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写意迎新春年味系列

第122章 《父辈的筑路传奇:肩挑背扛的岁月》

  《父辈的筑路传奇:肩挑背扛的岁月》

  在那个遥远的七十年代初期到八十年代中期,在一片广袤的乡村土地上,一场无声而伟大的奋斗正在展开。我的父亲,那时作为一名乡村干部文书,成为了这场奋斗的引领者之一。

  那时候的乡村,被重重山峦环绕,交通极为不便。外面的世界似乎遥不可及,村里的农产品运不出去,外面的物资也难以运进来。村民们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靠着微薄的土地产出勉强维持生计。

  我的父亲,一个身材并不高大,但眼神中透着坚毅的男人,他深知要改变村子的命运,必须先打通与外界联系的道路。于是,在他的倡议下,修建一条泥巴公路的计划被提上了日程。

  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有的只是一群朴实而坚韧的村民,和他们那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

  开工的那天,阳光洒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大家的神情既兴奋又有些许担忧。父亲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大声地对村民们说:“乡亲们,咱们今天开始修这条路,这路修好了,咱村的好日子就来了。虽然难,但是只要咱们齐心协力,没有干不成的事儿!”村民们听了,纷纷响应。

  一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扛起锄头,大声说道:“文书,你就放心吧,咱有的是力气,这路啊,肯定能修成。”旁边一位年长些的村民点头附和:“是啊,就是再苦再累,为了咱村的后代,也得把这路修起来。”

  随着工程的推进,困难也越来越多。在挖掘一段比较坚硬的路段时,大家都累得气喘吁吁。一个村民抹了把汗,抱怨道:“这土硬得跟铁似的,啥时候才能挖通哟。”另一个村民接话道:“再硬能硬过咱的决心?咬咬牙,总会挖通的。”父亲听到后,鼓励大家:“大家加把劲,这就像咱们村遇到的一道坎儿,迈过去就好了。”

  有一次,在修路遇到一个大土坡的时候,需要把土坡挖平,工程难度很大。一位村民看着土坡犯愁:“这坡这么大,咱们得挖到啥时候去啊?”父亲看了看土坡,坚定地说:“只要咱们不停下,一天挖一点,总有挖完的时候。”一位大妈也在旁边说道:“对,文书说得对,咱们可不能被这坡给吓住了。”

  在下雨天,刚挖好的路段被雨水冲毁了一部分。村民们看着被冲毁的路段,有些沮丧。一位老者叹了口气说:“唉,这老天爷好像故意跟咱们作对呢。”父亲却乐观地说:“这是老天爷在考验咱们呢。大家别灰心,咱们重新修,把它修得更结实。”一位年轻的媳妇说:“文书,你说咋修就咋修,咱们听你的。”

  在修路过程中,还遇到了缺少工具的问题。一位村民着急地说:“这锄头都快磨坏了,可没有新的,这可咋办?”另一位村民想了想说:“咱们自己想办法修修,还能凑合用。”父亲赞许地说:“对,咱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

  当遇到一块巨大的石头横在路中间时,村民们尝试了各种办法,用撬棍撬,用绳子拉,可是石头依旧岿然不动。一位村民无奈地说:“这石头也太顽固了,简直就是个拦路虎。”父亲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儿,然后让人在石头的一侧挖一个小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图,但还是按照他说的做了。挖好坑后,父亲让人找来一些干柴,放进坑里点燃。一位村民好奇地问:“文书,你这是干啥呢?”父亲解释道:“这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让石头松动。”火熊熊燃烧着,映照着父亲那专注的脸庞。等火熄灭后,父亲又让人迅速往石头上浇水。只听“咔嚓”一声,石头终于出现了裂缝。村民们欢呼起来,一位村民兴奋地说:“文书,你可真有办法啊!”父亲笑着说:“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经过多年的努力,这条泥巴公路终于初具规模。虽然它没有现在的水泥路那么平坦,那么宽阔,但是在当时,它就像是一条通往希望的大道。当第一辆拖拉机开进村的时候,村民们都围了过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一刻,父亲的眼眶湿润了,他知道,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这条泥巴公路的修成,不仅仅是一条简单的交通线路的建成,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象征着村民们不畏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大家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奇迹。

  父亲的这段经历,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他让我明白,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有勇于拼搏的精神,没有什么是无法战胜的。在今天这个现代化的社会里,我们拥有着各种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但是我们却常常缺乏像父辈们那样的决心和毅力。

  回顾那段历史,我们应该向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先辈们致敬。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热血,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