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松烟照月问禅踪
暮色染透云居山时,玄照抱着半卷《楞伽经》跪在藏经阁前。铜香炉里积着昨夜未燃尽的沉水香,火星在灰烬中明明灭灭,像极了三日前师父将紫砂壶掷向青石阶时迸裂的碎光。
“第八日了。“廊下扫雪的小沙弥提着竹帚经过,青布僧鞋踏碎冰晶的声响惊醒了檐角铜铃。玄照数着念珠的手指突然顿住——第三十六颗菩提子上,不知何时多了道细如发丝的裂痕。
禅房门“吱呀“开了道缝,苍老的声音裹着茶香飘来:“若此刻山洪冲毁经阁,你是救架上典籍,还是护怀中残卷?“
玄照望着经卷边角焦黄的焚痕,想起去年盂兰盆节,师父将整部《法华经》投入火中时说的话:“文字是渡河的筏,上了岸还背着岂不可笑?“可那夜分明看见老僧从灰烬里拾起片残页,夹进了从不示人的贝叶匣。
“弟子愚钝。“玄照垂首时,脖颈突然触到冰凉。师父的竹杖不知何时抵在他后颈,杖头悬着的铜铃铛里,半截红绳正随山风轻晃。
“随我来。“渡尘禅师的白眉被夕阳镀成金色,木屐踏过经年积雪,在青石板上叩出空洞回响。玄照起身时,袈裟下摆扫落香炉里半截残香,灰烬中竟露出枚鎏金耳珰。
后山断崖的雾气正漫过刻着“无住“二字的界碑。老僧忽然解下腰间酒葫芦,琥珀色液体倾入崖下云海时,竟激得雾浪翻涌如怒涛。“三十年前在此处,“他摩挲着碑文裂缝里新生的地衣,“有位将军问我,十万亡魂超度得完么?“
玄照袖中经卷突然被风掀开,泛黄的纸页间飘落片枫叶书签。叶脉上细密朱砂写着梵文,正是师父闭关三年所抄的《心经》笔迹。抬眼时,却见老僧从怀中掏出半块虎符,青铜缺口处缠着褪色的红丝绦。
“他说要铸九百九十九尊地藏像,“禅师将虎符抛向云海,金属坠落的铮鸣惊起群鹤,“我递给他柄雕刀,说不如先刻净自己眉间那道疤。“暮色里,玄照突然看清师父左耳垂上细小的穿孔,边缘结着暗红的痂。
月出东山时,渡尘忽然掀开僧袍下摆。玄照看见老僧左脚踝系着串五色绳结,其中青绳已褪成灰白,却仍能辨出编织成双鱼纹样。“当年在敦煌荒漠,“禅师指尖抚过绳结,“有位画壁的娘子,用供养佛前的彩线编了这物件。“
松涛声渐起,玄照想起前日拂拭罗汉堂,在降龙尊者像背后发现幅斑驳壁画。飞天衣袂间隐约可见双鱼缠绕,颜料层下竟透出与师父绳结相同的青蓝。此刻月光掠过禅师腕间佛珠,某颗檀木珠上“慈“字的勾笔,与壁画题记如出一辙。
“去取我的芒鞋来。“渡尘突然走向界碑后的古松,树根处裸露出半截陶瓮。玄照捧着沾满苔藓的芒鞋回来时,见师父正对着瓮中白骨焚香。青烟扭曲成观音跌坐的轮廓,又散作点点流萤。
“可知为何寺中古柏皆向东倾?“老僧将三根断香插进骨灰,“四十年前突厥铁骑破城,我背着母亲逃到此山,她咽气前说要看故乡的日出。“玄照手中经卷突然坠地,展开的页面正是《父母恩重难报经》,朱砂批注的新墨还未干透。
破晓时分,玄照在斋堂发现师父对着缺角的粗陶碗出神。碗底沉着片薄冰,折射的虹光在墙上勾出半朵优昙花。“这冰是二十年前取来的天山雪,“渡尘忽然将冰片含入口中,“说好要与某人共赏,却化了三十个春秋。“
晨钟撞碎残月时,玄照终于明白师父总在霜降日登上钟楼。去年立冬那夜,他看见老僧将半幅破旧经幡系在铜钟内壁,幡角铃铛响起的音律,竟与敦煌壁画中失传的《迦陵频伽曲》分毫不差。
“收拾行囊吧。“渡尘禅师撕下僧袍内衬的麻布,露出背后狰狞的箭疤。玄照这才注意到,师父每日誊写经文的澄心堂纸,水纹竟与当年御赐的《金粟山藏经纸》别无二致。
下山路上,玄照回首望见师父立于界碑之巅,苍老身影渐渐与古松融为一体。山风送来最后一句偈语:“敬这穿堂的风,莫问它从哪个朝代吹来;敬那未圆的梦,且看它往哪片星海沉落。“
怀中的《楞伽经》不知何时少了七页,空缺处夹着片带霜的松针。玄照对着阳光细看,针叶上的露珠里,竟映着师父年轻时在敦煌壁画前合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