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室山顶,刘叔听着玄天大法师的循循教诲,心道今日真的是福源满满,这玄都大法师作为老君唯一的弟子,或许是平日里太无聊了,因为实在是找不到人说话,所以今日偶得下凡,这话确是特别多,刘叔也是卖力的,尽量去做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同时刘叔心里也泛起了嘀咕,或许仙界真的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好,人们常说高处不胜寒,难道高处真的……之前,东岳大帝就曾说过,仙界很不好混,规矩很多,朋友很少。如今看来,或许真的是如此,但自己毕竟没如果仙界,或许自己能够适应的了那里呢?还是眼见为实吧!大法师一听刘叔竟要给他带书,便热情的说道“一个好的时代,只需遵循不言之教,就可以了。老君也常说‘他很是怀念当年在人间,担任守藏室之史的那些日子,那绝对是人类历史上最精彩的一个时代,或许以后几百年、几千年,都不会再有那样精彩的时代了,那么的不可思议、思想上的天马行空、铮铮铁骨,从古至今,没有哪个时代,会爆发出那么多善于辩论的声音、有趣荒诞的想法,无数的苦行者、实践者。更别说同一时期,那西方世界,也在进行着思想大爆炸,就仿佛宇宙中的星辰各有不同,树枝上的树叶又互不相同,但却皆有非凡的意义一般。”
眼见刘叔正卖力的倾听,大法师更加兴奋的说道“也许,正因为,独有人类产生了许多与众不同的想法、思想,这才会被天道认可,而众神也因人类的伟大精神,心甘情愿的纷纷离去,好让人类的思想可以自由飞翔,之后,为了便于观察人类的无序发展,众仙们又亲手毁灭了人界附近的许多无人星辰,好让危险尽量的远离人界。众神虽然都已远去,但他们一直都在观察着这里,他们想看看最后是正义必胜,还是邪恶会胜?”大法师说完就转头直视着太阳,再次说道“告诉你的弟弟刘季‘无为而民自化,好静而民自正,无事而民自富,无欲而民自朴。’”刘叔闻言,忙用力的点了点头,随后又问道“天尊,哪种思想更适合治国?”大法师说道“你们自己定夺吧!”刘叔道“小子想试试用黄老之道治国。”大法师说道“天下哪有十全十美的治国方案,所以你也不必害怕会犯下大错,任何事只有试过了才知好坏,重要的是当你知道错了之后,一定要勇于承认,勇敢担当,而不是坚持到底,到最后,事情终究会原形毕露,不是靠掩饰就能掩盖的了的。”
说完,灵观大帝又指着附近的花丛说道“你也出来吧,想逍遥,还得多多努力啊!”只是一眨眼,那花丛中便真的飞出一只蝴蝶,随即就见那蝴蝶又变幻成了人形,刘叔定睛一看,正是宋玉最最崇拜的庄子老先生,庄子哈哈大笑道“我躲在这里修行了多年,没想到今日倒被人抓个正着。”大法师笑道“想多了,你来景室山的第一天就被老君知道了,只是老君怜惜你的才华,才让你在此修行,不过你修行的实在太慢,到了今日也才元婴境界,倒不如随我去往天宫,好与那列御寇做个同伴,正巧那兜率宫中烧火的金银童子快要下凡历练,你二人倒是能帮着烧烧火。”老庄闻言立刻躬身行礼说道“就依师兄之言,只是小弟还有一件小事,要拜托这位后生,还请师兄稍等片刻。”刘叔知道庄子说的是自己,忙问有何事相托?