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宋储君日常系造反指南

第8章 重道失国!天下谁不骂道家

  九月三十日,午后。

  皇城司。

  一间茶室内,茶香袅袅。

  赵楷一边喝茶,一边听着通侍大夫、勾当皇城司谭稹讲述这半个月来的线人布置以及日后规划。

  在情报方面,谭稹确实是一把好手。

  他弃用皇城司原有线人以及传递情报的密语,重置了另外一种新模式。

  除了遵照赵楷之意,将在汴京城的朝堂民间编织出一张稳定的情报网外。

  他还准备埋下一些暗线,即安排一些闲棋冷子。

  平时不使用,只在关键时刻传递情报,这些人完全可潜伏十余年,甚至更久。

  他的方式足以保障:即使有线人暴露,也绝对查不到郓王府。

  此外。

  在得到赵楷应允后,他决定将那八名被赵楷罚去街道司的皇城卒也发展为暗探。

  那八人被赵楷轻惩,本就感恩。

  若再被委以重任,绝对比其他人更加忠诚。

  谭稹的这份“投名状”,让赵楷非常满意,他就喜欢这类有想法、有执行力,还能不断给他惊喜的属下。

  紧接着。

  谭稹还向赵楷汇禀了一个关于太子赵桓的消息。

  “殿下,自打太子殿下提举明堂大飨之事后,东宫属臣借用民间小报,多次宣扬太子近日来筹备的辛劳与认真,城内百姓皆知太子正为祭祀忙碌!”

  说罢,谭稹将搜集到的十余份民间小报呈递到赵楷的面前。

  赵楷迅速扫了一遍小报,面露轻笑。

  小报上:太子为明堂大飨,彻夜未眠,五更天仍在太常寺筹划;太子怒斥太常寺准备的礼器、玉币、升烟、酒馔等物品品质不佳,命人前往江南寻找替代物;太子命礼部官员撰写了十二版祭词呈递禁中审阅……

  篇篇都在言太子之勤勉、认真。

  知道的知太子在筹备祭祀,不知道的还以为太子是在监国理政。

  “用三分力做事,用七分力让所有人知他在做事,糊弄谁呢!”赵楷微微撇嘴。

  “殿下,不知是否需要整顿这些小报?”谭稹说道。

  “不用。”赵楷摇了摇头。

  一些民间小报,只要给钱,什么都敢发。

  外加都是黑作坊,甚至手抄类小报,很难抓捕。

  即使抓到了,还会有其他人做这类事情。

  这些小报就如同街角阴暗处的狗尿苔,铲除一片,过一夜又会长出新的一片。

  费时费力,效果不佳。

  另外。

  自卖自夸,乃是最下等的宣传方式。

  朝堂那群相公,全是老狐狸,哪能看不出赵桓如此做的目的。

  若赵楷是个平庸的皇子,他们或许会上奏捧一捧太子。

  但而今赵楷光芒正盛。

  即使支持太子者,也不愿明着去捧太子站队,以免日后遭大罪。

  东宫那群属臣俨然是看到赵楷的光芒太盛。

  故而秉持“蚂蚁再小也是肉”的原则,能为赵桓积累一点点名望便积累一点点。

  在赵楷眼里,当下的太子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他想做的是将整个大宋的特权、压迫、一系列畸形秩序,推翻重建。

  惟有此,才能强国,才能免受欺辱。

  ……

  闰九月初四,距离明堂大飨还有二十日。

  太子赵桓依旧显得非常忙碌。

  他抓住了赵佶喜奢好侈的特点。

  挑选的礼器、牲牢、酒撰、奠献、乐舞等,要么大有来头,要么有道家典故蕴含其中。

  一根蜡烛、一个站位都能溯源到太上老君那里。

  期间,还得到了赵佶的一次口头褒奖,这让赵桓更加卖力。

  而赵楷的大多数时间都在皇城司。

  午后,皇城司内。

  赵楷正在翻阅卷宗,谭稹快步走了过来。

  “殿下,一个时辰前,我们在州桥上抓了一个醉言‘重道失国,废道兴国’的老书生,经查,其名为石望坡,年约花甲,是位无儿无女的代书先生。”

  “依照常例,教训一番,就可将其放了,然就在刚才,元妙先生座下弟子方凌来告知,称他经常诋毁道家,让我们将其杖毙狱中!”

  赵楷不由得皱起眉头。

  元妙先生,即当下朝堂第一红人,神仙国师林灵素。

  政和三年,林灵素入京,他利用赵佶的梦游神霄之事,编造神霄说。

  他称赵佶乃上帝(即玉皇大帝)长子长生大帝,他是府内的仙卿下凡,朝内官员皆有仙职。

  赵佶本就崇道,再加上林灵素的这番说法有助于神化皇权,使得皇权稳固。

  于是乎,赵佶开启了政教合一、以道治国的统治。

  这六年来,朝廷定道职、道阶,置道学、兴道举。

  官员皆有道官职称。

  天下学校诸生皆需读《道德经》《皇帝内经》《庄子》《列子》等。

  全国各地大兴宫观,由州到县,皆建有神霄宫,道士们全都变成了免税免役的体制中人。

  劳民伤财,民怨不断。

  赵楷心中很清楚。

  赵佶以道治国,一方面是崇道逐长生,另一方面是他也知民怨甚多,社会矛盾尖锐,江山已经不稳,故而想通过神化自己来稳固皇权。

  可惜。

  此举直接将大宋推到了全面崩溃的边缘。

  蔡京、王黼、白时中、范致虚、冯熙载等相公,并非看不出以道治国的危害。

  但赵佶一心溺道。

  有助于他们把持朝政,结党营私,故而也都是拥戴附和,以道为政。

  当下的林灵素以国师自居,与赵佶几乎是一人。

  权倾朝野,门下弟子逾两万。

  无论是宗室外戚还是士大夫官员都不敢招惹他。

  林灵素最恨诋毁道家之人,如今有人骂道,他的弟子便想杀人灭口。

  若今日赵楷不在皇城司或是李彦值守,估计在赵楷不知情下,这个老书生已经“意外身亡”了。

  赵楷缓了缓,道:“告知对方,皇城司将遵从法令处置,其余人等,无权过问!”

  “是!”谭稹面带兴奋地走了出去。

  此事,若依照法令处置,就是教训一顿便劝离了。

  醉后口吐狂言,并没有引起大范围传播,也无文字留存,算不得大罪。

  若将此事定义为大罪。

  那在汴京城的茶馆酒肆、码头船坊寻摸一番,半天都能抓数千人。

  这两年,骂道士的百姓太多了。

  百姓之口,根本堵不住。

  不让他们在公众场合说,他们便在家里讲、在被窝里讲、指桑骂槐地讲,编成顺口溜讲……

  朝廷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挑挑拣拣,专抓那些表现过于突出的。

  皇城司之责,正是处理这类事件。

  罪轻的教训一顿就放了,罪重的移交开封府定罪,屡教不改的,加罪惩处。

  片刻后。

  赵楷听到外面有喧闹之声,隐约听到“我要见郓王殿下”的声音。

  当即,赵楷大步走了出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