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明殇之风云起

第13章 大婚

明殇之风云起 西楼暮雨 4496 2024-11-15 08:55

  朱由校就这样在各方势力的追赶争抢中即位了,两派为了控制这个奇货可居的少年天子几乎大打出手。在争抢朱由校的武斗中东林党抢了个头筹,遥遥领先,占据了主动,这令浙党大为不满,双方都不会善罢甘休。

  朱由校即位后改明年为天启元年,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木匠皇帝”天启帝。此时的天启帝已经十六岁了,在古代早已到了结婚的年龄。皇帝结婚和凡夫俗子结婚那可大不一样,这在当时可是国朝盛典,自然不能马虎。

  事实上在天启即位之初,主持朝政的各派势力就已经开始谋划这件事了,这也是向皇帝表忠心最好的途经。

  卯时刚过,大明门缓缓推开,当值太监严肃地报时:“阁议会推时辰到——”。

  等候阁议会推的官员开始有序进宫。

  阁臣刘一燝和礼部尚书孙如游边走边窃窃私语,从他们身边经过的浙党官员纷纷投去异样的目光。

  刘一燝瞟了他们一眼,对孙如游说:“景文兄,今天的阁议会推浙党那帮人一定会在皇上大婚问题上做文章,我们不可掉以轻心。”

  孙如游也深有同感:“阁老所言极是,浙党在拥立新君一事上吃了大亏,他们不会善罢甘休的,我看今天的阁议他们肯定有大动作。”

  刘一燝哼了一声:“我倒要看看他们能掀起什么大浪来。”

  内阁签押房。方从哲、刘一燝、李汝华、孙如游和周嘉谟等人纷纷落座。这次会议主题是讨论皇帝大婚的相关事宜,因此参加会议的主要是内阁、礼部、宗人府以及司礼监等衙门堂官。

  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是最后一个到场的,他一进门就陪笑道:“让诸位大人久等了,咱家这厢有礼了。”

  众人纷纷起身道:“王公公客气啦。”

  众人落座后,王安首先做了开场白:“诸位大人,皇上大婚乃国朝盛典,一定要办好,彰显皇家威仪,天朝气度。司礼监的意思呢,是先由礼部会同宗人府下发公函,征集适龄良家女子到京城甄别遴选,再由顺天府组织二次遴选,最后呢请刘昭妃和李选侍两位娘娘会商定夺,诸位看有没有补充的。”

  方从哲点头道:“如此甚好,有两位娘娘主持,我等也就放心了。不过皇上大婚乃盛典,千头万绪,所需筹备甚为繁琐,依老夫之见还得循序而进,不可操之过急,一定要为皇上选出称心如意的皇后。”

  刘一燝是个急性子,针锋相对:“公公,皇上早已到了婚配年龄,却因先朝种种变故而一拖再拖,坊间早已流言蜚语不绝,此事不可拖延,得抓紧喽。”

  李汝华插话:“朝廷刚刚筹办三场国丧,所耗甚巨,一时难以周转,不如……”

  “如此说来,皇上大婚难道要再拖上几年吗!”东林党里的“急先锋”周嘉谟咄咄逼人。

  李汝华反驳道:“李某何曾说再拖几年?李某的意思是此事需考虑周全,大婚所需的开支庞大,户部和司礼监还要协调。三场国丧,国库早已入不敷出,辽东军饷还拖欠甚多,周大人不当户部的家,哪里知道这柴米油盐贵!”

  “你——”周嘉谟气坏了。

  王安打断二人的争论:“二位都消消气儿,皇上大婚是拖不起的,朝廷有难处,咱家何尝不知道,可再难不能难皇上,这是咱们做臣子的职责。咱家看呐,大婚之事还是由礼部和户部协同办理吧,礼部先列个单子出来,所需开支劳烦户部处理。”

  事已至此,李汝华也只能接过这个苦差事。但这场争斗进一步加剧了两派的对立情绪,暗流涌动,彼此各怀鬼胎。

  礼部的公函很快下发各地,如此大事各地当然不敢怠慢,很快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千名十三岁到十六岁的少女便汇聚京城参加这一国朝盛典。遴选工作由司礼监和礼部负责,顺天府则负责安排这五千人的生活起居。

