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叔跟着韩国的商队马车,由新郑整装出发,直向着秦国奔驰而去,马车上,除了张良事先准备好的许多点心、美酒外,还贴心的备有一份可通用于秦国的楚裔照身贴,刘叔看了一眼,这秦国的关文碟简和其他诸国的可是大不相同,这上面要写职业、籍贯、姓名、身高、肤色以及年龄,可以说是非常的详细,甚至连你身上有几个疤痕都要写上去,也正因为如此,秦国的犯罪率一直很低,但每年死去的人却非常的多,这就不得不说秦国的连坐制度了,那真的是一人犯罪,全村抄家,若想逃过连坐?要么进入高堂,要么去上战场!所谓的高堂那也不是普通的爵位,像贫民们在战场上拼命得来的低等爵位,那基本是没什么大用的,一旦连坐,这些低爵也是根本跑不了的,最后只能受那连坐之刑,然后继续回到战场立功赎罪……为了万无一失,经过张良的一番运作,刘叔便成了一名来自楚国20岁左右的儒家学子,在以前,儒家弟子是不入秦国的,但自从荀子“背道离经”之后,也有一些个儒生亲身前往秦国,想看一看秦之变法到底是怎么样的,也想看看他们儒家,能不能从中学习些法家的实用经验,好为他日秦国一统,提供合适、合理的理论知识。
在马车休息了一会后,刘叔便起身翻起了张良特意准备的一些竹简,这些竹简非常的宝贵,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那种很小很小的字,其中有一部分,还详细的记载着秦国的历史:昔日曾在商朝名声显赫的赢氏家族,等到周朝建立之后,便渐渐的家道中落了,和刘叔他们老刘家一样,赢氏其实也有一门家传的手艺,那便是善于养马,后来秦国的先祖——非子,便是因善于饲养战马,先是被封做了弼马温,后来周孝王看非子他们养马确实了得,就觉得应该给赢氏家族封一块地,这样他们就能为国家饲养出更多的战马,于是便下令将他们赢氏一族分封在秦地。不过在当时,这秦地是与西戎接壤的,所以秦人为了活命,就只能与西戎那边不断争夺宝贵的生存资源,起初秦地的面积很小,但由于周王室不停的派兵讨伐西戎,于是秦便成了王室专用的供马之地,以及最为重要的前线基地,也因此秦国从中就获得了不少的好处,待到后来周室微弱,周王室便不得不大力扶持秦地,好将其培养成一道屏障,以抵挡西边的犬戎。
就这样,秦地,从最初只有五十里方圆的一个小型部落,渐渐就变成了一个小型的国家,不过这时候的赢氏,依旧只是周王室手下的大臣,还算不得一方诸侯。直到周幽王在位时期,周幽王十分宠爱自己的妃子——褒姒,而为了能博美人一笑,周幽王竟用烽火戏诸侯,后来,周幽王又废了他的正室夫人——申后,以及他与申后所生的嫡长子——姬宜,并立了褒姒所生的姬伯服为自己的继承人,长公子姬宜见势不妙就逃到了申国,并痛哭流涕的将此事,告知了自己的外公——申侯,当时申国的国力十分的强大,申国的国君申侯在听闻了此事之后,一气之下,便联合了西戎部族内、那个善于养犬的犬戎部落,并约定要一起发兵攻打周国,没多久,申国联军便攻破了周国的都城镐京,之后又在骊山脚下,杀死了那个周幽王,当时天下众诸侯因为烽火戏诸侯之事,对周幽王一直都十分的厌恶,而在闻听昏庸的周幽王于骊山脚下,被人杀死之后,皆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但国不能一日无主,于是申侯、缯侯、许文公与秦襄公等诸侯,就共立了原来的长公子——姬宜为周王,之后,为了躲避西戎部落的骚扰,周平王姬宜便决定将周之都城,向东迁到了洛邑。
在当时,秦国的君王——秦襄公一听说犬戎正在攻打镐京,便立刻起兵跑来镐京勤王,虽然到了最后,镐京还是被攻破了,接着又被犬戎洗劫了一空,没过多久,犬戎部落就被勤王军队给赶了回去,之后秦襄公又一路护送周平王到达了新都洛邑,周平王感念秦国的救主和拥立之功,便正式封了秦襄公为诸侯,又赐给他岐山以西的土地,而秦国也被封为了第三等的伯爵国。