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过让人沮丧了。
彼时,这老和尚自己也迟疑了。
三个徒弟本来便有仇恨纠缠,近乎心魔,在老和尚连哄带骗的糊弄下,勉强让三个徒弟真的观想成功了,还坚持三个月修行所谓的“上等法门”,可惜半年多时间,半点法力见不着,三个本就年纪轻轻的小徒弟自然起了疑心。
心中怀疑,事倍功半。
《诸是如梦观》还是一门需得讲究悟性的法门,三个徒弟的入门怕是更艰难。
也在这次法会上,老和尚才寻了无尘子细细问了一下当时无尘子入门的情形。
当得知无尘子这般悟性资质还有心性的修行,都花了两年时间才入门,老和尚只能叹息了:自己三个徒弟到底没有机缘,也没这个耐心,看来只能跟着自己修行金刚法门了。
无法,心中起了怀疑,又因着这法门是炼神法门,无我大师不能施展诸般玄妙将自己三个徒弟的怀疑打消,最后跟无尘子磨蹭半日,只能一脸无奈将三个徒弟拉扯回了禅房,教授金刚法门。
当时无尘子看了无我大师的表情,欢喜笑了。
——让你嘚瑟,让你整日说自己出自名门大派,让你沾染了一身罪孽只在佛寺里面安安稳稳念经几年就可以给化解了,如今眼看有上等法门不能修行,活该!
无尘子险些在法坛里边笑出来,而一旁扶风散人心思敏锐,轻易便察觉无尘子气息不对,轻轻推了两下,丢了个眼神过去,然后让无尘子赶紧回神,切莫将上头本尘大师讲解的佛经给错过了。
道士的修行法门与和尚的不同,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听了佛门的金刚法门,道士也可以学着将法力温养穴窍经脉,让娇柔的肉身变得强横一些,在遇着鬼物时候打不过也能多跑几步不是?
还有那佛经之中的佛蕴,若是能够多多少少学得其中一二,在遇着邪物时候,先将慈悲心丢出去,让那凶煞鬼物先落入迷糊之中,后续无论是布下阵法,还是以收鬼符收摄,或者直接以法器将那鬼物打得魂飞魄散,也是个好手段。
之后,每个高人都说了些修行心得,或者是经脉,或者是功法,或者是对鬼物的手段,或者是丹药灵物的特别之处,或者是某本道经佛经的道蕴佛蕴,不一而足,但对于一群人仙散人而言,若能学的其中一二,便可将自身修为增进一二。
之后,便是一群人仙散人提问了。
人仙散人的道行境界,比入道境界只求得一点法力在丹田氤氲强了许多,问的东西自然与那入道境界的不同,其中大部分都是玄妙无比的,比如何为道蕴,破境成为地仙需要准备多少功德,心魔劫难如何防备,那凶煞鬼物身上罪孽太多,如何在不招惹因果的情况下将那鬼物给收拾了。
这些是保全自身为上的,偶有心思,也想的是如何在破境时候能够全身而退。
有些高深的,问得便是某家莫名其妙遭受灾劫,然后其去细细探问了,其人造下的些许罪孽,不当招致如此恶果,其后这人便问了其中缘故。
嗯,问话这人,是个修为高深的人仙散人,境界比扶风散人半点不差,且心境稳固,明察秋毫,不然也不至于试探梳理因果。
能够在内法坛做法的修行,至少都是人仙散人。
其中也有不少是靠着福荫参与进法会的,只有法力,没有多少境界,对那因果牵连的关系了解不多,只是迷迷糊糊,将那因果玄妙当做个玄奇听了,而那真正入了境界的散人,不光要关心法力,还得操心自己的心境修为。
而这心境修为是从哪来的,便是参悟大道。
五行运转,阴阳变化,天地人流淌,都是大道。
因果变化,佛门的前身来世,道门的前后承负,也是大道。
此时有高人问了因果之道,下边一群人自然聚精会神,目不转睛盯着上头一群高人。
若能从这高人的解说中悟得一二因果变化,了解劫数运转,一群人仙散人可赚大了。
无尘子也立起耳朵,想明了其中变化。
三清观重新建立,祷告老师之后,无尘子察觉自己身上的功德罪孽都有变化,功德固然得了不少,至少比从新津县鬼蜮得到的功德多了十倍不止,但身上沾染的罪孽,也不少,偶尔无尘子自视自身,看了身上那些罪孽,真担心自己一不小心被那罪孽招惹来心魔,坏了自己修为。
好在如今功德甚多,可以将那些罪孽全数压下,还不至于生出差漏,但若是破境一次,失败了,修为没提升,但功德耗尽,那罪孽发作,无尘子可要担心自己被心魔纠缠,轻则伤损修为境界,重则堕入魔道。
能够像扶风散人一般,在破境失败后全身而退,已经是邀天之幸了。
至少,无尘子以为自己身上的罪孽如此多,能够全身而退,稍稍受了些轻伤,已经是个大欢喜了。
在一群后辈弟子的期盼目光中,上座一群地仙真人地罗汉对视一眼,然后有本尘大师出面,细细问了那后辈弟子所见所闻,然后率先斟酌了一下其中因果变化,后边又有太乙观真人出面,补充两句。
后边又有真人觉得二人对因果的猜测只限于受劫的一家人而已,可能对因果演化有不足,又跳出来问了左右邻里以及亲眷人家的因果,牵连起来说了一下其中的变化,虽都是猜测,但倒也是圆了过去。
一个勉强算是富贵的地主家,佛家说的前世善缘应该还是有的,不然也不至于生出一家儿女双全的中等之家,道家说的承负也是有的,父辈多年辛苦积蓄定然也是有的,各种殷勤教导也是有的,不然传不到这一代,这地主之家已经衰败了,何至于今日还有三进三出的大院子,十几个仆从,两三辆马车,还有土地上千亩,佃户数百家?
