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版本更新&校内网最大的价值所在(求追读!Orz~)
晃悠一圈,洛川回到一号牛马集中营,跟王胖子吹了会儿牛B,了解了一番版本更新后的用户反馈。
二月底,校内网上线了几个新功能。
首先,“课程表”功能升级为“超级课程表”。
此前,课程表需要他们先跟学校沟通,拿到全校课程表,录入后台供用户使用。
而现在,他们已经成功和高校教务系统对接。
用户输入学校信息管理系统账号后,可一键自动录入课程信息,包括课程时间、授课地点、任课老师等。
点击课程名字,还可查看其余学生对该课程和老师的评价。
也可在其中讨论课程内容,分享上课笔记,共享文件资源,扩展交际圈等。
除此之外,用户还可手动添加旁听课,只要点击课程表中的空闲时间段,就可以搜到该时间段校内的全部课程,每门课程还有学生评分以供参考。
也可以手动添加校外课程,如托福、雅思等热门课程,经后台审核后,还可分享给同学。
总之,加强了功能性的同时,也赋予其社交属性,方便且全面了不是一星半点。
后世,在校园社交赛道凋零之际,有一款同名应用,凭借着“刚需工具”的属性,活得还不错。
洛川直接就是一个“拿来吧你”~
其次是招聘版块,正式开始试运行。
这个时间点,是他们刻意挑选的,刚好卡在大学春招开始之前。
基础功能,跟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专门的招聘网站类似。
当然,创新点也不少。
校内网可根据用户上传的简历,自动提取专业、技能等关键词,与入驻企业的需求相匹配,为用户省去了不少麻烦。
“一键换装”功能,可根据投递公司类型,自动为用户切换模版风格。
“竞争力雷达图”,可显示同校同专业求职生数据。
“笔试记忆库”,用户匿名上传题目可兑换“情报积分”,用于社区消费。
还有校招日程墙、求职指南、求职训练营、薪资解密库、在线互动问答、校友雷达等功能。
求职生、毕业学长、相关企业等,都可经审核自由录入信息,参与互动。
相比于其他线上招聘网站所推崇的专业性、商业化,他们更加追求用户和用户,用户和企业“面对面”的社交氛围。
当然,这不是说,他们不会商业化,只是时机还未到。
招聘版块推出之后,用户反响颇为热烈,好评声一片。
但正儿八经上传简历的却并不多,三万份而已。
要知道,现在的校内网,用户数量已经突破700万大关。
用户更多还是互相交流经验心得,或是向毕业学长请教。
主要还是因为,现在的线上招聘,还不像后世那么普及,大多还是线下招聘会和报纸广告为主。
再加上,“校园招聘”版块刚刚推出,入驻的企业并不多,仅有寥寥五六十家而已。
体量最大的,也就是极光科技了。
不过倒也没什么好着急的就是了。
以往,企业端想要精准触达高校人才,往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联系就业办老师,举办各种校园宣讲会,还不一定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而聚集着大批高校求职生的“校园招聘”,可以极大的提升企业端的招聘效率。
随着校内网用户越来越多,“校园招聘”的数据逐步积累起来,大批量企业主动入驻是早晚的事儿。
这个板块,算是校内网入侵用户工作领域的前站和桥头堡。
对于之后进军白领市场,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洛川还是蛮重视的。
即便是现在还远未成熟的“校园招聘”,也可以发挥不小的作用。
通过这个板块,他们可以直接将公司挂在首页焦点图,充分展示企业文化、岗位要求、福利待遇等详细信息。
其中的多项功能,都可以帮他们精准筛选优秀人才。
比如,追踪用户在“求职训练营”的模拟面试表现、互动问答的参与度等,识别抗压能力与学习热情。
再辅以“超级课程表”功能对接的高校教务系统,获取用户的GPA、竞赛获奖、论文等数据,配合社区长期以来积累的用户数据,建立“潜力指数”算法,生成精准的用户画像。
而后根据用户画像,在用户首页动态展示匹配岗位。
对于潜力值Top5%的用户,直接靶向发送面试邀请函。
对于放弃offer者,持续推送极光科技动态,三年内再入职享期权加速,挖掘长尾价值。
未录用但活跃的候选人,可转化为地推骨干等。
除此之外,公司还启动了“时间胶囊招聘”计划。
根据精准的用户数据,如学生的专业、成绩、活跃度、教务信息等,构建人才成长追踪模型。
直接在大一大二阶段,便提前锁定潜力新生,提供奖学金,定向培优,换取毕业入职承诺。
总之,通过这套深度绑定校内网生态的招募体系,极光科技可以建立起一个庞大且稳定的长期人才库。
这才是“校园招聘”版块最大的价值!
至于连带的企业会员费、广告位、增值服务等盈利,真瞧不上~
不过也不介意赚点就是了~
最后一个重点更新,则是热搜榜功能。
形式上后世的微博热搜榜差不多,分为主榜、文娱榜、人物榜、社会榜等等。
通过爬虫矩阵,抓取社区内,以及天涯、喵扑、虎扑、贴吧、高校BBS热帖等,通过关键词聚类生成榜单。
此外,热搜榜设有15分钟延迟审核机制,以便关键时期手动接管。
2006年的舆论环境。。
DDDD。
不过目前,榜单仅在每日8点、12点、18点刷新一次,还做不到分钟级更新。
一方面,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发展水平有限,在服务器性能、网络带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难以支撑过于频繁的热搜榜更新。
其二,这年头的网民,对于信息获取的实时性要求,相对也没有那么高。
最后则是算法优化问题。
早期的算法相对简单,主要以搜索量等单一指标为基础。
想要将更多维度的数据,纳入算法考量,并实现快速准确的计算,需要大量时间和技术积累,来进行算法的研发和优化。
相比于服务器、带宽等硬性指标,这一点更加难以做到。
不过对于洛川来说,这反而是最简单的一环~
懂不懂什么叫挂B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