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刘叔修仙记

第21章 魏国,景室山遇见玄都大法师

刘叔修仙记 星宿闲人 13021 2024-11-12 07:19

  刘叔将鬼谷高徒包青天以及鬼谷的一些同门送入了地府后,便在鬼谷子的热情邀请下,又在云梦山小住了几日,这几日,鬼谷子因感念刘叔之恩,便将兵法之道、纵横术、一些诸子思想比如阴阳家、名家、法家,以及自己200多年的修炼心得、经验皆传给了刘叔,经过几日交流,刘叔也知道了这位鬼谷子前辈竟和自己一般,练的是阴气功法,按理说一般的修行者都是修的阳气,即灵气,《黄帝内经》中又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所以神仙多是纯阳,而纯阴多是鬼仙之流,但凡事也有例外,有阳必有阴,况且阴阳互补、也能互相颠倒,只因纯阴修炼多不能得窥大道,终究还是以鬼仙居多,故而修炼的人就越来越少了,但每一位能修成天仙的纯阴之神那也都是同辈中的佼佼者,而一些修炼不当或者走火入魔的阴修,也被仙人们称为魔修,由于刘叔手上有一本东岳大帝给的《九阴玄经》,所以他闲暇时,也修炼了一部分地府阴修功法,鬼谷子也是难得见到同样修炼这类功法的修行者,故而对刘叔很是看重,而刘叔也从其口中得知鬼谷的师父王子乔和阐教的赤松子皆是阴修,后来王子乔假死之后便随赤松子修炼去了,而赤松子早已是得道多年,并且以前他的职责就是雨师,为了修炼,他还常食水玉……

  经过一番交流后,鬼谷子便想将自己所学也传于刘叔,但刘叔已经修炼了一段时间的地府功法,也知道纯阳和纯阴互相冲突,自己总得选择一个,因为

  道门有金句言:纯阴而无阳者,鬼也;纯阳而无阴者,仙也;阴阳相杂者,人也,所以人既可成仙,也可为鬼,而想要成仙,最好、最容易的办法就是脱质既——“阴尽阳纯”,当然了,能修到纯阳的也是少数,毕竟人体中阴阳共生,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所以大部分的修行者只能通过逆转呼吸,使得先天和后天之气相接续,达到内外调和、阴阳平衡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益,还有助于提升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此外,身体内的阳气、阴气通过相互渗透、交流和互补,也可达到内外调和、阴阳平衡的状态,最终完成身、心、神三者的和谐统一。所以刘叔对于阴修的功法,就没有多大的兴趣,但鬼谷子的一席话,又引起了刘叔的思绪,鬼谷问道“小友,你会嫌钱多吗?”刘叔闻言,立刻就犹豫了起来,接着鬼谷又问“小友,若是遇到强敌,你是用纯阳之法和对方比较谁会更阳呢?还是阴阳并用,以柔克刚呢?”

  刘叔闻言立刻就明白过来了,虽说贪多嚼不烂,但阴阳之术,皆有可取之处,若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每样都吃一点,也是可以吃饱的!再说自己虽是听了不少的修行经验,但毕竟皆是前人之道,古话说学我者俗,似我者死,读了、学了、试了,皆是在跟着别人的脚印走,别人是成功了,但换你走,却不一定能成功,唯有包罗万象、融会贯通,取百家之长,补自己之短,然后方有机会,在这最后的一段修行时代里,悟得真正属于自己的道。祖师也说过“法术无好坏,人亦无正邪之分,只是立场不同罢了。”鬼仙虽是仙中末流,但鬼仙不也是仙吗?再说,自己之前见过的那些修炼纯阳的大能,他们都没有十足的把握说自己肯定能飞升成功,再看如今的修行环境已是越来越差,他日若是自己也没有把握能飞升仙界,那便修成鬼仙,帮助二位大帝管理好地府,退一步说,鬼仙虽是仙中末流,但是真的很容易啊!书上说“鬼仙者乃五仙之下一也,阴中超脱,神象不明……止于投胎就舍而已。”看着确实挺差劲,但若能修炼到鬼王级别,或者修成酆都大帝那般的实力,不也是挺香的吗?

