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危局
八月十八傍晚,楚萧寒正在打坐修炼,就听到门外传来敲门声。应该是有紧急的事才会有人来打扰,于是收功问道:“何事?”
燕月在门外脆生生的道:“老爷,有位沈大人府上的下人来报,说有急事找您,徐主事让请您过去。”
既然是徐叔这样说了,也不敢耽误,怕是真有急事,于是匆忙来到会客厅。只见一位有些面熟的青年男子,满脸焦急的看着他,一看到他出现就“咚!”的一声跪在地上。惊恐道:“楚爷快救救我家老爷吧,他被人捉拿进京了。”
楚萧寒没有浪费时间直接向徐惠文道:“快准备马,在门外等候。”又对着地上的男子道:“快起来,前头带路,边走边说发生了何事,一字一句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清楚。”
徐惠文应该早就知道了这件事,也没多言,急忙到门外让小厮去准备快马,说了一句:“跑着去,要快!”
三人一同向大门外走去,青年男子也不敢浪费时间直接道:“半个时辰前,小的从家中回府上当职,到后门敲门,却听到里面传来大声吆喝‘逮住他,不要让他跑了’小的还以为是里面人在玩笑打闹呢,想进去看热闹,于是就用力砸门,大喊道‘开门,让老子进去’。
随后就听到里面的人大声喊,声音很急‘门外的人快去找少爷的师傅,就说老爷被人捉拿进京了’,小的以为是谁拿小的寻开心,就还嘴道‘放你娘的狗臭屁,有本事把这话当面对老爷讲,看不打死你’。可就在这时听到‘啊!’的一声惨叫声,又从后门上冒出一把刀来,上面还有血。
小的当时将信将疑,谁开玩笑也不敢破坏门啊,正在犹豫,就听里面道‘把门外的人也抓起来’,小的吓的转身就跑。跑了几步回头看时,后门被打开,有几人拿着武器就向小的追来,凭着对道路的熟悉,小的甩开了他们,然后就来到楚爷府上,事情经过就是这样。”
楚萧寒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的叫王大,大家都叫我阿大。”
“阿大,那是什么样的刀?”
“刀有三指宽,是一把砍刀。”
“能看出血迹是新的还是旧的?”
王大想想道:“肯定是新的,血还在往下滴呢。”
“刀上有凹槽吗?”
王大虽不清楚他为何要问这些不关紧要的,但还是老实回答道:“有,血就是从凹槽里滴出来的。”
沈府的后门定然是厚实的木板所造,当一把刀穿透身体经过衣衫的阻隔后又穿透木门,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在刀上残留血迹的。这是从王大话中唯一发现的漏洞,故有此一问,现在可以确定沈府发生了变故,而不是那个任小天搞的鬼。还有一处不算漏洞的漏洞,王大为何会在几个人的手中逃脱?可以解释为追他的人不会武功,王大年龄不大身后又有刀在追,逃命时所爆发的速度定然很快,所以他没问。
“王大,你能确认追你的那些人被你甩掉了吗?”
“楚爷放心,小的是从一家饭馆的后门绕出来的,还特意看过身后没人。”
“嗯,那好,你也不要去沈府了,直接回家,今天发生的事不要对任何人提起,包括你的家人。”
“小的省得,谢楚爷相助。”
楚萧寒对徐惠文道:“徐叔我一人先过去看看情况,若今晚打探到消息,我到时去找你。”
徐惠文点了点头道:“贤侄把护院队正司徒离索也带上吧,要真遇到脱不开身的事,还能让他回来报信。”
楚萧寒镇定道:“我一人行事要方便些,放心吧,不会有事。”
徐惠文嘴角蠕动了一下欲言又止。
楚萧寒来到玉带街的正门,马夫马疾风已牵马在等候,没有废话飞身上马,向着沈府急驰而去。
他对朝廷上发生的事一无所知,只能从王大提供的信息中猜测。既然是捉拿进京,那是官差奉命行事的可能很大,短时间内应该无性命之忧。发生的事定然非同小可,否则不会杀人。是只捉拿他一人,还是全府上下一同如此?天色已晚是关进大牢明天出发,还是连夜就走?如果是官面上的事,沈鸿儒为何要找自己帮忙?难道他觉得沈世卿有危险,前去搭救?
