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逍遥天启

第32章 高深莫测

逍遥天启 破冰传奇 2554 2024-11-15 09:02

  天启皇帝知道,国家大事毕竟不是儿戏,内阁必须由精明干练的朝臣充任,大明才能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虽然他们很听话,但垃圾就是垃圾,难堪大用。

  而且,又听话又能干的内阁朝臣,其实大明也是不缺的。

  正好,天启皇帝的脑海中就有那么几位。

  “陛下,不知此次授予大学士几人,又是何殿何阁之职?

  尚请陛下乾坤独断,臣和内阁其他同僚一定拥护。”

  受到天启皇帝的肯定,次辅施凤来露出些许谄笑,俯身继续说道。

  一瞬间,文华殿其他内阁成员的心顿时悬起来。

  同时心里纷纷大骂施凤来这狗东西,为了讨好天启皇帝不惜触动大家切切实实的利益,还要代表他们,真是无耻。

  尤其是首辅黄立极,更是沉着脸,恨不得宰了他。

  概因施凤来问这话大有深意。

  大明历朝以来,内阁大学士一般常设六人,依据大明皇宫四殿两阁来命名。

  四殿者,分别是华盖殿大学士、谨身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和武英殿大学士。

  两阁中,有文渊阁大学士和东阁大学士。

  这其中,以两阁为尊,也是大明首辅和次辅的排位。

  现如今,占据两阁者为黄立极和施凤来。

  四殿中尚有华盖殿大学士、谨身殿大学士闲置。

  当初前任天启皇帝和魏公公为了中央集权,避免内阁人多嘴杂,入阁者只有黄立极等四人。

  虽然,他们四人的权势有限,但怎么说也处在无限风光的位置。

  至少,人前光鲜啊!

  现在,陛下心血来潮突然要增加内阁人员,他们又能怎么样?

  问他们意见,这是给面子了。

  原本内阁增加人员也无所谓,刚好名额未满,加就加了。

  可施凤来这样一搞,是想节外生枝呐!

  如果陛下顺水推舟,就此重新组阁,大家找哪里说理去?

  典型的搅屎棍!

  “施爱卿和诸位爱卿能忠体为国,朕心甚慰!”

  龙椅上,天启皇帝眯着眼睛,嘴角呵呵笑了几句,越看施凤来越养眼。

  搅屎棍好呐!

  作为一个帝王,就是不能让手下的臣子一条心。

  哪怕他们同属阉党或者是帝党!

  这么看来,施凤来可以确定留在内阁了。

  其实,施凤来本身从才能来说,也称得上才高八斗。

  他是万历三十五年丁未科获会试第一名,廷试一甲第二名,即榜眼。

  只是此人节操差了一点,依附了魏老狗,被东林君子所鄙视。

  尤其是浙江巡抚潘汝桢首次提出为魏老狗建生祠,成为此举的始作俑者。

  可施凤来却是让它在全国蔓延开来的幕后推手。

  当然,这也离不开前任天启皇帝的推波助澜。

  因为,他老人家亲自为魏老狗题“普德”之匾。

  这就是魏老狗从一介厂督到九千岁的华丽转身,位极人臣。

  “朕拟礼部右侍郎温体仁、吏部中宪大夫王应熊二人入阁,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龙腿子施凤来都铺好路了,天启皇帝就没必要客气了,直接说出了心中入阁的人选。

  可是……

  当天启皇帝内心的人选说出来后,殿内寂静一片,哪怕是一心想谄媚的龙腿子施凤来都目瞪口呆,竟然不知如何接口了。

  陛下实在是太离谱了!

  大明入阁的大学士,一般从六部尚书中挑选。

  其中,礼部尚书十有八九妥妥入选。

  可问题温体仁只是一个礼部右侍郎,上面还有左侍郎和尚书,现在要入阁,这不是连升三级吗?

  陛下此举乃拔苗助长,难道就不担心温体仁资历和威望不足?

  资历和威望不足,又如何能领导朝臣?

  当然,有陛下撑腰,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

  三级就三级,这还不算太离谱。

  只要陛下高兴。

  可是中宪大夫王应熊呢?

  这才是让大家哑口无言的原因。

  王应熊什么时候、为什么会简在帝心,这一点大家都不清楚。

  对于这个人,大家了解得也很少。

  因为,根本入不了他们眼。

  中宪大夫,品级倒是四品,和侍郎同级。

  可关键它是虚职啊!

  只领俸禄,并无实权。

  大明官员挂中宪大夫的不知凡几!

  难道陛下你老人家不知道吗?

  这何止是连升三级,简直是一飞冲天呐!

  内阁如果按照陛下的意见下旨,让王应熊入阁,大明的朝臣一定会戳着他们的脊梁骨大骂昏聩无能。

  而弹劾的奏章也将铺天盖地。

  这可不是他们臆想,身为内阁大学士,太清楚大明文官的战斗力了。

  文能骂得帝王不上朝,武能当场干死人。

  牛逼!

  尤其是这么好的机会,道理在他们手里,不闹才怪呢?

  纵使陛下您老人家乾坤独断,可也不是这个断法啊!

  众人都不说话,首辅黄立极只能出面劝阻天启皇帝荒唐的决定。

  “陛下,温侍郎虽说资历稍显不足,可如今内阁急需英才,倒也可事权从及。

  可王应熊……”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天启皇帝,硬着头皮继续说道:“陛下,是否让王应熊迁礼部右侍郎管国子监祭酒事,待任职一两年后,再迁礼部尚书,然后……”

  应该说,黄立极自认为这是比较妥当的办法。

  既按陛下的意思办,又考虑了朝臣的反应,更维护了内阁的颜面。

  一箭三雕啊!

  哪知话尚未说完,却被站起来的天启皇帝摆手打断,“不必了,内阁票拟吧,三日后颁布……”

  说完,就负手自顾离开了文华殿,留下面面相觑和一头雾水的众人。

  面面相觑自然是讶然于陛下的强势和心急,如此稳妥的办法居然弃而不用。

  一头雾水是温体仁和王应熊怎么入了陛下的法眼,还有为什么要三日后颁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