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生活于楚国江东地区的项氏族人,对于楚地还是毕竟了解的,但对于巴蜀以及汉中之地那自然是毫无了解,虽然巴蜀、汉中也曾有一部分领地属于楚国,但江东和巴蜀那真是隔着千山和万水,并且巴蜀的快速发展乃是从秦国夺取巴蜀,蜀郡太守李冰在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带着岷江两岸的人民共同修建了都江堰之后才渐渐开始的,所以大部分楚人对于巴蜀那一带,也只是闻其名,却不知其形,至于那位超级智囊亚父范增,虽然范增确实很善于权谋,战略眼光也很高,对于看人更是毒辣,但凡人的智慧终究是有限的,由于缺少详细的秦地资料、图本以及最为重要的户口档案,那亚父范增在看了萧何送来的许多陈旧情报之后,就以为这些地方确是不毛之地,加之巴蜀之地道路难行,地域太偏,虽地域辽阔,却全是些未曾开化的愚民,一想到这,项羽这才同意将刘季分封在了巴蜀,试想连项羽、范增皆是如此认为,就更别说几乎没啥文化的刘邦,以及他的那些楚国老部下了,但此事很快就有了转机,因为刘邦的手下除了萧何、曹参、樊哙、吕泽他们外,还是有不少对巴蜀知根知底的秦国部下的,比如杨端和家族的杨氏众将、王离家族的王氏族人、还有最为重要的,当年将上党献给赵国,害得秦赵大战的韩国上党太守冯亭的后人——秦丞相冯去疾、御史大夫冯劫,这些冯氏家族的后人……加之刘邦手下还有张苍、孔藂、张良、萧何、刘交等众多文化人,他们只要一查秦史资料,便可立刻知道那巴蜀、汉中,乃是一块不得多得的成龙之地!
此外,刘叔当年也曾游历于巴、蜀、汉中之地,他自然知道这些地方物产富饶、环境舒适、隐藏了大量的人口,并且,蜀郡治所成都这里还有都江堰这座超级伟大的水利工程,李冰在继承了前辈鳌灵的思路之后,很快就想到了建堰治水的好方法,而自都江堰建成之后,不管是旱季还是雨季,整个成都地区都能从岷江截取到足够多的水资源,来灌溉农田。即使是到了雨季的时候,多余的雨水也能随时排出去,顺着岷江一直流入长江。于是随着都江堰的建造、完成,而成都地区也一下子就多出了五六十万亩的良田。而且这些田地都是之前由岷江冲刷出来的,土质极为肥沃,极其适合耕种!所以刘季才会极力要求将自己封在蜀地,他人恐怕皆以为蜀地是不毛之地,但实际上,这里气候宜人,最是养人,并且对于粮食作物的种植条件这里几乎都全部满足,所以巴蜀之地,乃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之前,刘叔还曾断言这里是刘邦的龙兴之地,因为这里还曾经存在着一个,比夏朝还要早一千年历史的古蜀国,并且在《黄帝外经》中也曾记载过,巴蜀之地乃是黄帝陛下的诞生地,你说黄帝诞生的地方能差吗?所以说多读书还是很有用的,要知道巴蜀多山又多水,而山和水,这在风水学里,又代表着大大小小的龙脉,之前刘叔就已探明,这里的古蜀国曾留有一条龙形山脉,正等着有缘人的到来,于是刘叔早早便说服了刘邦、萧何等人,所以后来刘邦才会在鸿门宴中,说自己愿去巴蜀当一个土皇帝,待到刘邦军队进入了巴蜀之后,才发现张良、萧何、刘交等人果然是很有远见,这里并不是自己认为的那个蛮夷之地,而是一块天福之地,但新到一处毕竟会有些不适应,于是刘邦又让张良、萧何、王陵、吕泽等,赶紧安抚好众部下。
至于巴地,那里多为山地,并且自古以来,这里就是由山地间的巴人所统辖,由于山区交通非常的不便,所以巴人一直都是独立生活。而反观蜀地,因为秦惠王时,有张仪、司马错等人的不懈开拓,所以蜀地的农耕基础本来就很好,并且后来,由于李冰父子在水利方面的建设—即都江堰的建成,使得蜀中地区的生产力得以倍增,于是很快蜀地就成为了一处远离乱世的天府之国,巴人见蜀地发展的极好,便也开始学习蜀地,积极的开发巴国之地,很快巴郡的田地资源也渐渐的多了起来,巴郡的北面是汉中郡,西面是蜀郡,南面是真正的不毛之地,东面则是黔中郡,这黔中郡属于吴芮的地盘,也是百越人的主要领地,所以刘邦北面有秦地三王,东面有衡山王吴芮以及临江王共敖,看似刘邦坐拥三郡之地,但实际上只有蜀郡和汉中郡还算可以,不过有了巴蜀这块根据地,刘邦他们那些人就是可劲造,粮食也是吃不完的,根本吃不完。