后来,周平王就觉得秦人勇猛无比,并与西戎部落是死仇,于是便立下誓约说“这些戎人不讲道义,侵夺了岐山及丰水地区的土地,你们秦人如果能够赶走戎人,那这些土地就算是本王封给秦国的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句誓约,秦襄公之后的历代秦国君主,皆是一心向着西边拓地,经过数代秦王的不懈努力,秦国不但将歧、丰之地皆纳于其下,还将周围的弱小戎部又扫荡了一遍。在收复了杜、郑等地,又灭掉了羌族人建立的小虢之后,秦国已经基本占领了整个关中平原地区,当时齐桓公正九合诸侯,成为了天下的霸主,当时在位的秦穆公见状也一心想要效仿,但此时函谷关以西的地方已经被秦国基本打下来了,再往西就全是沙漠高原,很难继续扩张了,而想要东出函谷关,秦国便不得不面对当时的另一个一流强国——晋国。
为了打开一条可以通往中原的合适通道,秦穆公便迎娶了晋献公的女儿,但事后,晋国那边却根本没提什么通道之事,之后秦国就与晋国打了几场,但是谁也奈何不了谁,于是,秦穆公便想通过联姻,插手晋国的内政,于是他就开始扶持那些和秦国交好的晋国国君,接下来的时间里,秦国先后扶持了晋惠公和晋文公继位,同时秦国也希望能够获得一条通道,晋文公重耳继位后,先是重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贤臣,接着又下令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利国利民的政策,如此就使得晋国的国力又渐渐强大了起来,秦国本来只是想借着晋国来做跳板,结果到了后来,却被晋国领着鼻子跑去攻打什么楚国,不久,晋文公便因此成为了当时的中原霸主,而秦穆公这时也是醒悟了过来,秦国之人没少死,战也打了好几场,但晋国就是不给通道,此时如果楚国真的被晋国灭了,那么秦国去往中原的通道,便算是彻底断了,之后,郑国的烛之武又成功劝说秦军退了兵,于是如梦初醒的秦穆公不但不再助晋灭郑,反而还与郑国单独结了盟,如此一来,秦晋两国便生了嫌隙。
不久,郑国的国君郑文公突然就去世了,随后没多久,晋文公也去世了,于是,戍郑的秦国大夫杞子等人便向穆公发出密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郑国都城的城防,希望秦穆公赶紧派兵偷袭郑国,有他们作内应,郑国可灭,如此通往中原的通道便有了,秦穆公闻言便向大夫蹇叔征求意见,蹇叔就说:辛劳大军,远道奔袭,这是我从未听说过的。跨越千里,去袭击别人,人家又怎么会不知道?我军长途跋涉跑过去,等到了郑国已经精疲力尽了,而人家自然也早有准备,所以此事是不会成功的!可秦穆公却已打定了主意,欲要灭了郑国,拿下通往中原的通道,因为这是历代秦王一直想要的东出通道,此事若是能在他手上做成,那即使不能成为天下的霸主,也能成为秦国最有作为的一代贤王,于是秦穆公立即下令大军开拔,而当秦军行抵滑国之时,去往周地做生意的郑国商人弦高见之,一下就明白了秦军的意图,于是他立刻就以郑国国君的名义送出四张牛皮,以及牛十二头,说是犒劳秦军,实际却是行迷惑之计,秦人一见自己的奇袭之计果然被人发现了,一时也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而郑穆公获得了弦高的报告之后,也急忙将当年秦郑结盟时,留下的秦将杞子、逢孙、杨孙等人驱逐了出去,秦帅孟明见内应已逃遁,郑国也有了准备,就认为“攻之不克,围之不继“,不如退兵,而秦军在回军的路上,却正遇到了晋军的埋伏,最后,秦军是全军覆没。
此时,晋国的内部君明臣贤、国富民强,秦穆公知道秦国打不过,只得将矛头又指向了西戎,之后,秦穆公便在谋士由余与百里奚的协助下,逐渐灭掉了西方戎人所建立的12个国家,并开辟出千里国土,称霸西戎地区!周王室听说秦穆公称霸于西戎,也是派人特加祝贺,并赐与其金鼓,又表明,希望秦穆公可以继续向戎人发动进攻,可惜,秦穆公称霸西戎后不久便去世了,而晋国也知道秦国东出之心不死,于是便依靠地理优势,对秦国进行了文化和经济封锁,此外秦穆公临死前,还要求那些优秀的大臣能为自己殉葬,于是天下的能人就不愿再去往秦国了,不过如此一来,也算避免了三家分晋,这样的情况。