庄子就说他有个好友名叫惠子,他们二人以前非常的要好,后来庄子苦心修炼,这才进入了渡劫境,而那惠子虽是非常的聪慧,但却总是不得法门,后来他就找到了宋国人墨子建立的墨家,希望墨家能将天鬼大法传于惠子,墨家钜子当时也痛快的答应了此事,之后自己就自在逍遥去了,而惠子则被困在了家里,所以庄子希望刘叔能将惠子也送去地府,刘叔闻言虽不知庄子是怎知自己有这个能力,但自己既得了庄子的《剑道》,自然便立刻答应了此事,之后大法师便带着庄子腾云驾雾,飞向那八景宫中的紫光殿,不久,天上又隐隐的传来一道祥和之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之后过了没多久,中原四方便皆有传闻说:灵官大帝与真武大帝也不知为何,竟双双下了凡来,然后,他们就奔往四地,并扫平了一大波的邪魔妖道,于是后来的几百年时间里,那些妖邪怪兽便很少出现于人们居住的城市中心,似乎全都蛰伏在深林、大山、沙漠等无人之地。灵官大帝带着庄子走后,刘叔仍旧是拜服于地,过不良久方才起来,今日,刘叔不仅和灵官大帝混了个脸熟,又得了许多的好处,既然天尊下凡后有要事相托,刘叔自然是不敢相忘,不过天尊之前说的那些话,也让他突然间灵感乍现,而这灵感一来,那是挡也挡不住,刘叔眼看四周,见这景室山上的灵气,比他的云山强了不知多少,真的是一个天一个地,于是乘着刚和灵官大帝混了个脸熟,刘叔立刻就坐圜守静,引气走完一个又一个周天,随后刘叔又开始服气、胎息、守一、存思……古有诗云“逍遥一人瑶台去,不管人间春与秋。”刘叔一坐下入定,便彻底忘记了时间,只感觉自己的道心立刻通明,或者也可以叫做顿悟,此外,他还感觉到自己的魂魄,仿佛已经脱离了躯体,并与这天地融为一体,而他的脑中也只剩下了一个字——一,想着想着,刘叔开始清虚内守、强骨益气、会精养神、筋骨致坚……然后慢慢入境了……
岁月如梭,刘叔也不知自己到底在山上入定了多久,好在这景室山乃是道家的祖庭,不可能会有邪魔外道跑到此撒野,加之此山确实陡峭难爬,一般人根本就上不来,所以也不用担心安全之事,因为之前已有大法师降下一番福源照身,刘叔就感觉自己的根基已经更加的稳固、圆满了,经过内视之法勘察一番后,刘叔就发现自己经过了云梦山鬼谷前辈的指点,以及在景室山上的多日修行,再加上之前三仙岛众友提供的灵丹妙药的大力滋补,以及自己体内半道龙气的不断冲击,他的境界,竟已达到了筑基上品,如今自己离破境入金丹,也只有一步之遥了,看来大法师给的元婴法术马上就会有大用了,可是刘叔突然又愣住了,很明显,他又再次遇到了破境瓶颈。虽然,这景室山的山顶,确是吸收天地灵气的好地方,但这里可不是自己道场,此时,刘叔体内的灵气已经撑的饱饱的,好在有浩然正气包裹,方才没有泄露,不过若是再呆在此处,恐也难以突破到金丹境,况且以刘叔的微末境界,也不足以一直辟谷下去,于是,刘叔忙收起祖师所传的金丹法术,停止吸收天地间的灵气,又渐渐醒转了过来,这时,他的肚子就开始不停的咕咕叫了,而他的衣服,也早已被汗水和雨水打透,黏在了身上,甚是难受,还有他的身上,因为入定的时间太久,已经是恶臭难闻了。
刘叔先上小心翼翼的站了起来,好久没动,感觉自己的骨骼竟然也有些石化了,好在在浩然正气的催动之下,他的身躯终于又属于了自己,四下张望,这山顶上确是有不少的花花草草,但刘叔肯定是万不敢动的,于是,刘叔只能颤悠悠的站直了身子,筑基境上品,哈哈哈,刘叔已经感觉到了天人般的力量,只见他随身一倒,便顺着山崖滚了下来,这是最快的下山方法,很快,真的很快,不过片刻功夫,他便滚到了山脚下,如今的他皮糙肉厚,即使被石头撞上几下,也是毫发未损,所以刘叔才会选择了这种下山方法,没多久,刘叔又来到了山下的一处村镇,由于常有游客前往景室山求道寻缘,所以这山下,便渐渐形成了一个不大的村镇,随后刘叔又找了一间不大的酒馆,低声道“伙计,快,快多上点豆饼,再来壶酒。”伙计闻言,知道又是一位快要饿晕的求道者,于是忙带着还有些热乎的豆饼,便赶紧跑了过来,介绍到“客官,您先慢用,酒,马上送来,脾析和豚拍是小店的拿手菜,要不要来上一份,毕竟多多吃肉,才能更好的补充体力。”刘叔塞着豆饼,想了想还是点了份豚拍,好久没吃肉,确实得补充一下,不久,伙计便拿来一壶清酒,刘叔忙让伙计打开自己好痛快畅饮,酒一入腹,总算是活过来了。
