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真相
马车缓缓行驶在定国大街上,楚萧寒进入入定状态,他对整件事有了新的判断。
大历立国之初,开国皇帝王浩清得到一件‘宝物’,朝中有人也同时看中这件‘宝物’,但却被王浩清捷足先登。‘这个人’找遍皇宫一无所获,但‘宝物’非同小可,所以不可能放弃。于是一项长达两百年的布局开始,在皇宫中埋下毒药吞噬历代皇帝生机。
既然能在宫中埋毒,就一定能够杀死当初的太祖,为何不杀呢?
无非就是人活着才会有用,但光活着也不行,还得让他们疲于奔命对抗慢性中毒。直到有一日终于有位皇帝用‘宝物’来完成解毒,于是‘这个人’就会根据线索将‘宝物’据为己有。如果发现皇帝用内功逼毒,会有人在他五十岁之前完成毒杀,效果与慢性中毒一样,除了口服一途,他想不到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这个人’不会是马安,因为他没有武功。也不能强行给他用毒,因为那样所有人都会发现皇帝死于刺杀,而不是什么血脉遗传。‘这个人’的布局要历经几代才会有收获,他疯了,那时他不早就死了吗?看看天机散人,看看邹博,于是有了答案,因为‘这个人’能活得很长很长。
他想起曾大娘给他说过的话,关于大历太祖王浩清与柳历的故事。柳历突然出现,此人智计无双道法高深,帮王浩清取得天下,或许是因为怜悯苍生,进入凡间拯救天下黎民。如果他飘然离去,不带一物,很符合他的身份。
不管柳历当初的目的,且看今日的他。他是百姓眼中的神,重要节日都会祭拜。出现在这种情况,是因为有人在私下长年累月为他扬名,不断神化他,才会达到这种效果。浩气门也在民间有非常高的名望,从简单的雕梁画栋可以看出,几乎全是祥云图案。
柳历被百姓看成神,浩气门也在慢慢向神靠拢。但凡中间出现一位不靠谱的掌门,那结果可能就完全不同。但没有,他们几百年如一日,历代掌门也都一直英明神武。
历朝历代的太子,由全天下顶尖的老师在给他们上课,可败家玩意比争气的还多。浩气门是如何做到一如既往的?因为他们身后有一位太上掌门,他在掌控全局,所以才会如此。
当日与任小天发生冲突,他找来了二十几位浩气门弟子,身上有三千多两白银,还不算玉佩什么的。普通弟子外出打架,身上还揣着这么多银钱,表明他们家中非常富有,身上银钱也不当回事,只是平时用度。由此可以看出浩气门的富可敌国。有权、有钱、有声望、有人,接下来该造反啦。
‘这个人’是谁?当然是柳历,也只能是他。
等到有一日柳历得到‘宝物’后,就开始装神棍,于是他大喝一声‘我乃柳历,是从天上下来的神仙,我又来拯救你们了,快跟我一起吧。’于是天下响者云集,大历亡。不要小看这种名望,当名望达到一种高度后,他就天下无敌,哪怕他是凡人之驱,且看历代圣人他们就是很好的例子。
当今天下不单单只有武功,还有天机散人的道法,可以推演天机;还有他修炼的‘幽冥决’可以让人在雪中永垂不朽;还有苏婵儿的神奇琴技;还有消失不见的灵力。林林总总表明,天地间有超脱常人认知的东西存在。
‘宝物’是什么?能让人起生回生,能让人返老还童,也许还能让人长生不老,所以柳历才会如此孜孜不倦。
当初他问邹博‘学的什么武功’,他说‘兹事体大,不能相告’。邹博心中只有大历,其它事都不值一提。他言外之意‘事关大历,所以不能说’。
再看邹博,本已七十高龄垂垂老矣,可如今站在他面前的却是一位三十岁青年。‘宝物’当然不是天机散人学的类似道法,因为邹博不会武功,也没学习道法。他为船内众人点穴时,就已对他们作了一番探查。
邹博为何要说‘兹事体大’这几个字,直接说‘不能相告’就好了啊?因为他知道这东西是取祸之道。隐晦的告诉自己,也许是想让他帮助王宏业吧。会不会想多了,但以他那种身份之人,又是如此重要之事,应该不会。
先不说‘宝物’是什么,‘宝物’在哪里?先排除皇宫,否则早就被找到了。
邹博经历两代帝王,如今又用了‘宝物’,难道皇家就那么相信他,不担心他泄密吗?原因只有一个,邹博是托孤大臣,早就知道‘宝物’的存在,而且他还一直保管着。同时‘宝物’不是一次性的东西,是能反复使用的那种,否则邹博不可能用它。
既然能使人返老还童,那对腐蚀生机的皇家怪病也一定有用。人为何会慢慢变老,因为身体器官在慢慢衰竭,抵抗力变差。根据邹博的情况来看,‘宝物’可以增加一个人的抵抗力,才使得他返老还童。可历代皇帝居然不用,就很奇怪了。不是他们怕这怕那,也不是他们愚蠢。而是因为之前那‘宝物’不能用,现在刚好能用。
