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革新之路—考成法的重要性。
从甄宓那边出来,祁景嘱咐不要阻拦,但要在宫内多备水车。
古法炼丹这种事,说实话其实祁景并不视其为弊害,反正只要自己不吃,那问题没有多大。
若是甄宓炼丹技术成熟,说不定可以帮忙自己私下尝试炼一些化工用品,倒也是在后宫养个技术性人才。
祁景问了一下冯保今晚内阁处值班的人员,得知是张居正后,便移驾去内阁。
待张居正行完礼,祁景与其对坐,
祁景没有继续开口问北征之事,而是与其聊起了嘉靖和万历两朝革新的事情。
既然自己刷皇威要革新,第革新变法的事情与其书上了解,不如直接跟活人谈,
祁景开口:“张学士当年为何要先推考成法,再推一条鞭法?”
张居正轻捋胡须,没有直接回答祁景问题,而是开口说:
“皇上,一条鞭法并非臣所首创,但能让臣所做出效果造福于民,其实皆源于此考成法。”
祁景点点头:“这朕知道,一条鞭法起源于嘉靖初年,算起来最初实施者应该是大礼仪之争中得利的桂萼;
但是嘉靖革新失败了,你的万历革新从某种程度上,算是成功给大明续命了,今夜朕无事,便跟你好好聊聊这明中时期的革新。”
张居正合手行礼:“今夜能跟皇上谈此变法之事,乃臣之幸事。”
张居正也明白皇上今夜要与自己聊曾经的革新之事,便是要为了朝廷后边的变法做准备。
祁景:“不必多礼,接着说,先说这一条鞭法。”
张居正:“那臣从头说起,一条鞭法的源头其实也并非是桂萼,
嘉靖十年,傅汉臣提出了“通省丁粮均派徭役”
将丁银、田赋合并折银征收,算来一条鞭法的起点,
桂萼早年间因为做过多地知县,所以能了解民间的实际情况,在傅汉臣的基础上扩大成一条鞭法。”
祁景点点头:“其实革新选对从哪里革,如何革并非难事,整件革新里最难的便是要先打破祖宗成法。”
张居正眼中闪过一丝光芒:“皇上所说正是,首先打破规矩必然承受既得利益者极大的攻击,
嘉靖年初的变法便是以大礼仪中张璁桂萼的倒台而结束,
这条法是对的,但是其实嘉靖革新还是选错了方向。”
祁景:“所以张大学士当年没有先对我外变法,而是先对内动手,先推考成法的原因在这里?”
张居正:“皇上英明,正是如此,要变法,便一定要先变朝廷内的制度。”
祁景点点头:“庄田清查容易,赋役改革无论怎样算,都是动了大明朝的祖制,
嘉靖朝初的那次革新其实已经是开始撬动祖制不可变的枷锁了。”
张居正:“确是如此,皇上若是入手革新变法,也当先动朝廷体制,然后再破祖制,这样变法的阻力才能有所减少。”
祁景:“朕知道,给朕讲讲那时候都受到了怎样的阻力?”
张居正轻叹一口气:“变法一旦开始,阻力大体便有三个方面,其一法从朝廷出,到各地极其易执行变形;
胥吏借“一串铃法”混征,导致“伙收分解”中饱私囊的情况那时便时有发生;
其二自然是权贵抵制;山东德府、衡府为保私利,纵容军校冲击官府的事件便是因此发生;
其三便是区域差异,各地情况不一,所需施法也不能一成不变,南方官田轻赋与北方豪强占地等情况不能逐一而论……”
祁景一边喝茶一边与听张居正变法时所遇到的阻力与经验,
一个朝廷体制要变革,必然不是一蹴而就的,
他要计划的便是先从一件既能得到大量皇威,又不会产生巨大阻力的事情上入手。
凭借后世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这一晚祁景的一些言论也给了张居正一些深刻的启发,连连给自己行礼。
但是有些东西祁景并没有跟张居正讲,比如张居正说的开万事太平,百姓不受欺压的“大同”之世。
因为封建社会制度不可能做到大同之世。
封建社会制度相当于是一个金字塔,百姓,大户,官员,一层比一层人少,而层越高的人掌握越大的权力。
百姓在这座封建金字塔地下压着,怎么做都不会保证不被欺压。
要想做到大同之世,权力不是要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要掌握在金字塔人数最多的阶层那里。
当然,这些东西祁景不会跟这里的人聊。
在这个民智未开的时代,一蹴而就也只是痴人说梦罢了,
一位皇上能做到让所有百姓都吃饱饭,安居乐业便已经是一位明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