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中兴演义

第21章 斫营不克私逃入蜀 伏阙上书留用忠良

中兴演义 凝云志伟 6474 2024-11-15 09:00

  【斫营不克私逃入蜀~伏阙上书留用忠良】

  话说种师道被诏勤王,比至洛阳,闻斡离不已屯京城下,有人进言敌势方锐,愿少驻汜水关以谋万全。种师道说道:“我本就兵少,若迟回不进,金人得知,形见情露,只取辱耳。今鼓行而前,彼安能测我虚实。都城军民知我到来,士气自振,何忧敌哉”!”揭榜沿道,诈言种少保领西兵百万而来,遂趋汴水南,径逼金营。斡离不惧,徙营寨稍北,收敛游骑,但守咸丰门外牟驼冈,增垒自卫。

  种师道、姚古等西兵并达京师。宇文虚中亦驰归,收合散卒,得东南兵二万余人,虚中又起致仕官李邈,令统领于汴河上从门外驻兵。

  天子闻知种师道督泾原、秦凤路兵入援,已至城下,舒展愁眉,大开安上门,命尚书右丞李纲迎劳。时已议和,师道上殿入见新帝。

  官家迎之,握其手笑道:“朕久望卿来,何其迟也,必然是途中跋涉不易。”

  种师道言:“承蒙主上挂怀,日夜兼程以来,不敢少怠。”谢毕,赐坐。

  官家问道:“今日之事,国步多艰,敌人深入,卿何以御之?”

  种师道说道:“女真不知兵法,岂有孤军深入他国之境而能善其归乎?”

  天子道:“业已讲好矣。”

  师道回道:“臣以军旅之事事陛下,余非所敢知也。”

  李纲言于钦宗道:“勤王之师渐集,兵家忌分,非节制归一不能济,愿敕师道、平仲两将听臣节制。”

  钦宗不听,说道:“师道老而知兵,且职位已高,与卿同官,替曹矇可也。”于是遂命种师道为检校少傅、同知枢密院、京畿两河宣抚使,诸道兵马悉隶属焉。以姚古之子姚平仲为都统制。应四方勤王兵,并隶宣抚司,又拨前后军之在城者属之,而行营司所统者,独左、右、中军而已。帝屡申饬两司不得侵紊,而节制既分,不相统壹,宣抚司所欲行者,往往托以机密,不复关报,自是权始分。师道当时染病,命毋拜,许肩舆入朝。

  金使王汭在朝廷颉颃,对天子不敬,望见师道,跪拜稍如礼。天子目顾种师道,笑道:“原来此人怕卿,方才拜我。”

  京城自受围,诸门尽闭,市无薪菜,百姓困苦。师道请奏道:“如今金军稍收敛,愿启西、南两门,使民出入如平常。”天子准奏。

  金人有擅过统制官马忠军,马忠怒斩其六人。斡离不令人诉告天子,种师道付以界旗,使自为制,金人再不敢范。

  种师道又对天子请道:“缓给斡离不金币,使金军迟归河北,扼其要路,全歼于诸河。”

  种师道又以此事上章,略写道:“三镇不可弃,城下不可战。朝廷固坚守和议,俟姚古来,兵势益甚,然后使人往谕金人,以三镇系国家边要,决不可割,宁以其赋入增作岁币,庶得和好久远。如此三两返,势须逗留半月。重兵密迩,彼必不敢远去劫掠。孳生监粮草渐竭,不免北还,俟其过河,以骑兵尾袭。至真定、中山两镇,必不肯下。彼腹背受敌,可以得志。”钦宗未许。

  种氏与姚氏皆为山西巨室,姚平仲父姚古以熙河兵入援,平仲虑功名独归种氏,乃以兵士不得速战为言奏于天子,天子遂令城下兵马缓急皆听姚平仲节度。

  天子遣使者令种师道战,师道欲等其弟秦凤路经略使种师中至,并奏言过春分乃可击敌。时与春分相距八日,天子以为时长,乃招李纲议事。

  李纲、李邦彦、吴敏、种师道、姚平仲、折彦质同到福宁殿上,与官家议用兵。

  李纲献计道:“金人贪得无厌,凶悖已甚,其势非用兵不可。金人张大其势,然兵实不过六万,又大半皆奚人、契丹、渤海部落。而吾勤王之师集城下者已二十余万,是其数倍,彼以孤军入重地,犹虎豹自投槛阱中,当以计取之,不必与角一旦之力。为今之策,莫若扼河津,绝其饷道,分兵复畿北诸邑,俟彼游骑出则击之,而以重兵临敌营,坚壁勿战,如周亚夫平七国之乱。待其食尽力疲,然后以将帅檄取誓书,复三镇,纵其北归,半渡黄河而击之,此必胜之计也。”

