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解决了这一件事后,可是让司马丕有了暂时的安歇机会,他又再次沉迷进丹药的世界里,整日苦加专研,和那御医扈谦走得好似出双入对一样,这让诸位大臣都心生不满,一个皇帝竟然整日与这下臣为伍。
好景不长,就在一日的傍晚,正在寝宫里歇息的司马丕被身边的宫女太监给叫醒了,连忙说道“大司马有急事,陛下快请起!”睡眼惺松的司马丕整理好衣服就在寝宫里接见了桓温,看桓温这副急急忙忙的样子,莫不是真有什么大事,是哪里闹洪灾了,还是哪里闹饥荒了?
桓温见到司马丕,下跪报道:“陛下,臣属将最新急报,那慕容暐派大将吕护进攻洛阳,洛阳太守戴施弃城而逃,现只有奋威将军陈佑一人守城,臣建议陛下立即下令出兵支援,不然晋国又将失去一个重镇!”
“什么!”司马丕一听见战争又要来了,整个人都瘫坐在椅子上,面色发白。“爱卿,那洛阳虽被你从北方蛮夷之手夺回,但此地毕竟离建康甚远,且饱经战争后的样貌已是断壁残垣,这······司马丕好像有点害怕!”
听见这话后桓温勃然大怒,大声的回奏道:“陛下此话何解,洛阳虽远离建康又近西北蛮夷之国,但这也是我晋国的国土,难道仅因为燕秦在其之上就放弃吗,这可是关乎国家尊严之问题啊,陛下请下令吧!”桓温的三言两语,使得司马丕也怕了起来,唯唯诺诺间就下令让大司马桓温全权负责出兵一事,朝中辎重粮草随其调动,将领人马任其选拔。
难道兵戈又要起了吗,司马丕恍恍惚惚地准备渡这每一天!
这燕国突然进击冒犯一事,也才刚传到建康,司马晞也在府中召开了紧急的议论,庾倩两兄弟,包括卫温几乎都不太相信这燕国竟然会在此时选择进犯晋国,难不成是慕容暐坏了吗?
这时的北方局势是秦国崛起,代国,凉国暗藏兵锋,就连鲜卑各小族也准备好大干一场的时候,难道燕国还在想它曾经是北方霸主的时候,慕容恪已经不复当年了!“太宰,据绣衣直指从前方传来的消息,燕国这一次的出兵是他们最新的摄政王慕容评的旨意,意在建立功勋以维护他在燕国内的名望和地位。”
卫温向司马晞报完后他一想也对,论能力慕容评他比不上哥哥慕容皝,论将才他比不上侄子慕容恪,真不知道他怎么能当上这个摄政王的!
“那桓温那边如何?”
“太宰,陛下自从任命桓温为这次出兵的总指挥后,也不出所料,一众官爵职位都塞进了桓氏的人,包括他那领兵在外的儿子也得到了晋升,且国库任他调动,这对我们来说可是不妙!”
“大哥,那桓温何时出兵,要不趁他······”庾柔似乎有了接下来的计划了,便向庾倩跟司马晞讲道。
对于燕国的这一次出兵,无论是晋国还是秦国或者是其它的国家,都感到非常的意外和不理解,因为自从慕容恪逐渐年迈后,慕容霸又不收待见,其实燕国内已经再无似此兄弟二人般的一代名将,仅是靠着慕容恪的威名在北方勉强有点存在感而已。加上秦国的强势崛起,其实北方霸主的地位天下人早已是心知肚明,尽管慕容恪多次向燕国皇帝举荐他弟弟慕容霸,但都遭到了慕容评为首的一众大臣反对,日渐没落的燕国随着慕容恪的老去已是强弩之末了。
这一次的出兵,桓温作为幕后总都督,他目前还没有命自己亲账下的任何一名将军领兵前往洛阳,只是叫了外将之一的竞陵郡太守邓遐领兵三千前去支援陈佑,且再看战况如何吧!
一方面桓温命邓遐出兵洛阳,一方面自己又在建康集结兵马,他准备带上桓氏的子弟前去捞一番事业功名,因为桓温也信得过这个邓遐。这邓遐乃是平南将军邓岳之子,邓岳曾经就是桓温手下的得力干将,这邓遐自然也是骁勇异常,时人比于樊哙,曾在沔水之滨怒斩害蛟,轰动一时,被誉为晋国四大战将之一!
