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明殇之风云起

第15章 二魏反目

明殇之风云起 西楼暮雨 4302 2024-11-15 08:55

  自从郑贵妃和西李选侍相继被打入冷宫后,魏进忠确实过了一段非常狼狈的日子,天启帝又被王安控制在手掌之中,新主子魏朝因为上次在午门口的旧怨也对他非常冷淡。魏进忠痛定思痛,总结了经验教训,从此更加谨小慎微,夹起尾巴做人。

  在这段最困难的日子里,有一个女人给了他巨大的精神鼓励,她就是天启帝的乳母客氏。客氏,本名客巴巴,北直隶保定府定兴县候二之妻,因奶水充沛而被选拔进宫充当了皇长子朱由校的乳母。久而久之,客氏便和朱由校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客氏对朱由校的感情不亚于对待自己的亲儿子。

  在朱由校长大成人后,客氏并没有依照宫中规矩被送回老家,而是留在了宫中。因为此时成为天启帝的朱由校已经离不开客氏了,一天不见就非常思念。由此不难看出客氏对天启帝的巨大影响力,客氏之所以能对天启产生如此大的影响,除了客氏对朱由校倾注了全部母亲般的关爱外,还有一个不便明说的隐情。

  那就是客氏进宫时正值妙龄,有颇有几分姿色,整日和血气方刚的少年朱由校待在一起,难免会生出许多不便为人知的事端来。后来宫中甚至风传客氏充当了少年朱由校性启蒙老师的角色,从后来朱由校对待客氏难分难舍的态度来看,恐怕不是空穴来风。

  但这种关系毕竟是极为隐秘的,也是宫中最大的忌讳,客氏当然要把它烂在肚子里。她在朱由校宫中公开的身份是与魏朝的“对食”关系。

  所谓“对食”关系是明代宫廷中一种常见的畸形男女关系,就是那些常年居于深宫大内的太监宫女为了打发无穷无尽的寂寞和孤独,自发自愿形成的一种类似于民间夫妻的“假夫妻”关系。这种假夫妻除了不能夫妻同房外,几乎和正常的夫妻没有区别。具体来说就是一个太监和一个宫女自愿结成“假夫妻”,在宫中互相帮扶,互帮互助的性质。

  太监当值时,对食的宫女会为他送饭,反过来宫女受到委屈时,太监也会为她宽心解闷,一些势力强大的太监还能保护他的对食宫女。就这样结成对食的太监宫女在这座庞大的“监狱”里过着一种畸形另类的“夫妻生活”。看起来似乎非常荒唐可笑,可仔细想想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剧,而且是人为造成的悲剧。

  “对食”从明初就已经出现了,最初明太祖朱元璋严厉禁止,为此杀了不少可怜人。可惜屡禁不止,后来朱元璋也就默许了。对食逐渐在宫中成了公开的秘密,甚至哪个太监宫女没有对食对象的话,还会被同伴嘲笑。

  到了明末,这种风气愈演愈烈,甚至发展到为争夺对食对象而明争暗斗,更有甚者还会大打出手,早已脱离了早期自发自愿的轨道。

  客氏的妖艳美貌吸引了大量追求者,魏朝也不能免俗,他依仗王安的宠信,以其强大的后台势力吓退了其他竞争者,成功和客氏结成了对食关系。一开始客氏对这种关系还是非常满意的,毕竟魏朝当时是宫中仅次于王安的第二号实权人物,魏朝也到处炫耀自己和客氏的关系。可惜这种关系很快便出现了危机,客氏对魏朝的态度急转直下。

  造成客氏对魏朝迅速冷淡的原因是一个人的出现,他就是——魏进忠。

  客氏是在朱由校还是皇长子时和魏进忠认识的,当时魏进忠刚从西李选侍那里跑出来,在魏朝的关照下,进到皇长子宫中当差,一来二去就和客氏熟了。

  后来两人甚至暗中发展到了“对食”的地步,当然魏朝并不知道这个内幕。之所以会发展如此之快,可能在于魏进忠是中年自宫进宫的,早年在江湖上混过一段日子,还曾娶妻生过一个女儿,因此对讨女人欢心自然是轻车熟路,魏朝这种自小进宫的人哪里是他的对手。

