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回到1978年,我从养猪开始

第19章 惬意的生活

  赵东阳从二零二八年回到一九七八年,已经有一阵子时间了,说老实话,一开始就好像回到了一个原始世界一样,生活翻天覆地,没有电,就好像没有了光。

  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没有智能手机……

  世界封闭了。

  他能看到的,仿佛只有向阳大队这一亩三分地而已。

  出门完全靠十一路。

  自行车都没有一辆。

  很难想象,一个大队,几百户人,连自行车都没有。

  大队如今的财产之中,只有一辆驴车,一辆骡车,一艘小船,算是全部的出行交通工具。

  进出公社,走船多。

  水路比山路好走,时间短,不管是运送生活物资,还是人员进出,走水路的多,除了一艘船,还有一些不规则的竹排木筏什么的。

  而在大队里面,运送东西,肩挑手扛是常态,一辆骡车一辆驴车紧着用,五个生产队,一个借一天,一个礼拜也就只能用一天而已。

  赵东阳现在都已经学会的十一路出行了,幸亏现在是住在四队爷爷家里面,要是住在老汉家,每天走好几公里,他能够崩溃。

  关键还有一点,那就是他已经适应了几十年的未来人的生活。

  这个时代,让他朴素的可怕。

  晚上只要天黑,你就能感觉到,整个向阳大队,都好像安静的寥无人烟一样。

  就算是能看到的灯光,也是寥寥无几。

  真正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日子过得简单,普通,却又有几分轻松惬意。

  他在这种惬意的生活之中。

  却有一种思考人生的感觉。

  人生到底要的是什么?

  活了一辈子。

  没活明白。

  功成名就?

  他做到了。

  可……

  怎么不高兴啊?

  最后还是遗憾。

  想着,想着,他也想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他还是踏踏实实过日子。

  最近对于养猪的技术。

  他好像又提升了一点点。

  温故知新。

  他自己写出来的那些养猪的书,让他对养猪这一门技艺,提升了不少,而且他只是理论大师,在实践之中,他能学到的东西,更多。

  于三七就教了他不少的事情。

  一头猪,蔫了没精神,弄得整个副业队都紧张起来,结果于三七就只是换了一个猪圈,这猪就精神多了,他现在都没想明白,到底怎么一回事。

  不过他倒是感觉到了,养猪比养孩子,轻松不了多少。

  …………

  “奶,今天吃啥啊?”

  辛苦了一整天的赵东阳回到爷爷家,看到厨房里面的奶奶在忙活,直接大咧咧的问。

  “今天你大伯那边,拿来了半根腊肉,奶这就给你炒个腊肉炒蒜苗!”奶奶这段时间都是笑容满面的,特别是看到这大孙子时候,心都是开怀的。

  她以前总担忧,不知道自己死之前,能不能一家人团团圆圆吃个饭。

  老大老二一直在身边。

  老三小时候因为打仗而丢了,找回来之后,又因为各种原因,弄得一家人好像敌人一样。

  她不是什么聪明人。

  但是作为赵大龙的枕边人,也没有几个人能比她更了解自己的丈夫了,赵大龙和三儿子那点猫腻,她是有所感觉的,只是没多问。

  在她看来,男人做事情,必然有自己的理由,典型的封建旧时代女性心思。

  但是一家团圆,那是梦。

  时代让他们已经受了太多的苦难了,从星城到常德,然后常德来到渝都,从渝都来到东关县这个小地方,在几乎与世隔绝的向阳大队。

  她一路陪着赵大龙走过来,毫无怨言。

  要知道,赵大龙年轻的时候,赵家在星城,那可是名门望族,有在没有打仗之前,她可是大户人家的太太,养尊处优的,这一步步走过来,太苦了。

  可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她倒是没觉得苦。

  “大伯家分的那点肉,就做了两根腊肉,还拿半根过来了,大伯这么孝顺,这一对比,我老汉就的太逊了,可一点东西都没往阿公家送啊!”赵东阳笑着说道。

  虽然住在一起,但是基本上半分家了,但是一家子没有多少矛盾,大伯二伯都是孝顺的人,所以有时候也会在一起吃,有时候就分开煮,看谁有时间。

  赵东阳来住了,奶奶觉得不能沾了老大老二家的便宜,就一直是分开煮了,大孙子的口粮,都是他们二老的,没占其他家的口粮。

  “不许这么说你老汉,他们在奶奶眼中,那都是孝顺的孩子!”

  奶奶白了他一眼:“奶奶这辈子,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就是养的孩子,都是正的,没歪。”

  “得了吧!”

  赵东阳走上去,笑着说道:“奶奶,那儿子什么的,就放在一边,以后孙子孝顺你!”