那‘宝物’是什么就呼之欲出,是一本‘丹书’。
那本丹书上的丹药非常难炼制,从开国之初到现在才成功。所以柳历才布局让历代皇帝慢性中毒,等到哪天他们病好了,他就会顺藤摸瓜找到丹书,顺便截取胜利成果。
以邹博的地位不太可能偷偷服用丹药,他在试吃。试吃时间应该就在沈鸿儒进京前不久,或者就在案审的当天,否则柳历早就找上门来,因为有邹知白在。没想到丹药居然成功了,那他问题可就大了,他不敢见人,也没将此事告诉王宏业,因为他觉得是取祸之道。
可邹博隐晦的告诉自己,觉得自己能帮助王宏业,怎么帮?当然是销毁‘丹书’,可又没告诉自己丹书在何处,他认为自己能找到。
军情泄密一事,邹博自己都承认了,于是把所有事串联一线。
邹博与王宏业、王学广共同制定除掉那三十万大军的计划。然后又把计划稍作改动,提出灭阵计划,此为计中计,以掩盖他们真实的目的。可为何他们不自己动手呢,也许真的证据不足,也许想借敌人之手消除异己,没必要让自己人无辜送命,然后渔翁得利。
天下百姓都说陈国皇帝昏聩,迷信修道,可他清楚这不是迷信。这世上真的可以修道成仙,只是天地间没有灵气,所以陈国皇帝一直没有成功。柳历清不清楚灵气这一回事,就不得而知了,但他一定清楚修道成仙并非迷信,他自己活了几百岁就是最好的佐证。
柳历用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观察、试探,发现大历皇家可能真没有得到那件‘宝物’。这时提出灭陈计划提醒了他,陈国皇帝喜欢修道,或许当初‘宝物’被他得到了呢?那他早前为何不亲自去陈国皇宫一探究竟呢,因为他毕竟还不是神,皇宫岂是想去就能去的。于是他下达了由自己这三十万大军前去,目的当然是为得到‘宝物’。柳历能活这么长时间,对生命早已失去敬畏,才不会在意他人的生死。
史载武国当初的版图就是如今的历、陈、心罗、燕、同,一国被分割成如今五国。‘丹书’也必然出自武国,这也是柳历帮王浩清打天下的目的。
三十万大军死了,他们一头扎进别人的包围圈。军中必然有浩气门高手逃脱,或许柳历就在其中,于是阴谋暴露。柳历为首的势力自然不会善罢甘休,这时就需要有人来为此事承担责任。
当初秘密提出灭陈计划时,职责不同一定不会有王学广参与,所以他首先被排除嫌疑之外。那么还剩下王宏业、邹博和其他参与者,因此只能是邹博出来承担责任。
那为何不会是其他人呢,他们也可能泄密啊?要想完成计中计,首先提出灭阵计划之人必然是邹博,皇帝不太可能直接说出来,其他参与者最多是帮凶,也有可能其他人中还有柳历的自己人。并且邹博官最大,也符合正治斗争需要,他走后留下的大权,自己人才有机会坐上去。所以邹博在劫难逃,几人从制定计划开始就知道邹博的结局。五年后他满七十岁,都不知道他还能不能活这么久,如果活着,辞官是最好的结局。
王学广通过暗影卫,早已知晓高鹤新是陈国密探。于是巧妙的,不留痕迹的把灭陈计划泄漏给他,然后陈国就开始紧锣密鼓,准备开始迎接这群羔羊。
高鹤新也许没有这么快被抓捕,或者根本就不会被抓捕,全因自己横插一脚,他们才会相应的改变计划。为何肯定高鹤新早已暴露?因为他们选择从景州出海,然后泄密就顺理成章。不可能从其它地方出海,然后再把秘密泄漏给景州的高鹤新吧。如果真从其它地方出海,那就没高鹤新什么事了,只能怪他运气不好。
邹博做事只看成败,不在乎名声,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在得知高鹤新被官府抓捕后,于是伪造了那封告密信。然后就有人与在狱中的高鹤新串供,也就有了公堂之上的那些话。
邹博打算先将沈鸿儒屈打成招,再让沈鸿儒在狱中‘畏罪自杀’,他自己就相当于被拖下水,一切都为撇清王宏业。邹博在船上说大历需要一位英明的皇帝,而不是丞相,所以他只能牺牲自己,其他人还不够分量。沈鸿儒不过是被利用的,让整件事看上去合理合情,因为他是邹博的学生。
为何说有人与狱中的高鹤新密谋串供?因为他身上的伤,全是当天枷锁造成,没有旧伤,表明他在狱中没有戴枷锁,这位可是敌国密探,难道不该严加看管,严刑逼供吗?可他除了瘦一点与他初见之时并无变化。
可他无伤、无疤痕,估计吃得也不错,一切都那么明了。而与他串供之人就是大理寺卿吕希柏,他明显知道真相,并且也最方便与高鹤新见面。案情中漏洞百出的证据,他是故意视而不见,别人只当他在陷害邹博。
