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无住方知万法空
(一)镜中花影本非真
山寺檐角的铜铃在夜风中轻吟,老僧将枯枝投入火塘,火星如萤虫纷飞。跪坐的弟子捧着茶盏问道:“师父,若有一人言'世间再无第二个我',当如何破其妄执?“
老僧以铁钳拨弄炭火,笑道:“且看檐下冰棱。“晨光初透时,檐角凝结百千冰柱,每根皆泛七彩流光,各有其形。正午日头高悬,冰柱尽化,水珠坠地,哪滴敢称独异?“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众生执着于“我相“,恰似冰柱误认寒霜为骨,晨露作魂。北宋圆悟禅师曾见书生题壁自诩“天下无双“,遂以指蘸墨续写:“昨夜西风过庭树,满地黄叶皆文章。“书生怔立良久,掷笔而去。
(二)溪水东流不回头
长安城南有痴女,日日在灞桥守候戍边良人。三十年青丝成雪,仍坚信世间再无如己深情者。百丈禅师过此,指河中卵石问:“此石与三十年前石可相同?“女子答:“流水不息,早非旧石。“禅师笑曰:“既知流水不居,何苦驻守幻影?“
《楞严经》有“八还辨见“之喻:明还日轮,暗还黑月。执着“唯一“者,犹如紧攥掌中沙。唐时马祖道一禅师见弟子痛哭亡妻,突以陶罐击地:“罐碎声在耳,可还寻得原来罐?“弟子顿悟缘起性空之理,自此精进。
临济义玄禅师接引学人时,常以“无位真人“破执。曾有贵胄公子自诩才貌无双,禅师令其观池中锦鲤:“此鱼鳞纹可有两片相同?“公子细察三日,再拜言:“昨日所见已非今朝鱼。“
(三)空谷回响皆自心
五台山深秋,云游僧问赵州:“如何是佛祖西来意?“赵州指庭前柏树。云游僧不解:“和尚莫哄我。“赵州叹:“老僧八十犹行脚,只因心头柏子香。“
执着“唯一性“恰似认柏为松,殊不知《华严经》明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六祖惠能闻二僧论风幡,点破:“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此中妙谛,正在破除主客分别。
明末紫柏真可禅师遇怨侣争执,男言“天下再无比她薄情者“,女泣“世间再无似他负心人“。禅师取铜镜两面令其互照:“镜中可有第三人?“二人观镜中重重影现,忽相视而笑,前嫌尽释。
(四)月印千江本同辉
沩山灵祐禅师夜观星象,侍者问:“北斗七星孰为尊?“禅师答:“你道银河有几颗星?“侍者茫然。禅师以杖指月:“月光可曾偏爱某颗星?“
《法华经》药草喻品说得明白:三千大千世界,草木丛林皆蒙一雨润泽。执着“再无似我者“,犹如芥子欲拒须弥。永嘉玄觉禅师《证道歌》云:“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恰似千江有水千江月,何曾有月择江流?
晚课钟声穿透暮色,老僧将最后片柴投入火塘。弟子追问:“若真无独一无二者,情爱岂非虚妄?“老僧以灰掩火:“请看香炉烟。“青烟袅袅升腾,在空中化出万千形态,终汇入虚空不见踪迹。
结语:
执念如绳终自缚,无住方见真如海。当知万法缘起时,刹那生灭无自性。临济禅师四喝可破我执,赵州茶香能涤妄心。莫道“再无似我者“,且观庭前柏树子,岁岁新芽总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