等到秦穆公之子秦康公继位后,秦国便一边向晋国发出挑战,一边又与楚国紧紧靠拢,想要与楚,形成对晋国的夹攻之势,后来,楚庄王乘着晋国国君与权臣赵盾不合之机,起兵北上去与晋国争霸,而秦军也乘机数次攻打晋国的后方,可惜却是难得一胜;秦康公、秦共公死后,秦桓公继位,秦桓公不恤国政,秦国百姓皆是怨声载道,不久,晋厉公也乘机率领四军八卿攻入秦国,并大败秦军于麻隧;秦桓公死后,秦景公即位,秦景公继续奉行“联楚攻晋”的方针,然而当时晋国正是明主晋悼公在位之时,晋悼公重用韩厥、智罃、魏绛、赵武等一干贤臣,并严军纪而恤民力,治律历而行礼法,晋国的国力也是慢慢得以恢复,并又重新称霸于中原,秦国无力与晋国对抗,便改善了与晋国的外交关系,双方也重温了秦晋之好。
秦景公死后,秦哀公继位,秦哀公在位期间,楚国大夫申包胥竟跑到秦国,并哭求秦国助楚复国,原来,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和孙武的辅佐下,对楚国发动了进攻,吴军连战连胜,一路就打到了楚国的郢都,那申包胥在秦宫门外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本是落难楚昭王的外公,他见申包胥如此的忠诚,便决定派兵去援救楚国,秦与楚的联军很快就击退了吴军,吴王阖闾见状,只好下令撤兵回国,而楚昭王也随后得以复国。之后,由于缺少优秀的人才,秦国便一直在走下坡路……待到三家分晋之后,中原便只剩下了20多个诸侯国,不久三晋之一的魏文侯魏斯,又率领着三晋联军向着众诸侯发难,三晋的势力也因此开始急剧膨胀,由于魏文侯一心想着振兴魏国,成为齐桓公那般的天下霸主,于是他就以李悝为相,在魏国实行起变法,魏国的国力不断增强后,魏文侯又听从李悝的建议,拜吴起为将,接着魏国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没多久,实力暴涨的魏国便侵吞了秦国的河西之地,而秦国这边,见到曾经强大无比的晋国已经一分为三,就认为自己终于可以东出了,于是秦国便将目标对准了魏国,结果在阴晋一战中,吴起仅以五万魏国新军就大败秦国五十多万大军,再后来,三晋中赵国因不满魏国的强势,二国反目,三晋联盟随之瓦解,秦国方才压力大减。
阴晋之战后,秦国很快就意识到时代不同了,于是为了能实行变法,秦国君王便开始不断的集权,以对抗国中那些旧贵族集团,就这样,一直等到秦孝公即位之后,对于秦国如此衰败,孝公也感到非常的痛心疾首,于是,他就向天下发出了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不过,这求贤令发出去之后,来者却是寥寥无几,这是因为各国的能人们都知道秦国积弱太久,如今的秦国那是一穷二白,想要变法图强,真是难于登天!秦孝公知晓这个结果后,便派出许多心腹去往各国以寻找人才,不久卫人商鞅就从魏国逃脱,转而来到了秦国,之后他先是在秦国各地兜转了一圈,以了解如今秦国的实际情况,后来他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得以面见孝公,之后商鞅就先试探了一番孝公,想要看看孝公之志如何?随后又以霸道之术说于孝公,孝公听之甚喜,于是秦孝公立刻力排众议,封了卫鞅为大良造,令他在秦国实施变法。没多久商鞅便在秦国国内颁布了《垦草令》,当时的秦国地广人稀,而三晋之地则是人多地少,因此商鞅就建议秦孝公对外来移民者,应采取优惠的政策,如此便可将三晋民众招来秦国,以便开垦更多的荒地,孝公也认为此法得当,于是秦国一番改天换地的变法之后,果然脱胎换骨,愈发强大。