不过,从蜀地要想进入关中地区,那就一定得经过汉中这个地方,汉中乃是一块大盆地,所以它和关中地区之间,又有着诸多难以逾越的高山阻碍,因此任何人只要到了巴蜀这里,要想进入关中或是去往中原,那就比较难了,刘叔对于汉中的重要性是非常了解的,于是,他早早就让萧何他们去鼓动刘邦,好让刘邦拉下脸、花些大钱去收买项羽以及他的部下,使得项羽能答应把汉中这块盆地,也一同封给刘邦,也幸得萧何早将汉中的地图及资料都带到了灞上,所以范增并没有得到汉中这一带的地理地图,也不知巴蜀的粮食产量能有多高,但范增却非常通晓人心,他一听刘邦想讨要汉中,便让项羽立刻拒绝此事。
不过项伯和刘邦已是一家人了,亚父他再怎么亲,也是亲不过项羽的叔父的!加之,刘邦的糖衣炮弹实在是厉害,给的又实在是太多了,加之其他诸侯都觉得将刘邦分封在蜀地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当年大家一起起兵响应陈胜吴广起义,而自从刘季加入义军这个大家庭后,就一直是大家心目中的忠厚长者,你如果遇到了什么困难,只要去找刘季,那刘季肯定会为你办成,
甚至他还会为了你去找项梁、楚王求情,所以人们都说刘季那真是一诺千金!如今项羽要将刘邦分在蜀地,可众人因为惧怕项羽的威望,都不敢替刘季求情,所以众诸侯都觉得挺对不起刘邦的,毕竟确是人家刘邦第一个入的关,而项羽也是有些不好意思,所以项羽很快便同意了刘邦的请求,将汉中郡分给了他,范增知道之后,也是一阵唉声叹气,不过他之前也曾对项羽说过,只要刘邦的手下一听到巴、蜀、汉中这些地名,那刘邦手下的兵马便会立即解散掉一大半!因为从巴蜀到关中,那里的道路走起来是又艰险又困难,也只有靠人搭建的栈道才能勉强通过,因此自古以来,只有那些在关中地区犯了罪的犯人,才会被派到巴蜀那种地方去。而事实也正如范增所料,刘邦的手下一听要去什么巴蜀,立刻就跑了上万人,上万人可不是个小数目啊,并且这还是头一个学,所以刘邦才会让萧何他们赶紧去安抚众人,那萧何真不愧是丞相之才,很快他便一一告知众人,啊,蜀地可藏着许多的金矿呢,那时的金指的是黄铜,而萧何所说的蜀地金矿那可是实打实的黄金矿啊,黄金这个玩意,在哪个地方那都是硬通货啊!于是,萧何令人将这个消息散布出去后没多久,立刻就稳定住了人心。
其实,刘邦也知道军中传出了许多不利于他的诸多谣言,比如说他不想再回楚地了,只想在巴蜀当个山大王,他刘季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可还要拖着众兄弟一起去巴蜀吃苦……这些谣言自然是范增在故意整治自己,之前他也是这么认为,自己现在已经这样了,估计是没什么出头之日了,可是这时候,萧何却提出了相反的看法,萧何指着地图说道“我们在汉中盆地这个地方,重新建立起一个王朝,固然是十分险恶的,但这总比让大家白白的牺牲掉自己的性命,要好吧?我们如今的力量肯定是比不上项羽的,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您想一想,如果项羽是将我们封到了其他的地方,日后,那个贼老头范增一定会让项羽找个借口来攻打我们。而如今,我们呆在这犄角旮旯处,远离了中原,更远离了项羽和范增,这不正给了我们暗中发展实力的大好时机吗?所以,我希望大王你能够先在汉中建立起一个政权,然后再招募一些贤明的人才,使得当地百姓对于我们的王朝,能给予足够充分的信任,而等我们完全稳定了巴蜀和汉中之后,我们就可以一鼓作气冲出去,然后再收复关中以及秦国其他的地区,等您拥有了这些地盘,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之后,我们再去和项羽争夺天下,那机会岂不是更大了一些吗?还是说,沛公您就真的愿意甘居项羽之下,不想问鼎中原,成为独一无二的皇帝,并令天下百姓为您歌功颂德?”
