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明殇之风云起

第14章 信王

明殇之风云起 西楼暮雨 3935 2024-11-15 08:55

  大婚次日一大早,天启就极不情愿的被王安从被窝里喊起来,又是一番盛装装扮和皇后前往太庙向列祖列宗禀报。这也是宫中的规矩,新皇后都要到太庙去拜祭列位先皇。按规矩,拜祭完太庙后,皇后还要到后宫中那些老资格的嫔妃那里去拜谢,皇后最先想到的就是对她有知遇之恩的刘昭妃和李选侍。

  这不,上午拜祭完太庙,下午天启就和皇后一起前往刘昭妃那里,与此同时,勖勤宫的李选侍也接到了皇上要来的消息,午饭后就开始准备。

  勖勤宫。朱由检又长高了一大截,出落得一表人才,此时他正在院子里练剑,一招一式都颇具章法。李选侍走到门口喊道:“检儿,快回来,别练了。”

  “娘娘,怎么了?”朱由检收剑问道。

  李选侍说:“一会儿皇上和皇后要过来,你赶紧去洗洗,一身的汗味怎么见皇后,成何体统。”

  “遵命”朱由检笑嘻嘻地说。

  自从天启登基后,就对他唯一的这个弟弟格外关照,给勖勤宫调拨了大批太监宫女以供差使,昔日无人问津,宛如冷宫的勖勤宫如今充满了生气,这令习惯了平淡生活的李选侍一时有点无所适从。

  这人一多就导致鱼龙混杂,李选侍身体又不好,天启听说后便吩咐王安从司礼监派了一个叫徐应元的随堂太监到勖勤宫当管事太监。这徐应元听说被调到勖勤宫时非常不满,认为是被王安暗算了。因为当时的人们都知道勖勤宫一直是冷宫,可当徐应元到了勖勤宫后逐渐发现天启经常光顾这里,对这位弟弟也分外疼爱,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勖勤宫比司礼监那地方好太多了,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从那时起徐应元便定下心来在勖勤宫当差,但他的毛病却并没有改变,平日里经常打骂下人,监守自盗不说,还经常借外出采办的机会虚报账目中饱私囊。这些事李选侍也偶有耳闻,但这奴才毕竟是天启派来的,她也不好多说什么。不过朱由检对徐应元的作风很有看法,有几次更是当面呵斥,因此两人的关系非常微妙。

  皇帝皇后驾临勖勤宫,这可是天大的喜事,一大早勖勤宫里上上下下便忙起来了。徐应元更是忙得团团转,这可是他在天启面前表现的大好时机。只见他在殿里频繁进出,指挥下人们清扫客厅,放置物件。

  几个太监抱着一个个精致的青花瓷从走廊外进殿,徐应元赶紧招呼道:“过来,放这里…..”

  话音未落,突然传来“咣当——”一声,一个太监被门槛绊倒,手里的青花瓷瞬间飞了出去,落在地板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碎了一地。

  徐应元目瞪口呆,半天才回过神儿来。

  他勃然大怒,骂道:“不长眼的狗奴才!瞧瞧你干得好事——”

  那个太监也吓傻了,手脚不听使唤,好半天也爬不起来,带着哭腔哆哆嗦嗦求饶:“公…公公,奴…奴…”

  徐应元骂不绝口,上前一把揪住太监衣领,狠狠打了一耳光,边打边骂:“狗奴才,这可是皇上赏给皇五弟的宝贝,你这狗奴才居然给打碎了!看咱家不打断你的狗腿——”

  说完又是一顿拳打脚踢,直打得那太监满地打滚。徐应元犹不解恨,抄起一根木棒抬手就砸。

  “住手——”一声怒喝传来。

  徐应元扭头一看,朱由检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出现在门口。许应元愣了一下,正要上前告状,朱由检已经大步流星过来,一把推开徐应元,尊下身察看太监伤势,关切地问:

  “你怎么样?”

  那太监又惊又怕,不停磕头求饶:“奴才死罪,死罪…..”

  徐应元凑过来说:“殿下,这狗奴才居然打碎了皇上赏给您的青花瓷,真是罪该万死……”

  “不就是一个花瓶吗,碎了就碎了吧。”朱由检打断了他的话。

  徐应元瞠目结舌:“可…可这是皇上赏的呀。”

  朱由检瞪了他一眼:“那你说怎么办?因为一个花瓶还要把他打死不成吗!”

  徐应元张口结舌:“这这…..”

  朱由检已经没耐心和他废话了,怒道:“还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找人抬下去疗伤,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没完。”

  徐应元吓得赶紧叫人拿担架抬人。

  朱由检并不信任这个徐应元,因此他很快便亲自去看望那个被打伤的太监,狭小阴暗的一间小隔间里,只有一张陈旧的木床和一个衣柜,除此之外再无它物。朱由检弯腰进门,看到床上躺着一个人,仔细辨认就是被打的那个太监。

  那太监见朱由检亲自来看他,挣扎着想下床迎接,朱由检赶紧安慰他:“不要动,你就这么躺着就好。”

  太监早已泪如雨下:“殿下救命之恩,王承恩永世不忘,此生一定要报答殿下。”

  “你叫王承恩?”朱由检问。

  那太监点点头:“奴才贱名王承恩。”

  朱由检又问:“伤势怎么样?严重吗?”

