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万历:朕成了暴君

第69章 兵仗局新制

万历:朕成了暴君 样样稀松 2656 2025-02-15 09:17

  朱翊钧便以巡视为名,来到了内府兵仗局。

  明朝打造火器的机构,主要包括内府兵仗局和军器局。

  内府兵仗局是非常重要的军事手工业部门,主要负责火器的制造。

  该局设有掌印太监和提督军器库太监,工匠人数最多时达到三千多人。

  兵仗局不仅制造火器,还附设火药局,负责火药的制作。

  军器局则是工部下属的一个机构,负责军器的制造和管理。

  军器局下设有盔甲厂和王恭厂,还管理着储藏军器和原料的库房,如广积库和戊字库。

  此外,明朝的火器制造还涉及地方机构,如各地布政使司和各驻军卫所。

  这些地方机构在明廷的严密监视下,进行火器制造,规模较小。

  但在地方武器的制造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兵仗局,他见到了实习的赵士祯,又听取了重新掌印的周海的汇报。

  更重要的是,朱翊钧拿到了大明的火枪,也就是鸟铳。

  男人嘛,没有不喜欢玩枪的。

  拿到手里不算沉,有七八斤的样子,装上刺刀,也能舞动厮杀。

  但朱翊钧知道鸟铳的弱点,已经下了决心进行改造。

  别看鸟铳身管长、火药燃烧充分,膛压也更大,射程远了。

  但其口径小,铅弹只有三钱,威力不足以对付重甲,或是多层甲胄。

  这是历史经验,也是血的教训。在与鞑虏的作战中,就暴露出了缺陷。

  没错,现在鞑虏的甲胄不多,蒙古人也一样。

  所以,鸟铳在明军手中还算是利器。

  “鸟铳,鸟铳,只适合打鸟嘛?”朱翊钧对鸟铳的不满意,并不多加掩饰。

  周海有些忐忑,壮着胆子解释道:“万岁,鸟铳装备我军后,反响不错。”

  朱翊钧摇了摇头,说道:“召集工匠,研制更厉害的火枪。形制与鸟铳相似,但口径要更大,装药更多,发射至少五六钱的铅弹。”

  穆什克特火绳枪发射的铅弹重量在六钱至十钱之间,能在两百码击穿骑兵的重型盔甲。

  “在百步内,要能击穿重甲。”朱翊钧又强调道:“铳管要加厚,要坚实耐用。”

  周海用心记下,连声应承。

  赵士祯眨巴着眼睛,犹豫着问道:“万岁,那火铳不是过于沉重,似乎不便射击。”

  朱翊钧点了点头,说道:“给火铳配个支架,像叉子那样,作为支撑。”

  “万岁睿智,一下就有解决之道。”周海谄笑着,马屁及时送上。

  朱翊钧翻了下眼睛,手上摆弄着鸟铳。

  将鸟喙形龙头轻松扳开,又扣动扳机,龙头落下,力道很小。

  这很正常,龙头上夹着阴燃的火绳,是靠明火点燃火药,自然只要落下就行。

  朱翊钧仔细查看板机的结构,觉得改造起来也不算困难。

  不管是弹簧,或者是弹性钢片,使龙头上的燧石能重重击在火门旁的铁砧上。

  没错,好像就是这么简单。

  技术上的难度是有,但不是不能解决。

  就是手工锻打弹性钢片,朱翊钧也见过那种缠在腰上的宝剑,应该可以。

  主要还是思维上的突破,很多发明创造就是如此,都是灵光一闪的结果。

  朱翊钧心里有了底,却没有马上交代下去。

  只要制造出令他满意的火铳,改造燧发就不过是换个板机的事情。

  看了一眼旁边恭立,脸上现出迷惑的周海和赵士祯,朱翊钧放下了鸟铳。

  坐回椅中,朱翊钧又说起了以后工作的重点。

  “据朕所知,前线官兵普遍反映火器质量低劣,合格率不过两成……”

  朱翊钧沉着脸,说道:“虽然低劣火器,多为匠户滥造上缴,以求完役。但兵杖局要严加监管,不使低劣火器流入军队。”

  明朝的火铳最为人诟病的就是质量问题,将士拿到手中,哪敢放心使用?

  要么装药不足,唯恐炸膛;

  要么不加仔细瞄准,赶紧放出去了事,如同烫手山芋一般。

  而当时火铳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官方,一个是民间。

  民间的就是匠户制的弊端,匠户们上交火器只是抵消赋税,收不到钱。

  所以,精工打造的火铳外销,连西夷人都买。

  二等品在国内销售,三等品才上交官府,质量可想而知。

  官方打造的火铳要稍微好一些,但工匠没有奖惩制度,积极性不高,不肯用心。

  各级官吏还往往克扣原材料,工匠们也只能偷工减料,打造低劣火铳。

  生产中没有监督,出厂检验马马虎虎,又没有质量负责制……

  朱翊钧心情不好,越说声调越高,越说越是严厉,吓得周海腿发抖、头冒汗。

  “日后谁打造谁负责,火铳上打印匠人名字、出厂日期,出了事就唯他是问。”

  “出厂必须严格检验,常规射击的药量上加一成,无损毁者,方为合格。”

  “匠人的工钱要足额发放,谁敢伸手贪污,抄家砍头。”

  “材料要供应充足,谁敢偷工减料,砍头抄家。”

  朱翊钧瞪着周海,拍着桌子,斥道:“三天内把这些规章制度都制定出来,上呈给朕看。”

  周海赶忙跪倒,颤声道:“奴婢遵旨。”

  朱翊钧哼了一声,端起茶杯喝水消气。

  到处都是漏洞,到处都看不过眼,真不知大明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七十多年前,奥斯曼土耳其以六万之众用火器击溃了八万马穆留克骑兵。

  要知道,马穆留克骑兵可是曾经击败了蒙古人的强大军队。

  就在数年前,沙俄的叶尔马克,只用八百多哥萨克,就轻松灭掉西伯利亚汗国。

  欧洲的骑士,更是在长矛加火枪的战阵前,变成了废物。

  全世界的游牧民族,在火器面前,几乎都处于大溃败之中。

  只有大明,还在与蒙古人、鞑虏进行着纠缠不断的战争,并不能给敌人致命打击。

  甚至于,几十年后,满清还会创造了十七世纪唯一的奇迹。

  全世界的游牧骑兵都在被火器暴打,鞑虏却得以在野战中无敌。

  明军闻野战而丧胆,拿着众多火器只能倚坚城防守。

  “这特么的也太奇葩,太吊诡了。”

  “归根结底,大明病得不轻,如同内部腐朽的大树,不振作自新,倾倒只是时间问题。”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