刘邦闻言,立刻就认同了萧何的看法,于是他就派人向项羽说明,自己很愿意接受他的分封,项兄弟能同意将我分封在巴蜀,我刘季已经很高兴了,没想到还凭白得了一个汉中,其实我之所以想要汉中,是有人说蜀地是一个盆地,汉中也是一个盆地,如此一来,便好像是大美女的波波一般,所以我才厚着脸皮像兄弟你讨要汉中,如今得偿所愿,我就能安心当我的汉王了,你看之前封我为蜀王,这真的是很不好听,我的部下都说我是老鼠之王,只能一辈子在蜀地当老鼠,结果一个月没到,就跑了一万多的手下,若是再这样下去,估计要不了多久,我就成了孤家寡人了,如今得了汉中,成了汉王,便比之前好听多了,只是等我到了蜀地后,若是想你了,肯定会给你写信,问一问天下的形势,你可不要因为我老了,有些啰嗦了,就不理我了啊……项羽得了刘邦之信,也是非常的高兴,刘邦这个人真的挺识时务的,想来巴蜀那个破地方,定是比不了我们楚地的繁华热闹,想来那老家伙也有50了,若是在那里闹个水土不服,估计也是活不了多久,之后的一段时间,刘季又来了几封信,都是说自己在这里有些不适应,自己又得了风寒、湿热,正想找一位神医好好看一看,昨日不小心扭伤了脚,这里的路真不好走啊……
项羽得了这些信件,也就对刘邦渐渐放松了警惕,项羽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齐国最近一直都很不安定,要知道齐国这个国家,曾经非常的强大,并且齐国的南边便是楚国了,如今那齐国虽然已被他一分为三,但他对那个田荣还是很不放心。
没多久,刘邦就封萧何为丞相,然后又一一封赏了其余众将,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后,刘季他们就要远赴巴蜀和汉中之地,并在那里建立起一个新的王国,接着刘邦为了感谢张良这一路上的大力帮助,又下令赐给张良黄金百两、珍珠宝物二斗,张良听说刘邦正在向项羽讨要那个汉中郡,于是他就准备将这些东西都转送给,在鸿门宴中保护过刘邦的好友项伯,刘邦见张良如此的仗义,便又另外准备了许多的礼物,让张良代替自己一同送给项伯,刘邦如此做,就是希望项伯能向项羽提出建议,好将汉中盆地也一同封给自己,项伯收到了礼物之后,也确实尽了一份努力,并最终说服了项羽,于是,刘邦在花费了大量的口水、金钱和人情后,终于是让项羽同意了这份要求。其实刘邦对于汉中郡根本就一无所知,但这块“汉中盆地”乃是萧何、张良,同样也是刘叔明确提出一定要拿下的战略要地,并且当年刘邦入关之时,萧何在自己收集的那些地图之中,也看出了这个地方那是非常的重要,因为那些地图上正画着两座大山南北相望,其中间又有一条十分有名的大河名曰汉水,这两山和一水,就正好形成了两山夹一水的独特地势,而汉中的这个地名乃是当年周昭王南下讨伐荆楚之时,竟于归国途中,遭遇桥梁崩塌,落于汉水淹死之后,方得其名!而根据秦国书库里的诸多情报来看,汉中这块地方虽然面积不算很大,但这里土地肥沃,物产极其丰富,萧何也说,只要有了汉中盆地这个大粮仓,那么刘邦手下的十多万士兵,就人人都能吃上饱饭了,这也正应了那句“足兵、足食”。