但一夕之间,这富贵之家,全都没了。
家中主子,被鬼物给害了,死状极为凄惨,近乎死无全尸。
家中仆从,被鬼物摄取魂魄,浑浑噩噩,不知姓名,不辩亲人。
事后,前去除魔的老和尚细细问了左右邻人,寻了官府查看卷宗,还了解了胡乱传闻,无非便是其家中一个不孝子弟,在家中行人伦之事还不满足,又被损友引动,到郊外荒庙行恶事,胡言乱语,招惹了躲在荒庙之中的灵物。
这弟子花言巧语,勾动那灵物的心思,引入家中,不想被那灵物反噬,又在妻妾之间折腾,原本就不平的心思起了怨恨,最后入了枯井,被那灵物勾动,成了恶鬼,将家中人等全数害了。
其间,无非便是拈酸吃醋,暗害投井,又有儿女纠缠,大房二房等种种算计计较,在外人看来是个锦绣人家,在官府看来是德望人家,但在稍稍清楚的人之中,那只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虎狼之地而已。
想来也是算计太多,贪心太过,这一代人从三五百亩土地扩展至千余亩,造孽定然不少,其下佃户,勉强维持生计,偶尔遇着不好的年辰年月,还得卖儿卖女才能活下去,心中虽不明白自己这凄惨境遇来自何处,但那怨恨还是会顺着所作所为蔓延到主家去,那因果也会顺延过去。
族内不稳,外头怨恨不平,纵然家主长袖善舞,在权贵官府佛道之间都有不少人际关系,可惜还是逃不过灭家之劫难。
权贵,自然也贪图千多亩土地,只是还有些许畏惧,不敢明明白白下手,免得坏了规矩。
官府,也不希望手下的地主太过强势,盼着那地主能够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好让官府施展平衡之道,左右逢源。
佛道,既希望这地主能够收敛些,稍稍将身上恶业化去了,又希望这地主能够多舍出些香油钱,帮着将道观佛寺好生修缮一番。
遇鬼之后,香油钱自然是大把大把的。
手下佃户,既埋怨主家收的租子太高,心头怨恨,又希望主家能够稳定下去,不要生出变故,免得一群佃户失了主家,又要流离失所。
还有些本家亲眷,埋怨地主家太抠门,任凭自家三个儿子为非作歹之后大把大把的银钱送入官府平息事情,却舍不得手下流出些好处来丰润给大家,也怕地主家衰败下去,一群人受连累了。
教习夫子,又忌惮太过恶了那公子爷,被驱赶出门,故而多少有些放任,又想维护名声,三五不时劝诫两句,引导正路。
……
听过名号的,打过交往的,甚至是亲眷之人,都对这地主家有种种心思,种种算计。
这每一言一行,都是因果。
那地主家自开国时候,到现在已经富贵了两百年,祖辈的一点战功庇佑,从一个数十亩的农人一步步收敛,成了个千多亩的地主大家,如此,祖辈昔年受到的龙气福德早已经消耗殆尽,更是将家内上上下下一群人的福德也耗尽了。
贪心,不修德行,不晓得行善积德,在运数衰败下来之时,还不能约束儿孙,在人族内部造孽本来就不过勉勉强强压制而已,如今还非要去招惹那山林鬼物,引狼入室,活该最后一点福泽都没了,家族生乱,鬼魅为祸,阖家丧命。
这便是一群人仙地仙高人,联手拼凑出的真相。
以官府,佛道寺庙,佃户,亲属,城内的贩夫走卒的见闻卷宗拼凑起来,这一家灭门灾劫虽然不甚准确,但想来也差不多了。
然后,便是一群高人争辩推演因果变化了。
开国时候的一个小兵,能够挣下多少善功,庇护后代多少年?
至今,大明国开国已经两百多年了,连皇帝都换了十几个了,那小兵当年还只是得了些许土地封赏,余下的既没有官职也没有爵位,想来那点功绩不多,更要紧的是,那祖上小兵死了之后,定然是将大部分功德都带走了,余下一点承负流传下来,能够庇佑子孙三五代已经到底了。
此事之中,祖辈的承负有,但定然不多,至少都是明面上的,如各种关系,土地屋舍,以及跟着这些东西传下来的罪孽。
有人要说了,父辈传承下来的承负不全都是好东西么?