过了一会,伙计又端来一盘猪腿肉,刘叔饿了许久,如今光吃豆饼哪里能饱?于是又是一番狼吞虎咽,这猪肉果然是个好东西,就是太贵了,普通人家也就上日节,或者上元节才能吃上一回,而刘叔吃的这一顿,已几乎花光了所有的银两,身上没了钱,刘叔倒立刻有些焦虑了。此时正是饭点,酒馆里的客人自是越来越多,隔壁的好几桌都已经坐满了人,此刻他们都在议论纷纷,似是有什么大事发生,刘叔不经意间,便听到了众人的谈话,原来,自信陵君率领联军攻入了函谷关之后,秦国将府便突然出现了一位杀神白起,这白起也不知从何而来,然后先是带领秦军在伊阙之战,全歼了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之后又在鄢郢之战中,以引水灌城的办法攻破了楚国的郢都,并下令放火焚烧了西陵城内的楚之先王陵墓,之后,其又在长平之战坑杀了赵军四十万,如今天下各国无不憎恨秦国,但若论单打独斗,却谁也不是秦国的对手,于是,楚国牵头,联合了赵、韩、魏、燕五国联军一起攻打秦国,很快,楚国的春申君便带着五国联军,又再次合纵攻秦,这一次,五国联军依旧是打到了秦国的函谷关下,并且就差一点就能攻入关内,可惜到了最后,却还是败在函谷关下。这时,众人此时皆骂“黄歇,庞暖,你们还真是不中用啊!那虎狼之国如此的凶猛,此次联军作战失败,损失惨重,怕是日后再难有合纵之举了,诶!想想当年吴起大人在魏时,我魏国是何等的强大,可自庞涓大人死后,我魏国便再也没有当初的那等风光了,恨啊,好恨啊。”
刘叔闻言,方记得自己出山之时,就听说过信陵君的故事:魏无忌听了门客侯赢之策,派人替魏王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如姬为了感恩,便帮助信陵君,在魏王的卧室里成功的盗出了魏将晋鄙的兵符,之后,信陵君又在侯嬴好友——大力士屠夫朱亥的帮助下,杀死魏将晋鄙,接管了晋鄙的军队,后来,信陵君就带领着八万精锐魏军,去与秦军做殊死搏斗,最后,魏军总算是打败了秦军,解救了正危在旦夕的赵国,魏无忌虽是救了赵国,但因害怕安釐王会责备自己,便在赵国住了十几年,此时恢复了元气的秦国,便乘着信陵君魏无忌身在赵国,魏国国中又无名将之机,马不停蹄的派兵攻打魏国,安釐王为此很是焦虑不安,于是就派出使者去请魏无忌回国,之后魏无忌听从了毛公和薛公之策,很快便回到了魏国,随后,信陵君又派出使者向各诸侯国求援,各诸侯国一听说是信陵君派人来求援,也是纷纷同意出兵,于是,魏无忌率领着五国联军,在黄河之南再次大败秦军,秦国的名将蒙骜更是在此战中战败而逃,随后,联军又乘胜攻至函谷关,秦军惧怕,只得紧闭关门,不敢再贸然出关。
没想到不过才五六年,秦国又恢复过来之后,并更加的变本加厉。于是,赵国的大将庞煖就派人联络了山东各国,准备再次合纵伐秦,没多久,韩、赵、魏、楚、燕五国皆是同意出兵,但庞煖又认为自己的威望不够,希望能另选贤能,于是诸国联军便以楚考烈王为纵长,又由春申君黄歇负责执掌军事。这一次,联军依旧是攻到了函谷关下,可秦国的丞相吕不韦一听五军再来,竟是全然不惧,原来自上次五国攻秦之后,吕不韦便已想到了破解之法,于是吕不韦便乘着联军压境之机,立刻派人将秦国欲要偷袭楚国的消息,无意间,告知了春申君黄歇,春申君不知是计,便带着楚国的大军,连夜从秦国跑回了楚国,这联军主将一跑,军中顿时就群龙无首了,此时,秦军又突然从函谷关中一涌而出,五国联军惧怕之下,纷纷后撤,到最后,联军只能是无功而散,其实对于这位春申君,刘叔还是有些了解,黄歇出身很低,靠着自己的天赋才能,终被楚考烈王任为楚国令尹,之后他又被赐予淮北地十二县,其中就包括了刘叔的老家,沛县,而这次合纵攻秦失败,春申君确实脱不了干系,这一下真的是英明扫地了。