其实巴蜀之地也同样盛产粮食,但要从巴蜀运粮至关中,这两地中间可隔着一座米仓山,所以来回运输的损耗会非常大,这座米仓山和另一座大巴山同处于汉水南面,两座山连绵不绝,就好似神龙一般,于是秦人就将这南面的龙形山脉,称之为南龙山脉,并将汉水北面的龙形山脉称做中龙山脉,或是秦岭,而之所以秦人将其称做秦岭,是因为始皇陵便建于这条龙脉之上,即中龙山脉之上,传说中原之地共有三条主要龙脉,秦岭是中龙,经咸阳、洛阳一直延伸到齐国入海;北龙山脉是从秦国西面的一处龙形山脉一路经过原赵国的都城晋阳(太原),再延伸到原燕国的都城,最后入海;南龙则是一条水龙,从秦国西面的高原开始,然后经汉水或叫汉江流经汉中、蜀地一路延伸,最后顺着长江一直到了楚地的金陵邑,直到入海。当然了,这只是世人传说,这中原到底有着几条龙脉谁也说不清楚,只是三龙之说较为广泛。想当初
刘邦率军第一个入了关,本以为能光宗耀祖,分封于秦地,做个秦王,所以之前该表演的节目,他都是一一认真表演,等到项羽入了关中,刘季这才知道当初楚王的许诺就是个屁,胳膊是肯定拗不过大腿,并且刘叔似乎早就预测到了这个结局,所以他才会积极要求自己先派兵夺下巴蜀、汉中之地,搞半天,原来自己一直都被蒙在鼓里,其他人也只是陪自己演戏罢了,怎么就如此不相信自己的演技?
刘邦被封做汉王之后,确实是比之前风光了不少,毕竟王爵已经是顶天的存在了,但他手下的士兵也果如范增所料,因为思念故国以及家里的老婆、孩子,于是每日都有大量的逃兵离开了这个小盆地,刘季也能理解他们,对于那些想回去和家人团聚的逃兵,刘季都是一律放行,并告诉他们不需要逃跑,只要和你的长官说一声就可以走了,同时为了感谢大家对我刘季的支持,这遣散费肯定是要给的,你们也别嫌少,毕竟我还得出钱建设汉国!众逃兵听了刘季之言,也是感动不已,但士兵数量确实是在急剧减少,也幸好萧何、樊哙、吕泽他们不停的开导部下,告知他们回去之后,要多加小心,因为楚地可能马上就得打仗了,最近齐国那里一直不怎么太平,当然了,萧何他们也在逃兵中收买了不少细作,如果楚地有啥动作,那刘季这边也能尽快知晓,众人用尽浑身解数,方才减少了一些逃亡人数,刘季虽也是一肚子的气,但是目前也只能咽下泪水,猥琐发育了。
刘叔有次巡营,见刘邦在那生闷气,就对刘邦说“你也不必生气,你想项羽的这个分封,其实是很不公平的,那些和他关系好的,项羽就封了个大点的地方,和他关系差的,就封个很小的地方,而他不喜欢的人,甚至封都不封。所以说不是只有你刘季不服气,这天下间不服项羽的大有人在,因此,你只要保持和入关前一样的心态就可以了,你记住了,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你啊,只要耐心的等,总能等来机会的。哦,对了,之前我曾在书中看到,蜀地有个比夏朝还古老的蜀国……所以最近一段时间我会前往那里去探查一番。我走之后,夏侯婴、曹参、周勃这些沛县老人,你要让萧何多加安抚,而那些刘姓宗室,你就让刘交多去安抚,吕家吗,就由吕泽来安抚,至于秦朝投降过来的那些将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其它人则可由灌婴、郭蒙、孔藂、张苍负责安抚,喂给老子记住了,士兵们走了,你还可以再招,若是大将也走了,那你若想东山再起,可就难了。”刘邦闻言,忙点头称是!