楚萧寒骑马来到沈府附近,找了棵树把马栓好。从一处围墙内有树的地方,飞身而上,里面灯火通明,到处鸡飞狗跳。从储物戒中取出面巾与头巾,蒙了面把白发也隐藏好,只露出双眼。飞到一处屋顶,这里正是沈鸿儒的书房,轻轻的揭开瓦片往里一看有好几人正在翻箱倒柜。
院子中有很多身穿甲胄的人手持兵器,警惕的看着四周,应该是朝廷人马无疑。地上是有很多箱子,书籍散落一地,有人正在往箱子中收拾。
这时书房中的一人阴森森道:“找仔细些,地砖也要全部撬开,不放过任何一处地方,就是房顶屋檐也得给杂家搜查。”
“是!”有人大声答道。
楚萧寒听闻忙把瓦片盖上,伏低身子,听了一阵很少人说话,没得到有用的信息。就飞身到别处房顶,把后院所有屋子都查看了一遍,没有找到沈家的人,然后向前院知府衙门潜去。路上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好在他轻功不错,从他们头顶无声无息的飘过。
从房顶透过缝隙往下看,衙门内有很多人,明镜高悬的牌匾下坐着一位红色长袍的男子,角度问题看不到长相,此人正悠然自得的品着茶。
下首有二三十人或坐椅上,或席地而坐,都静悄悄的无人说话,也没看出他们有肢体上的交流。听呼吸声衙门中的人数应该有四十人左右,但视线受阻看不见。楚萧寒在房顶上等了半个时辰,就听到从远处转来跑步声。
“报!”
首位男子道:“讲!”声音平淡,但很有威严。
“通州同知到了。”
“噢,他到来的够快,请进来吧。”
“是!”
不见其人只闻其声道:“通州同知李裴贤参见钦差大人。”
“免礼,非常时期一切从简。”首位男子说完从怀中掏出一信进封对他道:“李同知,不,现在应该叫李知府,这是吏部的任命文书,你看看吧。”
然后身穿青袍的李裴贤头戴网帽进入视线,双手取过信封,撕开信封当场看起来。很快朝上首之人躬身行礼道:“谢钦差栽培,属下定殚精竭能以报皇恩。”
“嗯,那本亲差就敬候佳音,堂上储人是否清白,也请李知府亲自查自证,我这里就不参与了。”
“是,属下连夜就办理此事。”
亲差离开,新来的知府李裴贤站在案牍之前,双手背后朗声道:“诸位,此时需要我们精诚团结共渡难关,但也不可知情不报,否则不仅连累了同仁还会祸及家人,望诸位好自为之。本府现去隔壁院子里等候储位,想好了就进来找本官,切不可交头接耳,否则这些近卫军可不会讲情面。”
大堂中大眼瞪小眼,终于有一人朝李裴贤走去。楚萧寒没有动,运起内力凝聚双耳,里面对话清晰可闻。
“属下王显拜见府尊。”
“王大人免礼,请坐,现居何职。”
“回府尊,属下任通判一职。”
“我看王大人器宇轩昂,将来成就必不可限量。”
“属下谢府尊,以后全靠府尊提拔。”
“王大人,本府有几个问题要问你,全程都有旁边这位公公与史官一同记录在案,事后这些卷宗都将押送京师交由御览,所要务必如实回答。”
“是,属下定不敢有所隐瞒。”
“上月二十一你在何处?”
“一直在衙门办公。”
“如何证明?”
“属下的同僚,下属有七八人都能证明。”
“都姓甚名谁?”
“同知韦开平、另两名通判王泰与曲正文、知事王洋,然后就是吏目,共七到八人吧。”
“中途可有离开?”
“属下辰时到衙门,戌时回到家,除了中饭都不曾离开过?”
“去那里吃中饭?”
“属下与另两位通判每日中午都会去‘锦秀饭庄’吃饭。”
“为何对一月前发生的事如此清楚?”
