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白灵传奇

第19章 义乌拜师学语

白灵传奇 青龙爪 3324 2024-11-15 09:02

  万历十二年(1584年)。

  浙江省义乌市,此地东南北三面群山环抱,是闻名天下的戚家军建军之地。

  白灵来到此地,特别想念年轻时的戚继光将军。

  戚将军在二十八岁那年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名句,内阁首辅张居正慧眼识珠,举荐他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英雄才有了用武之地。戚将军创建的戚家军以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被誉为“东亚最强军队”。他所发明的鸳鸯阵法堪称天才之作,此阵组合藤牌、狼筅、镗钯、长枪、短刀五种兵器,全面克制倭寇的武士刀,令倭寇闻风丧胆。现如今,时年六十六岁高龄的戚将军因为张居正死后被弹劾株连,已被罢官回乡,身在病中。英雄迟暮,但这一生波澜壮阔,为国为民立下不朽功勋,虽死无憾。

  白灵想做戚将军那样的人,他正在将这种念想付诸一个伟大的计划。

  他要去日本。如果丰臣秀木的预言是真的,就算阻止不了历史的进程,至少可以制造一点对大明有利的机会。

  白灵的行装很低调,凌乱的头发遮住了半张俊秀的脸,穿着简朴的布衣,带着随身衣物和盘缠,还有一个长长的黑布包裹,包裹里正是那柄著名的武士刀菊一文字。

  要成功地伪装成日本人长期潜伏,首先得学会一口地道的日语。经过多方打听,得知在嘉兴市平湖县有一个跑江湖的人,名叫沈惟敬,精通日语。此人正是史册记载九年以后在万历朝鲜战争中代表大明与日军谈判的那位传奇外交官沈惟敬。

  白灵即刻乘马车赶往平湖。

  沈惟敬在当地小有名气,很多人认识他,所以不难找。

  白灵在闹市街头遇上了沈惟敬。只见他年近七旬,却不老态龙钟,相反,他长髯伟干,颇有仙风道骨之相。

  白灵请他到一家客栈落座,叫上最好的酒菜,好生款待。

  他是卖药的,屁股一沾座就吹嘘他的丹药药效如何神奇。

  沈惟敬笑眯眯道:“这可是好东西,是仙丹,仙家之宝物。我六十多岁了,还这么鹤发童颜,全是长年服用仙丹的功劳。”

  白灵道:“先生,我找您不为买药。”

  沈惟敬道:“公子,你不买药,如此盛情款待所为何事?”

  白灵道:“听闻您会说一口流利的日语,此事当真?”

  沈惟敬道:“不假。”

  白灵道:“您一卖药的,怎么就学会了日语?”

  沈惟敬有些不悦,道:“哼,你只怕是来消遣老朽的吧!”

  白灵道:“我问这话没别的意思,只是好奇。”边说着边把一块黄灿灿的东西搁在桌上。

  金元宝!

  白灵出手阔绰,源于他掌握了冯保的宝藏。在伐寇回京后的三天内,他把冯保的宝藏全部转移。这么大一笔宝藏转移到哪了呢?冯保万万没想到,宝藏并未走远,就沉在忘忧赌坊后院的湖中,成箱成箱的。只是沉下去以后再覆盖沙子作为掩体。藏宝之处除了白灵,只有紫魄知道。紫魄依旧当她的赌坊老板,也好方便掩护和照看宝藏。

  沈惟敬眼睛放光,嘴巴张得老大,好一会才缓过神。

  这块金元宝的作用是巨大的,沈惟敬的态度忽变恭敬:“哟,原来是阔爷,老朽有眼不识泰山。好吧,跟你说实话,可千万别到处声张。”

  他向白灵招了招手,要他靠近点,然后压低嗓门凑到白灵的耳朵里道:“我是靠见不得光的走私贸易发家的,因为我经常打交道的,正是明朝政府深恶痛绝的日本人。为了和日本商人更好地进行商务洽谈,我就想方设法学日语,为了在生意上知己知彼抢占先机,我还详细地研究了日本政情,包括天皇、幕府将军以及各割据势力的相关情报。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日本通。”

  白灵道:“你干这事被抓到可是要杀头的!”

