居心叵测,像魏公公这样的忠义之士着实不容易。”
此话一出,魏忠贤再次被感动。
别人只看到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威风。
殊不知,为了陛下,为了大明江山,他每日都要经历何等艰险的斗争。
高处不胜寒啊!
没想到还是儿子理解自己。
即便全天下都误解自己,但只要得到儿子的承认。
这就够了。
今日这一趟,没白来。
不但和儿子增进了感情,还知悉了红丸案的幕后真相。
更惊喜的是,发现了儿子无与伦比的政治天赋。
真是不虚此行!
正在此时,小二捧着一个陶壶,来到桌前。
壶里盛的是魏兴亲自研制的冰镇酸梅汤。
紫红色的冰汤如同葡萄美酒,摇曳间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再加入特制的冰块,凉爽之气溢散而出,在陶壶外壁沁出晶莹的水珠。
握在手中,冰凉透心。
这冰镇酸梅汤与火锅,乃是夏日绝配。
魏兴起身,正要拿陶壶。
却见雨化田忽地站起来,从小二手中接过陶壶。
默不作声的给魏忠贤和魏兴满上,而后再次坐下,目不斜视,恢复了木头人的姿态。
魏兴望着眼前满满的饮品,再看看坐如雕塑的雨化田。
忽然间觉得有些恍惚,刚才那一幕真的发生过吗,是不是自己的幻觉?
这个高冷的家伙给他的老爷子倒饮品也就算了,居然还给自己倒上了!
实在让人受宠若惊。
魏兴朝他点头称谢,却见雨化田转过头来,五官开始扭动....
糟糕,他又要表演“微笑”了!
魏兴连忙制止他,那笑比哭还难看的表情,此生见一次足矣。
雨化田却并没有气馁。
还是努力挤出一丝“微笑”。
这次的微笑总算自然了些,但魏兴见了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寒颤,连忙吃了几口菜压惊。
酒足饭饱,魏忠贤拿出几粒碎银准备结账。
这次他不打算一掷千金了。
一来,容易引起魏兴的怀疑。
二来,儿子小店也走上了正轨,不缺钱了。
即使遇上什么麻烦,自己再出面解决也来得及。
他正准备起身,忽然想到。
自己昨日彻夜与陛下讨论军饷问题,却始终没找到解决办法。
这个难题,何不问问自己儿子?
儿子虽然未曾做官,但远见卓识远超庙堂诸公。
说不定会有办法。
当即,魏忠贤假装整理衣襟,而后继续坐下,状若无意地问道。
“小哥,你既知道朝堂诸公之争,却不知可曾听闻辽东战局?”
“建奴?”魏兴皱眉。
提起辽东,他立刻就想到了野猪皮。
正是这些愚昧者的入侵的倒行逆施,才会导致后来的百年国耻。
此恨绵绵无绝期!
即使再世为人,一提起建州女真就气不打一处来。
魏忠贤点头道。
“正是,这建州女真自万历十一年起兵造反,几十年来攻城略地,日渐壮大,朝廷数次征剿尽皆失利。”
“特别是三年前的萨尔浒一战,朝廷损失惨重,接连丢失几十座城池,不得不退入山海关固守。”
“自那以来,建奴愈发猖狂,累月入寇,劫掠钱粮人口无数,辽东形势已是岌岌可危。”
“如今,朝廷为了稳定辽东,不得不投入大量钱财。”
“可是,天公不作美,偏偏让我大明遇上连年天灾,导致入不敷出,国库空虚。”
“我做药材生意路过辽东时,听守军说,辽东兵马已经有数月未曾派发军饷。”
“如今军中士气低下,军心涣散,恐怕会给建奴可趁之机。”
“这辽东要是出了变故,非但我这药材生意要黄了,这大明江山恐怕也要生灵涂炭啊!”
魏忠贤满面愁容,颇为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