  天子大喜李纲之言,深以为然,夸道:“国有李丞相,社稷之福也。”遂约日举事。天子又在福宁殿召见姚平仲,询以对策,厚赐金帛,许以成功当受节钺。

  哪知都统制姚平仲勇而寡谋,急于要功,自思道:“如此耽搁,待种师中至,大功必归种家兄弟,不如先下手为强,趁夜攻破金营,生擒斡离不,取回康王。”主意已定,遂整马步军万人,出击牟驼冈金营。此时正是靖康元年二月初一。

  再说斡离不屯兵孟阳,姚平仲领兵二十万,号称四十万乘夜来袭,被金人候骑察觉,告知斡离不,斡离不聚将帐中议事。忽然左手边一将,大步向前拱手道:“末将请命逆战姚平仲,诸君继后,可破敌军。”斡离不视之,其人三十岁,乃猛将赤盏晖也。

  赤盏晖,字仲明,其先辈附于辽国,居住张皇堡,因而曾以张为姓氏,后移家来州。赤盏晖体貌雄伟,慷慨有志略,少游乡校。辽国末年,以破贼功,授礼宾副使,统领来、隰、迁、润四州屯兵。阿骨打天辅六年,金将完颜阇母进兵辽西,赤盏晖率部归降金国,完颜阇母仍命赤盏晖统领旧部,从完颜阇母平定辽国兴中府义州、锦州等地。及破张觉,皆与有功,以粟米一万五千石助军,授洺州刺史。

  斡离不见赤盏晖请命大喜,令其首战宋军,分遣兀术、阿鲁补、斜卯阿里诸将随后迎击。赤盏晖出帐引兵,提叉上马,出辕门时,姚平仲大军已攻克两寨,直杀过来,两军混战。

  赤盏晖挺叉,直奔认旗下姚平仲,大叫道:“赤盏晖在此,姚平仲受死。”

  姚平仲怒骂道:“蕃贼,口出大言,知我姚平仲,怎敢来敌!”

  两人骤马恶斗一场,战三四十合,不分输赢。兀术、阿鲁补、斜卯阿里诸将,率蕃兵从两翼杀过来,宋军大乱败走。

  夜半,金营火光冲天,喊杀四起,天子得知,乃令人传旨李纲道:“姚平仲已举事,卿速援之。”

  李纲得旨,率诸将出封丘门,与金人大战幕天坡,以神臂弓射金人,金兵稍退,再寻姚平仲,不知所踪。原来姚平仲夜斫金营,攻克两寨,平仲无功,惧诛亡去。

  姚平仲骑青骡一昼夜疾驰七百五十里,达至邓州,方才用饭。后又入武关,到长安,欲隐居于华山,又思离京太近,奔入川蜀,至青城山上清宫,人莫识也。留住一日,复入大面山,行二百七十余里,度采药者不能至,乃解鞍辔,放走所骑青骡,寻得一石洞隐居。朝廷多次下诏寻其踪迹,未得。

  后至孝宗乾道、淳熙年间始得出山,到得丈人观道院,才将当年之事讲出。姚平仲那时已八十余岁,紫髯郁然,长有数尺,面上奕奕有光,行路不择崖堑荆棘,快如奔马。常与人写草书,字迹奇伟,却隐秘不言其得道之缘由。此为后话。

  姚平仲私逃入蜀,其父姚古遍寻不到,以为战殁,就城外建立衣冠冢一茔,哭祭一番不表。

  种师道又与钦宗说道:“劫寨已误,然兵家亦有出其不意者。今夕再遣兵分道攻之,亦一奇也。如犹不胜,然后每夕以数千人扰之,不十日,敌人遁矣。”李邦彦等畏懦,不能用其言。

  却说姚平仲夜斫金营不克,遁去。斡离不遣王汭前来问罪,宰相李邦彦与其说道:“用兵乃李纲、姚平仲,非朝廷之意。”天子遂罢李纲,废亲征行营司,以蔡懋代之,谢罪于金人。斡离不又使人前来议和,天子命驸马都尉曹晟回使金军。越日,又命资政殿大学士宇文虚中、知东上阁门事王球再使斡离不,许割三镇地。

