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西游:观音菩萨有点烦

第97章 缺失的韵味

  观音语调平静的说道:

  “那孙猴子真实如何,与我‘西游记’话本里的孙猴子何干?”

  闻言。

  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同时怔住。

  转而,露出笑颜。

  “是极,是极。”

  “那孙猴子现实中怎么样,和我们的‘西游记’话本有什么关系。”

  “天底下姓孙的猴子多了,又不单他一个。”

  三人有的抚须,有的拍掌,有的饮茶。

  姿态各一,但都挺乐呵。

  毕竟——

  他们三人,在同一个时间,想到了同一件事情。

  那便是——

  等‘西游记’话本面世的时候。

  那孙猴子,看着话本的开头,那个充满灵性的‘自己’。

  他的脸上会是何种表情。

  想到这,三人很有默契的对视一眼。

  都露出了不怀好意的微笑。

  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法宝众多,在孙猴子观看‘西游记’的时候。

  他们观看孙猴子。

  这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

  而观音,同样也觉得没什么困难的。

  他现在失去了一身的法力,寿元也仅剩下了一百载。

  但——

  我现在没有了法力,你叫唤我观音,我不挑你的理。

  可等我有了法力。

  你应该叫我什么?!

  ……………………

  嬉笑完毕。

  三人恢复正经的样子。

  玉皇大帝变成了威严满满的样子;

  观音依旧是那个宝相庄严的样子;

  王母娘娘整了整姿容,好歹是有些羞耻心,没像玉皇大帝与观音那样装。

  看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都恢复了状态。

  观音开口道:

  “那猴子生来‘亲和力’慢慢,成功度过了‘合群’难关。”

  “在火锅山逍遥了不知多少岁月。”

  “随着时间的流逝,老猴王寿命将近,猴王选取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而老猴王,也是早就心有所属,只不过——”

  “老猴王心有所属的对象,并不是中途加入的孙猴子,而是他的孙子,一个身体健壮的猿猴!”

  “显然,那老猴王是个保守派。”

  观音在原本的‘西游记’故事中,加入了点自己的看法。

  毕竟……

  谁还没有个创作者的梦想了!

  这么有趣的事情,怎么可能就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热爱。

  在校期间,做了数年的‘宿舍说书人’的观音,自然也想在吴承恩老爷子的肩膀上。

  加入自己的故事。

  间接性的流传千古,美名远扬。

  这方便——

  汪伦就是个行家。

  抱紧了李太白的大腿。

  以至于数千年后,依然有人记得他,依然留在历史中。

  这地位,比很多朝代的,没有名气的皇帝,都要好的多。

  观音说不羡慕,他自己都不信。

  虽然他以‘观音菩萨’的名号,肯定是会比‘西游记’存在历史中的时间要长远。

  但——

  观音菩萨的名号,是观音菩萨打出来的。

  不是他观音打出来的。

  他观音,想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些自己创作的东西。

  而‘西游记’的话本,就是一个最好的媒介。

  只是——

  这个突兀加入的老套故事。

  显然没有得到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的认可。

  玉皇大帝的眉头,在听到老猴王的那一刻,便已经皱了下来。

  如果眼前的人,不是之前高谈阔论的观音。

  不是刚刚意气风发的观音。

  不是给了自己许多灵感,有许多奇思妙想,甚至开创性想法的观音。

  他可能当场就要怼回去了。

  但——

  眼前的观音,就是上一秒的观音。

  就是之前意气风发,高谈阔论,拥有奇思妙想,甚至是开创性想法的观音。

  所以……

  玉皇大帝只得斟酌言辞,比较温和的说道:

  “菩萨——”

  “这……老猴王,以及他想传位给孙子,制造他孙子与孙猴子矛盾的故事。”

  “是不是……有些……”

  “流俗且老套且落伍了呢……”