  “你小滑头,奶奶照顾你还差不多,生活能力这么差,也不知道你老汉和我那个三儿媳怎么把你娇生惯养的,煮个饭都煮不来,小心今天又被你爷赶出去!”奶奶敲了一下他脑袋,打趣的说道。

  前几天,她让赵东阳帮忙煮一下饭,结果来了一锅夹生饭,让赵大龙直接差点把赵东阳给赶出去了。

  “放心吧,阿公的性子,我摸准了!”

  赵东阳拍着胸口说道:“收拾他,可比收拾我家老汉简单多了,我告诉你,我家老汉,那才是心眼多。”

  “那不一样的,你老汉他不容易啊,小时候你大伯二伯都能在你爷庇护之下成长,可你老汉,因为我的疏忽,让他丢了,那段日子,他一个孩子,都不知道怎么过来的!”

  奶奶一直比较后悔的,就是当初逃难的时候,把老三赵江山给丢了,后来虽然找回来了,但是那小孩子在这个动乱的时代,生存下来多难啊。

  “你爷说,你老汉那不是心眼多,是生存的智慧,他从小就知道,如何生存了,所以不管是多么恶劣的环境,他都能生存下来!”奶奶揭开锅盖,香味扑鼻而来。

  “那倒是!”

  赵东阳好奇的问:“当初我老汉都已经丢了,你们是怎么找到我老汉的,人海茫茫,那时候又是兵荒马乱的!”

  他只是知道,他老汉丢过,但是这段历史没怎么提过,所以不太清楚。

  “那时候也是凑巧了!”

  奶奶说道:“你爷一直没放弃,我们在东关这里安定之后,就沿着你老汉丢掉的那条路,年年走几趟,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渝都顺手救了一个受伤的人,倒是没想到,这人就是救了你老汉命的人,一来二去,熟悉了,上门做客,就看到你老汉了!”

  “这么说,爷他还和地下党有关系?”赵东阳眯眼。

  这一点,赵大龙可从来没说过,赵江山的恩人,他倒是知道一点,没死,现在还在位的,以前是渝都地下党的负责人,现在可是帽子叔叔的巨头之一了。

  “有没有关系,我倒是不知道,不过你爷他走南闯北的,认识人多了,这方面的关系可多了,他还有一个小本本,记着的!”奶奶说道。

  赵东阳斟酌了一下,还真不能小看赵大龙这种动乱时代走过来的大土匪,扛枪的都不简单。

  “饭做好没有?”

  赵大龙扛着铲子,一脚泥一脚沙子的回来了。

  “今天咋这么快?”

  奶奶闻言,走出来,迎上去,把铲子给接过来,然后问。

  “农闲,就是加固堤坝,提早下工了,今天都是八个工分!”

  一般做足一天,十个工分的。

  “又提早下工?”

  “前些年把灌溉渠都修了一遍,这几年显得轻松一点的,到秋收之前,估计活都不多!”

  “那堤坝不是前年修过吗?”

  “得加固啊,前年大修堤坝的时候,大伙子都埋怨老三,没事找事做,结果,下游潘石大队没修,结果涂水上涨,直接淹了农田,下半年颗粒无收,咱老三,还是有点长远目光的,这堤坝去年还不错的,今年就显得不太好,要是冲开,关水坡那一块水田就没了,还是要加固一下……”

  赵大龙和媳妇聊完之后,抬头看到束手等吃的赵某人,顿时不爽了:“你天天在我家白吃白喝的,啥时候回你老汉家啊?”

  “奶愿意收留我,愿意给我白吃白喝,你管得着吗!”赵东阳一甩脑袋,不鸟他。

  一开始他还很尊敬的。

  结果老小孩,老小孩。

  这老家伙。

  给三分脸。

  就能蹬鼻子上脸了。

  “老子才是一家之主!”

  “辈分错了,阿公!”

  “滚!”

  赵大龙是生气不起来,他也不知道赵东阳这二皮子脸跟谁学的,他家的老三,那可是一个讲究的人,树争一张皮,人活一张脸,他家老三可是要脸的人。

  “腊肉,老大家的?”赵大龙洗了洗脚,坐在院子里面的板凳上,闻到了厨房的味道。

  “嗯!”

  奶奶点头:“老大媳妇拿过来的,要是老大拿过来,我就不收了,老大媳妇孝敬的,我就煮了!”

  “那把老大老二家的几个小的都叫过来吃饭吧,这么好的腊肉,都让这头大牛吃了,老大老二家得埋怨咱们了!”赵大龙说完又对着赵东阳说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你还是赶紧回你老汉家吃饭,你爷我养不起你了”

  “好吧!”

  奶奶想了想,也点点头,用围裙擦擦手,去叫人过来吃饭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