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夭寿
别的师徒是怎么相处的,西门卿不知道,但他和老和尚在一起总有种怪异的感觉。
师傅不像师傅,徒弟不像徒弟。
原因在西门卿,他精力实在有限,不能过多说话和思考。再加上穿越过来后,因为担心被人看破,谨慎之下,慢慢也养成了寡言少语的性情。
老和尚似乎体量他的处境,一天下来,也说不了几句。更多时候闭目诵经。即便这样,老和尚的存在,让西门卿莫名心安许多。
大约给足了钱,天色刚刚向晚,西门庸送他的哈哈翁提前送来了。
当西门卿看到那个半人高的哈哈翁时,无比的失望:这不是不倒翁吗!害他白白期待了那么长时间,简直浪费情绪。
西门卿觉得自己愚蠢透顶,自己早该想到,落后几百上千年的时代里,怎么可能会有物件西真的能带给自己惊喜感?顶多有点初见的新鲜感就很好了。
做工粗糙,着色简单,造型夸张,初一看确实有喜感。
看着西门庸无比期待的眼神,西门卿不忍拂了对方的好意,随手推倒,看着不倒翁有摇摇摆摆的站起来,只三五次,便索然寡味。
要是玩得不亦乐乎,那才可笑!
西门庸自然看出了他勉强,却没有点破。现在的西门卿他愈发看不懂了,如果不是亲眼见证了他的起死回生,无法相信是同一个人。
西门庸许诺以后重新给他搜寻好玩的。
喝过药以后,西门卿一如既往早早上了床,一般发一阵子呆,就会进入睡眠中。
因为师傅住了进来,伺候他的小莲就搬到了西厢房。
老和尚对那个不倒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清亮的油灯灯光里,不停的将这推不倒的不倒翁推倒推倒推倒……好像已经过去了小半个时辰,老和尚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躺在床上的西门卿依然能听到不倒翁倒下立起来的声音。
推啊推,推啊推……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一夜好睡,西门卿在院子里叽叽喳喳的鸟鸣声中睁开眼。在小莲的服侍下穿好衣服,然后就看见师傅还在一次又一次的对付着不倒翁,好像从昨晚开始,就没离开过一样。
这个倔强执拗的老头,幼稚得有点可爱。
西门卿走了过去,“师傅早就起来了?”
师傅没有搭理他,眼神依旧跟着不倒翁上下摆动着,那样子真像个好奇宝宝,充满了困惑不解。
很显然,师傅似乎还没有参透不倒翁不会倒下的秘密。
西门卿张口想告诉师傅其中的原理,话到嘴边又咽下:佛家讲究悟,悟是一个人的事。自己贸然提醒,会不会影响了师傅参悟?
还是算了,免得自己好心办坏事。
养病的日子太无聊了,且看他几时能想通其中的诀窍。这也是件有趣的事。
打定主意,西门卿不再多言。
接下来的日子,又恢复了平淡。吃药和发呆,依然是生活的主旋律。
敞开的院门白天再也没有上过锁,西门卿却极少跨出去。
送小娘和西门庸的时候,只送出一步,多一步也不肯。心里似乎也沾染了师傅那种缺根筋的执念。
师傅一直默默陪着他,当然,更多的时间花在推不倒翁上。这样的师傅存在感很低的,有时,西门卿甚至都会忘记身边还有这么一个人。
当然,师傅偶尔会被西门达派人请过去。不知道干什么。师傅不说,西门卿也不问。
师傅并不是个健谈的人,像个闷嘴葫芦,一张嘴,除了低声诵读经文,好像就不会干别的了。
改用师傅的药方后,胡大夫也来过两三次,见西门卿确实恢复的很好,之后再也没来过。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这样长时间的独处沉寂,西门卿明显能感受到自己的心境在变化提高,许多认知感悟都在改变,感觉境界意识比以前大了不止一点点。
境界提升后,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嚼得菜根香。曾经难以下咽的水煮菜也甘之如饴,吃出许多的滋味来。
或者这点是受了师傅的影响吧。
西门卿精神状态身体状态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着。不足月余功夫,连西门卿自己都能看出自己虽然还是瘦弱,但已经不再是刚穿越来时的细麻杆样,至少已经有了几分竹竿样。
不再脆朽不堪,多少有点韧性了。
简直就跟广告里说的牙口好,胃口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一天夜里,被噩梦惊醒,西门卿心乱如麻久久无法平静,长时间处于失眠状态中,无可奈何地睁着眼睛等待天明。
不知道过了多久,西门卿发现师傅来到他的床边,低声诵读起经文来,听着有些含混不清的梵音,西门卿很快平复了心绪,睡着了。
生活中许多事是经不起推敲的,一细想,就发现很多秘密。次日醒来后,西门卿得出一个结论:正是因为师傅的出现,自己才恢复得如此的迅速。
师傅应该是看破了自己的来历,不但没有说破,还肯如此的帮助自己,应当没有伤害自己的心思。
投之以桃木,报之以琼瑶。
自己也不能不懂得感恩。
当一个人陷入定式思维中之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就变成了一座独木桥,如果没有旁观者提醒点破,可能终其一生只会一条道走到黑。
缝衣针的穿线孔是怎么钻出来的?