  经过海选、初选、细选、精选、宫选和妃选六个环节后,五千人已经只剩下五十人了。这五十人将被送进宫中,接受刘昭妃和李选侍的筛查挑选,称为“推选”。最后选出三人送交天启钦定,也就是最后一环节“钦选”。

  天刚蒙蒙亮,五十个秀女便在当值太监带领下列队进宫,在慈庆宫接受两位嫔妃挑选。这位刘昭妃是神宗万历皇帝的妃子,为人和蔼贤惠,在后宫里德高望重,在皇后缺位时一直是由她负责后宫事务。而李选侍前面已经说过了,她就是朱由检的养母,光宗泰昌皇帝的妃子。两位未亡人深居后宫,平日里经常在一起拉家常,彼此关系都很默契,这次接到遴选皇后的差事后都欣然接受。

  毕竟能够参与遴选皇后,那可是一辈子都不一定能遇到的喜事。

  五十位秀女在慈庆宫门口列队等候,逐个进殿接受两位妃子甄别。刘昭妃和李选侍通过观察、问话,了解秀女的情况,时不时还会小声议论,交换意见。

  就这样从早晨一直忙到下午,从五十位秀女里挑选出三个令二位妃子非常满意的秀女,尤其是来自河南开封府祥符县十五岁的的张嫣更是令刘昭妃赞不绝口,二位妃子交换了一下意见,一致通过。

  张嫣生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河南祥符县张国纪之女。此时的张嫣虚岁虽然只有十五岁,但生的纯洁娴静,窈窕端丽,笑不露齿,真是绝世无双的一代美女,这才得以过五关斩六将,从五千美女中脱颖而出,一路冲到了最后。

  落选的秀女被太监带着领赏去了,张嫣等三人则留下叩谢。

  刘昭妃笑呵呵地说:“姑娘们快起来吧,你们呀真是上辈子积了大德,才有今天的恩典呀。你们就不必出宫了,这几日留在本宫这里学习一些宫廷礼仪,等吉时一到便请皇上亲自过目,你们一定要好好表现呀。”

  李选侍也说道:“是呀,还是姐姐考虑的周全,你们三个一定要用心学,不要令我们失望呀。”

  张嫣等人叩谢:“谨遵娘娘教诲。”

  “钦选”大礼定在了半月后,乾清宫被装饰一新,天启第二次装着全套礼服坐在龙椅上。他显然很不习惯这种庄重的场合,不停地东张西望,旁边的王安小声提醒道:

  “皇上,三位秀女马上就到了。”

  天启这才极不情愿的努力装出一幅严肃的样子,眼珠却滴溜溜转来转去。

  当值太监高喊:“吉时到——”

  殿外鼓乐齐鸣,长号声、鼓声交织在一起,整座大殿沉浸在一片喜庆中。

  三位盛装装扮的秀女在宫女的簇拥下从殿外缓缓拾级而上。

  当值太监的声音:“秀女觐见——”

  殿内的群臣都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三人缓步进殿,在太监的指令下叩头。

  “赐座——”当值太监又是一嗓子。

  三人落座后,天启也来了精神,他瞪大了眼向下张望,第一眼就看到了坐在第一位的张嫣,平日里顽劣不恭的天启此时竟然怦然心动,有一种莫名的激动。

  待三人一一禀报身份后,刘昭妃对天启说道:“皇上,您就最后定夺吧。”可天启似乎没听见,无动于衷。刘昭妃又叫了一声,天启还是没反应。御座边的王安这才提醒道:

  “皇上——”

  天启猛地回过神来,显然有点恍惚。

  刘昭妃笑道:“皇上,该您定夺了。”

  天启这才站起身走下台阶,小太监端来一个盘子,里面放了一柄玉如意和一些金子。王安接过盘子,紧随天启下殿。天启走到三人面前毫不犹豫地拿起玉如意塞到了张嫣的手里,将金子给了另两名秀女。