  王承恩:“奴才皮糙肉厚,不碍事,多谢殿下挂念。”

  “徐应元经常打骂你吗?”朱由检问。

  王承恩没有回答,低下了头。

  朱由检叹口气,自言自语道:“同是天涯沦落人呐,你不说我也知道,这世上呀,最苦的人其实都是不吱声儿的,只有自己心里知道。”

  “殿下…..”王承恩忍不住哭出声来。

  朱由检拍拍他:“以后你就跟着我吧,放心,徐应元他再也不敢打你了。”

  勖勤宫。天启和张皇后已经坐了半天也不见朱由检的影子,天启有点奇怪:“唉,怎么半天不见五弟?皇嫂在此都不出来拜见吗?”

  李选侍连忙说:“想必应该是有急事吧,刚才还在宫里呢——徐应元呐。”她叫道。

  门外的徐应元闻声进殿:“娘娘,您有何吩咐?”

  “你去找找检儿,让他快过来拜见皇上皇后。”

  徐应元应声出门,刚到门口便看见朱由检穿过拱门回来了。朱由检一进门便跪下给天启和张皇后行了拜见礼。

  “臣弟拜见皇兄,拜见皇嫂,皇兄皇嫂万福金安。”

  天启故意问道:“五弟呀,你这是什么意思,第一次见面就让你皇嫂等这么久?”

  朱由检拜谢道:“臣弟方才有事耽搁,没有及时回来,还望皇嫂恕罪。”

  张皇后笑道:“皇叔太见外了,快快起来吧。”

  朱由检起身落座后,张皇后仔细端详了朱由检一番,这时候其实二人都还是翩翩少年,张皇后十五岁,朱由检十二岁。

  “皇叔果然气宇轩昂,眉宇间露出不凡之气,今后必将是一代贤王呀,您说呢皇上?”

  天启一拍脑门,脱口而出:“哎呀,你看朕怎么把这事给忘了,转眼间五弟都十二了,也该到了封王的时候了,再过两年就能纳妃开府了。”

  身后的王安不失时机附和道:“皇上所言甚是,皇五弟仪表堂堂,文韬武略,风华绝代,早该封王为国藩屏了。”

  朱由检诚惶诚恐:“臣弟德才浅薄,学识孤陋,恐难堪重任。”

  天启笑道:“朕还不了解你吗,五弟过谦了。”

  “王安呐——”他吩咐道。

  “奴才在。”王安附耳道。

  “交代礼部和宗人府尽快筹备五弟封王大典,朕就这一个弟弟,一定要办得风风光光的,不能委屈了五弟。”

  王安请示:“封爵名号还得请皇上圣裁,礼部方好照旨筹办。”

  天启抓耳挠腮:“那可得想个好听的,朕想想,封个…封个寿王怎样?长命百岁嘛!”

  天启没读过几天书,肚子里也没多少墨水,此话一出,张皇后和李选侍都笑了。天启问:“你们笑什么?”张皇后笑道:“皇上,这名号好是好,就是意义不够深,配不上皇叔呀。”

  天启嘀咕了一下,说:“那依皇后之见,该叫何名为好?”

  张皇后沉思片刻,说:“老子曾有言‘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前宋大儒程颐也说过‘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我看不如就封皇叔为‘信王’吧。”

  “信王…信王…”天启玩味了半天,说:“还是皇后有学问呀,也罢,那就封五弟为信王吧。”

  王安急忙锦上添花:“恭喜信王,贺喜信王,从今往后殿下就是大明朝的信王了。”

  李选侍提醒朱由检:“这孩子,还不快叩谢天恩。”

  朱由检叩头拜谢:“臣弟谢主隆恩。”

  天启哈哈大笑……

  朱由检封王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便传遍了朝野上下。这倒也不奇怪,天启就剩这一个弟弟,封王自然在情理之中。

  礼部和宗人府接到旨意后一刻也不敢怠慢,依据《皇明祖训》、《大明会典》等典籍按部就班的筹备封王大典。不过这里面有一个环节尚需天启圣裁,那就是信王的属地问题。

  按制,成年亲王都要离京到自己的封地去就藩,不能留在京城。当年福王朱常洵百般眷恋京城的奢华生活,最后还是不得不离京就藩,信王自然也不能破例。礼部官员和宗人府宗正协商后拟定了几个封地,供天启圣裁。

  弘德殿。天启翻了翻礼部报上来的方案,歪着头一声不吭。

  礼部尚书孙如游奏道:“皇上,臣部与宗人府多次会商,拟定了北直隶顺德府(今邢台)、南直隶庐州府(今合肥)和山西潞安府(今长治)三地,恭请皇上圣裁。”

  天启随手将折子扔到地上,斥责道:“瞧瞧你们选的都是什么地方,你们是怎么办差的!”

  孙如游等人慌忙请罪。

  天启说:“依朕看呢,信王尚幼,朕实不忍令其远离朕离京就藩,不如再晚几年再说吧,先让信王暂居勖勤宫,待成年后再择机营建信王府邸。”

  孙如游算是听明白了,天启根本就没打算放朱由检出京,只得叩头告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