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长生仙道:从县吏开始

第17章 薅羊毛(求追读)

  元亮笑容可掬,一派高渺姿态:“这稻种…”

  “前辈。”

  苏瑶忽然又说:“这么一点点稻种,恐怕不够分,能否?”

  那种高人气质似被割断了刹那。

  “嗯,这是自然。”

  元亮神情正了正,对他而言,举手之劳罢了。

  “那前辈,”苏瑶唇角衔笑,“可否将这批稻种,再杂交几次?”

  “杂交?”

  元亮眼皮挑动,一种不好的预感蒙上心头:“你是说,要以其他品种,再和这批稻种混合?”

  “正是。”苏瑶点点头。

  “苏县丞…”

  “也罢!”

  元亮脸色阴沉,这批稻种经由他手,已达到亩产五百斤,这位苏县丞还不知足?

  不过,官吏又怎会贪稻种,最终还是要落在百姓手里。说到底,还是狄仁杰心系百姓,管教有方呐。

  这么一想,元亮的气消了大半:“刚刚你说的‘杂交’,还是要详述一番。”

  “这是自然。”

  苏瑶满口答应。

  虽说此界并非地球。

  但地球上所谓的“科学”,正是对万事万物规律的总结。因而杂交水稻的诸多道理,例如人工培育、寻找独特雄株等,在这方天地仍然通行。

  而隐士的能力…

  显然能令试错成本,降低到几乎为零!

  “有趣。”

  “唔,这雄株之法,我倒也有些心得…”

  “妙哉,妙哉!”

  苏瑶虽不精于此道,但大概方向是不会错的,元亮从怒气未消、到不屑一顾,后来反而目如悬珠,止不住地频频颔首。

  “苏县丞此法甚好。”

  元亮反复咀嚼,更是喜不自胜:“待我试上一番…”

  苏瑶暗松了口气。

  求人办事,还真是不容易。

  好在元亮上套了。

  “小六。”

  苏瑶英姿秀挺,向泥土路俯瞰。小六心领神会,连忙跑出小院,驾着空牛车返回城里。

  接下来,事情简单得多。

  苏瑶两年来,于彭城四处收集野株,这回都让小六带来了。

  还有,足够分发给全县农人的稻种…

  五柳田居中。

  “嗯,此株便不错。”

  “这株更加奇特,苏县丞从何处采来?”

  石桌前,灵气波动频繁,华光淡如溪水,氤氲如雾气;元亮乐此不疲地试验稻种杂交,完全沉浸其中。

  “苏大人高明啊!”

  草庐下的土路上,张柬之都看傻了,这是逮着老山羊,就薅秃噜皮吗?

  被薅羊毛的,反而神采飞扬…

  “少见多怪。”

  李元芳翻了个白眼。

  又不是第一天认识苏县丞,有什么可惊讶的?

  眨眼已到了晌午。

  “唔。”

  “诸位,我已晋升…且慢,这些稻种?”

  狄仁杰从入定状态恢复,望着满院稻种神驰物外。

  恰好此时。

  “狄大人,”水雾般的光华敛入体内,元亮顾盼自得,“你心系百姓,我一介布衣,这些稻种便作为回礼,请你务必收下。”

  “这,岂敢!”

  狄仁杰受宠若惊,眉宇间又有些困惑。

  “对了,这叫‘杂交水稻’。”

  元亮恢复高渺姿态,显然对自己的作品极为满意:“确切地说,是江南五柳稻。”

  [奇物:江南五柳稻]

  [超级杂交水稻,一年四熟,亩产千斤至两千斤]

  [奇人:狄仁杰]

  [儒士八等]

  无名古卷接连翻开,精纯灵气陡生,挟着如丝如缕的道痕,不断涌入苏瑶体内。

  她默默感悟。

  实力接连暴涨,随着感悟道痕,能力也在进化;心意一动,便可易容成男女老幼,只需只言片语,就能将他人洗脑。

  体内灵气,从涓涓溪流汇成了一汪清池,似乎能与金铁抗衡。

  短短一个上午,几人收获极大。

  “元亮前辈。”

  临走前。

  狄仁杰犹豫再三,试探着问道:“晚辈午后便会发放稻种,前辈若有空进城,晚辈一定尽心招待。”

  “前辈若愿意出仕…”

  “免了,”元亮满面的和气逐渐冷却,“我虽是乡野村夫,但也不会为五斗米折腰,狄大人莫要再提。”

  “是晚辈唐突了。”

  狄仁杰语气沉稳,将心中惊讶藏得很深。

  告别后,启程回城。

  “深藏不露,淡泊名利。”

  “看见没?这才叫高士!”

  “元芳,等会回了县衙,多叫些差役维护秩序…”

  一路上,李元芳和张柬之赞叹连连,狄仁杰则不断吩咐,回城后分发稻种,关系到百姓活计,不可出半分差池。

  苏瑶骑着骆驼。

  绰态清雅,若清云回雪。

  回城卸下满车稻种,四人顾不上休憩,李元芳当即领了二十巡兵,沿县衙外左右柏杨站定。

  铛铛铛!

  全县百姓皆知午后分发稻种,是以早将大门外堵得水泄不通。

  县衙石阶上。

  小六敲锣,扬声传达。

  “县令大人有令。”

  “彭城各乡里,有乡长、里长到场的,其他人不必排队;乡长里长未到的,各家各户出一人排队。城里务农百姓,最后领稻种!”

  人潮立刻涌动起来!

  “嗐,有屁不早放。”

  “怎么说话呢,这事儿县令早就说过!”

  “嘴干净点!多亏狄大人广发新稻种,不然去年别的县歉收,怎么就咱们彭城没事?”

  大批农人调头离去,嘴里絮叨着各套说辞。

  然而前天夜里,狄仁杰明断重案、与百姓立誓,此事已在百姓心中,立起一座高大丰碑。

  “黄岭乡,十六户。”

  “龙城乡…”

  县衙前,小六秋燕分立左右。

  大门石阶上摆放书案,狄仁杰端坐一把红木圈椅。身侧,张柬之握户籍册,声音悠扬传出。

  李元芳手持仪刀,端视闻声上前的乡长、农人,神情难得严肃起来。

  苏瑶却不在场。

  盏茶功夫。

  李元芳望着长街对面,忽然惊奇地喊道:“诶,那帮人干嘛呢?”

  “故龙乡…”张柬之声音戛然而止。

  所有人立刻望去。

  只见长街街头搭了擂台,底下人山人海,已堵得不能过人;不光有城里百姓,先前放弃领稻种的大批农人,以及领完稻种的,全被热闹声吸引过去。

  “苏县丞?”

  见苏瑶也在,李元芳惊讶得合不上下巴。

  [方天牌彭城擂台赛]

  [举办于通天元年三月]

  无名古卷中,奇闻信息再次刷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