现在邓遐已经带领着他的三千精兵横渡长江前往洛阳支援陈佑了,吕护也有三万燕国精兵,他现在已经是把洛阳给围地水泄不通了,鸟飞不进,虫爬不出。陈佑城门紧闭,每日都是命人在高墙之角举目远眺,就是希望桓温的救兵能快些来。
就在一日的半夜,可能是燕军立功心切,就在吕护的带领下,有好几千人都悄悄地来到了洛阳城门口前,准备来一个偷袭,就连云梯都准备好了,等攻上到城墙时再以火箭为信,三万兵马一齐出动,强势拿下这洛阳城。
夜有些疲惫,有些困倦,城墙之上暗淡的火光更是把守城的晋国将士给照的昏昏欲睡,吕护命人悄悄摸到城墙脚下,再以黑夜做掩护,来一个奇袭,此时也正是晋军精神疲惫的时候,最合适偷袭了。咚咚哒哒地,云梯已经伸到了城檐的缺口处,燕国的士兵悄悄的顺着梯子准备爬到城墙上了,但是在千钧一发之际,一名在城墙上拉尿的晋国士兵发现了正在往上爬的燕国士兵,他立马就大叫起来,顿时间城墙之上步履躁动,坚甲兵器互相摩擦出的声音传遍了整个洛阳城门,一大片火把也在瞬间就亮了起来。
“敌军偷袭,敌军偷袭!”这句话一传十十传百,所有守城的晋国将士都纷纷拿上武器装备要还击,陈佑虽已睡去但铁甲不卸,也是立马就拿起手中的剑准备指挥部下御敌。流星飞矢,呼喊震天,城墙脚下火光一片,那些燕国士兵有些已经爬到洛阳城门口之上了。一剑,两剑,几具尸体就从墙上坠落,一枪两枪,又几具尸体就倒在了地上,两军就这样厮杀了起来!
呼喊声,惨叫声漫天遍野,直到夜渐退,日慢显,两军一直厮杀到第二天的早上,任你燕国有多少的梯子,陈佑就砍断你多少把梯子,也不知双方互相射了有多少支箭,反正一副就是尸横大地,流血成河之状。然而这仅仅是这个时代里一场微不足道的小规模战争而已。
望眼欲穿的陈佑还是没有发现桓温派过来的救兵,眼看吕护就要发起第三次的总攻了,此城危急之啊!
太阳已经升至当空,照着那些坚硬的尸体,还有几丝未熄灭的火正在燃烧,第三次的总攻也是战至中途了,晋国将士本来就少,就算是吕护用车轮战也能把你的晋国士兵的数量给耗掉,洛阳城即将城破!
“报--将军,我军哨兵在南方建康来向发现有晋军身影,晋国派兵增援了!”一名士兵向吕护报说。听见守城的援军来了,吕护倒不是很担心,但得知是邓遐带队的兵,吕护就有些紧张了,本以为昏庸的晋帝会龟缩或者是随便派一个将军前来,但没想到是派了邓遐来,那如此想必桓温也该有所行动了吧,吕护正在度量着现在战争的局势。
“你立马加急邺城回报上庸王,看他作何定夺!”吕护想过晋国会来救兵,但没想过会是邓遐亲自出阵,桓温也有可能会来,这可是要仔细的考量一番。
果不其然,晋国前来营救的领军正是邓遐,陈佑大喜,便与邓遐内外夹击,一下子就击退了吕护账下的大军,吕护也不得不撤退到十里开外的地方等候慕容评的命令。与此同时,得知吕护退兵的桓温也率领他的儿子桓济,桓玄,侄子桓石虔和桓冲等几位桓氏的近亲前来前线,在建康只留下他弟弟桓云,桓秘和他大儿子桓熙稳住后方,以免司马晞那些人趁机作乱。
而远在辽东的燕国都城邺城内,慕容评也收到了吕护的战况信息,对于此他是想继续出兵前去支援吕护的,但受到了已经退位的太原王慕容恪极力反对。慕容恪虽不及当年之勇,但神威仍在,此行南下出兵洛阳,已是犯了军事大忌,要是秦国苻坚此时派兵前来攻打燕国,那么首尾不能相顾,朝廷就会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
但慕容评还是想继续出兵,因为他很是嫉妒慕容恪的卓著功勋,慕容恪十四岁就开始独立带兵,年纪轻轻就杀得赵国皇帝石虎找不着北,后又随文明帝慕容皝南征北战,最为轰动天下的则是他用连环马之计擒杀冉魏鬼神冉闵,一系列的功名使得他成为了燕国的大将军和辅政大臣,好不容易把他弄下来,又岂可让他再次对燕国朝政指手画脚!
慕容评向皇帝慕容暐说了他想继续对洛阳增兵的事情,一提到军队,慕容暐就本能反应地想到了慕容恪,他跟慕容评说:“此事太原王颇有异议,这······”
又是慕容恪,一提到他慕容评就头痛,燕国不信没有你慕容恪还活不下去了!他对慕容暐说:“太原王已经退居休养,此事还是由我做主吧!”