刘叔看了一会便丢下这些竹简,喝了口酒,吃了些点心,然后就望向车外,开始思索起来,三家分晋,三家分晋,这赢氏之国,如今除了秦国外便只剩下赵国了,像当年分晋时最强的可不是魏赵韩三家,而是智氏,赵国的实力当时只排第二,后来智氏便带领着韩魏两家去攻打赵国……那么秦国宗室或者赢姓的那些老家伙,在这当中,有没有耍了什么鬼手段?毕竟人性使然,帮亲不帮理,这也是正常的,即使是修行之人也有七情六欲……看着这路边的破败建筑,似乎就要到秦国的地界了,想到这,刘叔又拿过剩下的竹简立刻翻阅了起来。卫鞅——姬姓,公孙氏,乃卫国国君后人,卫鞅年轻时,就非常喜欢刑名法术之学,所以他受魏国李悝和吴起的影响很大,因此在来秦之时,他就随身携带着李悝所撰写的《法经》。并且由于当时卫国和魏国乃联盟国,所以在来秦之前,他曾侍奉于魏国的国相公叔痤,并在其门中任中庶子,后来在公叔痤病重之时,也曾向魏惠王推荐过商鞅,他说“商鞅这个人年轻又有才,可以代替我担任魏国的国相。”魏王却以为他老糊涂了,不以为然,国相公叔痤见魏王不信自己之言,便又对魏惠王说“陛下如果不用商鞅,请一定要杀掉他,并且绝不能让此人投奔到别国。”魏惠王闻言,就认为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开始胡言乱语了,所以对其之言皆不采纳。
后来,商鞅听说秦孝公在秦国发布了求贤令,于是,他很轻松的就离开了魏国来到了秦国,到了秦国后,商鞅先是对秦国做了个全面的调查,随后又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到了秦孝公,当时商鞅先以帝道来游说孝公,但孝公没有表现出任何兴趣,之后商鞅又以王道来游说孝公,孝公闻言就认为此人只会夸夸其谈,等第三次会见之时,商鞅便与秦孝公谈及富国强兵之策,孝公这才面露喜色。后来为了深化变法,商鞅又向秦孝公提议,应该把秦国的都城迁至咸阳,以远离过去的权利中心,减少变法的阻力,秦孝公眼见经过几年变法,秦国果然是强大了不少,便立刻下令将秦国的都城迁到咸阳。随后商鞅又建议开始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经过一系列的变法,秦国很快便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等到秦法深入人心后,秦国的百姓便皆以私下斗殴为耻,以为国立功为荣,于是秦国的国力和秦军的战斗力,也随之不断在增强,随着国力的增强,在经过了军制改革,以及装备的大力提升后,秦军也是数次击败了之前的夙敌——魏国,等到秦孝公在位十九年,周天子又特封秦国君王为方伯,并正式承认了秦国的霸主地位。
秦孝公死后,太子赢驷继位,即秦惠文王,之所以称其为王,是因为在这个时期里,秦国已开始称王了,秦惠文王继位后,为了缓和国内复杂的阶级矛盾,便拿对秦国有再造之恩的商鞅做了那替罪羊,最后更是下令车裂了商鞅,不过商鞅死后,秦国的变法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这是因为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好处,确实是显而易见的!于是,秦惠文王在位期间依旧奉行着商鞅变法定下的各项国策,而秦国的版图也从此,开始对外疯狂的扩张起来,惠文王先是派大良造魏人公孙衍大破魏军于雕阴,夺回了河西之地,随后文王又效仿山东六国,自称为王;而山东六国这边见秦国正在快速崛起,皆感到危机将来,于是魏、赵、韩、燕、楚五国,便在苏秦的游说下,开始联合抗秦,苏秦合纵六国成功后,便返回了赵国,又被赵肃侯封为了“武安君”,等到苏秦把合纵盟约送交到秦国后,秦国也从此不敢再窥伺函谷关以外的地盘,就这样十五年之后,秦国的使臣公孙衍又设计欺骗了齐国和魏国,使得它们联合起来去攻打赵国,而合纵盟约便就此瓦解了。
之后,苏秦的同门——张仪一路向西,来到了秦国,并立刻就获得了秦惠文王的赏识,而那个曾为秦国立下过赫赫战功的公孙衍,则被排挤出了秦国朝堂,公孙衍回到了魏国之后便立刻鼓动魏王当与韩、赵、楚修复好关系……随着合纵趋势的出现,为了阻止齐、楚、魏合纵成功,张仪便开始软硬兼施,想要破坏公孙衍的合纵策略,而公孙衍为了合纵成功,便继续拉拢韩、赵、燕、中山这四国,并发起“五国相王”,想要联合众国一同扛秦,不过出身鬼谷门的张仪确实要技高一筹,公孙衍绞尽脑汁,始终还是没能实现合纵之计,之后这个舞台便彻底留给了张仪,没过多久,张仪为了秦国又亲自前往魏国,并在那里担任了国相之职,之后张仪又把一心抗秦的惠施给赶出了魏国朝堂……就这样,一直等到魏惠王去世,新继位的魏襄王期望能通过合纵,夺回被秦国