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走向现代化
“指挥官,关于军售我有一些想法。”
晚上唐文正打算在酒店睡个好觉,就被唐一找上门来。
不过听到是军售,唐文还是马上爬了起来。
军舰贸易任务他只和唐一提了一嘴,心里其实没什么底。
不过唐一却把这当做任务,抱着现代海战书籍一通研究,居然有了些成果。
唐一:“虽然火炮战舰已经完全落后,但这些老式战舰并非就是废物,还有两个可能方向:
第一,接受现代化改装作为导弹战舰;
第二,拆除武备,依靠不错的舰体强度作为海警巡逻舰。”
“第二条PASS。”
唐文几乎是眼睛都不眨地说道,海警?你以为是二十多年后的海警呢。
二十年后的海警能把主力驱逐舰拿去当巡逻舰用,现在连海军老大哥都穷的当裤子,海警更是连破船都没几条,连裤子都没得当。
“好吧,那就只剩下第一条了。”
唐一抽出几张画的军舰三视图简单草稿,唐文一眼就认出和矢矧号很相似,同属于阿贺野级轻巡洋舰。
“现代的导弹驱逐舰,作战核心是导弹与雷达电子系统,对于航速、防护要求都不算高,唯一对舰体有要求的就是发电能力。
以阿贺野级巡洋舰为例,吨位比052型大2000多吨,长度174米比052型更长,宽度15.2米比052型的20米短。
如果拆掉前部1号和2号炮塔并进行切割,足以塞下6座MK41型8单元垂直发射系统,后部炮塔拆除,两座纵列的鱼雷发射器和水上飞机弹射器拆除,隆起重新构造上层建筑,一直延伸覆盖至远3号炮塔位;
这样原两座鱼雷发射器位置可轻松放下8组8单元垂直发射系统,原3号炮塔改为直升机机库,后方安置直升机甲板。
而诸如防空导弹发射架、密集阵近防炮系统直接安装在原有的副炮、高射炮位置上即可。
这样一座巡洋舰,满载排水量8800吨左右,搭载14组112单元垂直发射系统,至少能安装4座密集阵近防炮,12个位置留给防空导弹发射架和反潜导弹发射架;
电子系统则取决于海军提供的雷达水平,整体舰员数量300人上下,最高时速依然能保持35节不变,是一种性能相当优良的导弹巡洋舰。”
唐文一看这方案,直呼好家伙。
虽然宽度比052型小一些,但得益于170多米的舰长,阿贺野级的这份现代化改装方案相当有潜力。
112个垂发单元,这是055的火力啊!
而且阿贺野级就是R系科技树中的V级巡洋舰,需要一路跳过2、3、4级巡洋舰,总研发费用11200。
但如果按照唐一的方案大刀阔斧修改,整个上层建筑需要大概,研发费用就上涨到了13000经验。
唐文现在手里还有8500经验攒着没用,差着不少呢。
至于费用,阿贺野级直接建造费用116万银币,若提供材料收取加工费32万银币,一级造船厂建造周期82天。
但如果等二级造船厂落地,这个时间肯定会缩水一半还多。
32万银币,约1500万人民币,但如果算上打捞沉船的成本……就算3000万吧。
按照系统补贴售价一半的规则,假如以6000万价格出售,补贴3000万,唐文马上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唐文暗道该死,这狗策划是想让他明目张胆的骗补吗?
这样的条件,怎么也无法拒绝牙。
唐文两眼放光,继续问道:
“也就是说,我们建造越大、越容易改造的船就越划算?”
唐一:“理论如此,我们不需要它原本多么强大,而是需要具备不错的改造潜力。
如果未来拥有战列舰,那么改造的潜力无疑是最大的。
一条四万吨左右的战列舰,例如胡德号,前后也许能放下80座MK41垂直发射系统,拥有640个导弹发射井……当然这只是粗略的估计。”
唐文想起了以后的052D型,7000吨也就64个发射单元,战列舰拥有的垂发数量是它的十倍?
就算按照2秒发射一发的频率,也要足足发射21分钟才能发射完毕。
假如要对付一支16条战舰组成的敌方舰队,每一条都能均匀分到……40发导弹?
这都成饱和式打击了,能简单粗暴地把敌方防空弹药耗光,然后用铺天盖地的导弹雨击沉。
当然这样做也是有代价的,就算一发导弹500万,装满一条导弹战列舰就要30多亿弹药费……
“嘶~”
唐文把这败家的一幕甩出脑海,估计真造出来海军都没钱装填弹药。
但经过唐一的论证,他发现这门生意还是能做下去的。
虽然现代战舰的重点在于电子系统和武器,船体并不怎么值钱,但90年代仅仅船体也要花上几亿人民币了。
如果唐文能把单价压到千万级别,说不定真的有戏。
就是垂发系统和电子雷达搞不到,不然……
等等!
唐文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逆向仿制了村长的拖拉机,并且还升级开发出了25马力柴油发动机。
垂发系统和现代雷达也是舰载武器的一环,只是稍微先进了亿点点,说不定……
……
回到造船厂好一番寻找,唐文看到了福东渔业购买的渔船航海雷达。
认不出的外国品牌,天线也就两米不到长度,可以旋转,据说花了好几万。
唐文手一摸,眼前出现信息:
【发现雷达:JKRC092波导缝隙阵列天线雷达系统
X波段峰值功率15KW,天线转速24rpm,有效探测距离10公里
系统重量:25公斤】
【综合技术超前26年,可消耗1300(50*26)经验仿制】
“……”
唐文默默放开手,陷入沉思。
本来50经验就能仿制的小东西,因为超出60年代水平26年导致经验翻了几十倍。
这还只是简单的民用航海雷达,复杂如有源相控阵雷达、先进垂直发射系统,又要顶着多少科技惩罚才能点出来?
恐怕至少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经验才能获得对应的建造技术。
电子技术发展恐怖如斯。
唐文放弃了这个想法,还是老老实实看能不能试着推销船体吧。
不过这也要等二级造船厂落地才能实施,在此之前唐一的主要工作就是多画PPT,多弄出一些改进草案出来。
还有缺少的经验,如何获取也是同样令人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