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入冰冷的江水,姜欢浑身一激灵,顿时醒了过来。
入定中的姜欢对周遭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落入江水才惊觉,船竟然翻了!要知道,近几年,家族药材生意越做越大,船舶又从普通的小篷船换成了承重性更好,更加舒适安全的乌船,几乎还没有发生过船毁人亡的事件。
包裹着身体的冰冷江水告诉姜欢,这是真的。
本能指引着姜欢拼命的挣扎,试图浮出江面。然而一切都是徒劳,不会游泳的姜欢越沉越深,腥臭的江水充斥肺部,呼吸都停止了。
奇怪的是,姜欢并没有窒息的感觉;更有甚者,姜欢竟觉得本就应该如此。与此同时,姜欢发觉自己的六识也变得异乎寻常的敏锐。尽管闭着眼睛,江水的流动、水温的变化、闪电给水深处带来的微弱亮光,甚至江底深处两只江豚的嬉戏打闹,如同高清画面一样清晰地展现在姜欢面前。
闭着眼睛,姜欢“看”到了翻滚的船只,“看”到了沉江的烟斗,看到了江底的泥沙,“看”到了挣扎的族人和船工。
救人要紧!
来不及细细感悟身体上的变化,姜欢朝着最近的族人冲了过去。说也奇怪,虽然并不如何用力,姜欢只是略微一动念,身体就如出膛的炮弹一下激射了过去。
仅仅数十息间,姜欢已经救下了十数个族人和船工,分别拖到江岸上安置起来。
姜家二叔也在其中。
救完头船的人后,姜欢再次进入江中,搜寻后面三艘船的踪迹。
江面上,只有尾船还苦苦支撑,其他船只已经沉入江底。姜欢微一动念,身体在江水中极速移动,冲到尾船船体下方,尝试着稳住船体,没想到却异乎寻常的顺利,手臂的力量仿佛突然增加了百倍,很轻松的就制止住乌船的摇摆。随后,半举半推,将船只挪到了江岸之上。
顾不上喘息,继续到江下
族人和船工看不清江面下发生的事情,本来以为难免于祸,没想到船只突然稳住并停靠在江岸上。江岸边幸存下来的人们都认为遇到了神迹,纷纷下跪感谢神明。
在江水中浸泡了半个时辰,尽管姜欢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是依然有族人被汹涌的江水冲出了的感知氛围,或者已经窒息死亡,不幸遇难;四艘船装载的货物也只救下不到不一半的数量。
做完这一切的后,有些疲惫的姜欢和其他人一块坐在江岸上喘气,溺水的族人和船工也接连开始苏醒。一身污泥、浑身湿透的姜欢,看起来和他救出来的人毫无二致。由于这次突破太过不寻常,与成堂长老教授的修行突破大相径庭,姜欢暂时不打算暴露自己的境遇。
姜家二叔开始组织人员寻找可遮风挡雨的庇护所。
只是,翻船的江段处于荒野,四周不见人烟,找来找去也没找到合适的庇护所,雷雨天气又不敢在树下长待,因此众人便围聚在江边一块巨石的遮阴下稍作休憩。
黢黑的姜家二叔在夜里只能隐约看见一口白牙,骂骂咧咧地说道,“日他娘的鬼天气,老子在船上干了二十年,从来就没见过这么大的雷暴风。”
众人有气无力的附和着,
“前年,陈家也翻了船,不过不是因为雷暴风,而是碰到了江心的礁石。”
“老子也是第一次见。”
“我想家,我想我妈,我再也不出来跑船了”
“感谢江神大人,感谢各路神仙,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姜家二叔习惯性地摸了摸后腰烟袋处,却是空空如也,这个时候要是能来一袋烟就好了。他嘱咐众人拧干湿透的衣物,背靠巨石休息,不要躺在地面上免得着凉;并命令船工尽量的聚拢好救下的货物,一切等暴风雨过后再做计划。
俗话说,暴风骤雨不可持久,然而这一次的雷暴天气持续了整整一夜。直到第二天的黎明,太阳才悄悄地从云层中露出头来。
姜家二叔将幸存者们聚拢在一起,大声的呼唤着随船的族人和船工的名字。
“姜茂财。”
“到!”
“姜大力。”
“到!”
“姜叔夜”,无人回应。姜家二叔叹了口气,在簿单上划了一笔。
“李源!”
“到!”
“姜钟政。”
“到!”
“姜欢。”
“到!”
......
不一会儿,名字点完了。姜家二叔重重了叹了口气,对着众人说道,“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随船的十四名姜家族人和四十五名船工。现在只剩下了八名姜家族人和三十五名船工,有六名姜家族人和十名船工兄弟遇难。我宣布,船队暂不开拔,在此修整五天。大家伙分成三拨,第一拨人寻找最近的城镇,去买些香烛祭品和补给品;另一拨人就地修整船只,整理剩余的货物;第三拨人,带上盘缠,想办法回三江县报告消息。”
十四岁的姜欢因为没有行船经验,也不懂船舶维修,因此被分到了第一拨队伍里。第一拨队伍共有包括姜欢在内的四名姜家族人。带队的是同族的兄长,二十五岁的姜茂财。
因为对武科感兴趣,刚开始的五年,姜茂财没少到学堂向成堂长老请教,并得成堂长老传授了一套名为通背拳的拳法。这样,一来二去,便和姜欢十分熟悉。只是这几年,姜茂财参加了姜家船队,才渐渐去的少了。
在求成堂长老指点时,姜欢没少替姜茂财说话。对于姜欢后来的境遇,姜茂财十分清楚,但也无能为力。
修习通背拳的姜茂财身材高大,一身常年行船晒出来的古铜色皮肤,背部肌肉隆起,给人一种魁梧有力的感觉。
另外两名族人,一名叫姜钟政,光头,瘦高个,斯斯文文地,兼着姜家的账房先生;另一名族人则叫姜大力,嗓音憨厚,矮胖敦实。
四名姜家族人便带着十名的船工离开江岸,向荒野中走去。
根据《洞经三藏》上的《河海经》记载,怒江全长四万三千里,由发源于南疆山脉的黑河和松花河汇聚而成,途径端州府、扬州府等众多的港口城市,最终汇入茫茫无际的黑海。
从邻近南疆的偏远小城三江县到达端州府,便有四千里之遥。
漫长的航道上,既有大宋国设置的如星罗棋布的郡县;当然,也有一些官府管辖不到灰色地带,往往有盗匪、精怪盘踞。
在地形不明的情况下随意走动,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
姜茂财等人也备了一些常用的武器,以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