当自己提出疑点后,他写了那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管有心还是无心,吕希柏当时很生气。高鹤新为何会答应他们诬陷沈鸿儒,并牵扯到周博呢,因为他有一个儿子。
自己横插一脚,治好了皇帝的病,阴差阳错破解了柳历的布局。又为沈鸿儒的案情找到了疑点,让周博进退维谷,如果案情经过让柳历得知,那邹博所做一切都将徒劳。柳历就会知道沈鸿儒的证据居然是伪造,‘有人’要对付一国丞相。‘有人’是谁,是阴谋背后真正的罪魁祸首,丞相都只是挡箭牌,于是王宏业被推到台前。
当时自己从公堂出来,去找邹博搭救他的学生,但连面都不给见。他不是不救,而是不能救。恰好朱元成功把天机散人的事告诉了他,然后他就乘机假死脱身。不惜污蔑自己,把王宏业挡在真相之外。
此时柳历应该已从邹知白那里获得了‘丹书’的踪迹,因为邹博越长越年轻。但他还要等,等到‘丹书’到手后,就会将大历取而代之。
柳历如何起事?
流言蜚语开道,正好把大军之死拿出来说事,不断的丑化皇室,用血脉遗传大做文章,说君王无道,上天降下天谴之类的。又让朝廷官员人人自危,吕希柏、杨建奕的死可以证明这点。
马安或许早已把邹博之死的真相告诉了柳历,所以他们才会乘机发动刺杀。这种刺杀还会再次发生,朝廷官员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肯定会选择投诚,柳历的实力会越来越大。‘丹书’到手,大历就会天下大乱。柳历几百年的发展,其实力深浅谁也不知。
柳历要紧紧盯着王宏业,所以在邹博跑路后,才会安排周海洋前去。可是邹博是因为天机散人的布局顺势而为,又因邹知白和周海洋自作聪明劫持沈鸿儒二人,牵扯到自己让他们无功而返。就算没有自己有天机散人在,周海洋他们还是会失败。
对于浩气门的强大朝廷岂会不知,可如果贸然开战,就算最后成功,周围列国也会趁他元气大伤时,给予致命一击,所以他们只能徐徐图之。最好能找人一剑杀了柳历,那就事半功倍了,当初在望月楼中试探自己身手,也许就有这样的考量。太监大二曾对自己说‘小心’,应该就是指此事。
如果王宏业他们一心要刺杀的对象是当朝太师柳正阳,那就好玩了。
再来说‘丹书’存放在哪里?
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隐蔽,一个所有人都找不到的地方,但只要‘丹书’存放于世,总会有迹可寻。也许有一种可能,‘丹书’早就被人销毁,因为它被人完完整整的记忆在脑子里了。
邹博觉得自己一定可以找到,那就只能是他弟子沈世卿!他刚好在京,一国丞相要单独见到沈世卿,也不是难事,还有吕希柏这个内应。以他过目不忘的能力,很容易记住‘丹书’。当然现在不是要销毁,而是要保护好他。在邹博眼中天机散人都不是自己对手,自然有能力这么做,所以这种可能非常大。
这是他听完王学广的话后,推演出来的真相,很多是凭空猜想。
为何刚才在皇宫中没有将这些告诉他们呢?
一是他们对自己的提防心太重,好多事支支吾吾,只让王学广插手,把他挡在门外,就是想帮也要给机会才行。他们一定知道真正的幕后真凶就是浩气门,但就是不实情相告;
二是王宏业此人心机深沉并不像表面那么简单,当然一国之君确实不该简单。丹药必是他让邹博吃的,既可试药,又可祸水东引;
三是他进京全因他们设局,但到此时也没有把真相告诉他。
因此他想通过柳历再看看,再等等。
这些人早已习惯高高在上,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无论当初有没有算计他,但沈鸿儒的确是被他们算计了。因此他们一家人蹲大狱,然后又被人劫走,要不是遇到自己早死了。
沈鸿儒夫妇二人是谁?是他徒弟的双亲,不是什么阿猫阿狗。弟子有难,作师傅的当然会挺身而出,因为他就是这样过来的,他师傅也是这样言传身教的。
至于封侯一事,是他治好王宏业的交换,不是补偿,就算其中包含道歉,他也不接受。就如同有人故意打伤你,然后扔下银子堂而皇之的走掉,一个意思。
是人就尊严,何况是仙术傍身,有着千年内力之人的尊严,一个他们绝对惹不起之人的尊严。做了坏事总是要还的,哪怕他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