  想通了一切后,刘叔便和鬼谷狠狠的交流了几日,同时他将《九阴玄经》中许多不明之处,又一一说出来,好向鬼谷子讨教讨教,你想,鬼谷子作为渡劫境的绝顶高手,同时又是世间罕有的阴修高手,对于九玄阴经内容的理解、领悟,自然非刘叔可比。于是二人讨论了没多久,刘叔便真的摸索出了,一条可以快速提升自己修为的好方法:其实这些鬼仙和刘叔一般,都是想要飞升仙界的修行者,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说走火入魔、神魂出窍后回不来、被人破了肉身、受心魔侵扰……故而不能修成正道,这时,他们就面临两难选择,若是去轮回投胎,那么这一世的记忆肯定是没了,所以许多人就选择修成鬼仙……《九阴玄经》里曾言:这地府众神修炼的功法,肯定是不同于人界与仙界的,因为地府的阴气甚重,而灵气又几乎全无……人死后,魂魄多被勾魂使者勾来,然后它们只得呆在地府,等待阴寿结束,再去各殿接受审判,天长日久,大量的鬼怪皆聚集于地府之中,便会形成大片大片的精纯阴气,这类阴气正是至阴之气,也最适合众鬼修炼,并且若是人界又发生了什么天灾人祸,那进入地府的亡魂更是数不胜数,这些亡魂既要过完阴寿,又要接受地府的审判和处罚,这么一来,阴气更盛,加之地府的鬼差也不是永生不灭的,若是修不成鬼仙,鬼差们也是要重入轮回的,所以地府就总是缺人。

  也正因如此,所以地府一直都是一个令神头疼的地方,一方面,人间,一代新人换旧人,一方面,神灵们也需要新的信仰来提供信仰之力,故而在经过了东岳大帝无数次的上奏、驳回、再上奏、再驳回、罢工、开会、众鬼夜行、再开会、人鬼大战、快速通道……终于上面是答应了,大帝要多收几个阎王的请求,当时也是巧合的紧,秦国的杀神白起刚杀了百万的兵士,然后人间到处闹鬼、上面妥协、东岳大帝准备妥当、天罡星降世、地煞星降世、刘叔学成下山、来到了泰山……与鬼谷一番深入的讨论后,刘叔就提出:地府里的阴气肯定是极浓的,在没死之前,自己也肯定是不能在地府修炼的。但由于近些年死去的生灵数量实在是太多,大帝又亲自与他说下面真的忙不过来,那么如此一来,就会有很多的魂魄没有被及时拉入地府,依旧存于人界,而这,就会使得人间也滋生出一些阴气比较重的地方,比如说战场、坟地、祭祀坑,以及刘叔之前去过的那座鬼屋、泰山附近的那个大裂谷等等,同时,由于许多魂魄生前都是群居的生物,所以这些寒阴之地便会吸引来大量的孤魂野鬼,待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之后,便会产出大量的阴气,比如当你经过一些较大的坟场时,会感到那里冷的渗人,便是同理。

  不过,这些地方的阴气浓郁程度,肯定是比地府要低上许多,所以这些地方便成了修炼鬼道的最佳场所,过往,在各朝各代的史书上,都会记载,有一些君主特别的嗜杀,其实他们如此做,很可能就是为了修成鬼仙,毕竟这鬼仙也确实好修,再说就算商纣王那么的昏庸好杀,最后不也被封了神,成了仙?你想,帝辛的身边皆是些能人异士,特别是那位闻仲太师,本就是截教的三代弟子,而那截教又号称是有教无类,所以搞点什么鬼仙功法,弄个血池肉林、献祭妻儿、取心求胆什么的,也就合情合理了。经过鬼谷前辈的一番启发,刘叔也是立刻就领悟到,自己只需寻到这些富含阴气的地方,然后再以正宗的地府功法去吸收这些阴气,到时只要吸收的阴气不超过体内的阳气,那便稳赚不赔了,因为这么做,肯定是能获得一些功德的,你想,这些地方于人道不合,里面又会滋生许多鬼怪,而你收了阴气之后,众鬼就无所遁形,实力大减,最后只能是被鬼差一一拉去地府,如此,等于是帮人间清理了一片顽疾,自然就能得到不少功德,祖师也曾说过此事,说功德是成仙的必要助力,自然是多多益善,而刘叔在吸收了大量的阴气后,也能将其巧妙利用,毕竟,大多数修炼者都是修的纯阳,因为纯阴、纯阳本就相生相克,只有修到了很高的境界才能做到阴阳调和、阴阳转化……如今刘叔二者皆修,肯定是不如单休的收入高,但刘叔的降龙掌法至刚至阳,也能弥补其中的不足,而对敌时,若是突然用出纯阴之力,自是会出奇制胜!