还没等慕容评讲完,慕容恪就一个人闯进了燕国皇宫的大殿之内,焦急地上报慕容暐说:“陛下,出兵一事臣不赞成!”虽说慕容恪已不再是摄政王,但他的话在燕国内还是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慕容暐也比较地信任他。“陛下,晋国久居南方,早已是不善勇武,但底子还在,桓温当权,不可小觑,旁边的秦国也是厉兵秣马,蓄势待发,这时若是谁悍然发动战争,恐怕会成为众矢之的,自取灭亡,所以臣反对上庸王继续出兵一事!”
这·····这······慕容暐有些为难了,慕容评也看出了慕容暐的想法,看来他还是相信慕容恪啊!再细想之下,这慕容恪乃是燕国军队士兵的精神领袖,要是他不再支持出兵,那强求也只会自伤,慕容评也想明白了!
“那就依太原王的吧!”收敛下的慕容评更显狡诈阴森。
于是一道命令下去,命吕护立即收兵,不能拿下中原的代表城市洛阳,气的牙痒痒的慕容评已是对慕容恪恨之入骨了,他还想举荐他弟弟上位,要是让他两兄弟联手,那么燕国的势力就会尽附与他们手中。混乱的燕国内部已经是一发不可收拾了。
命令可是还未传到吕护那里,桓温已是带着他的桓府兵来到了洛阳的郊外驻营,桓石虔和桓济为账下先锋,领兵前行,与邓遐汇合后就带着所有有阶级的将士进入了洛阳城。后桓温再以邓遐、桓石虔为急先锋,带着桓玄前去追绞吕护撤退的军队,要彻底地把他们赶回到燕国境内。
经过了一系列的追击打杀,桓温这次可算是兵不血刃地赶走了吕护,殊不知这是燕国内部有变吕护才选择撤退的。也可以了,就算是此时班师回朝也能领得功名一件,但桓温还是决定要在洛阳城驻军七日,以便安稳民心,也向北方诸国挑明晋国的态度,那就是寸土不让!
但是这一次的桓温驻扎洛阳,却完全的忘记了建康内的事务,他以为有桓豁和桓秘替他坐镇后面就无恙了,但还是低估了司马晞。
这是一个静谧的夜,桓云和桓秘,桓熙三人一同从宫中出来,想回府休息之时,却是被一伙人给暗杀了。当时他们正在轿子上走至太庙门口之时,突然就被一群黑衣蒙面的人冲出来一阵乱杀,一时间所有的轿夫护卒都被杀光了,只剩下桓氏几人在里面不知所措。
“可恶,这里是建康,竟然还有人敢刺杀我!”桓熙怒不可遏,他认为这是桓氏势力遭受的挑衅,刚一说完轿顶就被掀烂了,只见一堆人围着他们三个。
“杀!”黑衣人的首领发话了,顿时间所有的黑衣人都如狼似虎般的冲向桓氏三人,桓云双拳一打,两个黑衣人就倒在了地上,桓秘见状不妙就立马拉着桓熙想要趁乱撤退,只留下桓云一人在苦苦支撑!
“不好,二叔!”桓熙不忍心将他二叔桓云留在原地,但桓秘却一直死死地拉住桓熙不让他回去搭救桓云。一剑,两剑,武功不济的桓云被刺地血如雨下,几十道口子在他身上如同无数的蚂蚁在啃食着他的身体一般。黑衣人疯狂乱杀,桓云在血肉模糊中已看不见桓秘和桓熙了,终于,那群黑衣人踏过了桓云的尸体,直直地奔着桓秘和桓熙追去。
追至南街口市的时候,桓秘发现了救兵,那就是巡夜的虎贲军,他想大声地呼喊,但却被一人从后面一脚给踢飞了,吐着血倒在了地上。桓熙刚想扶起桓秘,却又被那人一脚踢飞倒在地上,直至虎贲军赶到,那桓秘便以为是有救了,但是被追杀那个人宝剑出鞘,只缠斗了一会,七个虎贲军就都被抹喉而死。因为他们身上的坚甲很费事,只有咽喉处是无铁甲保护的,这也是击杀他们最理想的地方。
“怎么办?”桓秘在绞尽脑汁地想逃生的方法,但是桓氏此时府中无人啊,桓石虔跟随军队去前线了,骄阳之和竺瑶则是在暗中保护他大哥桓温,只有三个哥桓豁。不,还有桓伊!