  再有一点就更隐晦了,魏进忠因为是中年自宫,不是宫中做的手术,可能做得不彻底,男性功能难免有所残留。这一点更是魏朝无法比拟的。

  第三点大概就是客氏慧眼识人,认定魏进忠早晚会出人头地,就把宝押在了他身上。

  以上几点大概是客氏放弃魏朝,选择魏进忠的原因,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客氏的眼光确实有独到之处。

  魏朝的党羽众多,很快就有人告发魏进忠和客氏的关系。魏朝闻讯极为震怒,但因为并没有眼见为实,所以也不好发作。但这个时候新仇加旧恨,两人的关系已经到了摊牌的边缘了。

  天启登基后,对木匠活的热情不减反增,天天泡在御花园的作坊里打磨家具,他使用的家具几乎都是自己打造的。而所需的木料都由魏朝一手经办,因此魏朝很忙碌,频繁来往于皇宫和西山之间,无暇顾及客氏,这正好给魏进忠和客氏提供了绝佳的幽会时机。

  一大早魏朝便命人收拾东西准备进山。

  魏进忠进来问道:“干爹,怎么又要进山呀?”

  魏朝笑道:“是进忠呀,没办法,皇上交待的差事耽搁不起,后天就要用,咱家得赶紧进山去督促那帮小子抓紧装车。”

  魏进忠取来锦袍:“干爹把这个带上,山上风大。”

  魏朝命人收好锦袍,对他说:“家里你就多用点心照看。”

  魏进忠拱手道:“干爹慢走。”

  夜色朦胧,客氏斜靠在长椅上,身后魏进忠小心翼翼地为她揉着肩膀。

  客氏闭着眼享受着肩膀上的轻松感,问道:“魏朝最近老是神神秘秘的,进忠,你知道他在忙什么吗?”

  魏进忠笑道:“夫人,魏公公今天一大早就去西山给皇上采办木料去了。”

  客氏突然说:“他不会突然回来吧?”

  “不会,那怎么可能呢,小奴派人盯着呢,”魏进忠得意地说。

  客氏拍了他一巴掌:“好啊你,连你干爹都敢派人跟踪了。”

  两人顺势打闹起来……

  就在这时,一个小太监跌跌撞撞跑进来禀报:“不…不…不好了,魏公公他…”

  “他怎么了?”魏进忠吓了一跳。

  “他回来了——”门外飘来了熟悉的声音,魏朝铁青着脸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几个侍卫。

  魏进忠脸色煞白,说话都不利索了:“干爹,你…你不是…”

  “我不是进山了吗?怎么又回来了,你是不是想问这个?”魏朝说:“实话告诉你吧,咱家根本就没有进山,你派的人也被咱家捆了,咱家就是要亲眼看看你的本来面目。魏进忠你太让咱家失望了,要不是咱家救你一命,你现在恐怕早就被东林党人活活打死了。”

  魏进忠百口莫辩:“干爹,小奴,小奴…”

  “住嘴——”

  魏朝怒不可遏:“咱家今天让你好好长长记性!给我打——”

  几个侍卫将魏进忠按倒在地,抡起水火棍就打。

  一旁的客氏吓傻了,连忙哀求魏朝饶命:“魏朝,不要打了,饶了他吧。”

  魏进忠也是能伸能屈的好手,这时候痛哭流涕地求饶:“干爹,小奴再也不敢了,您就饶小奴一条狗命吧。”

  魏朝怒气未消,充耳不闻魏进忠的求饶,直打得魏进忠皮开肉绽,鲜血淋淋,魏进忠到最后受刑不过昏死过去。魏朝也怕真把魏进忠打死了,万一哪天天启问起来就不好说了,毕竟天启对魏进忠印象非常好。加上客氏的求情,魏朝也不想驳客氏的情面,索性给自己找个台阶下,于是故意说:“看在夫人的情面上,就饶你一条狗命。”

