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两月操练,将士们精神状态好了许多。集合列队先是各小队长率领,又由中队把总组织,再到大队百户官清点人数。吴大志又令工匠们为众将士制作了榆木腰牌,各大队和各中队皆发有暗红色旗帜,使得号令通畅。
除吴承志统领着亲卫队和骑兵大队共计两百人以外,百户官陈忠和刘启山各率三百余人。
然而,吴大志麾下八百余士卒,与鞑子的八旗子弟相比甚弱,战力连辽东的关宁精锐一半也赶不上。连续两月日日练兵,集合列队竟然需要两柱香的时间。这个问题如若不解决,战时敌军袭营,或是紧急出战,容易造成哗变炸营。
“呜~呜~”这日清晨,号令兵吹响了集合号令。吴大志望着台下慌慌张张的士卒们,面色沉重,极为不满。更有甚者,众人皆列队完毕,还有数位军士,一边慌张的套弄衣甲,一边向队列中狂奔,引起队伍中的士卒一阵骚乱。
吴大志见状怒斥:“混账!行军打仗,最忌慌张,岂能儿戏?左右,将其拖出,重打五棍。”;“大人,小的知错,恳请大人饶了小的这次。”,“大人,开恩呐!”数人求饶不止。吴承志挥了挥手,左右亲兵将其拖出,用杀威棒狠狠地打了五棍。
次日午时三刻,再次检阅部众,号令集合。还是有两人拖拖拉拉,不以为戒。吴大志大怒,令左右将两名士卒捆缚,按在地上,道:“你俩报上名来!”两名士卒也知闯了大祸,颤颤巍巍地道:“小的秦二”,“小的陈二狗,求大人饶命啊!”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本千户三令五申,集合列队最忌拖沓,昨日才罚了几位弟兄,今日尔等又不开眼。刀斧手,将其斩首示众,以立军威!”吴大志也有些不忍,但乱世当用重典,不杀不能正军威。
随即两个人头落地,血柱直喷。不少士卒掩面遮目,无不骇然,更有甚者当场呕吐起来。
不过,将两个人头悬挂于高杆之后,士卒们再也没有人行事拖沓。连续操练数十日,情况好了许多。闻号令,众将士于半柱香以内集合完毕,一众小队长和把总们也是紧张地动员士卒。
事后,吴大志将吴承志、陈忠、刘启山三个百户官叫到内堂,语重心长道:“各位身上的担子不小,务必时刻关注麾下士卒的军心和训练情况,那七条军令,要嘱咐军士们牢记心中。我对你们三人期望甚高,这里有三本兵书(《戚家军要纪》、《孙子兵法》及《行军要典》),拿去交换观摩。如有不懂的文字,去请教张秀才吧!”。三人应诺后各自拿了一本兵书揣进怀里,陈忠和刘启山看了看吴承志欲言又止,便悄悄退下,屋内只剩兄弟两人。
“承志,你对此次斩首立威怎么看?”
“大哥做得妥!如此乱世,不能有妇人之仁。”
“不错,朝廷各地卫所的官兵,你也知道是什么情况。陕西一带的贼寇,常佯装溃败。随后又撒下金银财货无数,引得官军哄抢,贼寇老营精锐便突然杀出,遂大败官军。”,“军纪严明,是一支精锐部队的基本要求。此次如不斩首立威,只怕会生出许多兵油子,倘若对阵鞑子和贼寇,出师必败!”
“哥哥教谕得甚有道理,朝廷屡次在流寇手中吃了大亏,皆是各路官军没有军纪严明的缘故。”
“承志啊,往后遇到困难,切莫慌张,要灵活运用兵书上的谋略,见机行事。”
吴大志兄弟二人敞开心扉,交流甚久,吴承志亦是所获不浅。
关外鞑子为何号称“满万不可敌”,每战皆以少胜多,大败数倍于己的官军?那是因为鞑子部族里实行奴隶军制,八旗军士皆是各旗主的奴才。主人号令冲锋,众亲卫及奴才们无不死命向前。胆敢怯战不前者,斩首示众,家产充公。
不久之前,浑河一战,秦良玉麾下的四川“白杆军”和戚金所率浙军,打出了汉家儿郎的骨气。鞑子们死伤惨重,损失八旗兵丁三千,汉军六千余人。最后依赖红衣大炮之利,才解决了大明朝最能打的一支精锐。
可想而知,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战斗力是多么强悍!
朝廷近百万卫所军士,纯粹如纸糊一般。吃空饷也就罢了,军纪更是一塌糊涂。打打顺风仗还行,如遇硬仗恶仗,跑的比兔子还快。援剿总兵左良玉,麾下多是如此,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一遇贼寇势众或者战事胶着,属下参将守备当即率部哗归,致使剿贼功亏一篑。
一支精锐之师,除了军纪严明外,便是反应快速及装备优良。吴大志麾下的八百多士兵,装备比起朝廷普通边军强了许多,不是着有铁甲和棉甲,便是持有圆盾。军纪由于吴大志及麾下把总们时时嘱咐和处理典型,也比较不错。但是,士兵们反应还不够快速。
于是乎,吴大志每日三练(清晨、午后及黄昏),只练集合列队与跑步行军。胆敢有落后者,荆条军棍伺候。每日入睡之前,又滔滔不绝地给士卒们洗脑,说什么‘当今世道许多百姓饿死荒野,如今衣食饷银皆是吴家自掏腰包,诸位兄弟当死命效前于本官’。
如此操训大半月,麾下士兵们集合列队终于能在小半柱香(今约八分钟)的时间之内完成。
而后,吴大志又集合士卒们操练武艺,编制草人以供军士刀砍矛刺和拉弓射箭。并和百户官吴承志、陈忠、刘启山及亲卫中队等数十人示范表率,专攻‘敌人’喉脖。如此这般,兵士们战力得到极大地提升。又因为吴大志赏罚分明,操练卖力者赏白银二两或是食饭加肉,而懈怠者便是鞭抽棍打,军士们操练时无不奋力。
如此看来,要严固军心,斩首立威的效果极佳。只要控制得当,便不怕军士们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