说时迟那时快,在一处屋顶之上,桓伊就拿着湛卢就来到了桓秘的面前,他叫桓秘和桓熙先撤,会有桓府兵来接他,然后就是他和追杀桓秘和桓熙那人的正面对话了。
“七星剑法!”!那黑衣人在黑夜中挥舞着手中的剑。好凌厉的气场,好凶猛的招式!桓伊握紧湛卢,准备迎敌,只见那黑衣人武动乾坤,以剑为魂,以己为心,步步相连,招招夺命,只需千钧一发就能取人性命而不拖泥带水,这就是七星剑法!
桓伊大惊,使出了一套自创的“七变律剑法!”顿时,这黑夜火光四溅,绚丽夺目,十招之内便能分出胜负,但还未至十招,桓伊就抽身离去。因为有一群黑衣人正在紧紧地追着桓秘和桓熙不放,追之乌衣巷口的时候,桓豁带领着的桓府兵也赶来了,静谧的夜在此时变得热闹无比,受伤的桓秘和桓熙被紧急地送回桓府内,而桓伊则和桓豁带领的桓府兵在与那群黑衣人对峙。
“杀!”那个黑衣人似乎还不罢休,他命令着手下的人继续去打,桓豁也不示弱,他手底下的桓府兵也不是吃素的,两伙人顿时就厮杀到了一起。桓伊和那个黑衣用剑戴着面具的高手也加入到其中,打至一炷香的时间,听见了打斗声的虎贲禁军急速赶到,用铁甲兵阵冲散了两伙人。那些黑衣人则是立马就撤退地无影无踪,只剩下桓豁和虎贲禁军的领头在现场交涉着什么,这一夜有些不平静。
至第二天的早上,桓府里的人一夜都没有睡着,桓云的尸体此时正摆在桓府大堂之内,府下的人已经快马加鞭前去洛阳禀告桓温了,这事得要他回来做主,受伤的桓熙和桓秘躺在房间里对昨晚发生的事情还心有余悸。
也趁着桓府现在不太平,司马晞联合了褚太后和殷涓等人一起到宫里准备觐见司马丕。司马丕在皇宫里听见了褚太后和司马晞同时觐见,不由得大吃一惊,到底还有什么事在等着他啊!司马丕昏头昏脑地接见了司马晞。
“陛下,老臣又要事禀告!”司马丕望去,“太宰何事啊,竟然连太后也跟着你一同前来了?”
“回陛下,昨夜在太庙至南口街市上有一场打斗发生,故此老臣才匆忙回禀陛下的。”
“街头打斗时有发生,太宰何必大惊小怪呢。”司马丕不解,难不成这点小事也要上报吗。
“陛下且听太宰说下去!”褚太后一说后那司马丕就开始听司马晞讲起来。“陛下,街头打斗是常有,但若不是大事那老臣也不敢叨扰陛下啊!”司马晞继续说:“就在昨夜,虎贲军正巡逻至南口街市的时候,突然就被人给杀死了,一共死了七位,此事非同小可,想来皇城之内已有刺客歹人进来了!”
“什么,竟有此事!”司马丕一听到又有刺客来了,不由得心里有些慌了,反问司马晞道:“那此事查清事发缘由,结果可有着落?”
“回陛下,由于之前的虎贲军将领庾袭已经被卸职,故此事无人调查,可能会不了了之!”司马晞说着,殷涓也在一旁附和道。
那这······正当司马丕在犹豫之时,褚太后见准时机地插进来一句话说:“庾袭无大错,仅因触桓氏,陛下可以将他官复原职,以使得他能更好的守护皇城,保护陛下!”司马丕听后犹豫不决,念叨:“这······那大司马这边?”
陛下不必担心,大司马心胸宽广且爱忠才,先前小事他一定不会记挂在心上的!褚太后和司马晞等重臣连番进荐,让司马丕不由得心动,苦思之下,便应允了:“这个,那······那就依太后和太宰的吧!那昨夜到底是何人竟敢大胆斗殴,难道就没有一人查清吗?”司马丕还在担心刺客这一事情。
“回陛下,昨夜由于天空漆黑,加上那些人又是黑衣蔽体,故样貌形态全然不知,但另一处人是大司马的弟弟桓云和桓秘,这事怕不会?”
“殷爱卿此话何意,还是讲明于朕听吧?”
陛下,此事臣觉得乃是不满桓氏的人所为,因为在建康城内根本是无人敢行刺桓府的人,那些黑衣人定是来自外地!
“那桓氏可有人死伤?”
“回陛下,大司马之弟桓云重伤身亡,现已经尸蒙白布,停摆于桓府之内!”一听见有人死了,司马丕顿时就发晕发抖,死的竟然还是大司马的弟弟,这下可难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