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瓦剌逃遁,开始善后
虽然已是进入子时,但朱祁钰仍未睡觉,于谦同样也没有睡。
此时,二人还在文华殿中一同推演着瓦剌之后可能的动向。
就在不久前,为了防止瓦剌狗急跳墙,临走前再来一次突然袭击,于谦建议派出有军事才能的文臣分守正阳等京师九门,被朱祁钰采纳。
而他们提防的瓦剌已经在不久之前趁着夜色撤离了。
撤离之前,也先命人留下所有营帐,辎重能留的全部留下。
反正回去的时候可以再抢。
瓦剌太师也先临走前又深深看了一眼月光下的北京城。
从今往后,他可能再也没有来这里的机会了。
但是,这本来就是一场胜率不到百分之一的豪赌,输了也没有什么。
也先长叹一声,说道:“走吧,回到我们的草原上去,那里才是我们的家!”
他调转马头,可刚迈出第一步,他又忍不住地回了一次头。
月光下的北京城是那么静谧,那么诱人。
“走吧,”伯颜帖木儿拍了拍哥哥,“我们回去吧,这儿不适合我们。”
“可是,要是我们今天走了,就永远无法重现我们祖先的荣光了。”
“哥,大元都没了一百年了。”伯颜帖木儿劝道。
他知道自己哥哥并不是真的强烈的想要复兴大元,作为一个部族的实际首领,也先时时刻刻都要为了部族的利益考虑。
复兴大元,不过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罢了。
“哥,走吧,再不走,草原就乱了。”
伯颜帖木儿的这句话成为了催促也先拔营的最后一根稻草。
“走吧,我们这次获得的够多了。”也先叹了口气,点头说道。
随着也先最终一声令下,瓦剌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座洒满了他们族人鲜血的高城。
可是,瓦剌的归家之旅,注定不会是一片坦途。
…………
“杨指挥,关南二十里发现虏寇踪迹!”
闻言,房中的罗通也紧张起来,说道:“杨指挥,关城就靠你了!”
“无妨,陛下虽已经让我带兵勤王,但我却没能按时赶到,这次本将一定不会让这些人安然无恙的过去。”
“传令,自千户以下,出关驻守!”
将近半个时辰以后,疲惫的瓦剌人终于到了关口。
迎接他们的则是精神抖擞的明军。
瓦剌人生在草原,善于骑马,发现不对立刻便加速逃离。
杨俊立刻带人追击,一路北上。
————————————————
文华殿中,刚露出脸的太阳提醒仍在商议军国大事的君臣二人已是第二天了。
“一片狼藉!”于谦正在朱祁钰面前大倒苦水,“真是一片狼藉!”
“当初还有人说要南逃,要是南逃了,黄河以北的整个地区,都将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于卿,火气别那么大,你身体不好。”朱祁钰在一旁劝道,虽然此时他也是满脸怒容。
瓦剌太不是东西了,走一路抢一路。
“陛下,你看看吧,走的时候比来的时候破坏还大。上林苑、景陵卫都出事了。”于谦从案几上推给朱祁钰几份奏折。
朱祁钰看着看着,说道:“于卿,不光是瓦剌作怪啊,我大明的子民也是趁火打劫,参与其中了。”
“这才是最令人气愤的,连国朝百姓都与鞑子狼狈为奸,可见有些地方官吏真的是尽失人心啊。”
朱祁钰倒是没有再开口。
也许这件事真的像于谦说的那样,边镇施政横征暴敛,人民生活不下去,借机趁机做贼。
但朱祁钰更倾向于这些人本就不是什么善茬。
要知道,在京城以北的广大关南地区,基本上十家有九家都与瓦剌有血仇。
在这个时候,有人却主动与虎谋皮地凑上去帮助瓦剌抢劫。
这不是天大的委屈能逼出来的,相反,这需要有天大的胆子。
可升斗小民,哪里会有天大的胆子呢?
“于卿,当务之急还是布置防御工作,等到情况都稳定下来才可以处理这些事。”
“臣已经撤回九门大臣了,前几日被耽误了太多,现在各部内的公务都要正常运作了。就说兵部,这几日正常的升降调动全都搁置不议,现在京城情况稍微好转,就要马上处理这些事情,否则从上到下都会乱套的。”
“还有京城前些日子运进来的粮米,如今大多数还分毫不动地在各门堆积,也要想个处理的法子。”
“臣的意见是,让通州和京师各卫所先预支十个月的粮食,先减少一部分存量,再让户部派主事去处理。”
“户部这个陈循给朕说了,他们也正有此意,”朱祁钰并没有立刻同意,“只是陈循说现在户部主事缺额甚多,恐怕不足以支持处理完多余粮食。”
“朕的意思是,前些日子吏部报上来一些听选知县和待发进士,国子监还剩几个考课优异的监生,一并提拔了吧。”
“陛下此策甚妙,只是……”
“只是什么?”
“陛下,臣这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瓦剌现在既然已经撤走,朝中肯定会有迎回上皇的声音,还请陛下早做打算啊。”
“那于卿是如何看的?”这个问题朱祁钰之前早就思考过,所以他现在选择问于谦。
“臣的底线只有一条——不能与瓦剌讲和,不管是以什么形式,用什么代价来交换,都不能与瓦剌讲和。”
“我昭昭大明,怎能向蛮夷低头?”
“好啊,好啊,”朱祁钰非常高兴,“只是这样的话,瓦剌怕就是要漫天要价了。”
于谦正色道:“不会的,陛下。据臣所知,瓦剌每日光是供养上皇,就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而且上皇在他们手里又没有什么用,就像是杨德祖一般,最后总是要回来的。”
“只要我们足够强硬,这两天在北京城下吃过亏的也先肯定会松口,只不过这可能就要委屈上皇了。”
“这样啊,”朱祁钰声音不大,“为了大明,想必皇兄会同意的。那于卿你看我们什么时候跟瓦剌说?”
“我们不必先开口,”于谦胸有成竹,“我们等瓦剌先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