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家父:吕不韦

第116章 渠民

家父:吕不韦 推杯换星斗 2534 2025-02-05 18:51

  暮色渐浓时,吕轲在驿站门前看到几个赤脚孩童举着竹竿追逐嬉闹。竹竿顶端系着麻绳,绳头绑着块赭色礓石,在暮色中划出暗红的弧线。

  “那是渠民的孩子在玩'量天尺'。“

  冯利注意到吕轲的目光,解释道:“去年秋汛时我曾来此巡查,见过这些孩子用系石麻绳测过水深。“

  驿站庭院里堆满新伐的松木,木香混着松脂气息扑面而来。

  厩啬夫举着青铜灯台迎上前,灯焰在晚风中摇曳,照亮他衣襟上结满的盐霜。

  吕轲看着堆满的松木,问道:“这些木材是......“

  厩啬夫躬身答道:“回禀司空大人,都是为修水闸备下的。开春后要换掉被白蚁蛀蚀的闸板。“

  吕轲伸手轻叩木料,年轮间渗出晶莹的松脂。他突然屈指在木面叩出三长两短的节奏,侧耳细听回响:“年份不少吧?“

  厩啬夫面露惊色:“大人好耳力!正是北坡老林砍的百年油松。“

  吕轲点了点头,转身对冯利说道:“百年油松木质紧密,但含油太多。明日让工匠用米浆混合石灰膏,把木材浸泡三日再阴干。“

  冯利点头应道:“是,大人。我这就去安排。”

  冯利转身欲走,又停下脚步,略带迟疑地问道:“大人,这米浆和石灰膏的比例,可有什么讲究?”

  吕轲微微一笑,目光依旧停留在那些松木上,缓缓说道:“米浆与石灰膏的比例,以三比一为宜。米浆要浓稠些,石灰膏则需细腻无杂质。浸泡时,木材需完全浸没,每日翻动一次,确保每一面都能均匀吸收。”

  冯利认真记下,又问道:“大人,这法子是从何处学来的?属下从未听闻过。”

  吕轲收回目光,看向冯利,眼中带着几分深意:“此法乃是我幼年时游历南方时所习得。南方多雨,木材易腐,当地人便用此法处理木材,既能防虫,又能增强木材的韧性。”

  冯利恍然大悟,连连点头,说道:“原来如此!大人博学多识,属下佩服。”

  吕轲摆了摆手,语气淡然道:“不过是些经验之谈,谈不上博学。倒是你,冯利,你去年秋汛时曾来此巡查,可曾发现其他问题?”

  冯利闻言,神色一肃,沉吟片刻后答道:“回大人,去年秋汛时,水闸虽有损毁,但并未造成大患。只是属下发现,渠民们的生活颇为艰难。尤其是那些孩子,平日里除了帮忙做些杂活,便是玩些简陋的游戏,如那量天尺,如今时隔数月依然如此。”

  吕轲眉头微皱,目光再次投向驿站门外那些赤脚孩童。暮色中,孩子们的笑声依旧清脆,但那竹竿顶端的赭色礓石却显得格外沉重。

  吕轲低声问道:“渠民们的生活,为何如此艰难?”

  冯利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大人有所不知,此地虽地处水陆要冲,但因连年水患,田地常被淹没,收成不稳。加之官府赋税繁重,渠民们往往入不敷出,生活困苦。不过好在如今渠已建成,以后的日子应会好些。”

  吕轲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凝重,随后转身对厩啬夫说道:“你去准备些饭食,稍后送到我房中。另外,明日一早,召集此地乡老,我有话要问。”

  厩啬夫连忙躬身应道:“是,大人。小的这就去办。”

  待厩啬夫退下,吕轲走进驿站房间,简单洗漱后,便坐在案几前,对着灯火,仔细翻阅着关于郑国渠的资料。

  不多时,厩啬夫端来饭食,饭菜虽简单,却也干净整洁。

  吕轲匆匆用过,便又陷入沉思,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白天看到的郑国渠景象以及冯利所说的渠民生活状况。

  晨雾未散时,吕轲已带着冯利沿郑国渠东行。

  新筑的渠堤夯土尚带着霜色,深阔的渠道里,渭水混着泾河的浊流,在初春寒意里泛着青灰的光。

  冯利指着渠道断面,说道:“大人请看,这渠底铺的全是筛过的细砾。“

  三丈宽的渠床向东西延展,两侧用榫卯相接的松木板筑成护岸,木板表面还留着米浆浸泡后的淡黄痕迹。

  吕轲俯身掬起一捧渠水,指尖搓捻着水中的泥沙:“流速比我想的快。“说了,又突然将手掌平贴渠壁,闭目感受木板传来的震动。“你听,水底有碎石滚动的声音。“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铜锣声。十几个民夫推着独轮车从堤坡转出,车上装满从渠底清出的碎石。为首的老汉的衣服上结着露水,草鞋早被泥浆裹成铁灰色。

  “这些碎石本该沉在渠底作垫层。“

  吕轲直起身,松木板上的水痕在他官服袖口晕开深色印记。“现在却被水流卷着走,说明当初夯土时没压实。“

  冯利正要答话,却见一队快马踏碎晨雾而来。

  当先的官员滚鞍下马,手中青铜量器还沾着粟米:“在下水官张骏,不知司空大人莅临......“

  吕轲抬手止住他的客套,目光落在那柄刻着“石“字的量器:“每日往咸阳运多少粮?“

  “回大人,开渠至今已运十二万石。“

  张骏的袖口微颤,接着说道:“按秦律,千石粮船吃水不过四尺,郑国渠最浅处亦有五尺深。“

  渠堤突然传来哭喊。众人转头望去,见个少年民夫跌坐在碎石堆里,怀中抱着个气息奄奄的老者。

  吕轲大步走去,冯利忙掀开老者褴褛的衣襟,只见他瘦骨嶙峋,胸口赫然有道溃烂的鞭痕。

  吕轲皱眉,语气有些冰冷。“怎么回事?谁打的?”

  少年抹着泪说:“是夯土队的。阿爷说夯锤太重,求监工减两成土方,就被......“

  张骏的皂靴踩过露水赶到吕轲身边,说道:“司空大人不必理会,这些刑徒最会装死躲懒......“

  “刑徒?“

  吕轲指尖拂过老者的鬓发,说道:“本官记得郑国渠征发的是更卒,哪来的刑徒?“

  此话一出,冷汗从张骏的獬豸冠边渗出。

  渠风卷起吕轲的玄色深衣,露出腰间错金螭纹的官印。

  二十里外的驿站里,那些被米浆泡过的松木板正在阴干,而眼前的老者身体已冷得像渠底的石头。

  张骏低着头作揖,慌忙解释道:“这,这,去岁秋汛后,各县更卒名额不足。下官这才不得已用刑徒充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