  鬼谷子听了刘叔的一番分析后,也是如此认为,于是之后的几日,刘叔又和鬼谷子前辈一同研究起《九阴玄经》里面的部分内容,没多久,刘叔就发现在地府的众多功法中,有一门法术非常适合他于人间修炼。《九阴玄经》书中道:修炼者,在吸收了一定的纯阴之气后,便可通过书上的呼吸功法,将阴气聚集于体内,并且这些阴气还有许多人妙用。按照书上来说,阴气,不仅可以守藏于内而不出,还有帮助神气内藏、精神内守的作用,如此,只要修炼至阴成阳化的境界,那你的身体便可百病皆消。若是你能修炼到阴从阳中来,阳从阴中取,那便能达到阴阳调和的境界,到那时阴阳二气就可以通过相互转换,渐渐做到二气合一,即纯阴便是纯阳,纯阳也可以变为纯阴,这对于境界的提升那真的是扶摇直上了!不过现如今刘叔肯定是做不到的,好在《九阴玄经》中又写道“地府众仙在御敌时,会催动功法,将阴气凝聚、压缩于一指之上,一旦气量足够,发射出去,便可伤敌于无形,因为此指法的速度已经快到令人发指,此外若是体内的阴气足够多,那十指皆可发出指力伤人,待修到大成时便是地府的杀敌绝学——幽冥鬼手:一旦被这招鬼手抓住,若是对方没有对自己的神魂做过锻炼,那么就可立刻将其神魂抓出……若是施法者能做到两手齐出,那么两掌合力一拍之下,对方的神魂直接就会被拍散,而没有了神魂的驱动,对面的肉体空壳就只能动弹不得,到时便是任君戏弄了……

  之后,刘叔又听鬼谷子介绍说:因为我们这个界面属于阳气较重的界面,加之阴气总是给人一种阴毒邪恶之感,所以大部分修炼者才会选择纯阳之路,以前他的师父姬晋,以及阐教的赤松子前辈也说过,在这片宇宙之中,像我们这种阳气较重的界面真是不多,在我们附近的很多地方,皆是黑暗一片,甚至连一丝光线都没有,故而在广大的宇宙中,修炼纯阴,反而却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即使修炼有成,你的遁速能达到了光的速度,或许你从本界面飞往月亮只需一个呼吸,飞到荧惑180个呼吸,到太阳480个呼吸,但想要走出我们这个小界面,却是需要300多天,而要走出主界面则是需要4000万天,更别说我们主界面附近还有众多的附庸界面呢!所以仙人想要进行大距离的传送,便需要极大的阳能,进入宇宙的虫洞之中,然后通过虫洞桥,实现空间跳跃——即空间的对折,此外,若是想依靠自己的阳气撕开一个虫洞,那就必须达到圣人的境界,如此才不会被空间之魔吞噬…至于纯阳修炼的关键——太阳,元始天尊他老人家也跟众弟子说过,太阳都是有寿命的,若以古六历中的颛顼历,一年300多天来计算,宇宙中一般比较大的太阳能存在100万年,而小的太阳则能存在一万亿年,像我们界面的这个太阳,算是中等的太阳,它的寿命大约只有100亿年,而如今已经过去了一半,所以众神就准备了10个太阳,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如果想一直修炼下去,那么修炼纯阳的便只能去寻找类似的界面,要么,只能是废大力将纯阳之体转换为纯阴之体,或者从现在起,就开始阴阳双修……

  这一日鬼谷就有意无意的问刘叔,对魏国的历史,你了解多少?刘叔知道鬼谷的两个徒弟孙膑、庞涓都曾在魏国效力,知道他所问必有其因,故答道“还算了解,据我所知魏国的历史可不长,魏氏的先祖,乃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子——姬高,周武王灭商之后,便将自己的15弟姬高封在了毕地,即今天咸阳城最核心的那块地方,周武王如此分封,主要是为了建立一道屏障,好抵御西面的戎狄,200多年后,西戎出兵,先是灭了毕国,随后又攻破了镐京,并于骊山杀害了周幽王,平王东迁……待到齐桓公称霸一方,流落于民间的毕国王室后人——毕万,思来想去下,最后还是决定去投奔姬姓同源的晋献公,当时,晋国看齐国强霸一方,就想取而代之,于是便向四方招揽人才,之后,献公见那毕万确有才华,并且又是姬姓本家,便收留了他,后来,因毕万在消灭耿国、霍国、魏国的战事中立有大功,晋献公便封毕万于魏地,而从此以后,毕氏族人便改为了魏氏,并开始于魏地繁衍生息。后来晋献公听信了谗言,将家族成员全部杀光之后,又下令要讨伐自己的儿子重耳、夷吾。当时,魏家的一支族人与后来的晋文公,为了躲避献公的追杀就逃到了别处……等到晋文公回国继了位,没想到,他也和晋献公一般,对自己家人十分的防范,而那些追随自己、一同流亡的大臣则纷纷得到了重用,当时,晋国国内有十一个家族非常的得势,互相内斗之后,便只剩下了韩赵魏与智家,那时智家的实力最强,它想联合韩魏两家先灭掉第二强的赵家,赵氏实在打不过,就派出使者想去说服韩魏两家,韩魏两家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便答应联合起来,并于晋阳之战后共同灭掉了整个智家,后来三家见谁也干不掉谁,又害怕另外两家会联合起来,于是,三家便约定不如一同瓜分了晋国。”