刘叔在镇中客栈小住了几日,等到身体恢复的差不多,口袋里也快空空如也,方才离了村镇,坐上交通马车,去往魏国的都城大梁,好拜访一下那位赵国的大将——廉颇,之前听鬼谷前辈说“当今天下杀神白起已死,如今来看,就只有赵国的廉颇,还可入得他的法眼,此外赵国还有一位李牧,潜力巨大。”刘叔当时就问“那么这赵国二将,谁又更强一些呢?”鬼谷子说“以李牧最强,也最为独特,因为他长期率军与匈奴对抗,所以,李牧的战法就显得特别的与众不同,一般传统的战术,讲究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分之,少则能逃之;或者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或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令行禁止,严不可犯,审敌虚实而趋其危……这些口诀,都是天下名将必学的经典战法和战术。然李牧去往北方后,皆是在厉兵秣马,听说他每天都令庖厨宰杀几头牛羊,以犒赏士兵,然后又教士兵们多多练习射箭和骑马,并嘱咐众守卫切勿小心看守烽火台,同时,他又多派侦察敌情的人员,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是他却从不发兵出战。”
刘叔有些疑惑,就问道“他确实是有点门道,前辈,那应是骄兵之计吧?晚辈听过此计,似乎在北方草原,又叫做羊败计,这是草原人的惯用伎俩,李牧如此做,就是让匈奴人觉得赵军都是软蛋,他李牧更是个胆小鬼!而赵军则养精蓄锐,只等匈奴人放松紧惕便可一击必杀。”鬼谷子点头道“小友说的很对,就当匈奴人开始蔑视赵军之时,李牧便下令将大批的牲畜拉出去到处放养,当时,放牧的人和牲畜漫山遍野的在草原上奔走。而匈奴人一看有牲畜可抢,先是派出小股人马前去试探,李牧得到消息后,立刻就猜出匈奴人正在试探,于是他忙令士兵假装不敌,然后故意将牲畜和一些老弱残兵丢给匈奴人俘虏;匈奴的单于听说了此事之后,又抓来一些老兵拷问,老兵们都得了李牧的承诺,自是不会松口,最后匈奴单于也认为赵国皆是些老兵、弱兵,随后便决定率领大批人马入侵赵国。而此时,李牧早已在各处要地,布下了各路奇兵,等匈奴人一进入包围圈,李牧便下令张开左右两翼,随后又派出赵国骑兵前去包抄匈奴,匈奴军被打的大败,损失了十多万的精锐人马。之后,李牧又乘势灭了襜褴,并打败了东胡部落,收降了林胡部落,匈奴单于只能落荒而逃,此后的十多年,匈奴再也不敢接近赵国的边境城镇。”
刘叔夸道“好,对付这些游牧民族就该用此雷霆手段!游牧民族知道中原的城池并不好打,所以他们只对人口、牲畜、布匹、金银有些兴趣,李牧的这一手钓鱼战法,比起其他将领的主动出击,真是高明了许多。”鬼谷也夸李牧的才能比起孙膑、庞涓还要高上几分,
