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秘辛(下)
王学广正色道:“当你治好皇上的病后,我们就开始怀疑马安了,此人今年七十三岁。五岁就跟着先皇,也一直跟着今上。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御书房、太子府和皇帝寝宫三处,为何他没有中毒?所以他一定知道地下有毒,而且知道如何解毒。在顺天府你说是谁泄密时,我几乎可以肯定马安有问题,所以才急着离开。”
楚萧寒沉思后道:“这三处大殿都由谁负责建造,要是能知道每一个人的来龙去脉最好。”
王宏业这时到道:“你当初找到地下埋毒后,就已经找人再查,但没查到,也没相关记载。按说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好事,但就是没有只言片语提到此事,如今看来一定是被有心人销毁了。”
楚萧寒猜测道:“太祖母的死,也许是为后来历代先皇的死做铺垫,她应该死于口服,而非地上的毒气。有人故意误导大家,把目光偏向血脉遗传,当时提出这种说词的人谁?”
王宏业与王学广对视一眼,都摇了摇头,王学广道:“这事我会处理,济世侯还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你用沈家当人质算计我,当然不会说出来,疑惑道:“那种毒只要坚持修炼内功,强健体魄,活到六十岁其实不难,难道之前从未有人试过吗?若有,那下毒之人又如何确保历代先皇活不过五十岁,他们用的什么手段?从开国时期就已经在布局,且延续至今,目的何在?他们又如何保证后来者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
王学广陷入沉思,王宏业调整了一下坐姿,“从太祖开始,皇家子孙几乎都会修炼内功。”
楚萧寒猜测道:“如此说来马安这样的人,一是负责刺探情报,二是负责历代皇帝必须死于五十岁之前。”
王学广不知想到了什么,眼露惊恐,但又压下去。
王宏业轻松一笑,像要赶走阴霾,“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诸多问题,济世侯真乃智慧超群。若能弄清这些问题,是否幕后之人就将无所遁形?”
楚萧寒恭谨道:“圣明不过皇上,最差也有六七成把握。”
王宏业道:“好,此事由宗正令私下暗查吧,对于刺杀一案,可有什么进展?”
“暂时没有头绪,而且这种案子想要查明真相很难,除非他们再次出手,有一丝机会顺藤摸瓜。但对方只需派出顶尖刺客,完全可以做到来去无踪,如今也只有加强对朝臣的保护,防患于未然,没有太好的办法。”
“嗯,济世侯说得有理,朕会让暗影卫去执行。说说为何不把邹知白抓捕归案?”
“是,邹知白其实已经是个活死人,想从他口中问出一些有用的东西几无可能,而且他知之甚少。”当下把他对邹知白的那番‘核心推理’说了一遍,抱拳道:“因此臣斗胆把他放了,或许有意外惊喜。”
王宏业问道:“你是指放长线钓大鱼?”
“是。”
王宏业点头道:“嗯,也是一种办法,如今邹知白无处可去,那去找他的老东家也就顺理成章。”
王学广道:“可如今没有他的行踪,如何找到他?”
楚萧寒道:“我们对幕后之人一无所知,现今好不容易有一位我们都认识的,可不能让他们警觉。不急着找他,过上一年半载,只需知道他的大概行踪,也许大致能判断出他们的底细,那时在派大军围剿,一个不留。”
王宏业道:“好,此事就按济世侯的来。”
楚萧寒道:“另外臣缴获的那两艘海船很新,有点像幕后之人付的酬金,看能不能从这里打听到一些情况,这需要暗卫配合,还请皇上应允。”
“嗯,宗正令去找金洋安排,暗卫这次本就要全力配合你们查案。”
“那七百多名海盗已经被臣安顿在侯府,还请皇上定夺。”
“都是一群穷凶极恶之辈,不如明正典刑,济世侯以为如何?”
“杀之为民除害,也不是不可。”楚萧寒正色道:“但皇上为天下共主,当胸怀天下,调和阴阳。有道是物极必反,如此一来会大失民心,为了区区海盗有些得不偿失。微臣浅薄之见,请皇上责罚。”
王宏业眼神有些复杂,朕堂堂一国之君,居然被一个十九岁的小子给顶撞了。
王学广为两人缓和尴尬气氛,笑道:“济世侯言下之意,必然已有妥善安排,不妨说出来听听。”
“不敢。”楚萧寒恭敬道:“臣此次从东海乘船进曲河回京,发现沿途商船甚少,大多还属于其他诸国。大历坐捅曲河之利,却暴殄天物。就想着回京后奏请皇上组建一支远洋船队,将大历随处堆放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物远销海外,换回黄金白银,甚至铜铁之物。这群海盗懂航海、善海战,他们在这方面的才干出类拔萃,杀之可惜,就存了举荐给朝廷的心思。一来,可以约束他们不再为非作歹,二来,以他们为旗帜吸引更多的海盗来投诚。如朝廷再下一道特旨,让他们将功赎罪,再许之以利,这天下海盗会越来越少,而朝廷也将捅有一支庞大的海上力量。”
王学广抚须笑道:“即便要抢也去其他诸国抢,别祸害咱们大历。”
王宏业也笑道:“宗正令也觉着此法可行?”