  鬼谷子问道“刘小友,周朝为何会出现平王东迁这件事?”刘叔答道“是因为周幽王没有遵守嫡长子继承制!”鬼谷子点头道“周朝东迁之前,不论是周王室还是众诸侯,都恪守嫡长子继承制这个规则,所以代代更迭都比较平稳,也没有出现什么大的争斗。那么周朝为什么要确定嫡长子继承制。”刘叔答道“是因为商朝九世之乱所造成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鬼谷子又问“那为何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就一病不起了?”

  刘叔答“是因为当时的周王室已经积弱已久。自周朝建立以后,虽然也有过成康之治这样的盛世,但周边的蛮夷侵扰却是一年盛于一年,成康之治的周康王死后,其子周昭王继位,仗着成康之治打造的坚实基础,周昭王继位后没多久就开始对四方蛮夷开战,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周昭王在第三次亲征荆蛮时,竟死于那场战役,而周朝最强大的的天子六师也在那场战役中全军覆没,由于王室损失了大量的精锐部队,众诸侯对于周王室便不再那么的尊敬了。待到周夷王在位时,他虽然靠着烹杀齐哀公,勉强镇住了众诸侯,但却使得齐国与周王室彻底的决裂了,而等到其子周厉王在位时,更是不顾众人的反对,想要进行一场经济改革,结果自己倒遭到了流放……”鬼谷说道“小友从中,可悟得了什么道理?”刘叔答“一个国家想要长治久安,就要少折腾,该冲的时候就要冲,但该停的时候就要停,没有文治,哪来的武功?而凡事皆要量力而行,徐徐图之,若是君王穷兵黩武,想要一蹴而就解决所有的对手,那很可能就会和周昭王一样,对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成为国家灭亡的导火索。”

  鬼谷子笑道“好,很不错,小友认识的非常透彻,那就继续说魏国吧!”刘叔又继续说“魏家的掌权人——魏恒子临死前,就指派他的孙子魏斯来管理魏地,等到魏斯掌权之后,他就发现,晋国这片地盘已经被瓜分的差不多了,于是他就立刻任用了李悝来变法以寻求新的突破,魏国当时分的地盘并不大,并且又处于四战之地,其北边是赵家,东边是韩家,西边是秦国,南面更加头疼,当时楚国与秦国、郑国正在魏国南面相互争夺着领土,魏国的国力太弱,国家也是刚刚建成,想要靠武力获得领土,那简直是痴人说梦,而一旦有误,韩赵两家也会乘机动手先分了魏国。于是靠着三家分晋后,还算稳定的关系,名相李悝在魏文侯的全力支持下,实行了20载的变法,使得魏国的人口不断增加,并且又依靠着和韩国的友好关系,从韩国那买来了大量的铁矿石,使得魏国军队的装备都变成了更坚硬、更耐用的铁质装备,眼见魏国国力日益增强,李悝又提议魏斯开始对外扩张,当时魏斯就说若四面开战那肯定是不明智的,那么我们应该先打哪边呢?李悝立刻就说:我们应该先团结韩、赵,然后再全力向着秦地突破,魏斯又说我们缺少一位可以领兵的大将,李悝闻言却说此事好办,我的同窗吴起可担当此任。

  后来,在李悝的大力推荐下,吴起很快便来到了魏国,由于其是李悝的推荐,所以吴起很快就受到了魏文侯的重用,之后在吴起的刻苦训练下,魏国很快就有了一支专业的军队,即魏武卒,后来,吴起又带着魏武卒打败了秦国,并全部占有了原本是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那河西之地非常的广阔,不亚于一般的诸侯国,之后魏国就在此设立了西河郡,并由吴起担任了首任西河郡守,后来设定的西河郡,其面积也是十分的庞大,甚至和魏国本土都差不多大了,而有了这块地方后,魏国在粮草上,便有了充裕的保证。之后,魏斯又命乐羊为主将,进攻中山国,为了保险起见,魏斯又命吴起率领西河之师,与乐毅的先祖乐羊合击中山国,当时的中山国可是十分的强大,魏国也是打了三年,方才灭掉了中山国。之后,魏国又向四方征讨,并得到了不少的领土,没多久,魏斯就带着韩赵两家,兴兵去找周王,并逼迫当时的周天子正式册封他们为诸侯,至此,魏国方算开了国,魏文侯魏斯死后,其子魏武侯继位。不过,这位魏武侯却有些过于好战,他继位之后,依旧听从父王遗言联合韩赵两国,向着秦、楚、齐开战,后来在阴晋之战中,吴起竟以五万新军就打败了50万秦军,也正因为魏国过于强大,如此就逼的秦楚齐三大强国不得不共同联手,来对付三晋联盟了。”

