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龙明无双

第41章 18.开关

龙明无双 密涅瓦的晓 1626 2024-11-15 09:02

  安排妥当了粮食,朱由校长舒了一口气,后世天朝那么猛,一号红头文件依旧是农业,更何况大明现在小冰河期已经来了,必须要压住第一矛盾。

  袁应泰思索了一阵,向朱由校道:“陛下,臣以为还可以移西北之民到辽东,跟据臣在辽东的经验来看,经过两场大仗,辽东人手远远不够,兼之又拓地五百里,如此匀一匀,人更少了,再者,防寇之兵不可削减,故辽东一地,粮秣仅仅自足八成。”

  “这个法子不错,只是太仓可否银足?”朱由校问道。

  “陛下有所不知,这几年西北粮食欠收,许多人仅仅能果腹罢了,这迁徙百姓,花销自然很是便宜。”袁应泰笑道。

  “那就这样!”朱由校算是把事情给定下了。

  又议定了几件事情后,朱由校摆驾回宫。

  在宫内呆着,朱由校颇感寂寞,百无聊赖之时,他突然想到了自己的新船。

  重启风帆,是大明目前最为迫切的需要,想要真正的强国,也唯有开海才行。

  大明的国内局势表面上很稳,实际上暗流涌动,朱由校使用恐怖统制,将一下矛盾给压了下去,但这也只是压了下去罢了,但矛盾总有一天会爆发,现在唯有外移方能真正的解决,这个是毛熊的路子,也是大明的路子。

  朱由校自重生以来,北击老奴,直接将其打得几年不敢向南,一个是为了保全大明九边精锐部队,一个就是为了拿下辽东军权,现在辽东无论杜松还是马林都对朱由校服服帖帖的,就是因为跟着小皇帝混足银足饷,不愁吃穿,再加上戚家军对这支军队的锻造,辽东军完全忠于皇帝。

  这对朱由校自然非常有利,京师的脑袋上挂着一柄利剑,所以说朱由校改革京营时谁都不敢动,再加上番子缇骑,谁赞成?谁反对?

  宣大劲旅也忠于皇帝,原因就是他们的一把手马林,跟朱由校混得甚好,再加上重整后,他们算辽东军旁支,晋商被小皇帝给刮掉后,他们宣大的粮食全靠皇店供应,自然忠诚。

  所以朱由校才敢在政局稍稳时收拾赵南星,李三才这一帮官商勾结的驻虫;魏公公带着番子缇骑下江南能剁掉魏国公,灵壁侯,前首辅的狗头,也离不开常遇春后人怀远候常延龄的支持。

  小皇帝一向对手下卖力气的甚好,这位加官进爵,成了保国公。

  朱由校压下了财政矛盾,现在,有了票子,就该为开海准备基础了。

  明太祖朱八八曾于洪武四年严令“片板不得私自出海”,拉开了海禁序幕,不过明朝与藩属国之间的朝贡贸易就取代了民间海外贸易的作用,并非我鞑清的闭关锁国。

  到正德年间,这位“不靠谱”的皇帝第一次征了关税,到了嘉靖中期,朝中开始有人要求开关!

  起初的开关,是为了根除倭寇,但后来则是为了解决帝国的财政问题,但由于改革十分不彻底,大多数来华贸易的商旅都会选择走私这条路径。明朝的商贸市场在这个时候十分的混乱,明政府没有有效政策去节制又没有十分明确的商税关税最终导致了政府的财政危机。绝大多数的金钱都流入那些走私大户手中,而这些走私大户背后就是东林党!!!

  而巨额白银的流入,造成了银贱物贵的地步,再加上没有好的换算法,在隆万之后更加剧了帝国财政危机。

  朱由校造出三十二炮护卫舰,就是打算全面开海,既然物贵,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增加“物”的数量,向外拓地自然是必须的,大明的农民占九成,基本的“物”是粮食,要增加粮食,就要拓地!缅甸要去拓,中南半岛要去拓,南中国海诸岛必须拓!这里的水稻一年三熟,产量还大,如此增物之地为何不拓?

  第一艘三十二炮护卫艘,载着朱由校的希望,铺下龙骨。皇家舰队的第一颗嫩芽,已开始生长。

  “你有李旦跟颜思齐的路子吗?”朱由校问一旁的宝和店总裁王庚宁道。

  “臣……有!”王庚宁战战兢兢道,他以为朱由校要撸掉他。

  “很好,你去告诉他们,就说宝和店的东家,有笔生意要跟他们做。”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