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天启1620

第21章 陛下良心坏了

大明天启1620 岁月无糖 2983 2025-02-14 13:27

  谁也没想到,皇帝竟然找到这样两条理由。

  他们突然发现,自己找不到反驳的借口。

  陛下说了要给全天下的官吏涨俸禄。

  当然对于有实权的人来说,涨不涨俸禄意义不大,他们又不靠这个活着。

  但是大部分中下层的尤其是清水衙门的官吏来说,意义重大。

  殊不知大明朝像“海青天”这样的人也不是没有。

  远的不说,就是各科的给事中、御史,那都是一水的在乎名声,从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生活自然清苦。

  可他们却是朝中大臣们最不愿意得罪的人。

  要是让他们知道是几个人不让他们给涨俸禄,那不得让他们生吞活剥了啊。

  另外一个就是大明朝这群当兵的,那都是世袭的军籍,关系非常的密切。

  大明士兵战死的抚恤金是36石,如果提高五倍,就是180石,合银144两。

  就算他们辛苦一辈子,也攒不了如此多的钱,真正的无后顾之忧。

  关键是他们还异常的团结。

  最重要的是他们可是混人,动不动就舞枪弄棒的。

  说不好就能要了你的小命。

  一招釜底抽薪,正中七寸,想反抗都无能无力。

  “怎么,没人表态?”

  “臣同意。”

  方从哲第一个站出来表明态度。

  众人用异样的表情看着他。

  那种背叛的眼神仿佛要扎进方从哲的内心。

  此刻朱由校一脸的平静,仿佛刚才发脾气的是别人。

  魏朝几乎分不清哪个才是真实的皇爷。

  是方才怒骂群臣的那个,还是现在一脸狡黠的这个。

  他接触皇爷也有些日子了,此刻心里越发的看不清楚,皇爷真的变了。

  “魏伴伴,都记好了吗?”

  “皇爷,都记得。”

  朱由校翻过记录,认真的看了看。

  其他人纷纷抬头眺望,想知道朱由校手里拿的是什么。

  “嗯,非常的好。魏伴伴,多找些人,写字好的人,把这些内容抄录在一张纸上。

  对了还要加上一个大大的标题。

  标题的内容就是:大九卿不同意,皇帝提出的给天下官吏涨俸禄的建议。

  然后再写一个标题:皇帝欲给天下将士提高抚恤,被大九卿否决。

  先抄录一万份。写好了,派人满京城张贴,明天天亮后,朕要全京城人人都知道此事。”

  除了方从哲一脸平静。

  魏朝傻眼了,所有大九卿的人都傻眼了。

  皇帝怎么会如此无耻。

  这是当着他们的面赤裸裸的威胁啊。

  刘一燝站起身,急忙跑到朱由校的身边:“陛下,万万不可啊!”

  其他人也着急了,纷纷起立,吵嚷着:“陛下,使不得!”

  朱由检冷笑,这会知道急眼了。

  问你们意见的时候,一个个不说话。

  骂着不走,打着倒退的东西。

  朱由校继续装傻充楞,瞪着纯真无邪的眼睛望着他们。

  被逼到这个份上,他们也是头一次。

  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往往都是以皇权的失败而告终。

  此时他们也体会到了失败的滋味。

  说实话,这滋味并不好受。

  “都同意?”

  众人纷纷点头。

  “真的没有反对意见?”

  众人纷纷摇头。

  户部尚书李汝华站了起来。

  “陛下,涨俸禄的事,臣不反对。但是臣以为五城兵马司收上来的钱应归户部统一调配。”

  兵部侍郎张鹤鸣不干了。

  欺负自己的主官还没到任是吧。

  这些人里他的官职虽然最小,但也是代表兵部。

  “陛下,臣不同意。五城兵马司隶属兵部,这钱就应该归兵部所有。”

  其他几个尚书也想抢钱,纷纷都在转动脑筋找借口,看怎么把这笔钱截留到自己的部门。

  “张侍郎。”

  李汝华提醒对方的身份。

  “既然是给全国的官吏涨俸禄,自然要归户部管理。

  你可不要忘了,就是你张侍郎的俸禄也是户部给发的。”

  “李尚书,你莫要忘了,五城兵马司从洪武开始就属于兵部!”

  朱由校惬意的品上一口茶,茶香四溢,入口清甜。

  这样的感觉别提多舒服了。

  看着朱由校狡黠的面孔。

  方从哲想到陛下第一次提出反对意见的时候。

  朝堂之上一致认为更换熊廷弼。

  陛下当时并不同意。

  虽然后来妥协了,可也是达到了陛下的目的。

  那个时候陛下就变了。

  他还拉着自己的手,痛心疾首的说:

  《黄帝内经》有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历朝历代皆是始兴终衰,其中道理又可以为皆是“重驭世之术,轻经世之道”。

  我朝积弊已久,非一味猛药,可以痊愈。

  这话当时自己还觉得像个生气的孩子发泄。

  此时再回味,他才品味出别样滋味。

  原来那个时候陛下就已经开始用他的方式在运作了。

  陛下想干什么。

  如同张居正一般改革吗?

  是了,陛下肯定能看的到。

  如今国力逐渐衰弱。

  政治腐败、官僚作风盛行。

  财政困难、民不聊生。

  国家已到危机时刻,陛下是想振兴大明,恢复国家元气。

  可陛下不去推行“考成法”,不去深挖“一条鞭法”,单单从商税为切入点,是否过于冒险。

  “陛下是否想过实施此策略的后果?”

  朱由校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陛下,其他的行业,还好说。

  臣最担心的粮行。

  民以食为天。

  若是粮商相互勾结,物价飞涨,受苦的还是百姓啊。”

  “谁敢操纵物价,朕就砍了谁的脑袋。”

  朱由校眼神凌厉,如同小刀一样扫过众人的脸颊。

  听着朱由校杀气腾腾的话,其他人将本来打好的腹稿吞进肚中。

  “诸位爱卿不必再争论。先以京城为试点,运行三月后,再全国推广。”

  李汝华踟蹰的问:“陛下,那涨俸禄的事?”

  “推广哪个地区,就涨哪个地区。”

  兵部侍郎张鹤鸣问:“陛下,提高士兵抚恤金的问题,是否实施。”

  “这个可以实施,抚恤金在原基础上提高五倍。内阁拟票吧。”

  散会后,朱由校依旧呆坐原地。

  他知道这里面的阻力有多大。

  但是国库极度空虚、贪官横行和社会动荡,他必须要割舍功勋士绅的利益,这种利益的割舍,是符合国家长远利益。

  只要孙承宗挡住后金的进攻,他就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改革。

  历史也证明,宁锦防线固若金汤,努尔哈赤哪怕到死,也没攻破过这条防线。

  此时他已经磨刀霍霍,就看谁敢跳出来正面对抗。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