侵占的河西、河东之地,而庄子的挚友惠施也因此终于回到了魏国,没多久公孙衍也升任了魏国的相国,于是很快魏、赵、韩、燕、楚五国,便推举楚怀王为纵长,发动了“五国攻秦”之战,由于韩、赵、魏三国离秦国最近,所以这三国便组成了一支先锋部队,秦惠文王得到消息之后,便派宗室名将樗里疾(严君疾)领兵出征,之后秦军就在修鱼这个地方是大破魏、赵、韩三国军队,斩首八万之多,同时齐国与宋国竟乘机一同出兵进攻魏国,于是五国攻秦就此失败,张仪回到了秦国之后,又重新出任了秦国国相,不久,张仪又与司马错以救援苴国和巴国为借口,趁机吞并了蜀国和巴国、苴国。
嬴惠文王死后,秦武王继位,武王生性好战,继位后,便立刻驱逐了说客张仪,之后,武王就想立即派兵去攻打韩国的军事重镇宜阳,因为宜阳这个地方,是周国与韩国阻挡秦国东进,最为重要的一座屏障,而秦军日后若想兵出函谷关,那就必须先拿下此地,方可保证物资运输的畅通无阻,于是武王就请教左右丞相甘茂和樗里疾,想看看他们的意见,名将樗里疾当时就表示了反对,他说三晋本为一体,我们要想破韩,就必须先破坏韩魏联盟,甘茂也觉得确实如此,于是,秦武王就派遣甘茂出使魏国,并以“共享伐韩之利”为诱饵,说服了魏国不会乘秦国攻打宜阳一个时,偷袭秦国,甘茂回到了秦国之后,秦武王便与魏国订立了息壤之盟,之后,甘茂率领着秦军先攻克了宜阳孤城,然后又乘胜渡过黄河,夺取了武遂,之后秦军就在那里筑城,以做秦军的前沿基地,最后韩国失去了宜阳城,而三晋之一的魏国却不愿发兵相助,如此一来赵国也就不能越魏而去援韩,最后韩王只能被迫同秦国议和,此战没多久,秦武王便意外去世了。武王死后,由于他没有留下子嗣,所以秦国朝廷上下,一时也不知该立谁为好,这时惠文后想立公子壮为王,宣太后想立公子芾,而穰侯魏冉则想立宣太后之子公子嬴稷,奇怪的是,赵武灵王也想迎立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为新秦王,或许是因为秦赵本是一家,或者是因为惧怕赵武灵王的“淫威”,最后秦国群臣们还真的拥立了公子稷为新秦王。
公子稷从燕国辗转回到秦之后,便被立为了新的秦王,但他颇为年幼还无法亲政,所以便由宣太后芈八子以及他的舅舅穰侯,开始代君秉政,等到秦昭王嬴稷年满22岁举行过冠礼之后,他便准备要亲自处理国事了,可当时,穰侯魏冉、华阳君芈戎、泾阳君公子芾与高陵君公子悝,已经牢牢的掌控了国家的政权,于是秦昭王为了夺回所有的权力,便听从魏人范雎的建议,先是收回了宣太后的干政权,随后又下令驱逐秦国四贵,在夺回了所有权利后,秦昭王便拜范雎为相,又采用了范雎所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这个策略,是把斗争重点,放在离秦国较近的韩赵魏三家,而对距离较远的齐楚燕,则实行联盟政策,如此,秦国便能一步步蚕食三晋之地,不过没多久,齐、魏、韩便先一步发动了合纵攻秦,此战一直持续了三年之久,最后三国联军竟攻入函谷关之内,迫使秦国退还此前占领的魏国河外、封陵和韩国的武隧等地区。
就在各国皆以为只要合纵,就可战胜秦国之时,秦国竟突然出现了一位千年难见的军事奇才——白起,这个白起本来名不见经传,后来竟以“善用兵”而受秦国丞相魏冉的举荐,也是过了好久,方才受到秦昭王的赏识,白起之前的经历一直都是个谜,而他一出场就是左庶长爵位,三国联军攻入函谷关后,韩魏以及东周的联军便立刻扼守住了崤函之地,于是已经升为左更的白起,便成了此战的秦军总指挥。伊阙之战——白起指挥着秦军只一战就斩杀了韩魏24万联军,并且还掳掠了魏韩联军的统帅魏国大将犀武。此时,这天下间就属秦国和齐国的国力最强,不过齐国因为独吞了宋国之地,便和赵国、魏国之间爆发了剧烈的冲突,齐国灭掉宋国后,燕昭王立刻就嗅到了其中的机会,于是他马上派出使者联络各国,而各国对齐国独吞宋国之事,也早有不满,于是,燕国大将乐毅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联军一同去攻打齐国,齐国最后也是差点就因此灭亡。