  观音在听到玉皇大帝的话后,多少是有些不知所措。

  他还是低估了玉皇大帝。

  对方及时没有他那丰富的网络小说阅读经验。

  但本身的阅读经验,其实并不差。

  只不过阅读的书目不同而已。

  但——

  主角争夺位置,那个位置被他上司看上,想要给自己亲属的故事。

  即使是在凡间还是唐朝的年代。

  也已经是烂大街的故事了。

  拥有着丰富小说创作经验,外加上实际操作经验的玉皇大帝。

  对这种故事的创作,没有一百也有五十了。

  所以在听到观音说‘老猴王’的那一刹那。

  玉皇大帝就感觉到了不对。

  虽然玉皇大帝自持自己在故事创作方面,难有对手,属于天生奇才。

  但他不否认的是,观音适才所说的观点。

  包括但不限于,‘仙者,虚无缥缈也’‘智取猴王’‘勇气’与‘智慧’融合的主题。

  都给了玉皇大帝很大的震撼。

  也正是这种震撼,让玉皇大帝现在出奇的,对讲出烂故事的观音。

  很有耐心。

  以为对方还有什么别的想法,拥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但——

  观音此刻已经汗流浃背了。

  他的大脑飞快运转,给自己想着借口。

  可玉皇大帝并不给他时间,直接问道:

  “不知菩萨……”

  “说出这等老旧流俗的故事,是否有什么特殊的安排?”

  玉皇大帝自认为,自己猜透了观音的想法。

  唯有在他一旁,默默饮茶的王母娘娘,不发一眼,眼神幽幽。

  托自己憨憨徒弟惠岸的福。

  观音一个没有法力的师傅,为了防止自己的徒弟,不知因为什么小事生气。

  一棒子将凡人打成肉泥。

  因此养成了‘眼睛活’的本领。

  此时更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注意到了王母娘娘神色的不对劲。

  他打消了扯谎的想法。

  决定实话实说道:

  “多谢大天尊提醒,不瞒大天尊,贫僧也是第一次创作话本。”

  “只是空闲的时候想的多了些,有些理论上的经验……”

  “在实际创作中,难免有些疏忽,难免知错犯错。”

  “感谢大天尊的指正。”

  观音老实了,也知道自己创作的故事是什么水平了。

  更知晓。

  如果吴承恩老爷子创作的‘西游记’,是一份神女图的话。

  自己的‘画蛇添足’,就相当于,在神女的脸上,胡乱的吐口水。

  破坏了整体的故事不说。

  还会给读者十分强烈的割裂感。

  以至于让他适才一直给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强调的‘代入感’,都要大打折扣。

  这种错误,十分低级,简直不应该。

  观音心里告诫自己。

  彻底打消了,站在吴承恩老爷子的肩膀上,做出和汪伦一样的举措。

  仔细想想。

  在‘西游记’的话本里,流传下自己的故事,自然没有什么不好。

  但……

  借助着观音菩萨的省份,活过历史,存在的比历史更加的久远。

  这更加的海阔天空嘛~

  老实了观音,态度谦卑了下来。

  他深刻的意识到了,眼下的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真正看中佩服的人。

  是法力无边,菩萨心肠的——观音菩萨。

  是技艺高超,思想深邃的——吴承恩老爷子。

  而不是他一个鸠占鹊巢,没啥本事的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他收敛表情,谦卑的说道:

  “经大天尊指点,贫僧已知晓故事的问题所在。”

  “现在改良一番,还请大天尊与娘娘指教指教。”

  观音老老实实的,按照记忆力西游记的故事说道:

  “那孙猴子,在花果山逍遥了不知多少岁月。”

  “这一日,他们来到溪边,正玩耍不尽。”

  “忽有一个猴头说道:‘这溪里的水,不知是哪里的水。我们反正闲来无事,不如去探察一番!’”