刘叔点头又问道“听闻老将廉颇如今就在魏国大梁城中,那这廉颇又有什么能耐,能入前辈的法眼?”鬼谷答道“廉颇虽老,却不可小觑也,当年齐威王在位之时,任用邹忌为相,以田忌、孙膑为将,齐国这才慢慢强大起来……待到桂陵之战,我徒孙膑当场献计,当围魏救赵方可解围,靠这一计,齐国便打败了当时的军事强国魏国,待到齐宣王在位之时,齐国已是更加的强大……然而如此强大的齐国,却曾被赵将廉颇屡次击败,当年,赵王派遣廉颇去攻打齐国,廉颇先是率军大败齐军,夺下了齐国的不少城池,待到三年后,赵王又派廉颇去攻打魏国,廉颇依旧是不负众望,夺下了魏国的安阳和房陵。”刘叔赞道“没想到这廉颇竟如此厉害,姜还是老的辣啊。”鬼谷随即叹道“可惜长平之战时,赵王听信了谗言,令赵括代替了廉颇,不然秦赵之战,最后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啊!”刘叔说道“晚辈听闻,当时赵相蔺相如已经看出秦人的离间之计,可惜那赵孝成王却不肯听信良言。”
鬼谷子又道“是啊,所以我常对徒儿们说‘为将者,当先学会择主而事’,既然君主能挑选你们,那为何你们就不能挑选君主呢?”刘叔点头道“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天下之大,总有合适之处!”鬼谷子又道“长平之战后,出使赵国的栗腹报说‘赵国都城邯郸城里,已看不到多少成年的男子了,这时候我们若派兵攻打赵国,必然可以夺取大量的城池。’燕王喜闻言,立刻就派出了六十万大军、2000辆战车,兵分两路攻打赵国,形势危急下,好在赵孝成王经过了长平之战后,终于是想起了廉颇,于是赵国东拼西凑,总算是召集了十三万残军,当时燕军与赵军比例大约是五比一,天下诸侯也皆认为,赵国将会有灭顶之灾,然而老将廉颇仅带着13万老弱赵军,就破了60万的精锐燕军,诛杀了燕国的国相栗腹,之后又乘势杀入燕地,包围了燕国都城蓟城,最后,燕国答应割让五座城池,方才求得赵国退兵。此战过后,赵孝成王便把尉文一地封给了廉颇,赐其号‘信平君’,并授官假相国。”刘叔道“理当如此,廉颇确也当得名将二字。”鬼谷子又道“可惜赵偃继位之后,便派出乐乘去接管廉颇的兵权,廉颇顿时大怒,立刻就驱逐了乐乘,眼见赵国是呆不下去了,于是他就投奔了魏国。”
就在刘叔赶往魏国都城大梁之时,他突然又想起一人,鬼谷子曾提过一次,那就是道门的另一奇人——杨朱,这“杨朱”与“列子”一样,都是继老子之后,名声最显的道门奇人,并且这二人还有些互不对付,听鬼谷前辈说,这主要是因为杨朱的学说与传统的道门学说颇为不同,杨朱的主要思想是“贵己、轻物重生与全性保真”,所谓“贵己”,儒家的孟子曾这样评价说“杨朱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杨子主张一切当为自己优先考虑,如果只需拔下自己的一根汗毛,能够有利于天下,那他也是不肯去做的!此话看似非常的自私,但是你若仔细的读过杨朱之学,就会知道这句话,藏着多少的无奈,当时,三家分晋刚刚结束,周王室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册封三晋为诸侯,没多久,田齐代姜,周王室又是无计可施,只能立田和为齐侯!就在这般的乱世之下,要说谁最苦?那肯定是中原的老百姓,他们昨天还是晋人,到了第二天就成了三个国家的子民,他们昨天还是姜齐的子民,一觉醒来又成了田齐的子民,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一改朝换代了,原来的匪就成了今日的官,今天的官即是原来的匪,你想这些人一上台,那肯定是要有一番“作为”的!而不论做什么,那肯定都是得依靠老百姓啊,所以官员们就说只要乖乖听话,以后肯定给你们分田,老百姓听了都非常高兴,谁知没多久这些人就原形毕露了,原本前任的官员已经将税收到了2024年,可后来的官员为了建设国家,又贴心的增加了好几种税!