  魏进忠也真是命大,都五十四岁的人了居然硬是挺了过来,在床上躺了一个月后又拄着拐杖下地办差,见到魏朝仍然毕恭毕敬,不敢有一丝怠慢。也许是这幅逆来顺受的样子迷惑了魏朝,使得魏朝最终没有对他痛下杀手。但是对他还是非常嫉恨,索性就把魏进忠贬到惜薪司当差。

  惜薪司是明代内廷二十四衙门中最脏苦累的衙门,主要负责供给皇宫使用的煤炭和木柴,日常工作非常辛苦。魏朝把魏进忠贬到这里明显是一种惩罚,魏进忠五十多岁的人了,每天也要在管事太监的监督下起早贪黑的劈柴,稍不留神就是一顿皮鞭抽打。

  这大概就是他得罪魏朝的下场。

  之前他能接近客氏和天启帝完全是魏朝的提携,现在魏朝将他彻底踩到最底层,难道这一辈子就这样完了吗?难道就这样认命了吗?

  魏进忠心有不甘,他不愿意认命。

  再说魏进忠被贬后,客氏并没有就此和他一刀两断,反而更加思念他,对魏朝的态度更加冷淡,魏朝颇为恼怒从而更加嫉恨魏进忠。

  与此同时,天启对魏朝进献的木料越来越不满。有一次甚至当面怒斥魏朝在糊弄他,魏朝吓坏了,心里忐忑不安。没有称心如意木料的天启也就没了干活的兴致,整天在宫里溜达,东瞅瞅西看看,看能否发现一些上好的木料。

  也该着魏进忠时来运转,这天天启只带了两个小太监溜达到东北部的惜薪司门口,见围墙里堆积如山的木柴,顿时眼前一亮。就扭头问随从:“这里是什么地方?怎么会有这么多木料?”

  随从答道:“皇上,这里是惜薪司。”

  天启一拍脑门,如梦方醒:“对呀,朕怎么把这地方给忘了,这里不就有木料嘛!”

  说着一抬腿迈进了大门。

  一进门,天启就看到魏进忠正抡起生锈的斧子在劈柴,只见他高高举起斧子正要落下,天启大吼一声:

  “不要砍——”

  魏进忠吓坏了,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

  天启一个健步上前,拾起那根木头翻来覆去看,突然赞叹道:“这可是一根上好的无花木呀,怎么舍得拿来劈柴呢?”

  魏进忠揉揉眼睛,发现真是天启,激动地说:“皇…皇上,真是皇上…”

  天启光顾着看木头了,这时才注意到魏进忠,他迟疑了一下,有点不确定的问:“你是….”

  魏进忠已经泣不成声:“皇上,小奴是魏进忠呀。”

  天启想起来了:“魏进忠,是你?不对呀,你不是在李娘娘宫里吗,怎么会在惜薪司?”

  魏进忠一脸无奈:“皇上,一言难尽呀,李娘娘移宫后,小奴就被魏朝公公贬到了这里当差,小奴只求能再见皇上一面,虽死无憾呐。”

  说着魏进忠已经泪如雨下。

  当初魏进忠在西李选侍宫中时和天启生活过一阵子,天启对他还是非常有好感的,加上客氏经常在天启面前为他美言,如今天启见他如此落魄可怜,心生怜悯,便说:“这样吧,进忠,你愿意随朕回去替朕办差吗?”

  魏进忠大喜,磕头如捣蒜:“小奴愿意,小奴愿意,小奴这条命是皇上给的,小奴定当肝脑涂地,报答皇上救命之恩呐。”

  天启被他的夸张动作逗乐了:“哪有这么严重呀,不用你死,你就好好办差就行了。唉,说起来还不是魏朝的差事办得太令朕生气…..”

  魏进忠听到这句话,眼珠转了转,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盘算。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