第二日,刘叔又赶紧派人把萧何叫来,准备再考一考他,萧何到了之后,刘叔就笑着问他“怎么样,丞相当的还顺手吧?”萧何忙道“多亏了先生当年教我的《吕氏春秋》,以及前段时间张良先生的敦敦教诲,方才勉强应付过来。”刘叔笑道“是不是感觉身上的担子,一下就重了许多。”萧何道“嗯,确实,以前只管理沛县那一个县,我还能游刃有余,如今我要管理几个郡的事物,确实是有些乏力了,也幸得在沛县积累了不少经验,加上张良家世代相韩,治理几个郡的经验还是有的,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您教我的那个《吕氏春秋》,此书包罗万象,对于执政中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它都一一给出了最为详细的解决办法。”刘叔哈哈笑道“好好好,不过你还得再多锻炼锻炼,因为搞不过,你以后还得管理整个中原呢!”萧何闻言咂咂舌道“还是饶了我吧,我现在一天就只能睡三个时辰了。”刘叔笑道“那是张良没好好教你啊,他家五世相韩,如何轻松管理国家,他肯定是懂的。”萧何笑道“那韩国才多大的地方啊,他是教了我不少,但是如今的情况,可比韩国复杂多了,这三郡之地可存在着不知多少股的顽固势力,比如巴郡的巴人,他们一向都是实行的巴人治巴,这些人野蛮的很,什么都听不进去!还好现在不打仗了,我才有机会慢慢的教化他们,日后,若是真的打出了汉中,占据了整个秦国,我估计真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叔摆摆手大笑道“怎么,你就不能想像一下,自己会和太公、周公、管仲一般,名垂青史?万人敬仰?”萧何苦笑一声道“想,当然想,可我能力不允许啊。”刘叔点点头道“好,那我再教你一句,你只要能读懂了这句话,那治理一郡,或是治理一国,便会容易许多。”
萧何闻言,忙躬身到地,刘叔嘿嘿一笑道“治大国,若烹小鲜!”萧何闻言,在那想了半天,却理解不了,刘叔就说“这句话来于《道德经》,你不懂,自是正常,你想想平时该怎么烹小鲜啊?”萧何道“嗯,一定要非常的小心,因为小鲜在煮的时候很容易碎掉,所以火就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更不能随意去翻它,而最重要的便是对于时间的掌握,煮小鲜,你得知道什么时候能熟,煮多久,要放调料,怎么去腥,除去浮沫,加入热水,使得鱼汤变白……咦,我悟了,我懂了,我明白了。”萧何此时真的是悟了,他开怀大笑道“我竟然真的懂了!”刘叔拍拍他又道“作为大王,或是为丞相,凡事,是不需要自己去亲力亲为的,你只需要挑对人,用对人,那劈柴烧火之事自会有人去做,你只需要……?”萧何道“看着煮鱼的锅!”刘叔哈哈大笑道“孺子可教也,好,我再来考考你,项羽封自己为西楚霸王,那他到底想不想当皇帝?”萧何立刻道“他想!”刘叔看着萧何,萧何解释道“当初鸿门宴时,汉王就提议应该赶紧分封,但后来项羽直拖到进入咸阳,才定下了十八路诸侯,项羽如此做,肯定是有所预谋,后来的分封,也证明了我的猜想。”刘叔点点头,萧何继续说道“项羽虽然看起来很年轻,很冲动,但他却并不简单,我听说他说,他想取代始皇帝,可见他的心里就是想当皇帝,并且据我了解,项羽是一个很小气的人,所以他肯定是舍不得,将这么多的土地分给众诸侯的,项羽的本意自然是想当皇帝的,可他当时的实力还不够,那时他能调动的兵马也就五到十万样子,于是为了消耗各国的实力,他就将原来的天下七雄分为了好几个国家,并且他的分封很明显是在埋雷,项羽的野心,之前张良就已经跟我说过,项羽或者项家世代都是楚将,可如今秦国灭了,他却不肯将权利还给楚王熊心,并且韩王成如今也被扣在了项羽的手上,他如此做,就是害怕韩王会联合汉王一同作乱,同时也是为了逼迫张良离开刘季,而再看看项羽给他自己分封的地盘,东视齐地,北遏赵燕,西临三辅,其南方一带又全是自己的心腹,这个分封,一看就是下了大功夫的,肯定是出自范增之手!并且西楚国的都城位置也很是特殊,它建都于彭城,要知道彭城那里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我想项羽之所以会建都在那,而不是建都于楚国的旧都郢都或是寿春,就是想让彭城作为日后战场的桥头堡,然后只等着各国内乱,便发兵陆续攻灭各国,统一天下,项羽的狼子野心隐藏的确实高明,但也不是无迹可寻。”刘叔点点头,对萧何非常欣赏。
