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老菇民才知道的传统
又爬了两个小时。
原本三人以为是要一路上山,没想到爬到半山腰后,王小发居然带着三个人七绕八绕,开始下山。
太阳虽然已经出来了,但大山里依旧保持着足够的湿润,树梢上挂着一滴滴的露珠,几个人脚下,不知是露水还是泉水,形成了一汪汪小小的水洼。
他们走的是一条窄窄的古道,千百年来的山民们有意识的用平整一些的石块堆成了细密的阶梯状石路,用以进出大山。
这条路对于一身山民装备的王小发当然没事,但是陆允川三个人就遭罪了。
石阶路上都是一个个小小的平面,他们的鞋子踩在石块上会打滑,上山还好,下山直接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一路上都是惊呼连连。
王小发也发现了,他不得不停下来,寻找了几张大树叶给三个人包在鞋子上,才算是能够让他们安稳行走。
顺着古道又走了两个来小时,陆允川注意到古道两边不再是原始荒莽的迹象,而是渐渐有了人迹。
耳边也远远的传来一阵歌声:
“梆梆梆,斧头凿岩宕,
三更月头照菇椐
菇神赐我雪花刀
砍出龙鳞雨水浇
哎——
枫树落叶菇抽伞
山哈归家驮银两”
唱歌的是个女生,嗓音清亮婉转,歌声也在山间久久回荡。
听到这种原生态的唱法,陆允川抹了把额头的汗水,终于笑了出来。
他听出来了,这是菇民调,也叫香菇山歌,前世采访时,他还跟着一位大学生村官学习过。
虽然那位姑娘教授的很认真,但因为本地土语的声调太难,还有各种“滑音”、“拖腔”的技巧,陆允川最终还是没有学会,只是录过一段姑娘唱菇民调的视频以作纪念。
歌声稍歇,不远的另一座上头上,居然也响起了歌声作为回应:
“正月菇槺压断腰,
三月雾水浸裤裆。
六月火萤照烂椐,
九月挑菇过黄坦,
腊月铜钿换酒香。
哎哟喂——
菇山三年不见娘”
对歌的男声粗犷豪放,随着歌声,山里还传出了一阵“哐哐哐”的剁木头声。
陆学远是几个人里对种香菇了解最少的,听见砍树声,还一脸惊奇的问王小发:
“王同志,你们这还有个伐木场呀?”
听见陆学远外行的提问,王小发哈哈大笑,倒是让陆学远有些摸不着头脑。
陆允川也笑,他才想起来,一直以来他都在说种香菇,却都忘了给陆家人好好讲解下香菇的种植历史和技术。
本来他带着陆学远出来也是有意培养他,当下就笑着开口,给他普及起了最基础的香菇种植知识:
“学远,他们不是在伐木,不对,说是伐木也没错。这个啊,叫‘砍花法’,就是香菇鼻祖吴三公发明的香菇种植技术。”
王小发惊讶的看了陆允川一眼,竖了个大拇指。
还没等陆允川继续说,一旁的山林里突然传出了一个粗豪的笑声:
“这个后生面生啊,像是个文化人,居然还知道咱们种菇人的砍花法啊!”
听见人声,王小发面露喜色,带着陆允川他们又爬上了一个小坡,面前才豁然开朗。
坡顶的一小片平地上,一个大汉正拎着斧子,在一根根原木段上砍着。
他胡须茂盛,手里拎着一把斧子,脸上还带着劳动后的汗水。
看见大汉,王小发先笑了起来,直接迎了上去:
“双喜叔!”
两个人把着手臂聊了好一会,王小发才想起介绍陆允川三个人。
听见陆允川他们是农资公司的“办事员”,来考察种菇技术,原本还笑嘻嘻的双喜叔却突然冷下脸来,声音也变得阴阳怪气:
“哟,又是上边来考察的专家?这次是又想吃苦头了?我去年还打过两个专家呢!”
这是......被当成前两年县里来挖人的那种技术专家了?
听见双喜叔的阴阳怪气,陆允川突然有些好笑。
昨晚王老书记专门给他打过预防针,现在还跟着陈隆固种菇的人,都是一帮死硬分子,还和之前来公社招菇农的县城农技员们发生过冲突。
原因好像就是陈隆固正在实验的该良法。
这个双喜叔估计也是个莽撞人,陆允川先不着急解释,眼神先是落到了他身后的一根扁担上。
那根扁担乍看没什么特殊,就是一根硬木扁担,看起来用了很久,已经被盘玩出了包浆,看着油光发亮。
但细看之下,陆允川就很快发现了不同。
这根扁担是根“光棍担”,就是两端不打孔上铁钩,而是光秃秃的像根木棒一样的扁担。
当下,他就指着扁担笑道:
“能把光棍担盘练成这样,双喜叔,您还是一位菇棒高手啊,了不起!”
听见陆允川的话,双喜叔脸上的神情变了一变,故作凶悍的神情稍缓:
“哟!还是个行家啊,倒不像是之前那些只知道掉书袋的酸秀才。本家人?”
听见这个问话,陆允川就知道双喜叔这关已经过了大半了。
光棍担其实是独属于菇民的一种家伙事儿,说是扁担,倒更像是防身的武器。
最早的菇民们都是居无定所、逐林而居的,因为最原始的砍花法对树林伤害很大,所以菇民们都不会长时间的呆在一个地方,而是会逐年更换菇场。
某种意义上来说,古代的菇民,他们就像是这片东南大地上的游牧民族。
年复一年,菇民们每年都要进入异地他乡的深山密林里种菇,来年再把烘干的香菇运出菇寮销往各地。
在长期的生产劳作和特定的艰苦环境下,为了防身自卫,抵御异乡强人、路途匪盗和深山里的各种飞禽走兽,很多菇民练就了一套独特的防身术。
习武者将日常担菇用的扁担变成了武器,习练扁担防身术,也就是陆允川之前说的“菇棒”。一位精熟菇棒的菇民但凡舞将起来,三五人都近身不得。
为了在担菇送货的路途上能够更加灵活的处理突然遭遇的强敌和猛兽,使自己可以迅即反应自卫,所有菇民的扁担都选用硬木制成“光棍担”,即两端不用钉,光担一条。
路遇强敌,无钉扁担可以迅速从挑担状态转为棍棒使用,令对手措手不及。
新时代中菇棒之术的传承本应该式微,陆允川也只是前世时在清源博物馆见到过复原后的光棍担实物,没想到在80年代的大后屋,居然还能碰见习练菇棒的老菇民。
他记得前世听一些老菇农讲过,从前走山林、练菇棒的那些菇农,都是最重传统和规矩的。
陆允川当时还和自己的摄像师开过玩笑,感觉这些最古早的菇农,都像是漕帮、天地会一样,已经形成了一套模糊的“江湖”规矩的雏形。
尤其听见双喜叔问出“本家人”这三个字后,他心里一动,突然决定按照前世听来的那些菇农的老规矩,来赌一把。
主意打定,陆允川直接站直了身体,双手抱拳,朗声回答:
“不算本家,但也在西洋殿里进过香,给三公像拂过尘。”
听见这话,双喜叔的神色彻底放松下来,又恢复了豪放。
他哈哈一笑,放下了斧头,冲着陆允川抱拳回了一礼:
“松源殿里进过香,那就是半个本家!不用外道了!你们想看陈老师种香菇是吧,行,跟上,我带你们去!”
说完,这名汉子就直接拿起扁担,风风火火的转身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