齐国被五国联军打的差点灭国,最后幸得田单先使离间计,让新继任的燕国国君立刻下令要召回乐毅,随后田单又使出火牛计,方才大破燕军让齐国得以复国,但齐国从此便一蹶不振了,曾经强大贪婪的齐国被大大削弱之后,秦国便又盯上了疆域辽阔战力非凡的大楚国,于是没多久,秦国与楚国又发生了鄢之战,结果楚军被秦军打的大败,而秦国大将白起则率领着秦军,顺势攻占了楚国的南阳郡、南郡、临江郡与黔中郡,至此,南方大国楚国因为丧失了大片的疆土和人口,也开始走向衰落,随后,白起又乘势攻入了楚国的腹地,并攻下了楚国的国都——郢都,当时楚军被打得已经溃不能战,楚顷襄王也只能下令迁于陈丘,以避秦军之锋。自此齐、楚俱衰,整个天下便成了秦、赵相争之势,之后为了削弱赵国,秦昭王又立即起兵欲攻打赵国的阏与,赵惠文王闻言,就问计于廉颇、乐乘,二人皆言旅途遥远,很难支援阏与,赵奢却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我来破秦!”赵王觉得赵奢之言有理,便派赵奢去迎战秦军,之后赵奢就听从许历之计,立即派出一万精锐迅速抢占了北面的山头,秦军后到,眼见地势之利已被赵军抢占,秦军便开始与赵军抢夺起北面的山头,赵奢见状,忙指挥赵军以居高临下之势猛攻秦军,而阏与的守军眼见秦军被死死困在北门山头,便也乘机出城,配合着赵奢来夹击秦军,秦军不敌被杀的大败,而赵奢也因此战闻名于天下。
阏与之战后,秦昭王为了能继续瓦解三晋的实力,于是经过几年的养精蓄锐后,秦昭王又再次发兵去攻打最为弱小的韩国,韩国惧怕,便赶紧开会讨论,最后张良的父亲力排众议提议割让上党以求秦国息兵,同时此举也能祸水东引,秦国听闻韩国要献上上党郡自然满心欢喜,但上党郡守冯亭却表示不愿降秦,并欲将上党郡十七座城池全都献给赵国,赵孝成王闻言也立刻召集大臣商议,但最后还是听从了平原君赵胜的计谋,封冯亭为华阳君,然后又派平原君去上党郡接收城池土地,为了防备秦军,赵王又派廉颇率军驻守于长平,秦昭王闻听此事后是勃然大怒,立刻就发大兵欲夺上党;赵国见秦军势大,也起倾国之兵以力拒秦,秦国见状也调关中之卒以攻赵,最后两军对峙于长平,一直僵持不下,赵将廉颇守城有余,却是不能退秦,而秦将王龁虽勇,一时也不能败赵,赵孝成王见两国僵持不下,便与楼昌、虞卿等大臣商议,楼昌就认为该派使者与秦国议和,而虞卿则认为如果秦国决心攻打赵国,此和议定是难成,倒不如派遣使者携带着珍宝去楚国、魏国活动活动,秦国必畏惧各国的合纵抗秦,这样我们再和议才有成功的可能。
赵王急于求和,便采纳了楼昌的建议,派出郑朱前去秦国议和,虞卿是一再劝谏,但赵王就是不听,等郑朱到了秦国后,果如虞卿所料,秦国根本就没有退兵之意,为了麻痹赵国以防止各国再次合纵,秦王与相国范睢对于赵国使者郑朱自是殷勤接待,而其他诸侯闻知此事之后,皆以为秦、赵已经和解了。
再说赵孝成王,他早已恼怒廉颇的数次战败,并反感其怯缩不战的方针策略,加之秦国的丞相范雎也派人携带千金到赵国去行反间计,这些人散布传言说“廉颇很容易就能对付,要不了多久,赵国就要危矣!其实秦国最害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赵孝成王也不知出生时带没带脑子,立刻就听信了谣言,不久他就找来赵括问话,赵括也实话实说道“若是秦以白起为主将,那我还得考虑如何对付?如今秦军主将乃是王龁,我要打败他,应当是不在话下。”赵孝成王闻言,也不顾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谏阻,立刻派赵括去接替廉颇为主将。秦国这边的细作立刻就将情报给传了回去,听说赵括统率着二十万援军已来到了长平,于是秦昭王立刻秘遣白起为上将军,同时又令军中严守换帅的秘密,凡有走漏消息的格杀勿论;不久,缺少情报信息的赵括便主动出兵去攻秦军,而白起则不慌不忙的命令秦军佯装战败向后溃退,赵括自然不知秦军主将已换为白起,于是年轻气盛的赵括率领着大军就一直追到了秦军的营垒,杀神白起见赵括入计,立即派出一支2万5千人的机动部队,突袭到赵军部队的后方,以截断赵军的后路,随后,白起又命一支5千人的骑兵部队,插入赵军与营垒之间,好将赵军的主力分割成两支孤立的部队,同时白起又下令,立即切断赵军的粮道。
