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西游:观音菩萨有点烦

第5章 观音领旨,东天寻僧

  虽说西天取经总策划的身份,看如来现今的表情基本上已经十拿九稳。

  但等待的五百年,这漫长的岁月,观音并没有活在狗身上。

  他言语甚是恭敬的对如来问道:“弟子此去东土,有甚言语吩咐?”

  要知道,虽然不知道原因,但在此之前,如来是没有找观音通过气的。

  连内定的取经人,他那二弟子金蝉子,都还不曾告知。

  这种情况下,观音不能安心。

  如来回答道:“这一去,要踏道看路,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半云半雾。”

  “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但恐善言难行,我与你五件宝贝。”

  如来说完,阿傩、珈叶纷纷起身,去拿宝贝。

  在此期间,观音思索。

  如来的话中,要说没有含义,那自然是不对的。

  例如“要踏道看路,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半云半雾”这种话,就不由让人心生多想。

  明明驾云而行,须臾时间便可到达东土,如来却是在路途中多加叮嘱。

  要说没有别的含义,鬼都不信。

  想到曾经看过的西游记,观音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思索期间,阿傩、珈叶两位如来弟子,也将事先准备好的宝物取出。

  乃是:

  锦襕袈裟一领,穿这袈裟,免堕轮回;

  九环锡杖一根,持此锡杖,不遭毒害。

  又有三个箍儿,如来介绍道:“此宝叫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用各不同。”

  “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遇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

  “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

  “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疼,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观音对三个紧箍儿的作用,早已心知肚明,但对这个紧箍儿有三个,比较在意。

  不论是按照他前世在西游记里看过的剧情,还是现在如来对法宝的分配,这取经路上的徒弟数量。

  都该定在三个合适。

  虽然是倒果为因,但也不无道理。

  观音从阿傩、珈叶手中,收下如来赐予的法宝,将站在后排的惠岸行者召唤过来,令他背上袈裟,携带锡杖。

  自己将三个紧箍儿揣进怀里。

  锦襕袈裟、九环锡杖,是如来赐予自己二弟子金蝉子的。

  如来不好惹,自然不必多说。

  他那二弟子金蝉子,也不是好好先生。

  莫名来到这个仙佛存在的世界,观音信奉的道理是与人为善。

  没有必要矛盾,那就不要主动给自己找麻烦。

  但这三个紧箍儿的操作空间,可就大了。

  见自己领了任务,如来又没有别的吩咐。

  观音谢过如来后,也不回南海,而是直接带上惠岸启程,毕竟他现在只剩下一百载寿元。

  时间很是紧迫。

  谁知刚到灵山脚下,便遇到一位玉真观的仙人。

  这仙人不知跟脚来历,但一身道袍打扮,显然不是佛门中人。

  一个不是佛门中人,却能够把道观开在灵山脚下的神仙,其道行与手段自是不必多言。

  他见观音,行礼招呼,要请吃茶一杯。

  观音因为任务颇重,关乎自己的寿元与修为,自然没有吃茶的心思,推脱道:

  “今领如来法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不敢久留,还望恕罪。”

  那仙人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问:

  “取经人几时方到?”

  观音眉头一皱,再次打量一遍面前仙人,心中隐隐有所猜测,估摸对方不会妨碍自己的策划。

  敷衍道:“未定,约莫两三年吧。”

  说罢,便不再与对方客套,招来祥云携带惠岸行者而去。

  ……

  ……

  那如来说去东土时,着重在路途上做计较,甚至明言了要踏道看路,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半云半雾。

  那观音自然不会上高速。

  他带着惠岸,缓缓踏上由灵山向东土大唐的路途。

  心中隐隐有些遗憾。

  这架着祥云,带薪休假的事情,他莫名的想,跟在自己身边的要是那位龙女该有多好。

  当时只想到,路途遇到妖魔,还需惠岸使些力气,那金蝉子的袈裟与锡杖,也需要惠岸来背。

  毕竟宝物与凡物不同,太过厉害的宝物,一般祥云也是驾驭不住的。

  观音脚下的祥云,虽然大抵顶得住,但这祥云怎么说,也是一路跟过来的,能不受苦还是不受苦为好。

  只好苦一苦百姓,哦不,惠岸了。

  不过,观音还是后悔。

  如来的宝物重,可那身材娇小,姿容绝美的龙女,只是看着就觉的轻便啊。

  早知道,就带着龙女一起来了……

  观音心想,口中却未多言。

  惠岸这孩子,虽然沉默寡言,老实了点,但是个好工具人,哦不,好孩子。

  一路上任劳任怨不说,也没有多余的问题,让观音设法去应付。

  腾云驾雾,一路东行。

  路途中,是望不尽的巍峨山川,看不尽的灵秀溪流,并且……一路东行,少有妖魔!

  偶尔遇到的几只妖魔,也都是些与人为善,修行正道的良善。

  这种情况让观音既高兴又担忧。

  高兴,路途中妖魔稀少,人人安居乐业,少有天灾人祸,妖魔作乱。

  担忧,路途中的这一切,都与西游记中的剧情不一样,没有妖魔作乱,九九八十一难要怎么凑!

  心中担忧之时,不觉来到一方大河之上。

  观音望那弱水三千,知晓是流沙河界,于是驻足观望。

  他驾下祥云,带着惠岸,让对方走在靠近河流的一边,自己则是走在里侧。

  两人观望通天河,不知过去多久。

  观音见那卷帘大将始终不曾现身,想着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隐隐间有种不好的想法。

  惠岸是个老实孩子,哪怕不知道菩萨在干嘛,也只是老实的跟随观音走着。

  又观赏了几个时辰,见卷帘大将还是不曾露面后,观音只好招下祥云,带着惠岸继续东行。

  观音满腹心事,对惠岸那老实孩子问道:“惠岸,你可知我为何观赏那流沙河界?”

  惠岸行者答道:“师尊在是想,那取经人该如何渡过此河?”

  “你倒是聪慧。”

  观音夸赞一句,便不再说话,他本就没有与惠岸交流的兴趣,毕竟对方不是龙女。

  之所以与他讲两句,不过是因为事情超出预料,心中因不安而产生了躁动。

  惠岸却将观音的话悄悄记在心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