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来人啊,把这佞臣拖下去砍了!
当下,金銮殿中的众臣都懵了。
这情形就仿佛,象棋刚开局,棋手直接拎着自己的卒子要把对方的老将吃掉。
而那些中立官员眸中,露出了关爱智障般的眼神。
可怕的沉默过后。
沉重的喘息声响起。
这声音来自龙椅之上。
少年天子原本略显苍白的脸色因愤怒而变得赤红。
这群腐儒,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昨日,大伴与他谈论这私库之策时,就曾提及东林党人可能会反对。
本来他还在心中抱有一丝希望。
毕竟辽饷之事关乎大明国运,非比寻常。
他心中存有一丝侥幸。
觉得这些东林党人毕竟从小熟读圣贤之书,当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理。
哪知道,这些当朝大臣一听说要捐钱,一个个就如丧考妣。
更可恨的是,他们解决不了问题,居然想要解决提出办法之人。
其心可诛!
念及此处,少年天子指着周宗建,厉声道。
“来人啊,将这佞臣拖下去,砍了!”
立时,两名侍卫上前,一左一右夹住周宗建就往外拖。
“陛下,不可啊,陛下!”
“皇上,我大明从未有过因言斩杀臣下之君,望陛下三思啊!”
“陛下,周宗建乃国之栋梁不可擅杀,请陛下收回成命!”
很快,东林党人跪倒一片,连声求情。
另有几人身形迅捷,快步挡在殿门口,防止周宗建被侍卫拖出去。
见到朝堂上一边倒的为周宗建求情,少年天子眉头微蹙。
此时他已从最初的愤怒中缓过神来。
当朝擅杀大臣,确实有违祖制。
可他身为九五之尊,金口一开,断无收回之理。
一时间,天启皇帝与群臣互相僵持不下。
正在此时,魏忠贤躬身道。
“陛下,这周宗建在朝堂上胡言乱语,目无君上,虽是可恨,但罪不至死。”
“臣请陛下杖责此人,以儆效尤。”
瞬时,金銮殿上嘈杂的众人都顿住了。
魏忠贤居然开口为对手求情!
真乃千古未有之怪现象!
尽管东林众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但还是连声附和。
此时他们也来不及多想,当务之急是先保住周宗建的性命要紧。
少年天子朝魏忠贤微微颔首,感谢他的救场。
大伴这招叫做以退为进。
要杀一个周宗建还不容易,根本就用不着自己亲自下旨。
只需大伴手下的锦衣卫出马就能轻松搞定。
可若真的让自己在朝堂之上诛杀大臣,恐怕会落得个暴君的恶名。
大伴出言替周宗建求情,目的就是维护自己的天子名声。
天启明白大伴的良苦用心,缓缓开口道。
“罢了,既然众爱卿都为他求情,朕便免他一死。”
“左右,拖出去,杖责二十!”
听闻此言,群臣如蒙大赦,纷纷叩首谢恩,口称圣明。
不多一会儿,金銮殿外传来凄厉的喊叫声。
“嗷~”
“啪!”
“嗷~”
“啪!”
“嗷......”
朝堂上,魏忠贤再次出列,直接宣布私库规则。
“陛下,臣提议。”
“此次‘辽饷券’设定最低认捐额度为白银五百两,诸位大人可根据需求购买,一至三年期皆可。”
这次,再也无人反对,只是侧耳倾听。
“另外,正如钱谦益大人所言,江南多富商,家财万贯者比比皆是。”
“臣建议,每位大臣举荐一名有财力之商贾购买‘辽饷券’。”
嗡~
朝堂上响起轻微议论声。
许多人看向钱谦益,面上露出愤恨之色。
都怪这家伙,提什么卖官鬻爵之策。
这下好了,不仅自己要出钱,还得找人出钱。
这钱谦益,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众人声音很小,并不影响魏忠贤继续阐述。
“还有一点,辽东军饷拖欠已久,时间紧迫,臣建议各位大臣五日内集齐款项,上交私库。”
魏忠贤说完,站立一旁,等待少年天子定夺。
“很好!”天启满意的点点头,随即又道。
“朕建议,众爱卿可按官职品阶认捐‘辽饷券’。”
“一品大员认捐五千两,二品大员认捐三千两,三品官员认捐两千两,三品以下者,一千两足矣。”
“众位爱卿,可有异议?”
天启皇帝说完,金銮殿上再次陷入沉寂。
大明王朝,官员俸禄低微,低品官员俸禄甚至不足家用。
就算是正一品大员,正俸、恩俸及禄米各项加起来也不过六百两银子。
少年天子一下子让他们拿出几千两白银来认捐辽饷券。
这不是摆明了让他们自爆贪污吗!
虽说朝堂上下,官员贪腐成风已是司空见惯,可谁会自揭其短?
天启的一番话,让众臣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臣愿认捐一千两。”兵部郎中崔呈秀率先站出来表态。
他是新近投入魏忠贤手下的大臣,对于魏公公提出的策略自然全力支持。
兵部郎中是四品官,按照天启皇帝的提议,他认捐一千两。
不多不少,既能表露自己的态度,也可规避贪污的指责。
“臣愿认捐五千两。”田尔耕紧随其后。
他身居锦衣卫督主之位,正三品,却认捐了正一品的额度。
只因他本就准打算一个站出来支持魏公公,奈何被崔呈秀抢了先,只好在金额上抢占头筹。
为了讨好干爹,就算被人指责贪污受贿又如何。
只要讨得干爹欢喜,他就能稳居锦衣卫督主之位,没人能撼动他。
田尔耕说完,腆着粗狂的老脸朝崔呈秀挤眉弄眼。
那意思是,小样,跟我争你还嫩了点!
见有人率先站出来,很多大臣也纷纷跟随。
王体乾、吴淳夫、许显纯等魏忠贤手下之人纷纷认捐。
但另一边的东林诸臣却依旧纹丝不动。
见识到周宗建的下场后,他们虽不敢出言反对,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要认捐。
所谓认捐,全凭自愿。
只要他们不主动站出来,就不信皇上还能强加给他们。
东林君子,众正盈朝,只要团结一心,谁也不惧!
很快,该认捐、想认捐的官员都从魏忠贤手中领了“辽饷券”。
而东林众臣一直不为所动,一时间朝堂上陷入了尴尬的静默。
正在此时,位于文官首席的白发老者出列。
“老臣叶向高,愿为辽东战局尽绵薄之力,认捐‘辽饷券’五千两。”
霎时,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这位年近七旬的内阁首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