  鬼谷子道“其实,大部分的国家多是衰于这些武帝在位期间。”刘叔点头道“魏武侯在位期间,虽然确是打败了不少的强国,也占领了不少的领地,但同时也引起了这些强国的敌视。后来,魏武侯为了自己的仆从国——卫国,和赵国又彻底的撕破了脸,如此便导致了三晋联盟的彻底瓦解,搞得魏国四面皆敌……而在用人方面,魏武侯又因吴起的功劳太大,便开始猜忌他防着他,吴起被调离了西河郡后,害怕会被谗言所害便逃到了楚国,吴起离开之后,魏国就渐渐的衰落了,而吴起逃到了楚国,受到了重用之后,楚国便靠着吴起带来的先进制度,修建强大起来,那吴起确是厉害,去往楚国不过几年,原本只能靠人海战术勉强抵挡的楚国,便可与强大的魏国正面对抗了。待魏武侯死后,其子魏惠王继位,而这位魏惠王依旧是没有认识到,魏国正在错误的道路上是越走越远,而其他的诸侯国见魏国的变法,使得一弱国一下就成了天下霸主,于是无不开始学习魏国变法,而各国的国君更是不惜财力,欲从魏国寻得能够帮他们变法强国的优秀人才,后来,魏惠王不听相国公叔痤之言,又放跑了变法大才——商鞅。”鬼谷子道“小友从中又悟到了什么?”刘叔道“国家的兴衰,全在于君王的决断以及对于人才的重视,就好比魏国,只因用的李悝变法就使得国力大增,只因用了吴起做了军事改革,便造就了一支铁军魏武卒,可一旦君王更迭,这些人才就会因为新君王的自大,而流失于海外,这一正一反之间,天下形势便能瞬时逆转!”

  鬼谷子口中称善,刘叔又继续说道“魏惠王放跑了商鞅之后,商鞅便去了最需要他的秦国,因为当时打秦国已被魏国打的抬不起头来,所以秦国立刻就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于是很快秦国便开始了商鞅变法,同时齐国也开始了邹忌变法,韩国开始了申不害变法……各国经过了各自变法之后,其国力也都是有所增强。随后秦国就联合了齐国并约定两国将同时从东西两面夹击魏国,而南面的楚国在知道了这个消息后,也准备乘机坐收渔翁之利,当时魏惠王的手下虽然有鬼谷的高徒——大将庞涓,但四面受敌,又哪里能够抵挡的了?魏军占据不了战场主动地位,后来更是两次都败于齐国。”鬼谷闻言说道“我门中以天赋论,那孙膑确实是要强于庞涓,庞涓出山后,便进入魏国当了官,而孙膑出山后,就好似张仪一般,不知自己该去往何方?老夫本以为,他会回到齐国,但令我没想到的是,他却轻信了庞涓,导致自己……或许这就是他命中注定之事,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张仪那般的幸运。”刘叔点头又道“魏国两次败于齐国,导致吴起之前训练出来的魏武卒皆被打光了,没了魏武卒魏国的其他兵士皆是不堪一击,于是,秦国也乘机夺回了河西之地,魏惠王死后,由其子魏襄王继位,而当时的天下已经进入了合纵连横的新时代,并且由于赵国的赵武灵王又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胡服骑射变法,使得赵国的国力也立刻强大了数倍。”鬼谷又问道“小友可知,什么是胡服骑射?”

  刘叔答道“由于内部的诸多原因,赵国的变法一直没有开展起来,眼见周围的国家一个个变法成功,甚至原先比自己弱小许多的魏国,都成了名副其实的军事强国,赵国上下自然也是非常的无奈和害怕,当时为了不被他国吞并,赵国便耗费巨资,建立了一支颇具规模的骑兵部队,等到了赵武灵王在位之时,赵武灵王就觉得光有部队可不行,一定得先稳定国家周边的诸多异族势力,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吸引匈奴人或者其他的游牧民族加入赵国,于是为了让这些游牧民族能有些归属感,赵武灵王便下令在全国实行胡服骑射,如此,那些游牧民族便会认为,自己已被赵人接受了,而赵人也会通过和游牧民族生活在一起,学习到这些民族强大的作战能力。”鬼谷点点头,说道“这叫师夷长技以制夷,没有哪个王朝能够永远强大,所以孔夫子有句话说的很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论是人,还是整个王朝,遇到问题时,若能不耻下问,也算上善若水任方圆。”刘叔又接着说道“魏襄王死后,其子魏昭王继位,正巧秦国欲要准备东出,这时,已经势弱的魏国为了抵挡住东出的秦国,便决定和韩国联手抗秦,魏韩联军很快就见到了秦将杀神白起,最后,伊阙之战,24万魏韩联军被秦军杀的大败,魏国的领土也是被秦国夺取不少……而就在此战不久,齐国竟乘着众诸国忙于对付秦国之机,偷偷的灭掉了宋国,于是没多久又发生了五国伐齐之战,齐国也因此差点亡国,这以后,秦国便是一家独大了。”