石狮子口里的滚球是怎么放进去的?
无缝的石锁链是怎么扣在一起的?
……
这些简单的问题曾经困惑了西门卿很多年。
想到师傅每日在不倒翁身上耗费了那么多时间,西门卿充满了愧疚。
西门卿决定小小提示一下,别老在独木桥上打转转。
趁着师傅又开始对着不肯倒下的不倒翁发呆时,西门卿凑过去道:“这有什么好看的,不倒翁,脚重头轻,万有引力,地之道,浊者下沉,轻者上浮。”
“我知道!”
呃……
“那你每天还对着他干什么?”
难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小孩?!
“冥想武学。这个哈哈翁含有武学之道。”
好吧,这是一个西门卿内心羡慕的要死却无法插嘴的话题。而且随随便便的一个小孩玩具人家都能引申到武学上,这份领悟,这份境界,这份能力,让人不能不自惭形秽。
可笑自己一直热闹,还觉得师傅愚笨,殊不知,真正可笑的是自己。
这是个严重重文轻武的朝代,自立国起,一百多年的宣传执行,在世俗世界里,人们已经根深蒂固地把习武看做最低贱最下等的手艺行当,而武人的地位比乞丐高不了多少。
谭正芳虽然不认同武人低人一等的观念,可世俗观念不是几个人短时间就可以改变的。
西门卿又不是真的出家当和尚,日后主要是在俗世中走动,一个武人的身份,会带给他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正因为如此,谭正芳对西门卿的心意心知肚明,还是不肯马上就教授他武艺。
这就好比后世那些前途无限光明的富二代官二代说:哥,我也拿个破碗,跟你学学当乞丐,怎么才能讨到剩饭菜。
别人一说你就信,那你得有多天真!
谭正芳想等西门卿考虑清楚了再说这事。
西门卿并不知道这些,心武侠梦活泛起来:“师傅,我看你很厉害,要不教我几招?”
“你想清楚了,你真的想学?”
“当然了。”
“武夫,只会恃强凌弱,欺软怕硬,在哪里都低人一等,被人看不起。就算是在寺里也一样,会功夫只能扫地护寺做杂事,只有经文学的好,才能当寺监主持方丈。你再好好想想。”
“没什么好想的,习武最起码可以强身健体,在遇到意外时有基本的自保能力。”
“好,等你身体好点了,就传授你一些。”
“现在不能先教几招吗?师傅。”
“不能。人的身体就像豆子磨的浆汁一样,有豆花和豆渣两种东西。你现在的身体是豆花流失过多,只剩下豆渣,捏不到一块,一压就碎。根本就不能轻动,怎么教你?”
豆腐渣?
这副身体有这么差劲吗?
西门卿看看自己的手脚,最近这些天,感觉比以前强多了嘛,难道是自我感觉良好?不可能吧。
被人指着鼻子这样说,还得坦然接受,西门卿感觉心好疼,从没有这么疼过,不想再说话。
过了一阵,西门卿试探道:“不用吃苦的功夫也没有?你仔细想一想,不都说天下武功出少林,天下的武功数不胜数,你或许有适合我这种情况的。”
“天下武功出少林?你听谁说的?贫僧云游几十年怎么就没有听说过?出家人不打诳语,认真说,应该是天下武功进少林。少林功夫师从百家,学习百家之长一点一点改进积累起来的。”
呃……
难道出家人都是这么的耿直朴素,这么喜欢实话实说,一点也不爱慕虚荣?
那天下武功出少林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有种你站出,亲自和我师傅说清楚!
特喵的。
大约见西门卿脸色有些难看,谭正芳宽慰道:“你现在的身体完全不允许,不小心累着了,会夭寿的。你现在要专心养病,等你身体好一点,我会传授一些功夫给你。耐心等着。”
一句夭寿,吓得西门卿只能暂时熄灭习武的念头。
夭寿,可不是闹着玩的。
小命没了,也就剧终了。
自己还想多活几集,熬也要熬成主角,拥有主角光环才算不白穿越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