没多久,赵括终是发现自己已中计被围,于是他下令全军停止进攻,就地建造壁垒,准备择机冒险突围,秦昭王在得知赵军主力的粮道已被截断的消息之后,竟亲自来到河内郡,并加封当地百姓爵位一级,随后秦昭王又下令征调河内郡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将他们集中后便立刻送到长平战场上,以拦截诸国的援军和粮运。赵括见包围圈越来越紧,也是奋力冲杀想要撕开一条活路,但他的对手毕竟是白起,他的兵法读的虽广,但白起可一点机会都不会漏给他,赵括冲了几次,依旧是冲不出去……最后,大量的赵国士兵或是饿死或因突围不成而战死,没多久,赵国的士兵们竟开始相互残杀为食了……等到赵军断粮的第四十六天,赵括终是下定决心将剩余的赵军组织成四支突围部队,可他们轮番冲击了四、五次之后,却仍是不能突围,于是,赵括只得亲率精锐部队,准备强行突围,结果最后竟被秦军乱箭射死,主将赵括既死,赵军也是无心再战,于是纷纷向名将白起投降,白起与部下商议一番后,觉得赵军的战力其实是不输秦军的,秦国的将领也是非常善战的,所以若是今日放了这些赵军回去,以后恐怕还会再生事端,于是白起便下令,将赵国的降军全部活埋,最后只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了赵国,长平之战,秦军前后共斩杀赵国士兵及赵上党民众达45万人,此一战过后,天下无不震动,其余诸国对秦国也是更加惧怕。
长平之战后,白起一面率军平定了上党全境,一面又请奏秦昭王梦继续增调军队和粮草,好乘胜一举灭了整个赵国,赵国和韩国十分的惶恐,于是便派遣苏代带着重金去贿赂秦想范雎,应侯范雎收下次重金之后,便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秦王能允许韩、赵割地求和,秦昭王闻言,也觉得国内的粮草、兵力不足以灭亡赵国,于是就答应了此事。等到第二年秦国收获了充足的粮草之后,秦昭王便欲出兵,灭亡赵国,而白起知道此事后却是极力劝阻,他对秦王说: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可不是攻赵的好时机!可秦昭王就是不听。结果秦将王陵虽是率军包围住了赵国国都,但却久攻邯郸不下,这时其它诸国也立即反应了过来,若是赵国没了,它们也就没有任何的屏障了,秦昭王听说各国正蠢蠢欲动,于是又欲让白起为将,而白起则提出,邯郸城乃赵国国都,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就算是自己过去了,也没有什么把握,秦昭王见白起就是不肯出战,便派王龁接替王陵为秦军主将,此时,众诸侯见秦军久攻邯郸不下,便又有了合纵攻秦之心,不久,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同魏国信陵君无忌,便率领着联兵数十万一同攻打秦军,而赵军也乘机出城进行前后夹击,这一来,秦军损失十分的惨重。
秦昭王这边见秦军失利,便强令白起出兵迎敌,但白起却推脱自己有病,不肯出兵,随后秦相范雎也请求白起以秦国的大局为重,可白起却依旧是称病不起,秦昭王见白起死活不肯领兵,自然十分的气恼,于是便下令将白起贬黜为士伍,放逐至阴密,而白起得到命令后,却因病体不便,一时无法上路……几个月后,秦军战败的消息,不断的从邯郸那边传来,秦昭王怒火中烧,再次迁怒于白起,于是便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白起无奈,只得带着病体上路,此时范雎又对秦昭王说“白起其意怏怏不服,一路上,全是怨言。”秦昭王本来就非常恼恨白起,盛怒之下,又派出使者赐剑于白起,命其自刎。白起一听秦昭王竟要他自刎,当时就气晕了过去,临死前,他仰天长叹道“我白起对秦国有什么罪过,如今竟会落得如此下场?”良久之后,白起又说“诶,我早就该死了。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用了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就足够死罪了!”说罢,便引剑自刎了!白起死后,秦人皆为其感到惋惜,不少乡邑地方更是建祠以祭祀他,而秦昭王听闻白起自刎而死,也是后悔不已……