  “探察溪水的源头?”玉皇大帝眉头紧锁。

  王母娘娘也看向观音。

  两位有着丰富创作经验的行家,显然明白一个道理。

  那就是经典到可以传世的作品,每一个事件都是创作者特意的安排。

  绝不是无用的事情。

  就好比一个写出传世作品的创作者,他在故事的开头,描绘了一把刀。

  那么——

  这把刀,一定会见血。

  正是这样的道理,让王母娘娘对观音问道:

  “不知……”

  “菩萨这么做,是有何特殊的用意?”

  因为观音适才犯下了低级错误的关系,让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都放开了。

  在没犯错误之前,他俩还会认为,观音的这段剧情,一定是别有用意,有着自己的安排。

  但在观音犯下了低级错误之后。

  他们现在就没有之前的耐心了,当然,这也是怕观音走错路。

  他们这也是在及时的修正。

  船小好掉头嘛~

  “大天尊、娘娘,你们先别急,且容贫僧细细说来。”

  自己不整花活。

  正儿八经的说吴承恩老爷子的故事。

  观音很是自信。

  自信起来的观音,自然是一点儿都不怵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

  他正对着两人,说道:

  “此寻溪水源头之行,大有可书,正是增添人类宝贵民智‘勇气’与‘智慧’,进行‘智取猴王’的关键!”

  听闻此言。

  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两个不知多少年岁的老小伙。

  瞬间立正了。

  两人的脸上,露出课堂里的好学生,在听到老教师说出‘接下来全是重点,极有可能是考试题目类型’时候的表情。

  突出一个严肃认真,努力上进!

  观音没有卖关子的想法,也丝毫不敢卖关子。

  他直接说道:

  “一众猴群,因为那猴子所言‘溪水源头’一事,纷纷扔下了手中东西。”

  “蹦蹦跳跳,或奔跑,或上树,走了不知多远,到了一个水流落入大海的瀑布。”

  “一群猴子拍手赞叹道:‘好水,好水‘。’

  “这时候。”

  观音突然对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问道:

  “大天尊与娘娘,可还记得,我之前所说之事。”

  王母娘娘问道:

  “菩萨具体是问?”

  观音说道:

  “那花果山的猴群,是按照现实中的,书做一群山间野猴。”

  “还是按照贫僧的意思,增添些混世四猴中的个例。”

  玉皇大帝若有所思的说道:

  “菩萨——”

  “你是想让猴群中,有一个混世四猴之一,充当一个……引路人的角色?”

  观音点了点头,经过这段时间的谈话,他对玉皇大帝的悟性已经习以为常了。

  “没错,正是如此。”

  观音说道:

  “按照贫僧的意思,这时候,不能是随便一个猴子,必须是混世四猴之一,才能显露出‘仙味’。”

  王母娘娘沉思半响,却是唱了反调:

  “不好,不好。”

  她说道:

  “菩萨在猴群中,引进混世四猴的提议,很好,我是极赞成的。”

  “只是……”

  “此时引出混世四猴之一,不是个好的选择。”

  观音真的疑惑了。

  西游记的原作中,只是说有个猴子,并未描写猴子的身份。

  但观音觉得,此时说出‘谁能在瀑布中寻个源头,我们便拜他为王’的猴子,应当是混世四猴之一。

  这样,才符合说出这句话的身份。

  可王母娘娘却有不同意见。

  观音想听一听她的高见了。

  王母娘娘作为与玉皇大帝平级,每日都要上朝,面对文武仙卿的大佬。

  自然不会怯场,也不会怵观音好奇的眼神。

  她整了整姿容,睁开一双凤眼,语调不高但威严感满满的对观音说道:

  “不瞒菩萨,在退朝之余,我也创作故事的爱好,虽能力不及菩萨高明,但久而久之,也算是有了一份心得。”

  观音哪敢托大,练练摆手道:

  “娘娘谦虚了,贫僧只是空闲,有一些还不知有用无用的理论,哪里比得上拥有丰富创作经验的娘娘与大天尊。”

