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西游:观音菩萨有点烦

第4章 如来愿打,观音愿挨

  再一次登上灵山,完完全全是两种感受。

  仙境还是那个仙境,一会儿要见的和尚,还是那个秃头大耳的和尚。

  只是想到自己恢复修行有望,这一切又似乎完全不一样了。

  空气都仿佛更加新鲜。

  观音架下祥云,步入雷音宝刹,发现诸佛、阿罗、揭谛、菩萨、金刚僧众俱在。

  作为佛教大佬,哪怕现在修为尽失,但腾云驾雾的基础操作,却是没有半分拉下的。

  观音之所以后到,想来也是这些人,大多居住灵山,或是有事停留灵山,不像他一样从家里赶来。

  一屋子人看着自己,要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但要说太紧张,倒也不至于如此。

  具体的体验,大致于请假返校,路途偶遇班主任,被他下达通知,休整完毕后正常上课。

  在上课时间,推开教室门,迎着老师同学的视线走入教室。

  和现在的情况,大抵是差不多的感觉。

  好在观音扑克脸能力不错,面上并无多余表情,一步一步地走到自己的专属位置。

  在朝向身边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点点头后。

  观音便闭眼养神,等待其余未到之人。

  不久,佛教有背景的中层,以及有潜力的中层,加上目前在任的高层,全部都到齐了后。

  端坐上方莲台上的,秃顶大耳的老和尚如来开口了。

  “自降服乖猿安天之后,我处不知年月,料凡间有半千年矣。”

  观音坐在前排,面如平湖,心下则是吐槽。

  前不久还妖猴、妖猴的叫着,现在怎又改口了?乖猿?呵,脸皮真厚。

  好在如来佛虽是目前的佛教领导人,但应该是没有读心能力的,就算是有,也不会对地位极高的观音菩萨使用。

  因此他并没有看出,就在他面前观众的最前列,看上去宝相庄严老老实实的观音尊者,心里却在嘲讽。

  如来继续说道:

  “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宝盆,盆中具设百样奇花、千般异果等物,与汝等享此‘盂兰盆会’如何?”

  领导发话,底下人自然不会唱反调。

  诸佛、阿罗、揭谛、菩萨、金刚等,俱是鼓掌赞同。

  见有人捧场,如来佛自然高兴,将宝盆中的花果物品,着身边阿傩捧定,着身边珈叶布散。

  大众俱感激不尽,有些性情的,当场还献了几首诗。

  观音却看向捧果送花的阿傩、珈叶,心想果然哪个势力里面,都脱不了裙带关系。

  阿傩,如来的十大弟子之一,因为擅长记忆,故称“多闻第一”,目前在佛教中的任职是保管佛经。

  珈叶,如来的十大弟子之一,同样的博闻强记,因极其遵守“十二头陀行”的佛门戒律,故称“头陀行第一”。

  两人都是如来佛的弟子。

  宴会正常举行,虽然没有载歌载舞的放纵,但颂扬的佛法同样是妙不可言。

  如来佛虽然长的一般,秃顶大耳的,但一身道行却是实打实的,不然也坐不上“佛教话事人”的位置。

  不过观音知道,此次的“盂兰盆会”,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须臾时间,宴会结束。

  如来先是开口,敷衍大法,宣扬正果,用三乘妙典,五蕴《楞严》作为开场。

  方才转移话题,显露本来目的。

  “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

  “东胜神州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

  “北俱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

  “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

  “但那南澹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

  “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

  底下观众静静听着,在场无一凡人,也都不是傻子,没搞清楚如来佛目的前,暂时无人接话。

  就在空气十分安静,将要诞生尴尬氛围的时候。

  如来十大弟子中,管理佛经的阿傩开口:“如来有哪三藏真经?”

  如来也不觉尴尬:

  “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

  “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

  “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伽之正宗。”

  听到这,观音实在蚌埠住。

  前面四大部洲的言论,暂且不谈,毕竟观音没有实际考察过,没有社会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但这又送又不轻易送的操作方式,怎么看都有些像,欲拒还迎的……手段。

  纯属脱裤子放屁。

  法不可轻传是有一定道理,但那是要想要学习的人,经历一番苦难后才知晓得来的不易,以至更加珍惜。

  如来让自己的二徒弟镀个金,事后将取来的经书送到大唐,叫其教化南澹部洲的愚蠢之辈。

  就……

  很迷。

  吃苦受累的是金蝉子转生的唐三藏,又不是南澹部洲里该怎么活怎么活的百姓。

  面对取来的三藏真经,就能知道其中的艰辛与可贵,以至于珍惜了?

  完全就是个笑话。

  顶多是听个不知真假的西天取经故事。

  说不定背后还议论,这真经不知道是哪个和尚编的,取经的人可能连门都不出,在家一直享受呢。

  观音内心腹诽。

  莲台上的如来却是没停。

  “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

  “这倒也是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

  “谁肯去走一遭来?”

  莲台底下,诸佛、阿罗、揭谛、菩萨、金刚等众,皆都沉眉不语,都在思索此番如来佛的真正含义。

  就连气氛组的阿傩、珈叶,也都闭口不言。

  唯有早已知晓一切的观音,为了自己能够恢复法力,站起身,行近莲台,礼佛三匝后道:

  “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

  诸众抬头,见是南海观世音菩萨,也不惊讶。

  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

  两位世间大能,皆都操碎了心。

  一个为了弘扬佛法,顺带让二弟子名正言顺登上佛位;

  一个为了与天同寿,顺带恢复自己应有的无边之法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