老百姓们被骗怕了,他们就希望有人能替他们说说话,能安慰安慰幼小的心灵,于是杨朱就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杨朱这句话的意思是:古时之人,你让他拔下自己的一根毫毛,说此事有利于天下,他是万不会给的;但若让天下人来奉养他这一生,他同样也是不会答应的。依我看啊,如果人人都可以治内贵己,互不侵犯、损害,人人都能自重自爱,各安其所,这样一来,天下不就太平无事了吗?”杨朱说的话,很快就受到了世人的追捧,同时也受到了某些人的眼红,于是断章取义之下,杨朱的话都立刻变了味,好多人看到了杨朱的前一句话,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开始批评起杨朱,他们既不愿去琢磨杨朱为什么要这么说,更不愿去听那最重要的后一句,只是理所应当的认为杨朱这个人太自私了,结果过了几年再一看,老百姓竟然都在说“不拔一毛,不拔一毛!”众人见状,这才明白他们虽然宣传的很好,但老百姓的眼睛可是雪亮的,谁在替老百姓说话,谁在脱裤子放屁让老百姓再忍一忍,大家还是能分得清的,于是“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甚至到了后来,杨朱的思想都盖过了道门大能列子的思想。
《庄子》中曾写道:杨朱曾求问老子“有这样一个人,他敏捷果决,认识事物透彻明达,学道精勤不倦。那像这样的人,可以和圣明的君王相比吗?”老子答道“这样的人,就好比能够追捕狐狸的猎狗,最多做个高官罢了,所以又怎能和圣人相比呢?”杨朱闻言,惭愧的问道“那圣明的君王,该怎么治理天下呢?”老子答“圣王治理天下,其功绩福盖各处,却总说这盛世和自己并不相干;圣王教化诸事万物,而人民却不觉得有什么依赖;圣王虽有功德,却从不用语言说出来,并且他还时刻努力着,好让世间万物都欣然得到他们想要的;最后圣王又立于神秘莫测之境,畅游各个虚无的世界。”后来,杨朱在梁城又与老子恰巧相遇,老子见到杨朱后就仰天长叹道“当初我把你看作是可以教诲的人,如今看来,你却是不可受教之人。”杨朱听后,十分的惭愧,于是他立刻跪在老子面前,希望能得到老子的点化,老子怜道“你看你仰头张目、傲慢跋扈,像这样,谁还愿跟你相处?你看看那些德行最为高尚的人,他们总会认为,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你再看看你!”杨朱听言,立刻就改变了不少。
20岁的杨朱,能得到老子的点化,那自然是受益匪浅,毕竟连孔子都以老子为师,就更别说其他的人了,于是,经过了多年的摸索、思考后,杨朱的学说很快就在天下间慢慢的传播了开来,后来连孟子也说:杨朱与墨子的学说都流行于当下,现在,人们互相讨论的,不是杨朱的学说,便是墨子的学说……也正因两派学说皆流行于天下,加之墨子、列子、杨朱都生于同一年代,所以这两派的学说便多有对立,墨子常常说“兼爱、非攻”,意思是为了反对不义的战争,宁可牺牲自身,也在所不惜。每一个人都应该互相友爱,因为不论是贵族还是百姓,若往上论,都是一家人,所以墨子希望,大家可以将其他的人,都当做自己的父母、兄长来正确对待;反观杨朱,他常常说人要“贵己”,因为杨朱认为:不论是贵族还是百姓,人人都应该是平等的!那么,凭什么君王、贵族,就一定比你重要?你想,那些统治者们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而老百姓的身家性命却是非常有限的,若是有人对你说,这件事对天下或者国家有益,那你应该让这个人立刻去做,让他去做这个“大英雄”!而我们老百姓则应当好好爱惜自己的一切,把这些“大好事”,都让给这些所谓的“为你好”去做!此外让天下受损、自己得益的事,我们老百姓也不应该去做,因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我们可以少享受,甚至不享受,但却不能不爱惜,因为你不爱惜,那些畜生就更不会爱惜……