  鬼谷子说道“田齐也只有齐威王和齐宣王算还可以。“刘叔哈哈大笑道“那也是多亏了您的高徒孙膑,齐威王才算可以。”鬼谷笑而不语,刘叔继续道“魏昭王死后,由其子魏安釐王继位。这之后没多久,秦国就攻破了楚国的都城,而屈原大夫也因此投江自尽,待到长平之战,秦国又打败了当时唯一能与之抗衡的赵国,并乘机包围住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当时的局势非常的紧急,若是秦国真的吞并了赵国,那……而就在赵国危难之际,赵国魏安釐王的亲弟弟——信陵君竟设计偷了魏王的兵符,后来他带兵拼命冲杀,方才救了赵国,可从此以后,魏国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将领——信陵君也因此不敢再回魏国。后来秦国攻打魏国,安釐王十分害怕,便立刻派人去请信陵君回国,信陵君知道母国有难,也是立刻就回了国,之后信陵君不但打败了秦国,还带领着联军打到了函谷关。可惜秦国只是巧施离间计,便让联军瞬时间土崩瓦解,心灰意冷的信陵君回到魏国后,便沉迷于酒色之中,到了第二年,秦军再次派兵进攻魏国,并斩首魏军三万,而赵国因替信陵君感到不平,不仅不去相救,反派那位廉颇将军乘机率军攻打魏国,那位信陵君倒是位英雄,好像是前年刚死,可惜了。他死后,那位魏安釐王没多久也死了,如今是其子魏增在位。”鬼谷子点点头,又说道“魏国确实可惜了,要论魏国的人才那真是比比皆是,可是为何魏国就是抓不住呢?。”刘叔说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个国家想要代代出明君,这实在是太难了。”鬼谷子又道“那秦国怎么说?”刘叔点头道“法家确有可取之处,不过晚辈还想再看看。”

  刘叔在云梦山,跟随鬼谷子又学习了半月后,方才依依不舍,拜别而去,此时山下已备好了马车,刘叔与司马徽、庞德公、灌婴等人一一告别后,便乘车向着景室山行去……在修行界中,那景室山的名气可是非比寻常,原来此山曾是老子隐居的地方,所以又被称为“道源”和“祖廷”,这一路,刘叔也看到了不少马车,向着景室山的方向与其并驾而行,刘叔估计这些人和他一般,皆是慕名前往,或是听了什么传说故事,妄想能在山中,得个仙缘……到了景室山下了车,刘叔先与车夫客气了几句,又掏了些银钱让他自回云梦山,待车夫千恩万谢离去之后,刘叔便向上望去,这座景室山是真的高啊!即使是泰山也是不能及,若拿自己的洞府云山相比,此山更是高了十倍都不止,刘叔心道,这么高的山,自然是灵气十足,最宜修行,但这天下间,应该也没有谁,敢将主意打在此山之上。所以,刘叔也是不敢施法飞了上去,不为什么,就因为这里是道源,是祖廷!给他十个胆子也不敢如此造次,于是,刘叔就只得跟着众人从山脚下开始爬,然后一步一步往上登去,同时为了表示足够虔诚,刘叔还得一步一拜,此时景室山两旁的山道上到处都开满了灵花、灵草,其中有不少都已经活了近千年了,正因如此,那些灵花的香味都非常的浓郁,刘叔只觉闻了一会,其体内的浊气就开始下沉,清气开始上升,然后,一连着,噗噗噗,倒是放了好几个大臭屁。