  沈惟敬道:“谁说不是呢?凡是胆敢私自前往日本的商人,朝廷都以通倭之罪论处,面临斩首的严刑。不过,尽管如此,因为贸易利益的驱使,依然有不少人铤而走险,暗地里进行对日民间贸易。可惜明朝政府不明白,真正导致倭乱的,不是那一小撮日本人,而是因海禁政策受害的沿海居民,只要取消海禁,倭乱自然消失。其实倭寇中很多人不是日本人,而是落草为寇的沿海居民,是他们勾结日本人,给日本人带路,进行非法的抢掠行动。日本人若是没有他们带路,人生地不熟的,早给明军灭完了。沿海居民之所以落草为寇,与日本人勾结,并非是他们秉性奸猾,实在是海禁政策断了他们的生路,让他们无法养家糊口。所以解决倭乱的核心从来不在于怎么解决日本人,而在于如何管好明朝方面的参与者,让他们不再铤而走险参与非法的抢掠行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得不动摇本朝实行了几百年的祖制——海禁。大海盗汪直曾主动向政府示好,提出了‘开港通市’的建议,主张废除海禁,使海上私人贸易合法化,这样,沿海的商人们因为有了合法渠道而不必落草为寇,朝廷也能靠收取关税而增加收入。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但朝廷并未采纳他的建议,以招安的名义将其诱捕后,斩首示众。汪直的死不但没有平息倭乱,反而更加猖獗。朝廷若解除海禁,恩准海外贸易,沿海居民能够合法地赚钱谋生,又有谁会去做犯法的事,落得千古骂名呢?宜疏不宜堵,永远是治国安邦的至理名言。”

  白灵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先生对倭乱剖析得太深刻了!只可惜朝廷的政策绝非你我能左右,总有一天会顺势改变的。我来找先生其实是另有所求,我想拜先生为师,学习日语。”

  沈惟敬道:“你也要干我这个见不得光的行当啊?干这行保不准哪天人头落地,看你出手如此大方,也不像缺银两的主。”

  白灵道:“我学日语为的是去日本寻一位故人,只要先生肯教会我,我将奉上白银千两作为酬谢!我先付五百两,学成之后,再付五百两。若先生教得我特别满意,我会将一样价值连城的东西赠予先生,可保先生晚年衣食无忧,无须再涉险此行。”

  沈惟敬眼里的光芒更盛了。

  白灵交给沈惟敬五百两白银作为预付款,然后在平湖县城购置了一座豪宅,每天就是待在家里等沈惟敬来教授日语。

  沈惟敬做的走私贸易毕竟是高风险生意,这种生意不多,两个月就那么一两次,空闲时间一大把,所以常来授课。而且每次来白灵都是好吃好喝伺候着,沈惟敬自是心情愉悦,倾囊相授,知无不言。

  第一堂课时,白灵就犀利发问:“先生,您先给我讲讲日本国名的由来。为什么以前我们称这个国家为倭国,而现在却改称日本了?”

  沈惟敬捋了捋胡须,道:“问得好。这的确是了解日本应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听我细细讲来。西周时期,日本就是中国的属国,年年朝贡,周朝天子赐其国名为倭国。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赐倭王“汉倭奴国王”金印一枚,意表北有匈奴,东有倭奴,倭国始对中国所赐国名不满。唐朝时期,中日历史上第一次战争白江口之战,倭国惨败,意识到实力不足以与大唐抗衡,多次派遣唐使来唐学习,学习之余不忘提更名之事,高宗没同意。武则天掌权时,倭国遣唐使又提更名之事,武则天当天酒后心情好,表示同意,从此倭国叫日本。”

  白灵道:“先生讲得真好,语言精练,简明易懂。我一直困惑于一个问题,听说日本文化源于中国文化,哪里能体现出来?”

  沈惟敬道:“举个例子,日本人尊崇天皇,日本神话古籍记载,天皇乃日本创世之神之后裔,万世一系,这成为日本君权神授的依据。很久以前的日本,没有‘天皇’这种说法,人民用‘大王’来称呼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天皇’作为日本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源于中国道教,取意自道教里的天皇星,即北极星。天武天皇因喜欢道教而使用‘天皇’作为对君主的尊号,后世的日本君主沿用此尊号。”

  沈惟敬确实学识渊博,且口若悬河,白灵每次听课总觉得获益匪浅。

  教授内容涉猎甚广,日常对话,待人礼仪,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政治形势,常用文字,乃至骂人的俚语。

  沈惟敬还送给白灵一张日本地图,上面详细标明了日本各个地方的地名,面积和人口,白灵如获至宝,将这张地图反复研读,直至烂熟于心。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