乘着马车,刘叔很快就来到了魏国的国都大梁,休息了一晚后,他又去城中拜访了那个老将廉颇,此时的廉颇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前些年赵王又派使者来往魏国,想要再次启用廉颇,廉颇的仇家郭开听说了此事后,害怕廉颇会再度得势,于是便暗中贿赂了赵国的使者,让他多说廉颇的坏话,至此廉颇的回路便彻底被断绝了,后来魏王知道了此事后,也是心生不满,所以魏王的态度也是急转直下,廉颇深感无奈,只能默默的忍受,想他原本可是赵国的假相国、信平君,赫赫有名的大将,如今就只能困居于城中动弹不得,八旬的廉颇又哪里能忍得了?所以当刘叔来拜见时,廉颇已是快要不行了,不过廉颇听说有位游客少年前来拜会,他当时还是很兴奋的,毕竟已经许久没有人来看他了,后来廉颇听说刘叔刚从云梦山那过来,又听刘叔说鬼谷子很看重他老廉颇,顿时就高兴的手舞足蹈起来,之后
廉颇便将刘叔奉为上宾,又给了刘叔许多盘缠,并热心的派人,替刘叔在周围问寻了几日,最后也总算是找到了杨朱学派门人魏牟的后人——魏选。
这个魏牟的来历可不小,他曾是中山国的王子,后来中山国被魏国所占,魏家便进入太行山中猥琐发育,经过了20多年的励精图治,中山国终于是乘机复了国,可好景不长,待到赵武灵王实行了胡服骑射后,中山国很快就再度被赵国给灭掉了,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中山国灭国后,中山的王子——公子牟便在好友公孙龙的帮助下,逃到了魏国,作为一国王子,虽然被灭了国,但还是很有政治分量的,所以魏牟很快就受到了重用,也正因如此,廉颇派去的人才能很快就找到魏选(魏遬)的住址,魏选一听说廉颇府上竟有人来请教杨朱之学,也是非常的诧异,因为自杨朱去后,杨朱学派便立刻销声匿迹了,当然了这也是杨朱的意愿,他说此为退隐!刘叔见魏选不肯将杨朱之学传于自己,只得说自己也是道门中人,魏选见刘叔确是诚心实意,便叹说自己才疏学浅,无法完全领悟杨朱的传承,之后又将《杨子》等书,一一拿给刘叔观阅,刘叔看过之后,便将其中不懂的地方说出来与魏选细细交流,比如:杨子为何要提出不拔一毛以利天下?魏选当时就嗤笑道“此乃儒学为打压我杨朱之学,故意曲解了杨子之言,杨子的意思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你的存在,便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你死了,那你的世界也就没了!既然如此,那凭什么要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损害自己的利益呢?如果今日你拔了一毛与人,那么明日他们会不会就要你牺牲掉自己的性命?”刘叔闻言立刻点头表示非常赞同。
刘叔也叹道“有的人口口声声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可一旦成功了,那翻脸可比翻书快多了!”魏选听刘叔之言也深以为然,于是他与刘叔自是相谈甚欢,魏选有家门的传承,刘叔也有道门的经典,二人相互验证、讨论下,皆是有所领悟,魏选眼见刘叔年纪轻轻就如此的高明,也是非常欢喜,于是他又将杨朱之学中的贵己——养生之术,传给了刘叔,这养生之术可是他们家的家传之学,并且由于魏牟曾是中山国的王子,所以魏家的传承也是杨朱学派中最重要的一派思想,接着魏选便解释道“求生、好生、乐生、重生、贵生、养生与长生之道,皆是环环相扣的……”刘叔细细记下“所谓道者,是人所以得生之理,而所以养生致死之由。修道者是即此得生之理,保而还初,使之长其生。”刘叔听了,立刻就有所领悟,魏选又继续道“你将生与道结合在一起,便可做到事半功倍。”刘叔忙按照魏选所说的方法,立刻调整了自己的呼吸方式,果然就感到自己吸收灵气的速度又确实快了不少,同时,刘叔也感觉到自己身体中竟存在着许多的阀门,魏选闻言大笑道“刘道友真是天资异禀,没想到这么快,便察觉到了身体各个阀门。其实若依医道来说,人体内共分七门,而杨子却发现人体中不仅仅只有七门,应该是先天九门,这九道大门在人体中形成了九门锁阳阵,使得人类吸收灵气的难度竟增加了九倍,所以天下间能够修行的人才会风毛菱角。”
刘叔问“那如何才能破了这九门?”魏选耐心说道“道门中,有许多办法都可以破解这九道大门,而我们杨学派则是以养生之法来破解。你既来找我,便是与杨朱有缘,所以等会我便将此法传于你,希望你能将其发扬光大。不过,若要修炼此法,切记,切记,一定要做到全性保真!”刘叔又问“这全性保真,何解?”魏选解释道“其一最好是童子之身,其二就是要保持自然的状态,顺应自然之性,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