随后,刘叔又问道“那么秦国高层该怎么做,才能不使国家灭亡?”萧何想了想答道“秦朝的急剧灭亡,亡就亡在秦国扩张的实在是太快了,秦国肯定是有能力吃掉六国的,但它的胃太小,消化不了那么大的地盘,所以到了最后,它怎么吃的,就怎么给吐出来了。秦人有东出称霸之心,世人皆知,当年秦国东出的策略,皆是靠着历代秦王慢慢的从关中向关东地区慢慢蚕食,虽然蚕食的地盘并不大,速度也很慢,但效果却很明显,后遗症也非常的小!而始皇帝只用了短短十年,就完成了蛇吞天下,这肯定是在自寻死路啊,因为秦国和山东六国有着太多的不一样了,这不仅仅是姓氏、语言、文化的不一样,还有什么生活习惯、文字、货币,这些都有着很大的差异,短时间内是很难让人适应的,并且秦法严苛,动不动就是连坐,山东六国之民肯定是非常抵触的。而以我来看,始皇帝走的最错的一步错棋,就是抛弃了分封制度!他若是先分封,再实行郡县,那么秦国就不至于二世而亡了,想当年秦丞相王绾与李斯曾经争辩过,到底是郡县制好,还是分封制好?王绾说:如今六国初破,人心不服,尤其是燕楚齐三国,它们离秦国的本土实在是太远了,很不好管,所以还是应该派遣王子们去镇守这些地方为好!李斯却说:若是分封的话,迟早也会和周一样!那李斯虽然说的也有些道理,但是他却没有看到,眼前的诸多麻烦,后来始皇帝多次率军出巡,也是为了稳定住天下局势。等到了秦二世在位时,他若是其能主动放弃六国领土,并将天下各地的秦军全部调回关中,那还是有机会继续蚕食一部分领土的,可惜他们却没有这个觉悟。”刘叔闻言对萧何自是非常满意,萧何的脑子够用,处理三郡之事定是手到擒来。
没过多久,刘叔交代了几句,就动身前去寻找古蜀国遗址了,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刘叔骑着食铁兽按照秦王宫书库里的些许线索,开始一路搜寻,只是那古蜀国灭亡已久,也没有留下什么可以寻迹的遗物,实在是难以寻到什么有用的线索,到了最后,刘叔也只能根据一些神话传说,终于在金沙山附近,发现了一些古代的遗迹!过去,蜀地曾流传着不少传说故事,比如这里就曾经出过一个非常有名的神医,叫做岐伯,《黄帝外经》里也有记载:当时,中原地区发生了一场大瘟疫,那瘟疫很是奇特,黄帝和他的手下皆是束手无策,于是陛下听说了岐伯之名后,就亲自去蜀地向岐伯请教医学,后来经过两人齐心协力的合作,中原的瘟疫很快就得到了压制……岐伯是嫘祖的舅舅,所以在他们二人合作的过程中,岐伯就将年轻有为的黄帝介绍给了自己的外甥女嫘祖,嫘祖生的沉鱼落雁,国色天香,并且养蚕的技术也非常的高超,黄帝本就是一位大英雄,两人日久生情,于是黄帝就娶了嫘祖为妻,之后他二人生下了两个孩子,分别叫做玄嚣和昌意,再后来,他们的后代中,有一个叫做蚕丛的,又重新回到了蜀地,并成为了第一代的蜀王,直到现在,蜀地仍有不少关于他的传说流传了下来,比如“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曰柏灌,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当刘叔听到这些传说之后,就猜测这三人定是黄帝的后代,并有着轩辕国人一般的寿命,除此还有其它的传说,说这三位蜀王都修炼了一门叫做“天蚕神功”的神术,此神术修炼到最后,竟可以脱胎换骨羽化飞升,只可惜没有流传下来。