“因为属下几乎每天都是如此度过的。”
“你对沈鸿儒怎么看?”
“他是一位尸位素餐沽名钓誉之人,也很少来衙门,一月能见着的次数屈指可数。”
“你与他的关系如何?”
“关系平平,只是上下级的关系。”
“沈鸿儒与谁的关系比较近?”
“属下不知,大概与两位同知大人的关系比较近吧。”
“王大人认为谁是沈鸿儒的心腹之人?”
“他几乎很少与属下单独谈话,平时也没太在意,以常理凡重要位置都应该是他的心腹之人。”
“你可知上月二十一左右,沈鸿儒都见过谁?”
“属下一直都呆在衙门直到晚上回家,实在不知情。”
“你可知沈鸿儒为何被抓?”
“属下不知。”
“把问卷拿过来给王大人过目,如无问题就签字画押吧。”
楚萧寒知道上月二十一代表着什么,那晚沈家父子与一位将军来到曾家小院,曾武也因此升为京官,如果真的计较起来搞不好他们也会牵扯其中。此时还真怕有人说出那晚的情况,听了半个时辰也无人提及,说明那晚他们来的很隐秘,可纸包不住火难保其他知情人不透露。后面的问话也大同小异,没从中听到沈家现在的情况。
皇帝派亲差并有近卫军同行,一家是发生了天大的事情。从这些人的对话中可以大胆猜测:对陈国的灭国之战以失败告终,而且损失惨重,所以要找人负责。如今看来这场战争的失败有证据证明与沈家有关,而且沈鸿儒清楚没有翻盘的可能,定是让他搭救沈世卿。
以他目前所知的信息只能如此猜想,当前首先要找到沈家人在哪里,弄清楚事情原委才能营救。
府衙大牢外有两个大火盆,火焰正旺,火花在晚风中四溅。门口有两人正在聊天,铁门紧闭,不用想门是从里面反锁。整座牢房都是由巨石建造,拳头大小的窗口开在墙壁的上方。
楚萧寒隐藏身形来到房顶,全部用石板平铺面成,揭开石板是结实的木板。他没破坏,倒挂墙沿从窗口往里望,里面漆黑一遍,并且石墙太厚,视线受阻也看不见犯人的样子。摸索前行,没有听出有沈家人的说话声,判断不出是否有把人关在里面。也许牢中有地下室,所以从外部根本打探不出虚实。
门外无近卫军的人,也许沈家人已经连夜押解进京。于是驰马从南门出城向京师方向追赶,急行半个时辰终于看到两里外有很多火把组成的长龙正向前移动。把马牵到路旁的林子里栓好,向前飞去。
楚萧寒眼前是支百人近卫军装束的骑兵,有二三十人高举火把。战马身披铠甲小跑前进,蹄声如雷,地面发出微微的震动。中间有五辆马车,黑布遮挡,现场蹄声的干扰无法分辨出里面是否关着人。他默默跟了一段距离慢慢的停下脚步,就算里面关着沈家的人,他又能如何,又敢如何?
对付眼前百人问题不大,可救出人后会产生怎样的后果?那就坐实了沈家的罪行,会衍生出一系列麻烦。
首先沈家从此以后怕是只有远走他乡隐姓埋名,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最后沈家族人,不说九族,但三族肯定会有无数的人受到牵连,真要如此沈鸿儒也不敢让自己救他吧。如果猜测无误这可是涉及到叛国谋逆的大罪,那曾家与自己都会遭殃,武功就算在厉害也敌不过国家机器,所以不能劫人,可又不得不救人。
目前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进京把皇帝给杀了。皇帝才在位五年遗诏出现的机率太小,而皇子们年龄也应该也不大,到时有野心有势力之人,就会加入到争夺九五之位的漩涡中,天下必将大乱,再回身将人救出应该无人理会;二是找位高权重之人帮忙,不偏不倚,公正严明的审理此案,他相信沈鸿儒。
第一条路绝对能成功,而且几天之内就能完成,就是太自私,会有很多的人为此无辜丧命,有伤天合,实为不取。第二条路成功的几率不大,但不是完全没可能。心中已有计较,反身取马又向景州城快马加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