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日月山河

第18章 兵武院

大明:日月山河 待孤问鼎 4238 2024-11-15 08:55

  “你登基后,大明的边塞何人替你值守?你的几位叔侄兄弟中,唯有晋世子颇有军事天赋,历练一番,可堪大用。”

  老朱语重心长的说道。

  “是孙儿错怪皇祖父了,请皇祖父责罚!”

  朱允炆泣声说道。

  朱允炆内心苦楚,皇爷爷是把一切都给自己想到了,可拥有骄兵悍将的亲王,自己如何约束得了。

  “方孝孺之言可全信,但此人孤傲,允炆你能驾驭得了嘛?”朱元璋问道。

  “孙儿礼贤下士,待之以国士,若不得其心,乃孙儿无福,”朱允炆回道。

  “咱改日贬他去蜀中,你登基后再重用,他必定对你感恩戴德,以报知遇之恩。”

  “皇爷爷,只有此法嘛?”

  ……

  “晋世子,这沙盘是你做的?”

  “尚书大人不信?”

  “自然是新,只是没想到晋世子有此大才。”

  茹嫦站在沙盘旁,伸手小心翼翼地抚摸着。

  “本来是想今日给皇祖父一个惊喜,结果差点变成惊吓!”

  朱济熺故意拉高腔调说道。

  “咳咳!”

  茹嫦尴尬的咳嗽两声,说道:“晋世子勿怪,我这也是没法子。”

  “我可不敢对茹尚书有怨,日后还得多蒙庇护。”

  “咳咳。”

  这话,茹嫦不敢接。

  晋王之爵,拥兵十万。

  朱济熺是谁,那是下一任晋王。

  竟出言要兵部尚书庇护,这传到朱元璋耳中,可还得了。

  朱济熺看着茹嫦畏首畏尾的样子,莫名觉得好笑。

  这个老狐狸,真是圆滑之极。

  “你叫什么名字?”

  与茹嫦打哈哈期间,朱济熺注意到旁边站着的一个小太监,双目有神,甚是威严。

  如此雄姿,一般太监哪能有,朱济熺不由问了一嘴。

  “回晋世子的话,奴婢叫做王景弘。”

  我的乖乖!

  朱济熺惊讶之下,重新打量起来。

  身高七尺有余,仪表堂堂,看着也就比自己大个几岁的样子。

  “你在哪里当值?”

  “奴婢在东宫。”

  王景弘回道。

  明初有名的太监,莫过于三宝太监,郑和。

  世人不知其实还有一人,即王景弘。

  曾跟随郑和四下西洋,并于第七次中,在郑和死于途中之际,率队安全返回。

  更是洪熙朝第一太监,为南京守备。

  在靖难之役中,给燕王朱棣探听了不少应天府的消息。

  此人必须争取,朱济熺暗自记了下来。

  “陛下到。”

  “陛下。”

  “皇爷爷。”

  “都平身,茹卿,你看过了?”

  “回陛下,臣刚细细看过了,晋世子可谓天赋异禀。”

  “少给咱扯这些没用的,这还用你说,你就告诉咱,能有多大用处。”

  朱元璋指着沙盘问道。

  “臣认为军中每遇战事,可根据当地舆图,做出这样的沙盘模拟战场,可令将领及时掌握军情做出调度。”

  朱元璋冷哼一声,表示不满,堂堂兵部尚书,就说了这句狗屁之语。

  茹嫦心里也苦闷,沙盘再精致,终究只是个沙盘,还能有何用?难不成陛下想借沙盘让晋世子到军中历练?

  “允熥,你给咱说说。”

  朱允熥下意识的看了朱济熺一眼,这问题,自己的济熺哥没有交待过,该如何作答。

  “孙儿不长于军事,请皇爷爷责罚。”

  朱济熺注意到之前还一脸幽怨的朱允炆,不知朱元璋跟他谈了些什么,此时却是一脸傲娇之色。

  “济熺,你说。”

  “回皇祖父的话,孙儿认为可让天下各卫所的千户,都指挥使,轮流到兵部、五军都护府衙中报到。”

  “同皇爷爷设立国子监一样,在京中设一个衙门,让大明的中上级武将来京城学习。”

  “设骑兵、步兵、弓箭手等学科,由在京将领进行教学,这沙盘可做双方演练之用。”

  “漠北,岭南,黄河,长江等地形皆可,亦或者是攻城,守城等。”

  “这样一来,久居江南的将领,即使到了漠北,也可对地势地形,军队布阵有些基本了解,远在北方打惯了平地战的将领,面对岭南的蛮夷,也有应对之法。”

  语出惊人!

  朱元璋、茹嫦,包括朱允炆等人一时目瞪口呆。

  朱元璋为了防止军权过于集中,有武将拥兵造反,设立了以大都督府为前身的五军都督府,即左、右、前、中、后都督府,分管全国的军队和卫所。

  同时还设有六部之一的兵部。

  兵部职权为任免、升任、训练军队,而五军都督府职权为统兵作战、掌管军籍,但不能调遣军队。

  朱元璋看朱济熺的眼神愈发喜爱。

  咱这大孙,跟允熥一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同国子监一样,让天下的武夫们到京中。

  此等法子,怎么就没有人想到呢!南北将领也可互换,不懂的将领,可以到应天学习,再由兵部进行调配。

  “茹卿,你觉得如何?”

