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朱厚熜死后,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第三个儿子朱载坖,科普一下,这个字“坖”念“Ji”音同“忌”字。
朱载坖这个皇帝没啥可说的,相比他爸爸朱厚熜,他没有那么奇葩,他爸爸是个“药丸”皇帝,他是一个“媚药”皇帝。
不知道他们爷俩儿怎么对吃药这么情有独钟。
朱载坖继位以后,改年号为隆庆,在政治这方面,他比较重用贤臣,对徐阶、张居正等清官十分信赖,这对朝廷还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干的比较有名的事儿,应该就是他促成了和蒙古的合议,结束了长期与蒙古的战乱。又允许百姓出海远商,打破了明朝禁海的规矩。
虽然说他没干过什么太荒唐的事,或许也是因为他在位时期太短,没时间干什么太大的荒唐事。但是,朱载坖贪图女色,几乎接近了癫狂的地步。这世上,只有累死的牛,哪有耕坏的地......懂的就懂了,不懂的赶紧弄懂吧。
因为朱载坖大量服用媚药、春药等药物,导致身体被掏空......
隆庆六年,据史料记载,朱载坖因为和一大堆妃子太疯狂的淫乐,导致一次性休息了两个多月起不来,后来好不容易有点恢复了,上朝的时候还头晕眼花。
也是这一年,朱载坖终于在乾清宫驾崩了......(终于累死了)。在位六年,庙号明穆宗。
朱载坖死后,传皇位于第三个儿子朱翊钧。朱翊钧继位后改年号万历,他就是有名的万历帝。
万历皇帝在位初期,张居正任首席内阁大臣,总览朝政,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万历皇帝的奇葩事就是他多年不上朝,但是他也不算荒废政务,他虽然人不在朝堂上,但对朝廷事务却心知肚明。
继位以后,朱翊钧主持了三场战争,对西北边境、西南边境,还有朝鲜发动了三次大型战争,史称万历三大征。
公元1592年,掌握日本大权的丰臣秀吉带领日军攻打朝鲜王朝,当时的朝鲜国王李昖沉迷酒色,釜山沦陷后,李昖逃亡至平壤,后又逃至义州。无奈之下,李昖请求明朝出兵救援,万历皇帝接到朝鲜的求助后下旨任宋应昌为东征提督,率明军四万,驰援朝鲜王朝。
次年正月,明军在朝鲜大胜,在平壤击破日本大将小西行长,获平壤大捷。后又坚守临津和宝山,阻断了丰臣秀吉大军的粮草运送。
由于缺粮,日本大军退守釜山,丰臣秀吉开始和明朝军队谈判。虽然后来谈判失败,但是好在没过几个月,丰臣秀吉就死了,日本军只能撤退。
随后就是宁夏之战和播州之战。
虽然这三场战役都取得了胜利,但却耗费了大明的财力。《明史》记载,朝鲜之战耗费国库金银七百余万,宁夏之战耗费金银二百余万,播州之战又耗费二百余万。
万历三大征是万历皇帝唯一可圈可点的优秀政绩,除此之外,没啥可夸奖的地方了。
万历十四年,朱翊钧开始沉迷酒色,身体也每况愈下。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万历皇帝很少早朝,后来又因为立太子的事引发了争执,朱翊钧索性破罐子破摔听破响,开始三十年不出门、不理政、不早朝、不见臣。
万历二十五年,都御史谢杰批判万历皇帝的昏庸做法,称“皇帝后政不如初政。”意思就是万历帝现在这种执政的做法不如一开始刚刚做皇帝那时候好了。
但是让人奇怪的是,虽然三十年不上朝,但却没有发生宦官干政、外戚干政的事情,更没有出现类似严嵩那样的大奸臣。
就在万历皇帝啥也不管的时候,辽东地区的后金势力逐渐扩大,并且不断侵犯大明。这个后金就是努尔哈赤所建,也是清朝的前身,因为万历十一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被封指挥使,而后表面上顺应明朝,但野心勃勃。在统一了东北女真各部以后,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立金朝,因为努尔哈赤也是女真族人,和南宋时期的完颜阿骨打属于同族,所以国号也定为金。但是为了区别两个金朝,所以称努尔哈赤建立的金朝为后金。
后金建立后,经常与明朝发生摩擦,但是明朝屡战屡败。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之战,明军兵分四路攻伐后金,三路兵马全军覆没,损失将士九万余人,败局已定。
因为打仗需要更多的钱粮,为了减缓朝廷支出军饷的压力,万历帝下旨加税。没想到不但没有弥补朝廷,反而还激发了百姓的怒火,从而导致民变。
万历四十八年,由于接连败仗和百姓反明的起义越来越多,万历皇帝开始忧心。辽东惨败、国事困扰,终于导致万历帝一病不起。七月二十一日,万历皇帝朱翊钧于弘德殿驾崩,时年五十八岁,庙号明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