  太学诸生陈东、高登等人得知李纲被罢,集京师臣民数十万人伏阙宣德门下上书道:“在廷之臣,奋勇不顾、以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纲是也,所谓社稷之臣也。其庸缪不才、忌疾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者,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赵野、王孝迪、蔡懋、李棁之徒是也,所谓社稷之贼也。陛下拔纲列卿之中,不一二日为执政,中外相庆,知陛下之能任贤矣。斥时中而不用,知陛下之能去邪矣。然纲任而未专,时中斥而未去,复相邦彦,又相邦昌,自余又皆擢用,何陛下任贤犹未能勿贰,去邪犹未能勿疑乎?今又闻罢纲职事,臣等惊疑,莫知所以。纲起自庶官,独任大事。邦彦等疾如仇雠,恐其成功,因用兵小不利,遂得乘闲投隙,归罪于纲。夫一胜一负,兵家常势,岂可遽以此倾动任事之臣。窃闻邦彦、时中等尽劝陛下他幸,京城骚动,若非纲为陛下建言,则乘舆播迁,宗庙社稷已为丘墟,生灵已遭鱼肉。赖聪明不惑,特从其请,宜邦彦等谗嫉无所不至。陛下若听其言,斥纲不用,宗社存亡,未可知也。邦彦等执议割地,盖河北实朝廷根本,无三关四镇,是弃河北,朝廷能复都大梁乎?则不知割太原、中山、河间以北之后,邦彦等能使金人不复败盟乎?一进一退,在纲为甚轻,朝廷为甚重。幸陛下即反前命,复纲旧职,以安中外之心,付种师道以阃外之事。陛下不信臣言,请遍问诸国人,必皆曰纲可用,邦彦等可斥也。用舍之际,可不审诸!”

  此时,正值李邦彦入朝,陈东等人大骂道:“李浪子、李士美来了,吃里爬外的奸狗,大好江山毁于你手,还有何面目上朝!”众人欲殴之,李邦彦疾驱得免。

  钦宗令中人传旨,允陈东等人所请。当时有人听了,便要散去,众哄然道:“安知不是诓骗?须见李右丞、种宣抚复用乃退。”

  吴敏传宣道:“李纲用兵失利,不得已罢之,俟金人稍退,令复职。”众犹莫肯去,挝坏登闻鼓,山呼动地。

  开封府尹王时雍至,对诸生说道:“你等怎敢胁迫天子?还不退去?”

  诸生大声回应道:“以忠义胁迫天子,不胜过奸佞胁迫天子乎?”众人复欲前殴之,王时雍逃去。

  殿帅王宗濋恐怕生变,奏请天子免从,天子乃遣耿南仲出宣德门与众说道:“已得旨宣李纲矣。”内侍朱拱之宣李纲迟缓,众人大怒,脔而磔之,并杀内侍数十人。天子亟召李纲,李纲入见,泣拜请死。天子亦泣,乃复李纲尚书右丞,充任京城四壁防守御使。令人出外宣谕。众人又愿见种师道,诏促师道入城弹压。种师道乘车而至,众褰帘视之道:“果我公也!”众人这才散去。

  李邦彦退朝,众人指而大骂,大呼欲殴之,李邦彦惊慌失措,疾驱得免,以特进、观文殿大学士充太一宫使。后吴敏为请,李邦彦复起为太宰。天子下诏诛士民杀内侍为首者,禁止伏阙上书。斡离不又使王汭来。天子以观文殿学士、大名尹徐处仁为中书侍郎。罢免蔡懋。天子令宇文虚中、王球复使金军,以肃王赵枢为质,并请回康王赵构。

  话分两头。粘罕遣人来京求赂,大臣以勤王兵大集,拘其使人,又暗结耶律余睹以图粘罕。

  粘罕大怒,乃分兵破忻、代二州,折可求以麟府兵,刘光世以鄜延兵援河东,皆为所败,粘罕遂攻太原,月余不克,分兵袭京师,得平阳府义军守将刘嗣初叛投粘罕麾下为向导,权威胜军李植以城降,遂引金人入南北关。

  粘罕又攻隆德府,当时解州知州张确徙隆德知府。张确上表言道:“河东天下根本,安危所系,若无河东,岂特秦地不可守,汴京亦不可都矣。敌既得叛卒,势必南下,潞城百年不修筑,将兵又皆戍边。臣生长西州,颇谙武事,若得秦兵十万人,犹足以抗敌,不然,唯有一死报陛下耳。”奏书累上,天子不回。

  粘罕率军至,知城中无备,令其投降。张确乘城拒守,或有人献谋欲自东城溃围出,且探张确之意。张确怒叱道:“我乃守土臣,当以死报国,头颅可断,腰不可屈。”遂与金兵大战,知府张确、通判赵伯臻、司录张彦遹战死。粘罕进军泽州高平,知州高世由前往犒劳金军,粘罕甚喜,率金兵退去。

  初时,金人犯京城,蔡懋下令不得擅自放箭、抛石,禁使霹雳炮、猛火油柜,将士积愤。李纲复职,令能杀敌者厚赏,众无不奋跃。斡离不惧,稍稍引退,明言割三镇诏与亲王为质,方能退师。

  帝遣宇文虚中赍李纲所留割三镇诏书以往,斡离不既得三镇诏书,又肃王赵枢为质,遂不等金币数足,遣韩光裔前来告辞,引兵北去,并以滑、浚二州还宋。京师解严。

  斡离不旋师至封丘县,与赤盏晖道:“和议已定,你可持文字先行回国,报于皇帝。”赤盏晖遂选十六壮士,并自己十七人,由滑州、浚州、相州,疾驰北归,至磁州与河北路兵马钤辖李侃二千兵相遇。

  两军阵圆。李侃手持环子枪,骑马大叫道:“俺得朝廷掩杀之旨,金贼待走哪里去?”