  刘叔心道此地还真是块风水宝地,若是在此呆久了,不说什么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百病多消倒是简单,继续往上走去,只见前方山道左右皆是巨石,就只有中间的一块窄小石阶还可通行,此时若向上看,真如一道天生的仙门,不少人到了这里,已是纷纷后退,打起了退堂鼓,因为再往上走,就基本没路了,附近全是大石,只有悬崖边缘处,还有一条非常窄小的野道石路,正顺着山体蜿蜒,盘旋而上,抬头望去,也不知是什么人?多大的胆量,方才打造出这条沿着悬崖峭壁,盘旋而上的石阶,这寻常之人走在其上,怕是三魂七魄也要吓成失魂落魄,并且这些石阶上,坑坑洼洼,很不好走,而台阶之上,又有山风阵阵吹来,只要稍不注意,便会立刻被吹入悬崖,刘叔手脚并用,缓缓而上,此时和他同行的已是寥寥无几,越往上走,风就越急,走在石阶上面,真的犹如在登那九重天一般,石阶周围,石山林立,仿佛只需一步就能轻松踏了过去,再看周围各个山头,无数松果挂满枝头,好似仙宫蟠桃园里的大小蟠桃一般,这一路走来,除了周围挂满了大小的青铜铃铛外,便是密密麻麻的道家真言,要论最出彩的,肯定是那块写着“无为”的金字牌匾,那金色的字体就好像太阳一般,要照去人们心中的阴暗角落,然后再将无为刻于世人心中一般,

  刘叔也不禁叹道“自己来到人间一世,难道真的要无所作为吗?”

  爬过了一千零八十个台阶,刘叔总算是望到了山顶,到了山顶平坦处,刘叔实在是累的不行,便靠着一块石头左右观望起来,只见在山顶的左边方向立有一山峰,右边方向也另有二座山峰,若是远远看去,似乎正合了神话传说中的“一气化三清”,休息了一会,刘叔又往山顶中间走去,只见这里建有不少的木屋,但皆已破败不堪了,刘叔望向悬崖方向心道,这条山路确实不好走,自己刚才走时,心里都是七上八下的,若是有牛马一类的牲畜代步或许还能好一些,因为它们的蹄子能够卡在石缝里,特别是羊类牲畜,更是尚于攀爬,刘叔绕着房子转了一圈,就见一房子上还挂有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老君庙”三个大字,刘叔看了半天,就觉那字颇为熟悉,想了半天才想起这正是庄子的字,因为他手上有一本庄子写的《剑道》,所以刘叔一眼就认出了庄子的字体,刘叔又往四周望了一眼,确定这里只有自己再无他人,于是忙拿出早已备好的酒水,然后又用周围捡来的干草扎了一些刍狗、刍鸡……一切准备就绪后,刘叔就在木屋前,对着天,连番拜道“沛县刘叔代女娲娘娘,向太上老君问安!”刘叔连连说了三声,一声比一声高,灵气催动之下,他的声音竟随着风儿飘到了天上。

  等了好一会,只听“哞”的一牛叫声忽从天上快速传来,似是老君的座下青牛正在回应一般,刘叔自是知道这牲畜的耳力确实要比人类强了不知多少,只是如今只闻其声,不见其形,自己也不知该如何继续下去,于是他就呆呆的望向天上,希望能早见祥瑞,过了没一会只见一大罗仙人,坐着九色莲花正从一仙宫之上,下凡而来,刘叔见之急忙拱手行礼,这位仙人看着眼熟,刘叔想上想,此仙应是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大法师,传说,这位玄都大法师曾二度玉帝,功德圆满,后来其又再度真武大帝,名满天下,所以在仙界,大法师又被玉帝称为“大惠静慈妙乐天尊!”而在人间,亦做“灵观大帝”。大法师看着跪拜在地正磕头不已的刘叔,说道“刘叔,且先起来说话。”刘叔起身拱手道“前日,小子因在三仙岛收了殷商的半份龙气,得到了娘娘的赏识,让小子

  前往朝歌女娲宫领赏。后来小子见到了娘娘后,娘娘便命小子前往景室山,好向老君禀告一声,人间不久就要大变天了,到时还请老君能注意下‘飞廉’和‘恶来’二神!”大法师点头答道“好,我已知晓此事,飞廉,恶来不过是跳梁小丑,近些年来在天宫颇为得意,想是当年偷的那半份龙气要成型化龙了!哼,此事也不需老君费神,天上之事,本尊自会处理,不过,地上的事,就要靠你自己解决了。”刘叔忙拱手称是。