  朱元璋想看看自己中意的这位兵部尚书到底什么水平。

  “晋世子所言然也,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每有叛乱,兵部只能调派当地驻军进剿,可当地驻军多与造反之人相熟,总是内外勾结,导致效果甚微,多有兵败。”

  “故只得调派外地驻军,但外地驻军不熟当地形势,初始也多有败绩。”

  “晋世子此法,可根除这一弊端。”

  朱元璋略微满意的点点头,这位兵部尚书说的还算不错。

  朱元璋闭目冥思,说道:“兵武院,就设在兵部南侧。”

  “传旨,命工部即日开工,建造兵武院,十五日内完工。”

  一侧的书记官躬身记录。

  朱元璋的精力总是那么充沛,说干就干,丝毫不拖泥带水。

  “茹卿,咱准备让晋世子去军中历练,随同杨文一起,授予何职,你自己定吧。”

  “是,陛下。”

  茹嫦内心长叹一声,这真是个烫手的山芋,几日前刚出了颖国公、永平侯一事,武将们唯恐对手握兵权的皇室避之不及,惹祸上身。

  “至于如何甄选将领等诸事,明日早朝议。”

  半个时辰后,朱济熺出了武英殿,感到神清气爽,自己的小目标终是达到了。

  这兵武院,就是后世的军校,自己若是能混个校长或者教官之类的,那收益可就是成倍增长。

  想那常凯申,一个流氓,混了个校长,短短四年时间,摇身一变成了老大。

  自己再差,能差到哪去。

  老朱虽说没有定下兵武院主事是谁,但不是自己也得是朱允熥,若主事一职落入朱允炆之手,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对于自己到杨文军中历练一事,朱济熺还算满意。

  杨文这人,朱济熺知根知底。

  在洪武前中期,名将辈出的年代,杨文什么都不是。

  随着大明元功宿将相继尽已,杨文迅速脱颖而出。

  在四年后的靖难之役中,为辽东总兵,多次率兵进攻燕地的保定、永平、通州,牵制住了大批燕军主力。

  只可惜大明战神李景隆太秀了,杨文被坑的最后落得个兵败被俘的下场。

  “济熺哥,寻思什么呢?”

  “啊!”

  朱济熺还在想兵武院的事情,没注意到秦王长子朱尚炳不知什么时候走到了自己面前。

  “你这是去跟皇爷爷辞别?”

  “是,辞别后,我就回西安去,这京师,以后再也不来了。”

  “胡说!这里有皇爷爷,有太孙,怎能不来?”

  朱济熺眼神示意朱尚炳身边他还有一个小太监在场,不可口无遮拦。

  “是,弟因离别伤心而胡言乱语。”

  朱尚炳瞧了一眼身旁的太监,改口道。

  心道:这狗日的没少给老爷子和东宫打自己的小报告,我是堂堂郡王,竟处置不了一个太监,真是憋屈。

  “尚烈呢?”

  “我已将尚烈交给嫂嫂,以后就托济熺哥照顾了。”

  朱尚炳拱手致谢。

  朱尚炳口中的嫂嫂,正是晋世子妃傅氏。

  朱济熺赶忙托住朱尚炳的手,说道:“我们叔伯兄弟之间,干嘛这么客气。”

  “听闻洮州番人叛乱,二伯受命统帅平羌将军宁正征伐,山中多瘴气,你可去信让二伯父多注意身体。”

  “济熺哥有心了,弟一定去信。”

  朱济熺还想说什么,又忍住了。

  朱济熄素来信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按照历史进程,自己的这位二伯,秦王朱樉时日无多了。

  史载,秦王死于洪武二十八年春,一说是在征讨番人时得瘴气而死,又说被几个宫女毒死。

  二伯为秦王,于自己无益,若朱尚炳为秦王,可为一大助力。

  “嗯,一路珍重。”

  两人行礼拜别。

  忽然朱尚炳想起什么,对身边的太监说道:“一边候着去!”

  小太监不情愿的向后退了几步,催促道:“劳烦王爷快一点。”

  朱尚炳怂怂肩笑道:“济熄哥,瞅瞅,这狗奴才仗着有人撑腰,看我要走了,愈发不把我放在眼里。”

  朱济熄着实佩服东宫的手段,不知用什么法子,能够让一众太监为己用。

  朱尚炳回想在应天的五年,多承朱济熄照顾,说道:“济熄哥,你也早些回太原,到时候,咱兄弟打元人的草谷去。”

  “有心了!”

  朱济熄致谢道。

  朱济熺知道朱尚炳是劝自己离开京师这是非之地。

  “对了,尚炳,待会儿向皇爷爷辞行时,可给皇爷爷说一声,你想带几个随身太监回西安。”

  朱济熄故意大声说道。

  小太监听了,一个趔趄差点栽倒。

  “哈哈,多谢济熄哥了。”

  朱尚炳一脸坏笑的看了看小太监,露出欣赏猎物的眼神。

  在京师我没辙,到了西安我还能没有办法吗。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