  赤盏晖道:“不须用兵厮杀,宋金两国在汴京城下已讲和,我乃被太子郎君差往国中干事,宋军让路。”

  李侃呵呵笑道:“金人怎能相信?不过见我兵马众多,想要逃脱之词罢了!”言罢,引着兵马来战。

  赤盏晖把十七骑分为三队,自以七骑居前队,各分五骑为左右翼。稍近宋军,自己挺叉,率前队驰进宋军大战,迎住李侃便斗,搏战十余合时,李侃不能抵挡。金兵七骑已搅乱宋军,左右翼乘势掩杀,且驰且射,宋军奔乱,死者千人。李侃率残兵千人逃得性命,赤盏晖也不追赶,向北而去。

  回说京师,种师道请乘金人半渡黄河击之,钦宗怕惹怒金人,不许。师道叹道:“敌深入吾地,止邀金帛而还。彼非惟惧春深死伤士马,盖虑三镇之议其后也。吾观敌衅未已,今既不用吾计,吾不复言。然切料敌必再来,要当先为之备也。今日不击,异日必为中国大患。”

  御史中丞吕好问言于钦宗道:“金人得志,益轻中国,秋冬必倾国复来,御敌之备,当速讲求。”钦宗又不听。

  李纲又奏道:“澶渊之役,虽与辽人盟约,及其退也,犹遣重兵护送之,盖恐其无所忌惮,肆行掳掠故也。金人之去三日矣,初来时其以船筏渡河,今系桥济师,一日而毕。盍遣大兵用澶渊故事护送之!”帝可其请。于是分遣将士,以卒万余数道并进,且戒诸将度便利,可击即击之。将士受命,踊跃以行。

  宰相李邦彦等言李纲尽遣城下兵追敌,恐仓促无措,急征诸将还京。诸将已追及金人于刑、赵之间,得还师之命,无不扼腕叹息。待李纲力争,复追,而将士已解体。

  金人退去,天子大整朝纲,罢了李邦彦,以张邦昌为太宰门下侍郎,吴敏为少宰中书侍郎,李纲知枢密院,耿南仲为尚书左丞,李棁为尚书右丞,罢宇文粹中知江宁府,种师道罢为中太一宫使,贬太师致仕蔡京为秘书监、分局南京,贬太师、广阳郡王童贯为左卫上将军,贬太保、领枢密院蔡攸为太中大夫、提举亳州明道宫。

  二月下旬,钦宗召韩世忠入便殿,询问梁方平黎阳、滑州失律兵溃之事,韩世忠条奏甚悉,转为武节大夫。梁方平因弃黄河渡口,处死。罢免王孝迪。命给事中王云、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曹曚出使金国。

  御史中丞许翰知种师道被罢,入宫见天子,请道:“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可使解兵柄。”

  天子道:“师道老矣,难用,当使卿见之。”乃令许翰见种师道于殿门外,师道见许翰,以为儒生,闭口不语。

  许翰与种师道言:“国家有急,诏许翰访所疑,种公勿以书生之故不肯谈。”

  师道始言:“我众彼寡,但分兵结营,控守要地,使彼粮道不通,坐以持久,定可破也。”

  许翰服其言,复上奏天子道:“秦始皇曾以王翦老,而用李信,兵辱于楚;汉宣帝不以赵充国老,信而用之,而能成金城之功。自姜太公以来,用老将建功者,无可计数。以古揆今,师道虽老,智虑未衰,尚可用也。”天子沉思良久。

  许翰又言道:“金人此行,存亡所系,令一大创,使失利去,则中原可保,四夷可服。不然,将来举兵再次南侵,必有不救之忧。宜起师道统兵击之。”

  泽州知州高世由遣人至京师言隆德府张确战死,粘罕兵至高平。举朝震惧。钦宗闻张确死,甚是悲悼,优赠述古殿直学士,召见其子张乂,慰抚之道:“卿父今之张巡、许远也,死得其所,复有何恨。使为将为守者皆如卿父亲这般忠心耿耿,朕怎会有今日!”敛容叹息良久。于是,命统制官郝怀将兵一万屯河阳,扼太行、琅车之险;以种师道检校少师、进太尉,换节镇洮军节度使,为河北宣抚使,驻滑州;以姚古为制置使,总兵援太原;以种师中为制置副使,援中山、河间诸郡。

  不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