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天启1620

第41章 散财童子

大明天启1620 岁月无糖 2738 2025-02-14 13:27

  朱由校的话语不断的回荡在李邦华的脑海。

  到底是多大的勇气能说出“江山可改,国不可破”的话。

  陛下尚能拿出如此的气魄,那作为臣下的自己,只能以死报国。

  “朕前两天从功勋手里买了八十万亩良田,另外查抄成国公等人的良田也有六十万亩,加起来差不多有一百四十万亩,朕在直隶也有两百万亩的皇庄。

  这三百二十万亩庄田都是上等庄田,亩产三石往上。

  李邦华,你给朕听好了。这些庄田朕打算全部拿出来分给禁卫军的。

  只要他成为禁卫军的一员,就可以分得二十亩庄田。

  这些庄田他们只有使用权,没有拥有权,说白了他们不能买卖,但是如果家里人少,种不过来可以租出去。

  但这些庄田朕要收一成的租子。

  另外,凡是成为禁卫军的一员,每年定额俸禄20两,军官依次累加。

  战死抚恤全国统一150两。

  李爱卿,你看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李邦华几乎听傻了。

  这哪里是发俸啊,简直是送财童子。

  他不禁有些怀疑,陛下能拿的出这么多钱吗。

  要知道,明初的时候卫所制度没有崩塌的情况下,卫所兵也很难单纯通过耕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给自足。

  仅靠屯田的产出是完全不够的,想让卫所兵真的玩命卖力,还是要额外发军饷。

  各卫所骑兵月粮二石,普通步兵月粮一石,这是月粮。

  卫所兵在调动换防或是出征的路上也会发放粮食,一般四到八斗,没有定数,这叫行粮。

  月粮和行粮加起来的话大概是四五钱白银。

  这些钱根本不够干什么的,所以士兵非常的苦。

  到了英宗年间,招募一名士兵的待遇是银二两,布二匹。

  后改为自愿参与募兵者发给白银五两作为安家费,同时免掉家庭的五石税粮,并额外豁免家庭中两个人的徭役,但不再发放月粮和行粮。

  到世宗的时候,又加了行粮,大体上,每人每日一分二厘。

  当时的戚家军大概就是如此,一年下来差不多有二十两白银,战死发放棺材本六两,埋葬费十六两。

  到了朱由校这个时候,边军招募的士兵基本上差不多就是十八两的水平。

  钱看起来不少,但是腐败问题在军队中更加严重,士兵拿到手的十不存一。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从万历二十七年就开始出现欠饷的问题。

  士兵们拿到的只是空头支票,就这样,他们还得豁出命去打仗。

  “陛下,会不会太多了。朝廷..........”

  “钱的事情你不要担心,朕也不是跟你耍嘴皮子,更不是给你开空头支票。

  银子从内帑先拿一百万两,不够的话,再跟朕要。

  对了,朕的亲军,每个士兵可以分三十亩上好庄田,俸银翻倍!”

  李邦华不禁咋舌,给这么多这要招多优秀的士兵才对得起这个价格。

  他不由得有些惆怅。

  朱由校似乎猜出他心中所想,在如何选人上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士兵要选一些乡野老实人,不能是市井油滑之徒,这种人在战斗中容易出现纪律不严,滥杀无辜,怯濡不前或临阵脱逃等问题。

  要以体态丰伟、武艺精熟、聪明伶俐、力大如牛为标准严格挑选士兵。

  训练方面,他随手递给李邦华一本《士兵训练手册》。

  包括队列训练,体能训练,战术训练,战场急救,以及纪律条例,内务条例,队列条例等内容。

  其中的武器操作和排兵布阵等训练就得交给李邦华去解决,毕竟这个时候还是冷兵器作战,他插不上手。

  李邦华一目十行的扫过,随后从头逐字逐句的认真看了起来。

  朱由校没有打扰他,吩咐御膳房准备午饭。

  当李邦华从书中抬起头的时候,看向朱由校的眼神光芒四溢,脸上浮现出极其少见的兴奋和炽热。

  “陛下真是天才!”

  “你什么时候也学会阿谀奉承了。来,陪朕吃饭。”

  李邦华准是饿了,夹菜的手就没停下,腮帮子总是鼓的满满的,看起来有些滑稽。

  吃饱后,他放下筷子,与朱由校告罪:“陛下,臣失礼了。”

  “无妨!”

  朱由校也不计较:“吃饱了吗?”

  “臣吃饱了。”

  朱由校示意他喝茶。

  李邦华押了口茶,似乎很喜欢这茶,满意的点了点头。

  “魏伴伴,一会李爱卿走的时候,给李爱卿带点。”

  李邦华欠了欠身:“谢陛下。那个陛下,臣对这个督导员不是特别理解。”

  “这个督导员是能否保证士气高昂的关键人物。”

  李邦华坐直了身体,一副认真的模样。

  “它首先是要保证士兵的思想工作。确保军队的法规和上级的命令能得到有效的执行,通过开会,或者谈心等方式,提高官兵的素质和责任感。

  协同官兵作战,通过思想动员和宣传鼓动,调动官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还要掌握日常的管理,要熟悉官兵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要经常的和士兵谈心,有针对性的帮助士兵解决切身利益问题。”

  李邦华听完虽然还有些懵,却也大致有个方向。

  朱由校知道他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做。

  “其实这个事比较简单,朕给你打个比方。

  比方说,有个士兵是从关外逃到京城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让他在士兵们面前讲讲他的故事。

  关外苦寒之地,建奴突然打了过来,民众流离失所,他家肯定也不例外。

  这个时候就可以让他讲讲建奴是怎么祸害百姓的,如何烧杀抢掠的。

  总之是要大家感同身受,如果我们守不住防线,那么建奴就会侵占我们的家园,杀死我们的父母,JY我们的姐妹。抢夺我们的财产,烧光我们的家园。

  目的就是让士兵们明白,当兵打仗不是为了朕的朱家天下,而是为了自己的家园不受侵害,只有奋勇杀敌,才能拯救天下受苦受难的乡亲。”

  听完,李邦华彻底明悟。

  “陛下,可是你想的办法?”

  朱由校笑而不语,他真不敢说是他想的,毕竟这大部分是前人的智慧,他可不敢贪功。

  “这方面的事要重点关注,另外一定要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以便后续推广全军。”

  “臣一定用心安排。”

  “嗯,凡事也不要太急。要把朕的禁卫军练好。”

  “臣遵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