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徐州佃户,喂养天下

第8章 糜节

  李易没想到自己的心思就这这样被糜节道破,女儿家果然心思敏锐啊。

  “相比于当小吏,我确实更喜欢在这田间地头种地。”

  “为何?”糜节不明白,小吏虽说是吏,但也是吃官家俸禄,地位更是比寻常百姓高出一节,无论怎么看,当吏都比当农人好。

  “个人喜好而已。”

  李易不再和糜节多说“糜小姐,我还有秧苗要插,便不久留了。”

  李易端上竹笆,就带着李清就准备往田里走。

  而密糜节却是被李易手中竹笆上的秧苗所吸引。

  “李小郎,你这秧苗,为何?为何已经发出嫩苗了?你是如何做到的?”

  糜节没种过水稻,但有关农学的常识她还是有的,种子都没有种到田里,是怎么发芽的。

  “糜小姐,应该知道温棚吧?”

  汉末温室已经出现了,不过仅限于达官贵人手中,他们用温棚种植一些蔬菜以及花卉。

  “我知道。”糜节点点头,糜家是徐州豪族,府邸里自然有温棚,她便利用温棚,养了好些花。

  李易道:“这些稻米种子,便是在温棚之中培育出来的。”

  “这样也可以吗?”

  “当然。”李易平淡道:“温棚之中可以养花,种植蔬菜,为何不能培育种子呢?”

  “用温棚培育,先让种子发出嫩苗再将其种入田中,这样便可以提高种子的存活率,还能让植株长的更好何乐而不为呢?”

  “说的有理。”糜节也是聪明人很快明白过来。

  “那粟米可以这样做吗?”

  “粟米自然可以,不过粟米直接种植倒也不妨事。”

  比之水稻,粟米种子直接种植存活的概率还是不错的,大可以不必那么费事。

  温棚对于寻常百姓来说,还是有些麻烦的。

  像李易家,一家三人,其他消耗不谈,仅仅看护温棚就直接耗去两个劳动力。

  这对于种植粟米的百姓来说大为不值得,毕竟粟米就是不用温棚培育,存活率也是不错。

  “那好吧,若是这样也可以提升粟米种子的存活率,我倒是不介意,在庄上建立温棚,供大家培育种子。”

  眼见糜节对于帮助百姓耕种,有些心思,李易倒也愿意,帮她一把。

  “糜小姐,其实有关种粟米,我倒是有些心得。”

  “你且说说。”

  糜节看李易神情就知道,他不是有些心得,而是很有心得。

  “是这样,我观庄上其他庄户有些田地之中的粟米已经发出嫩苗来但这些嫩苗都过于密集,小姐可告知庄户们,让他们将这些嫩苗减少,移栽到其他田地,如此更有益粟米生长。”

  为了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庄上的农户,在每亩田地播撒下的种子,完全超出了,每亩田地所需要的留苗量。

  进而在种子发芽后,每亩田地里,自然而然出现幼苗过多,幼苗拥挤的情况。

  而庄上农户,认为每株成活的幼苗都来之不易,不肯将其移走,进行疏苗。

  如此,反而导致田地里,幼苗太多争抢土地肥力,从而使得每株幼苗都长势不顺。

  “李小郎,这是为何?”糜节有些不明白其中道理。

  “其中道理很浅显易懂啊。”李易笑道:“糜小姐且将这田地,当做面饼,而那幼苗便是饥饿的百姓。”

  “这面饼大小有限,而糜小姐又想让饥饿百姓都吃饱该如何?”

  糜节不假思索道:“增加面饼减少百姓。”

  “不错。”

  “我明白了。”糜节很快反应过来,李易这是借面饼百姓来比喻田地和幼苗的关系。

  不过,虽然想明白了,糜节却又又多了一个疑惑。

  “李小郎,你既然知道,为何不自己告知其他庄户?”

  李易略带调侃道:“我说话,哪有糜小姐,在庄户心中分量重呢?”

  李易自己不过也是一普通庄户,年纪还不大,其他庄户一把年纪半生都在种地,干嘛听你这个毛头小子的?

  论经验,他们哪个会承认,自己不如李易。

  除非李易让他们亲眼所见其中好处。

  但李易又不是闲得慌,没事费劲吧啦给庄户证明自己的种植办法是对的,是优良的。

  人家肯定骂他多管闲事。

  反倒是糜节说句话比他说十句好使,毕竟庄上土地都是糜家的,主家说咋种,庄户们就得咋种。

  “我记下了,明日我便让糜丰让庄户们按照你所言的那样种植粟米。”

  “嗯~”

  李易不废话,拉着李清来到田中栽小秧。

  田李易早已经打理好了,现在就剩下栽了。

  这个熬人的活,不过技术难度不高,李清正好可以帮忙。

  糜节没见过种稻米,也跟着来到田埂处观察二人插小秧。

  “李小郎,你有表字吗?”

  糜节忽然道。

  “表字?”李易顿了顿道:“我表字子禾。”

  他没表字,不过不妨碍他先取一个。

  “李子禾,你刚刚不是说,幼苗不能太密集,从而拥挤吗?你眼下种的稻米为何又如此密集?”糜节望着二人的栽种下的幼苗,略显疑惑。

  “哈,糜小姐倒是善于观察。”

  李易头也不抬解释道:“因为眼下秧苗还过于柔弱,种植密集一些也没有关系,日后这些秧苗长大还要重新移栽的。”

  “这些秧苗还要移栽吗?”

  “当然,水稻比粟米产量高些但也要费事一些。”

  “明白了。”

  糜节立于一旁,看了许久,直到日头上来,有些热了,她这才离去。

  晚间回家后,许氏煮了一锅肉粥,犒劳白日里辛劳李易和李清。

  “来易儿,清儿多喝点粥。”

  “谢谢娘。”

  李清欢喜的端过粥,大口的吞咽起来,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一年来李清还是头一次尝到肉味。

  “慢点喝,糜大人还给的有熟肉呢。”许氏又端上一盘煮好的猪肉。

  李易取过一个肘子就大口啃了起来。

  虽然比之后世的肘子,差了许多味道,但是能吃上肉,李易已经很满足了。

  一家人美美的吃着饭。

  糜节这边,在回到城中后,也是第一时间寻到糜竺。

  “大兄。”

  “小妹啊,你有何事。”

  “大兄,我想说的是那李易。”

  “李易?”糜竺见糜节提及李易,面色略显奇怪,他记得早上离开时,糜节似乎留在了李易家中。

  “此人难道又弄出什么,有益的器具?”

  “不是。”糜节道:“兄长你走后,我和那李易交谈了一番,发现此人对农事颇有几分见底,我觉得此人是个人才。”

  “哈哈。”糜竺闻言哈哈一笑,有些不甚在意:“他出身农家自然对农事熟悉,不仅是他,那庄上百姓何人不熟农事?”

  糜节正色道:“大兄,此人对农事有不同的见地,绝非一般农户!”

  糜竺有点无奈:“就算他不是一般农户那又如何?我邀他做吏给他机会他又不肯,难道还要我求他不成?”

  “玄德公用人,素来考究本事,此人连一小吏都不肯做,我又如何能委以大任?”

  “可~”

  “好啦,小妹你若觉得此人不凡,可多留心,顺便转告于他,他若想为吏可随时来寻我,但他若想一步登天,莫说是我,便是玄德公也不会答应。”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