王学广道:“完全可行,这里不是已经有船有人了吗?先把抬子搭起来,慢慢摸索,做总比不做强。”
王宏业道:“我国在各大港口也设有市舶司,此时再成立一支远洋船队,是否有与民争利之嫌?就怕御史喋喋不休,再加上其他利益集团共同打压,别羊没吃成还惹得一身骚。”
王学广道:“皇上圣明,那就以私人名义去做,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
“成。”王宏业看着楚萧寒和蔼道:“那这事就交给你去做吧,朕这里不好给你太多帮助,一切就要靠你自己想办法。但朕可以承诺对那些海盗既往不咎。”
楚萧寒郑重道:“臣领旨,远洋船队所得之利,臣会分一半般上交朝廷,另外请派暗影卫随船同行,用来刺探诸侯列国的国情。”
“准。”
王宏业道:“济世侯马不停蹄,一路辛苦,先回去休息吧。”
“臣告退。”楚萧寒大步流星而去。
王宏业复杂道:“太祖时期的事,你只是寥寥数语,他就能想得如此之多,我们平时那会朝哪方面想,你说他是智者近妖呢,还是心恩深沉。这可不像个十九岁之人该有的样子。朕突然想起一个人来,叔祖猜得到吗?”
“邹博?”
“正是,听先皇说邹博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正治手腕,和高人一等的机敏智慧。但他进入先皇视线时,已有三十岁了。”
“但邹博做事只注重结果,因此他这一生毁誉参半。皇上突然提起邹博是否也想重用楚萧寒?”
“是,朕是想重用他,但又有些担心,怕他又是另外一个……”
“皇上想收其心?”
两人向御花园外走去,王宏业双手背后,缓缓道:“朕初见他时不见他有丝毫紧张,好像朕在他面前才是晚辈。为母后治病时,就当着朕的面满嘴谎言哄骗大历皇太后。封侯才过去几天时间?三司会审上就会懂得以势压人,把赋予他的权力运用得淋漓尽致。马安死那次你也在场,禁卫军刀剑出鞘团团包围,居然毫无惧意把御书房当公堂。后又远行万里单枪匹马,不仅救回沈鸿儒夫妇二人,还顺手降服了一群罪恶滔天的海盗。一个对朕没有丝毫敬畏,甚至藐视皇权,又胆大包天之人,想收其心太难。这样的人手中权力越大,危险也就越大,如果久居朝堂非大历之福啊。”
“如果把他封为驸马呢?”
“皇后也提过,真要那样就怕到时无人能够制衡他。比智慧十个汉儿也比不了,就怕被卖了还在帮他数钱。”
“这么一说确实不太合适,那臣就安排他与那人斗上一斗吧。”
“可以,咱们拭目以待。”王宏业低声道:“他刚才说从大历立国之初就开始有人在布局,朕其实想到了一点。这事叔祖应该不知道,都是历代先祖口口相传。今日说给叔祖听听,你帮我判断一下。”
王学广道:“好。”
王宏业娓娓道来:“太祖密诏说前武朝有一本丹书,可让人延年益寿,甚至长生不老。于是在有心人的撺掇下四方起势围攻武国,那是武朝灭亡之因,也是大历能顺势立国的契机所在,当然也与柳历的帮助有很大原因。太祖亲眼所见五十一岁的武朝皇帝,看上去只有十八九岁,行动也如青年。”
“那本丹书太祖并没有看到,但在武朝皇宫密室中,发现有一本书不翼而飞,因为书架上有明显的摆放痕迹。太祖猜测是柳历所为,也是他帮助太祖夺取天下的原因所在。密诏中告诫后人小心浩气门,灭我大历者也必是浩气门。柳历当时天下无敌,单凭武力无人可以战胜他,所以才会给他无上荣光,一切都是怀柔,以待后人能够除掉浩气门,至于柳历本人就交给时间。”
“当时太祖从武朝丹房中发现分门别类很多药材,有的药材都已放进丹炉中,于是太祖就让人把整个丹房连画带写,作出五十一副图,想等到后面在拼凑出来。因为当时共有五路大军在武朝皇宫四处搜刮,时间紧迫不可让人发现端倪,所以记载的东西就失了准确性。要么重复记,要么漏记,要么错记。完成记载后,就将丹房付之一炬,而参与人员也一直被严密监视,这个秘密才一直没有泄露。”
“立国后太祖就将此事交由心腹秘密尝试,之前丹炉中的药材不变,在把其它没放进去的药材一一往里增加,或者组合放进去。这是一个浩大而又漫长的过程,光是药材就有上千种,算上药物之间的组合搭配,其中的可能性无法估量,几乎不可能完成。后来历代先祖都有那种怪病,因此都没放弃这件事,一直在暗中进行,希望能得到一颗起死回生的丹药。”
“你说当初太祖母中毒而崩,到后来历代先祖的短寿,是否都是有心人在试探咱们。一来让咱们不要忘记尝试研制丹药,二来以此试探咱们的丹药有无炼制成功?”
“完全有这种可能,这样也能解释他们为何不直接弑君。”王学广轻声道:“还有楚萧寒刚才说,怎么保证历代先皇都活不过五十岁,臣当时心中一惊,就想起一个人来。”
“伏飞?”
“是。”王学广皱眉道:“马安死的太过蹊跷,居然会直接在茶水中下毒,会不会因为明知是死,用这样的行为来保护伏飞?而且他也不会武功,总管都死了,很难有人在再怀疑到副总管头上,以伏飞的武功皇宫中谁是他对手?”
“嘶!两位太监总管都是他们的人,如果确有其事,那皇宫中每一个角落都逃不出他们的眼睛。”
“臣会安排金洋随时保证皇上的安全。”
“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你想办法将此人除去吧。”
“好,臣来安排。”
王宏业道:“当初太祖怀疑是柳历盗走的丹书,但如今朕并不如此看。叔祖请看陈国历代君王都喜欢修道问长生,会不会太过巧合,难道这么多君王没一个明白人吗?会不会是他们得到了丹书,所以才会不约而同的有此喜好?朕当初一直费解,提出灭陈计划时,为何有人会急着把那三十万大军派出去,还不用我们引导?如今想来估计与此有关,他们想急着得到丹书。”
“哎,真相扑朔迷离,宫中步步危机,真是多事之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