  玄都大法师细细看了一眼刘叔,再道“你这道基还真是稳固,也不知是何人所教?嗯?你小子好像还修炼了西方教的法相天地之术,但看你又不似佛门中人,怎会得了此宝?咦奇怪,奇怪,啊,竟还学了地府的纯阴功法,了不得,了不得,本尊都没有阴阳双修,你小子的心还真大啊!哎呦,这体内的儒家浩然正气还真是晃眼,哦,有这正气护体,阴阳同修倒确是可行。啧啧啧,还有那半份殷商的龙气!真是个了不得的后生啊。”刘叔闻言忙道“小子也是万般无奈,才会学了这些法术。如今人界的灵气是越来越稀薄,小子要想突破天道,飞升至仙界,也是不得不如此。”大法师摇摇头,说道“老君曾说:‘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本尊今日也是看你乃天罡命数,加之又有女娲娘娘相托,方才下了界,但如今看来,老君的道,你肯定是不能立刻完全领悟了。”刘叔闻言心中不免一阵悲伤,大法师继续道“吾观你似是领悟了筑基法术和金丹法术,如今你得了众多机缘,恐怕离金丹境也不远矣。既如此,本尊就先传你道门正宗的元婴法术和渡劫法术,望你勤之勉之,早入正道上来帮吾。”刘叔忙点头称是,大法师又叹道“三教之中,唯我人教最是势微,诶,老君虽是神通盖世,但却只有我这么一个弟子,实在是头疼的紧。如今,你既受了女娲娘娘法旨,又拜了东岳大帝为师,想来还要在人间逗留不知多久,既如此,你就帮本尊也物色一位合适的人选,先把老君之道学,传了下去。”

  刘叔闻言,立刻说道“天尊请讲!”大法师拿出几件宝物,随后说道“这是兜率宫法宝——雌雄双剑,这里还有一本《九鼎丹法》,一本《正一符箓》。你啊,反正也有天命在身,这些时日,正好可替本尊寻找一位在上元节出生,并拥有先天道体的弟子,然后可将此剑和二书皆传于他。到那时,凡间之事皆归帝王,妖魔之事,皆归道门,既然天路将绝,吾自要将信仰成神之法传了下去,好让道门不至于灭绝于人间。当然了,本尊给你的丹法和符箓之术,你也可以学一学,只要你把事办好了,道法也学得通透了,他日待你飞升三界,若是得了机缘,修成正果,你便可飞往圣境四天的太清境大赤天。”刘叔闻言,满心欢喜拜了一番,大法师道“他日,你若遇了那人,便把这些术法都一一传与他,嗯,再给本尊带句话‘修道先修心,救人先救己,金银带不走,内思内练勤。太平多隐居,乱世下山去,从容多看开,始终想着一。今生多勤简,不为天下先,缘来不算迟,不必盼来世。’”刘叔拜道“小子谨遵灵官大帝法旨。”大法师点头又道“本尊也送你一句话‘如果道可以奉献的话,那么所有人都会献给君主父母;如果道可以告诉人的话,那么所有人都会告诉兄弟;如果道可以送给人的话,所有人都会留给子孙。心中不自悟,则道不停留,向外不能印证,则道不能通行。’”

  刘叔听得直点头,此话太过神妙,他一时也理解不了,大法师见刘叔不能及时领悟,又嘱托道“夫子创立的儒学吾也看过,他们提倡仁与义是可取的,但儒学,还是有不少的缺陷。当年孔子曾向老子宣传仁义之说,老子却道‘仁义会毒害、骚扰人心,这世间,再也没有比仁义更大的祸害了;你如果想让天下不丧失真朴,可以顺着造化而行,总会道德而立;何必急着标举仁义,像是敲打大鼓寻找迷失的孩子呢?”刘叔想了想说道“小子领悟了。若想天下人不丧失本性,你自己就要像风一样顺化而行,你自己做到了,并持续的做着,便不必用力去宣扬仁义,更不用背着大鼓让大家必须这么做。高深的学识,不能像女人一样,为了取悦于人,而左右摇摆,学识可以变通,但不能低头,若是做学问的都失了骨气,那这学问便是无稽之谈;作为君王,应该爱惜百姓,切不能为了一己私利,或者为给少数贵族同伙谋求利益,而举着为天下人的大旗去愚弄百姓,同时,君王更不可利用武力,来使百姓顺应所谓的天理,武力只能使人屈服,却不能让人信服;百姓是淳朴的,可若老是欺骗、逼迫他们,那就太可耻了,百姓忍得了一时,可忍不了一世,就算是狗,急了还会跳墙,就算是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大法师闻言点头说道“好,孺子可教也!宣扬仁义,也算是一件善事,若放在太平盛世,慢慢去宣扬,倒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如今来看,还需反复斟酌方可使用。诶,最自由的时代,已经逝去了,以后,怕是再难出现百家争鸣的好光景了,可惜,真是可惜了。”刘叔说道“小子听说西方世界那,也出了许多伟大的各类学者。”大法师叹道“那里本尊不方便去。”刘叔回道“那小子日后去了西方,就多看点,多学点。日后若是到了三界,再将其献给天尊。”大法师点头道“如此甚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