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北宋神州录

第32章 韩琦和好水川(三)

北宋神州录 油炸笔卡丘 2753 2024-11-15 09:01

  韩琦是个敢想、敢做的人,心中有了这样的决定,那行动上就更加贯彻起来,在他主管的泾原路军事调动空前密集,一切以实战为标准,他本人更是以身作则,四处巡视,零距离地接近军队,体验战场感觉。

  同时,他还不断的给朝廷上书,我宋像要恢复澶渊之役之前的军事行动规模,的话,那么就要像太宗时期的那样,三路远征燕云,五路进剿李继迁,走出国门,大兵团配合作战,绝不再重演真宗时代的悲剧,要打,就到敌人的地盘上去,冲进他们的腹地去。

  这是一个大胆且,令人激动又兴奋的想法,并且对于当时的情况下,甚至有些狂妄!

  可是,这一厢情愿的想法,是否真的能扬我国威,震慑敌胆呢?

  很快,李元昊就给了他,最真实,的答案。

  好啊,你能你就来啊,no can no 哔哔,你要打,咱们就打过好了,就这样两个真爷们,在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九月十二日,西夏军队突然侵入宋朝边疆,直奔韩琦主管的泾原路。

  他这次的目的,就是三川寨。

  结果在历史上是不言而喻的,后来蓝弋想过,这场突袭,不能说是宋军准备不足,也不能说是宋军的反应迟钝,更不能说他们怯战懦弱,只能说,李元昊这个家伙太强,太能打了,只用了一天,就将三川寨血洗一番,环庆路镇戎军西路都巡检杨保吉战死,军寨也丢了。

  其实,在历史上,宋军出色的将领还是很多的,只是他们大多数,军阶不高,被泱泱的历史,淹没在无情的岁月之中,当时的,刘继宗、李绛、王秉等人就是这样的一批人。

  清一色的都监,第二天他们就火速赶了过来,分兵出战,但战况不利,刘继宗本人都被射伤。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分兵。

  纵观这一时期的战事,其实有太多的无奈和痛点,齐心不齐力或者齐力不齐心,反正总是差那么一些。

  说到分兵的原因,又不得不提一下,一位让人另眼相看的监军王珪。

  他带着几千骑兵,以惊人的速度朝三川寨赶来,可是半道上就被李元昊的人拦了下来,面对比他多数倍的敌人,他拿出了超越一般监军的本事,从清晨一直厮杀道傍晚,终于让他杀出了生路,来到泾原路最大的军事据点镇戎军城下。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接下来所要面对的不仅是后面的西夏追兵,更要面对的是镇戎军守官的怯懦。

  他们拒绝了,王珪要进城,去救三川寨的要求,并且将他们一干人堵在了城外,装聋作哑起来。

  好吧,眼看天就要黑了,没有补给,怎么去应战接下来的一战?

  走投无路的王珪,一咬牙,拼了吧,你们既然不愿协助,那就看在大家同是宋军的份上,扔下些补给给我们吧。

  王珪部队的人,默默的吃着“嗟来之食”,喝着水袋中的凉水,看着后面的敌人,越来越近,他们都在等天完全的黑下来,因为他们信任的监军大人说了,以寡敌众,就在此时。

  那天晚上,镇戎军的城外,杀喊声一片,王珪带着受了伤的身体,挥舞着手中的武器,一鞭一个的将马下之人,挑翻在地,鞭鞭命中。

  在他的玩命式的打杀下,抽掉了敌军两名军官的头颅,怎么样?怕了吗?他就像打马球的高手一样,对于圆形头颅的热爱,发挥到了极致。

  不怕死的就来吧,怎么会不怕?西夏人怂了,调转马头就跑,他们跑的很有程序,甚至有些心知肚明,我们从那里来,还是回哪里去吧。

  黑暗中的王珪,虽然想穷追不舍,但是看着身上被插了三箭的伤口,还有死在脚边的战马,他停了下来,望着一片尸海,问自己,三川寨还要去吗?

  这已经不是他自己想不想去的问题了,而是现实压根不许他去了,这一点不能说怪韩琦,在他来到西北的这一百多天里,他把泾原路能聚集在一起的战斗力基本都凝聚了起来。

  这已经很不容易了,但要想把散布在各处的军队统统都调动起来,协调出战,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所以,当三川寨被攻的时候,率先能赶过去的都是清一色的都监,几乎是自发性的行为,像刘平、石元孙那种级别的军区负责人根本没出,也不是他们不想出现,根据当时的情况,要动用他们这种级别的将领,程序十分麻烦。

  王珪领着人,还是回去了,他的一走了之,就给西夏人留下了滋长的空间,等三天后,当宋军集结完主力部队,由泾原路钤辖、知渭州郭志高率领,赶赴三川寨的时候。

  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战斗时机,那时的西夏人还不等郭志高来,就已经分批开始撤出边境,可这并不代表,他们会放弃这里。

  他们只是将主力,调转了其他的方向,开始了他们,最真实的意图。

  镇戎军城!

  镇戎军,这个像门户一样存在的军城,充当着十分重要的屏障,它一旦失守,西夏人只要一路南下,打穿渭州、泾州,便可以直达关中了。

  而同时,拱卫镇戎军外围的三川寨、狮子堡、刘番堡、乾河寨、乾沟塞、赵福寨等军事据点,这个时候,被一一攻破,镇戎军城很快也将会被西夏人合围,它的一旦陷落,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面对如此,险恶的局面,我们的指挥者,会做如何的抉择呢?

  韩琦是和别人不同的战士,既然是战士,自然不会如夏竦与范雍那般,死守等待救援,他要的是不断的进攻,进攻再进攻,打,狠狠的打,顽强的还击。

  公元1040年的九月十八日的这天,在这次战斗只进行了六天以后,韩琦就作出了他的反应。

  泾原路一面调集重兵,火速增援镇戎军,另一方面,他还把环庆路的副都部署任福悄悄地调了过来,集结泾原、环庆甚至秦凤路的精兵强将,绕过正在激战中的镇戎军一线,目标是——庆州东北方200里之外的西夏军镇要地白豹城。

  那里是,西夏人的咽喉,他们的镇戎军城,战略的险地,更是他们军力最充沛的地方,也是宋朝西北边疆,所有将士的眼中钉、肉中刺。

  而,韩琦要做的就是,虎口拔牙。

  可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白豹城的位置。

  从严格的布放图上来说,白豹城的位置在环庆路与鄜延路之间,向西是党项境内的叶市,向东是洛水旁边的保安军、金汤城。

  这就十分奇怪了,为什么在宋朝一系列的军事据点里,会契进来这么一个要命的钉子呢?并且它随时随刻,都会掐断西北四路之间的联络。

  而这么这样重要的据点,又是怎么被李元昊抢到手的呢?

  蓝弋的这些疑惑,想来能给出答案的人,想来只有范仲淹了。

  范希文有些惭愧,指着手下的地图,说道:“这里,当时是他们大意了!”

  蓝弋顺着地图,仔细看了一圈,答案似乎已经跃上心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