由于这些遗迹都埋的很深,所以刘叔也是依靠着食铁兽的狗鼻子,才渐渐发现了一些遗迹,并且依刘叔观察,这些地方有很明显的被大水冲过的痕迹,刘叔估计了一番,觉得蜀地应该是经历了一场超级大洪水,这才使得那古蜀国会在一瞬间,突然就销声匿迹了!在众多古蜀国遗迹的探索搜寻中,有一处遗迹中,竟还留有一根非常奇特的镀金长杖,这根金杖不论是花纹上,还是手艺上,很明显,是不属于古蜀国的手工产物的,并且也不似中原所产之物,而除了金杖之外,各地遗迹中,还有很多非常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好几副奇形怪状的黄金面具、好几棵巨大又惟妙惟肖的青铜树、金色的太阳和月亮、颜色不一的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其中有一棵小一号的镀金青铜树非常美丽,只见那树上还有一个镀金的人面鸟身雕像,这雕像跟《山海经》中记录的前人颇为相似,只是不知道是帝君、是句芒、还是禹强呢?再看那黄金树上竟还配有很多的金色挂钩,而那些挂钩之上,正挂着不少的黄金树叶,除此,整棵树上还一一垂下许多已经腐朽不堪的蜀地丝绸,并且丝绸上还隐隐可以看到许多美轮美奂的女仙飞升图,这种景象真的是无法用言语形容。此外,还有一个甲虫与鸟翼结合的手工品,甚为怪异,一看就不是中原之物,同时刘叔还发现了许多半人半神的奇特工艺品,也不知是哪里的产物?按理说,我们中原地区是非常崇拜玉器的,而像那个独特的黄金面具,青铜木马,金色闪电……刘叔还真是第一次见到,并且,那些青铜面具竟大多都是高鼻梁、深目、阔口、圆耳,这种形象和蜀人、中原人又大不一样,其他的遗迹中,也有象牙、印章、海贝等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真是千奇百怪、数不尽数。
但非常奇怪的是,在这些地方,刘叔却没有发现人类和动物的遗骸,似乎是在遇到危险时,全部撤走了一般,而在较远的另一处遗址群中,食铁兽靠着强大的嗅觉,终于发现了大量各类生物的遗骸,并且在一些人体残骸坑中,刘叔还发现这里竟会有两种人类的残骸,一种是206块骸骨,一种则是204块骸骨,刘叔清楚的记得《黄帝内经》以及一些古书典籍里都清清楚楚的写着“华族的骸骨乃是204块!”那么这另一种人类的骸骨,难道是从其他地方逃过来的新人种?除此之外,刘叔还在这些遗迹的墙壁上,发现了不少半兽半人、或是身长翅膀、头长双角、形似巨人的各般壁画,看其年代,似乎比那古蜀国还要久远,这之中有些兽头人身的怪异形象,刘叔也只在《山海经》中见过,当时他在书上看到这些生物之时,还觉得甚是奇异,这其中,有一生物其头好似是马,但身子却是人的身子,还有一类,头是人类的头,却又戴着一顶奇怪的帽子,而帽子上还雕刻着蛇一般的动物,可它的身子却是一头狮子、另一边是长着象头的怪物、头上只有一张大嘴的未知生物、人头鹰身的怪物、浑身都是烈火的羊头怪、身上全是触手的海怪……而除了这些奇特的壁画之外,最让刘叔感到惊喜的是,在一面巨大的泥石墙上,竟刻有许多还颇为清晰的路线图,只见这图的第一个出发点上还刻着一副模糊图画,似乎是一大群人组成了一支商队,随后这个商队就带着货物,开始沿着各条线路,去往各个地方,其上有向南的,有向北的,而向西的那条商路,看其终点图画,好似就是那个叫做孔雀王朝的地方,因为在地图上面,确实模糊的画着许多孔雀,但那些孔雀上面又刻有另一个神像,只见它的头上还长有第三只眼睛,并且那神像的手很多很多,模模糊糊也不知到底有多少,这不禁就让刘叔想起了须菩提祖师曾经演示过的法身之术,只是看那手和头的数量、位置,手上拿的东西……明显又和须菩提祖师不太一样,不过看那第三只眼真是非常的独特,看其威风凌凌的样子,似乎应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神祇,只是不知道,它和圣人境的须菩提祖师相比,谁会更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