  “还请娘娘与大天尊,不要客气,尽情赐教才是。”

  观音又不是傻子。

  别说他现在,关于‘西天取经’的任务,需要天庭方面的帮助。

  而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是天庭里的话事人。

  就算没有‘西天取经’这档子事儿。

  观音也从未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是可以让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高看一眼的。

  对前世,自己嘴里经常抱怨的‘老天爷’。

  观音还是比较尊重的。

  虽然不知晓玉皇大帝做了什么贡献,有什么功绩,本领到底有多强。

  可……

  在不知晓对方底细,对方待你还十分礼貌,甚至热情的情况在。

  你还拿着架子,搁哪里端着。

  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贱么!

  观音觉得自己不贱。

  观音觉得自己不仅不贱,也不傻。

  所以面对王母娘娘的谦虚,观音自然不能做出坦然接受的样子。

  而是什么谦虚,希望对方能够指出自己的不足。

  自己在赶紧改进。

  毕竟——

  ‘西天取经’的事儿,说到底还是灵山,是如来佛那个秃顶大耳老和尚。

  是他观音自己的事儿。

  关乎的,也只是灵山的发展,观音自己的寿命与无边之法力。

  和天庭沾点关系,但也就沾点,关系属实不是很大。

  观音现在,色愈恭,礼愈至,俯身倾耳以请。

  王母娘娘见观音如此模样,脸上的笑容根本止不住,嘴里还在客套着:

  “菩萨谬赞了,不过是一些经验罢了,不足挂齿,不足挂齿。”

  观音面色恭顺,心里想着,娘娘,您要不把脸上的笑容收敛一下再说这话。

  不然我很难相信呐!

  嘴里说出的却是:

  “娘娘客气了,我灵山的‘西天取经’一事,还要请娘娘与大天尊多多相助。”

  玉皇大帝给说这话的观音与王母娘娘倒了杯茶。

  对王母娘娘说道:

  “好了,不要客气了,观音菩萨又不是外人。”

  “还请夫人快些说说,为什么此时加入混世四猴之一的猴子不合适吧,为夫心里可是好奇的紧。”

  王母娘娘没好气的看了玉皇大帝一眼。

  脸上的笑容略微收敛,一本正经的说道:

  “这还是我从‘小七’嘴里说的。”

  王母娘娘露出追忆之色:

  “那时候,我刚创作完一个故事,打算找一对合适的神仙,到凡间演一出戏码,也确实是那么做的。”

  观音无语。

  心中满是羡慕。

  这就是天庭的话事人王母娘娘吗。

  什么叫找一对合适的神仙啊,这简直是把神仙当做地上的大白菜使唤了。

  不知道凡间的人族修士,知晓了自己得到飞升后,成为神仙也不能逍遥自在后,脸上会是什么表情。

  不过……

  要是他们知道,想要使唤自己的,是天庭里的话事人王母娘娘。

  说不定还要挤破头竞争吧……

  知晓内卷多可怕的观音心想。

  王母娘娘不知晓观音的心里想法,嘴里继续说道:

  “那时候,我看着那对神仙,在凡间上演的故事,故事的整体水平,与我预想中的倒是不差。”

  “只是……”

  王母娘娘心绪复杂的说道:

  “‘小七’说,那对神仙的表演,虽然不能说极好极好,但也绝对称不上差,是很合格的水平。”

  “但总给她差了点什么的感觉。”

  观音仔细听着,对王母娘娘口中的‘小七’,心里也有所猜测。

  这个称呼,大概率就是七仙女中,排名第七位的那个仙女了。

  心里想着乱七八糟的东西,现实中的观音却是问道:

  “不知是差了什么感觉?”

  王母娘娘露出‘小时候向很好的朋友说自己秘密’时的表情:

  “太完整,太规整了,什么都书写明白,什么事情都说个一清二楚,反而少了一些韵味。”

  观音如遭雷击,心中恍然大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