白起一死,秦国就等于失去了一根擎天巨柱,于是西周公与山东六国又再次相约伐秦,然而约定的时间到了,诸国之军却是迟迟没有前来,秦昭王闻听了此事之后,顿时大怒,于是他便命大军去攻打西周国,西周国自是不能敌,于是西周君只好跑到秦国叩头认罪,并表示要把西周国全部三十六邑、三万人口都献给秦昭王,可秦昭王依旧是怒气未减,随后他又下令将西周君绑在柱子上游街示众,之后又贬其为平民后,方肯放其回到西周国。同年周赧王郁愤而终,没多久,西周文公姬咎也突然逝世了,于是秦国便轻而易举的夺了天下九鼎以及周王室国库里的其他珍宝,西周国也就此灭亡。没过多久,秦昭王嬴稷也去了,秦昭王死后,他的次子嬴柱继位,可是孝文王嬴柱继位三天后,也离奇去世了。孝文王嬴柱死后,秦庄襄王异人继位,这位秦王曾在赵国邯郸做过质子,当时由于秦赵关系不合,异人的生活也是过的水深火热,正巧卫国的大商人吕不韦也郑在邯郸做生意,他知道了异人的情况之后,就认为异人虽为人质但却奇货可居,于是吕不韦就决定,要进行一次政治赌博;没多久,两人便达成了政治同盟,异人则许诺“如果他们的计划成功了,等他回国,做了秦王,定会以分国,以作答谢。”
商人吕不韦得了秦异人的承诺,立刻就前往秦国,不停四处游说,为了扶持异人上位,他又花重金通过华阳夫人的弟弟,劝说华阳夫人能认异人为养子,当时还是安国君的赢柱在听说华阳夫人欲收异人为子后,便与华阳夫人刻下了玉符,并表示愿立异人为继承人,当时,秦国已起兵围住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吕不韦害怕赵王会因此杀了秦异人,便拿出六百斤金贿赂了守城的官吏,这才带着异人逃出了赵国,随后,他们又通过出征秦军的沿途保护,总算安全的返回了秦国,秦昭王死后,当时的太子、安国君赢柱便立即继位为王了,而刚刚回国的异人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秦国的太子,不久,赵国因害怕秦异人会率军攻打赵国,便将异人的夫人赵姬以及他们的儿子嬴政送回了秦国,没过几日,秦孝文王赢柱便突然暴薨了,于是,奇货可居的异人便顺理成章的登上了秦王的宝座,异人继位之后,便尊养母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生母夏姬为夏太后,然后又任命大商人吕不韦为相邦,封文信侯,食河南雒阳十万户。
可就在秦庄襄王异人继位当年,东周文公与众诸侯再次密谋,欲合纵攻打秦国,此事被秦王异人知晓后,便立即找来吕不韦商议,吕不韦虽然贵为相邦,但他并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政绩和战绩,以至于秦国众大臣都不怎么服他,如今他听说有仗可打,便主动请命,不久吕不韦便下令攻灭了东周国,东周国灭亡之后,秦便迁东周公于阳人,并按照过往传统,将阳人那个地方赐给了东周君,以让其祭祀,至此周朝的最后势力,也被秦国彻底消灭了……秦异人在位也是没几年,就莫名去世了,秦异人死后,其子嬴政继位……车内,刘叔合上了这一卷竹简,静等了半刻,方又拿起车里的最后一卷竹简,只见其正面写着一个大大的密字,刘叔翻开竹简,就见上面这第一行,就写着阅后即焚四个大字,刘叔又往下看,只见其上写着“秦孝文王赢柱和秦庄襄王死因非常相似,或皆是被同一种不知名的毒药,毒死的,而最可疑的凶手,便是那秦相吕不韦,因为密报说这秦王嬴政,实际是吕不韦和赵姬的子嗣,等到秦异人回到秦国后,为了不让自己的付出打了水漂,吕不韦便设计毒死了秦孝文王,等到秦异人继位后不久,那嬴政也回到了秦国,异人见嬴政的样貌长得越来越不似自己,便猜知嬴政可能并非其子,所以异人就想废了嬴政,然后再把吕不韦给连根拔起,吕不韦对此也早有察觉,于是为了能让嬴政顺利继位,吕不韦又立刻毒死了秦异人,这件奇货!”