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弟担心被老哥责罚,一脸忐忑不安的模样,却让天启皇帝欣慰的笑了。
有敬畏是好事,这样非常好!
虽说他刻意扶持小老弟,但说到底,大明只能有一个太阳,一个中心。
那就是朕!
否则,大明要凉凉。
既然小老弟觉悟很高,那就需要鼓励了。
哥让你出来做事的目的,还不就是让你认识这些伪君子的真面目,然后成为朕的左膀右臂?
况且,张四知这个人天启皇帝多少了解,人间渣渣一个,该死!
别看这狗东西现在声名不显,可日后却是贵为小老弟五十一个首辅中的一个。
这其中,当然离不开小老弟的大力提携。
毕竟,张四知勉强可以算是他的老师了。
可即使这样,狗东西却在大明凉凉后,主动投降了建奴。
而且,更为无耻的是,这个曾经当过首辅的狗东西,居然宁愿俯身低就建奴的区区济宁道御史。
堂堂正一品的首辅大员,变成从四品的御史言官,并且剃发易服,也真是节操丧尽呜呼哀哉!
这样的人间渣渣,活着也是浪费粮食,天启皇帝觉得早些送他下地狱为好。
不过,还是要通过此事了解小老弟的想法。
“张四知作为詹事府左詹事,原本就是皇弟的属官。作为上位者,必须知晓下属的德行操守。
如此,才能量才而用,不会被他所蒙蔽,从而引起用人失误之举。
故而,皇弟让锦衣卫调查他,也不算什么大事。
只是,朕想知道,若是查明张四知德行不堪,言行不一致,皇弟想如何处置?”
天启皇帝笑吟吟的朝小老弟问道。
“若是如此,恳请皇兄让他致仕归家。”
年轻的小老弟毫不犹豫地说出心里的答案。
在他看来,断了张四知的官路,已经是相当严厉的处置。
毕竟,寒窗苦读十余年,却因私德一举被拿下,换谁也受不了。
岂料,天启皇帝摇摇头并不赞同,而且说出让他张口结舌的话来。
“皇弟太过仁慈!”
叹了一口气,天启皇帝负手对着有些困惑的小老弟肃然说道:“皇弟谨记:上位者,最忌御下不严!
如此,下面人就会结党营私,暗地里欺骗戏弄于你,处处对你阳奉阴违。
久而久之,就会威严尽失,就会不得人心,大忌啊!
所以,如果出现有人胆敢欺骗你的事情,发现一人,处死一人,绝不留情!
上位者,就是要赏罚分明,方可成事!”
说这番话,结合崇祯小老弟的遭遇,天启皇帝是非常有感触的。
同时,也有提醒自己的用意。
历史上,崇祯小老弟就是不够心狠手辣,才被人像二傻子一样糊弄。
换五十一个首辅有什么用?
除了赐予周廷儒自尽外,其他不听话的首辅都是让他们罢官回乡。
这哪里是惩罚?
分明是纵容啊!
纵容他们可以不听话,反正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些人捞得盆满钵满,安全着陆回家想清福,多美的事?
所以,在崇祯小老弟任用的五十一位首辅中,除了被誉为崇祯朝第一奸相的温体仁能听他话之外,其他都是阳奉阴违。
现在轮到朕当家,理当引以为戒!
你们这些孙子谁敢欺骗朕,大可试试看?
“臣弟谨遵皇兄教诲!”
小老弟听完,心中非常震撼,思索片刻后,方才俯身行礼。
他怎么也想不到,看上去如此温和的兄长,却对他说出如此狠辣的话。
不过,这也说明,兄长过去行为,确实是在韬光养晦,而不是昏聩无能。
能说出这番话,又怎么可能如外边所传,被魏阉所蒙蔽?
只不过,原来自己年幼不明事理,皇兄不愿意和自己多说。
现在,自己长大了,出来做事了,为了不让自己被人蒙骗,皇兄才把为君者的手段悉心教导。
皇兄对自己,还真是溺爱啊!
一时间,小老弟眼中晶莹点点。
“皇弟,李若链回来,张四知若是德行不堪又肝胆欺骗你,就让锦衣卫办了他!
在你的一亩三分地上,一定要杀伐果断树立起权威,切莫让下面人因为年幼小觑与你。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尽快掌握肃奸司和谍报司,为朕分忧!”
望着雾气蒙蒙的小老弟,天启皇帝拍着他尚显单薄的肩膀,亲切的说道。
老实话,天启皇帝对他是寄予厚望的。
虽然,小老弟把大明玩脱了,但不管怎么说,就凭他殚精竭虑救国却最终以身殉国,就值得让人尊敬。
更何况,大明的困境,根本不是一个没有经历风雨的少年可以力挽狂澜的。
其实,认真说起来,小老弟虽非太祖、成祖般雄才大略,但才具绝对错不了。
所以,天启皇帝有理由相信,就凭他一不爱财二不怕死的性格,认真做一件事,那就一定可以做好。
肃奸司和谍报司这个两个国之利器掌握在他手里,朕放心!
假以时日,在朕的教导下,他不说什么成为民族英雄之类的话,但跟卢象升、孙传庭帝国双柱相比,想来亦不遑多让。
为君,他或许能力有些欠缺,可为臣,那是绝对没有问题。
尤其是朕的教导下。
这点,天启皇帝有绝对信心。
“皇兄请放心,臣弟一定不辜负皇兄厚望,誓死追随皇兄麾下,共同中兴大明!”
天启皇帝的话,鼓动小老弟胸中满满的壮志,他动情的俯身说道。
“好,好,好!”
天启皇帝连声叫好,笑得眼睛都睁不开,足以看出心中的欣慰。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再大的困难,又有何妨?
困难,总是会过去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