想多了,且不说生死之间的大恐怖,足以让那祖辈在临命终时,心中后悔,反而盼望子孙给自己好生超度一番,让自己来生有个富贵,便是人心,本来就是散乱的,再是喜爱,也有三分埋怨,比不得真正的得道真人佛门大德能够收摄心性,不惊不惧,不怨不恨,无悲无喜,只在心中定下计策之后,全心全意才能将功德福德全数传过去。
一群人说了祖辈福泽承负的事情,最后一言便是:这家人的祖辈福泽早耗尽了,此时投生而来的,只是身兼富贵功德的人,既是这一家人一族人的生机所在,也是因着那投生之人的心愿。
这一家的富贵,此时消耗的便是那投生而来之人的功德了。
若是这一代家长子弟一众人等,在罪孽纠缠时候,能够心神清明,或者行善积德,或者读书入官,或者投身从军,在功德耗尽之前,借用皇朝龙气将身上罪孽压下,或者还能继续富贵延绵,继续下去。
可惜,祖辈的福泽耗尽,投胎而来的子弟功德也不足以保得富贵继续,更是因着家教不严,无人约束,子弟一点纯粹真灵在前院后宅之间的算计计较之中磨灭了,从此沉沦,恶事做了一大把,善事没听着两件。
最后,一家子在沉沦中欢喜享受,偶尔有镇守道观佛寺,接了这家人的香油钱,有看不过的,出声提醒这家人,也是想在这一家子遭受劫难前点醒,也结下一段善缘,或者有眼明心亮晓得这家人是没得救的了,便是将这家人做下的些许罪孽给接了过去,化解了,彼此不亏不欠。
最后得了个恶果,自作自受。
一群人探讨之后,都有叹息。
不是佛道冷眼旁观,而是实在是这家人数十人身上的罪孽实在是太重了,最后的一线生机也不能救回,反倒是因着这一家子家中生出的恶鬼,逼得那镇守和尚不得不出手不说,还让镇守佛寺被一群不明真相的百姓好生埋怨了一番。
此事的因果变幻,可堪玄妙,一群高人还推演了好些化解法门。
比如这一家子豁然省悟,趁着身上功德福缘还没耗尽之前,赶紧读书入仕,或者可以能够逃过一劫,但一旁的和尚立即便出声了,便是以那地主这一代家主主掌下,投生而来的都不是大功德之人,不足以从酒色财气诸般诱惑里边挣脱出来。
又有人问了,若是这一家子下了大决心,直接将家财散尽,做大功德,或者能够逃过一劫?
那些大德高僧立即便反驳了:劫气迷心,莫说是凡人了,便是得道高人都不足以挣脱。
被如此浓郁的罪孽纠缠,没有立即生出邪物将一家祸害了,已经是这些人上香进贡多,各种镇宅符箓镇宅经文镇宅神兽发挥神效将那些怨恨驱散了,至于还要点醒这么一家子沉沦之人,耗费的心思可不是一点点,至少在座一群和尚道士,没一个人说舍了自己一身修为能够将这一家子点醒。
又有人说,若是当初佛道修行不在这一家人中布下种种镇宅手段,让这一家人身上的大劫数散做一道一道的小劫数,或者这一家子在接连不断的灾祸之中能够清醒过来,然后改邪归正,逃过一劫?
说这话的,是个刚刚破境不久的人仙散人,身上气息不稳,偶尔还散落两道赤色法力,足见其境界不高。
但这话刚落下之后,一群高人立即沉默了。
几个熟识的道友也一脸不虞盯着这小道士,或者有传音手段,只逼得这小道士默默将脑袋埋了下去。
无尘子还在猜测时候,扶风散人默默传音将其中缘由告知了无尘子。
虽都是大德高僧和得道真人,却也不乐意牺牲自己解救一群在欲海沉沦的执迷不悟之辈。
此世因果已经开始紊乱了。
此界没有仙神镇压,天定命数已经敌不过人心意愿了。
此界功德和罪孽还在,还都能带入幽冥地府。
此界还有无数罪孽纠缠的恶鬼作祟,只要小心翼翼,便可以搜集不少功德。
如此,哪个清醒的和尚道士乐意牺牲自己救一家罪孽之辈,尤其是最后还不晓得那一家人能不能从欲海中清醒过来,而若是失败了,功德没到手,还白白浪费了能够好好积攒功德的一辈子。
地藏王菩萨名传万千世界,便是其大慈悲心,行大慈悲行。
和尚道士,如今都有些私心,还需计较利弊,自然无法舍了自己不求半点好处。
如今,那罪孽缠身的一家子,被鬼物害了,佛道高人再出手超度一番,将那一家罪有应得之辈给送入幽冥便可以得到不少功德,还能将那罪孽招来的恶鬼收拾了,又是一笔不小的功德,岂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