  群臣立即叩头贺喜:“皇上万福——”

  至此皇后人选终于敲定,接下来的就是进入大婚环节了。皇帝结婚的规矩非常繁琐,但基本也是遵照《周礼》的规定,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钦迎六个环节。既然是结婚嘛,老丈人那一关是必须过的,当然这种事根本不需要天启操心,司礼监和内阁那帮人全包了。

  内阁和司礼监商议后,以德高望重的勋臣英国公张惟贤为大婚正天使,礼部尚书孙如游为副使,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地从皇宫出发。而此时张国纪因为女儿的缘故已经飞黄腾达,受封太康伯,在京城刚刚安了家。

  提亲队伍绵延几里地,庞大的规模轰动京城,以致万人空巷争相一睹当今天子大婚盛况。沿途的街道早已清扫干净,太康伯府上更是张灯结彩,一大早就开始忙碌。

  府门口进进出出的家丁,一派忙碌景象。身着吉服的张国纪步出府门,望着老街口,问管家:“天使几时到?”

  管家道:“还有半个时辰。”

  张国纪:“赶紧准备,马上让全家老小到这里迎接天使。”

  管家:“是”

  迎亲队伍一路吹吹打打出了棋盘街,直奔太康伯府。沿途都是看热闹的百姓,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一路不绝。队伍拐过老街口后,太康伯府已经近在眼前了,鼓乐声顿时大作。

  此时张国纪早已经带着全家老小在门口迎接了。

  张惟贤快步上前满脸堆笑道:“恭喜太康伯,贺喜太康伯,今日真是府上生辉,日月同光呀,咱们老张家这是积了大德啦。”

  张国纪笑开了花:“同喜同喜,英国公快请进,府中已备下薄酒,不成敬意。”

  张惟贤摆摆手:“那可不敢独享,皇上还在宫里等着皇后呢,老夫可耽搁不起呀,改日一定不醉不归。”

  两人说着大笑起来。

  迎亲队伍将皇后礼舆、龙亭,抬入前院,再由太监抬到后院的“绣楼”前,按钦天监官员指定的“吉利方位”停放。然后一群婢女将身着皇后礼服,头戴凤冠霞帔的张嫣扶出绣楼,来到大堂里跪受皇后金册、金宝,等待吉时登轿。

  一切准备就绪后,随行的钦天监官员高声宣布:“吉时到——”

  婢女搀扶张嫣上轿升舆启驾,迎亲队伍再次吹吹打打出发,大队人马离开张府后,经棋盘街、前门、御街,到达皇宫。此时的皇宫已经张灯结彩,一派节日盛装。

  为了迎接皇后,大明门正门隆重开启,张嫣将从这里走进那座皇城。之所以说隆重是因为大明门一共有三门,左右侧门分别为文武官员通道,中间的正门是皇帝专用通道。除了皇帝本人外,只有两个人一辈子可以从这里走一次,一个是皇后大婚时,另一个就是新科状元。

  张嫣在当值太监的引导下,缓缓走向气势恢宏的大明门,身后礼炮齐鸣……

  长长的队伍穿过大明门、承天门(天安门)、端门,来到午门前,城楼上钟鼓齐鸣,大开中门迎接皇后凤驾。

  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了,见皇后凤驾远远走了过来,急忙命令太监们打起精神,号角声大作。在礼官的引导下,凤驾进入午门,经皇极门、乾清门,到达乾清宫丹陛前,一身新郎装束的天启就在这里迎接他的皇后。

  迎亲正使英国公张惟贤上前交还金节复命,礼部尚书孙如游也将皇后金册、金宝呈送礼官存于交泰殿。随后皇后凤驾在诰命夫人、女官、宫女的护从下前往坤宁宫,那里是皇后的寝宫,在那里将举行最后的完婚大礼。

  整个大婚典礼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皇宫里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到处都是欢声笑语,爆竹声声,礼花满天,整个京城都能看到皇宫上空绚丽多彩的礼花,伴随着是一城的喧嚣……

  京城好多年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