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家父:吕不韦

第115章 郑国渠

家父:吕不韦 推杯换星斗 2656 2025-02-05 18:51

  吕轲站在队伍前方,挥手发出出发的指令。队伍迅速上马,他们从洛水沿岸的营地启程,沿着一条宽阔的官道向东行进。

  这条官道虽然经历了洪水的冲击,但依然坚实,路面足以容纳两辆马车并行。然而,官道两侧的驿站在洪水中受损严重,往日的井然有序已不复存在。

  吕轲一边策马前行,一边回头对身后的水工们喊道。“大家加快速度,争取今天赶到栎阳!”

  第一天,他们快马加鞭,赶了近五十里路,抵达了栎阳。

  这座小城曾是秦国的都城,虽然政治中心已迁,但城中依旧繁华。吕轲一行在城中的驿站稍作休整,补充了清水和干粮,更换了疲惫的马匹。

  吕轲下马后对迎上来的厩啬夫说道。“我们稍作停留便继续赶路,劳烦你尽快准备好新马和干粮。”

  厩啬夫连忙点头,匆匆去准备。

  离开栎阳后,队伍转而向北行进。道路逐渐变得崎岖,两旁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偶尔能听到山林中的鸟鸣,沿途散落的村庄百姓看到吕轲一行,村民们投来好奇的目光。

  由于道路确实难走,冯利忍不住说道。“大人,这路可真难走啊。”

  吕轲微微一笑,说道:“是难走,但也正是如此,才需要我等来建设。不过此事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出的,只能说尽人事吧。”

  队伍在崎岖山道上前行,马蹄不时踢到碎石滚落深涧,此时他们已经临近渠口。

  魏鞍忽然策马上前,青铜剑铿然出鞘,斩断一根垂落的枯藤。“大人当心,这段山路常有落石。“

  吕轲抬头望去,裸露的黄土崖壁上布满龟裂纹路。他伸手接住飘落的细沙,指腹捻了捻。

  “赭土含砂,遇水即散。冯工你看,这山体怕是被去年秋汛泡酥了。“

  “所以郑国当初坚持要在渠道西侧筑五丈高的夯土护墙。“

  冯利从马鞍囊取出铜矩尺,在空中比划着。“按照司空府存档的图纸,主渠底宽八步,水面可容两艘漕船并行。“

  说话间,前方传来碎石滚落声。

  冯利翻身下马,身上的衣服沾满黄土。他蹲在道旁丈量片刻,突然从皮囊里掏出几枚竹签。

  “地脉走向有变!把司南拿来!“

  学徒捧来的青铜司南在阳光下泛着幽光。

  吕轲接过时,磁勺在盘面轻轻转动,最终指向东南。他蹲身抓起一把沙土任其飘落,细碎的赭色尘埃在风中划出斜线。

  “改道。“

  吕轲起身拍去掌中沙尘。

  “司空府原计划沿山腰开凿的十二里石渠,如今改走北侧谷地。多挖三里,但能避开这片流沙区。“

  冯利正要开口,远处突然传来闷雷般的轰鸣。

  魏鞍眼神骤变,勒马横在吕轲身前。只见百步外的山崖腾起黄烟,磨盘大的石块裹着泥沙倾泻而下。

  “保护公子!“

  亲卫们瞬间结成圆阵,携带盾牌的亲卫组成密不透风的穹顶。碎石砸在牛皮蒙面的盾牌上,发出雨打芭蕉般的脆响。

  吕轲却推开护盾,眯眼盯着崩塌的山体对冯利道:“看见那些青灰色的岩层了吗?“

  冯利灰头土脸地从盾阵缝隙张望:“是礓石层!怪不得...郑国渠的拦河堰就是用这种石材!“

  尘埃落定后,吕轲的深衣已覆上一层黄沙。他抖了抖衣袖,露出内衬的玄色夔纹。“抵达渠口后派人来此采石。冯工记下座标:昴宿七度,参宿...“

  “巳时三刻,日晷投影在巽位。“冯利捧着漆木算筹飞快记录。山风掠过他腰间悬挂的铜制游标尺,发出细微的铮鸣。

  当夕阳将泾水染成金红色时,众人终于登上最后一道山梁。

  吕轲勒住嘶鸣的坐骑,眼前豁然开朗。百里平川上,一条银练般的渠道劈开黄土高原,在晚霞中泛着粼粼波光。

  “凿泾水,绝冶谷。“

  冯利喃喃念着郑国当年奏疏里的句子。他指向河谷中游对吕轲说道:“司空请看,看那三座水闸,!龙骨水车配合陡门,能抬升七丈水位!“

  魏鞍却盯着渠道两岸新垒的土垣,说道:“那些都是移民村?“

  众人顺着魏鞍的目光望去,几十座夯土院落沿着渠道星罗棋布,炊烟在暮色中袅袅升起。有农人扛着耒耜走过渠畔,身影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上。

  吕轲轻抚马鬃,渠风带着潮湿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他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在咸阳宫与郑国的场景,那位韩国水工执拗的声音犹在耳畔。

  “公子!“

  徐安的惊呼打断回忆。年轻的水工指着渠道拐弯处,“您看那些木桩!“

  众人顺着徐安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渠道拐弯处,密密麻麻地立着一排木桩,它们半截没入水中,在夕阳的余晖下,投下一道道细长的影子。

  吕轲眉头微皱,驱马向前,想要一探究竟。

  待靠近后,吕轲翻身下马,走到渠边,蹲下身子仔细查看那些木桩。只见木桩上布满了青苔,还有一些被水流冲刷的痕迹,显然已在此处安置了不少时日。

  冯利也跟了过来,他伸手摸了摸木桩,又用力摇晃了一下,木桩稳稳当当,没有丝毫晃动。“这些木桩是用来加固渠堤的。”

  冯利直起身,对吕轲说道:“渠道拐弯处水流湍急,对渠堤的冲击力大,木桩可以增强渠堤的稳定性,防止坍塌。”

  吕轲微微点头,目光仍在那些木桩上打量。“看来郑国在修建郑国渠时,考虑得十分周全。不过,这些木桩毕竟材质脆弱,是否还能继续发挥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检查。冯工,待会儿我们就去驿站休整,明日你安排几个水工对这些木桩进行详细检测,看看哪些需要更换,哪些还能继续使用。”

  “是,大人。”冯利应道。

  这时,徐平从一旁走来,手中拿着一本册子,上面记录着他们今日勘察的各项数据。“公子,这是沿途的勘察记录,您过目。”

  吕轲接过册子,认真翻阅起来。看着看着,他的眉头渐渐皱起。“这里记录的渠道深度和宽度,与当初设计的标准有些偏差。冯工,你过来看看。”

  冯利赶忙走上前,接过册子查看。片刻后,他说道:“大人,可能是因为洪水的冲击,导致渠道部分地段出现了淤积和坍塌,所以数据有些偏差。我们需要重新测量,并制定相应的清理和修复方案。”

  吕轲沉思片刻,说道:“今晚你就组织水工们商议,明日一早,便开始对渠道进行全面清理和勘察,务必确保郑国渠能够安全、高效地用于物资运输。”

  冯利拱手作揖,说道:“是,大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